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江山爭奪戰·中國第一併購戰財經紀實

第4章 維C產業史

早期的航海旅行,對船員來說,不僅要面對大海的發怒、海盜的襲擊等風險,還要面臨另一種莫名疾病的折磨。人們把這種病命名為壞血病,當時被稱作不治之症,且死亡率很高。後來發現,原因是缺乏蔬菜和水果。 1912年,波蘭裔美國科學家卡西米爾·馮克,發表了維生素的理論。他認定自然食物中有四種物質可以分別防治夜盲症、腳氣病、壞血病和佝僂病,稱為Vitamin,中文稱為維生素或維他命,四種物質分別被稱為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簡稱維C)和維生素D。 1928年,匈牙利生化學家聖喬齊成功分離出1克維C,確定維C的化學分子式是C6H8O6,決定將維C命名為抗壞血酸。 1933年,瑞士化學家Reichstein發明了維C的工業生產法(簡稱萊氏法),此法是先將葡萄糖還原成為山梨醇,經過細菌發酵成為山梨糖,山梨糖加丙酮製成二丙酮山梨糖,然後再用氯及氫氧化鈉氧化成為二丙酮古龍酸,二丙酮古龍酸溶解在混合的有機溶液中,經過酸性催化劑重組成為維C。

1934年,萊氏法的專利權被瑞士羅氏製藥公司購買,成為50多年來工業生產維C的主要方法,羅氏公司也因此成為維C的霸主。 1958年,中國開始生產維C,首先是東北製藥總廠,當時生產規模為年產30噸,以後陸續有上海第二製藥廠、太原製藥廠、濟南製藥廠等企業投產,但是規模都不大。 1980年,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尹光琳發明“維生素C二步發酵新工藝”(簡單二步法),大幅改進了萊氏法,降低了維C的生產成本。二步法先將葡萄糖還原成為山梨醇,經過第一次細菌發酵成為山梨糖,再經過第二次細菌發酵轉化為KGA,最後異化成為維C。 二步法優點:簡化和縮短了萊氏路線,以生物氧化代替了化學氧化,節省了大量化工原料,減少了設備腐蝕,降低了三廢污染,原料成本和工廠成本均低於萊氏法。

1985年,二步法專利的國際使用權以高達55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羅氏公司,是當時中國對外技術轉讓中最大的項目。羅氏得到了專利並不使用,仍然沿用萊氏法,因為羅氏是當時維C產業的霸主,採用新工藝要廢棄原有的生產線,短期內經濟利益損失太大,所以購買專利後束之高閣,目的是防止其他公司使用新法與其競爭(經濟利益有時能阻礙科技運用,種子、醫藥等行業都有類似情況,一個好品種如果沒有經濟效益,企業是不願意宣傳推廣的)。 為了長期壟斷維生素市場,獲得高額利潤,瑞士羅氏、德國巴斯夫和日本武田等幾家大維生素生產商,達成秘密的價格聯盟,劃分市場範圍,控制市場價格。維C壟斷集團的出現,使維C的價格從1973年的4美元/公斤上漲到1994年的18美元/公斤。

國際市場維C價格的上漲,給中國企業帶來一次發財的良機。因為羅氏沒有馬上採用二步法,又只是購買二步法專利的國際使用權,國內使用權並沒有賣給羅氏公司,於是中國企業開始紛紛利用新技術上馬維C項目。 1990年,我國維C生產廠家增加到14家,年產量6050噸,出口4377噸。 1992年,由於波黑戰爭和日本海嘯,造成南斯拉夫和日本武田等維C企業停產,維C市場出現供應缺口,維C價格飆升。同年,我國維C生產廠家猛增到26家,產量達2.6萬噸,出口2.3萬噸,生產能力佔世界的40%以上,出口量為世界貿易量的45%左右,位居世界第一。 1995年10月,羅氏為保住自己維C的市場份額,突然宣布維C降價20%,接著以每月平均降價10%的速度連續降價,從14美元/公斤一直降到最低4美元/公斤,這使全球維C企業都出現虧損,迫使中國規模較小的企業紛紛關閉停產,只剩下四大巨頭:東北製藥、石家莊製藥集團下屬維生藥業、華北製藥集團下屬維爾康藥業和江山製藥。

1999年5月,美國司法部的反托拉斯小組控訴世界上最大的9家維生素生產企業操縱維C的銷售價格,不但增加了可口可樂、寶潔等大用戶的生產成本,而且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美國司法部指控羅氏公司是價格聯盟的始作俑者,對其罰款5億美元,對其他國際維C巨頭也進行罰款,合計高達9.9億美元。羅氏公司最高主管承認罪行並進入美國監獄服刑。 2001年11月,歐盟也對上述製造商處以高達8.55億歐元的罰款,其中羅氏公司為4.62億歐元,巴斯夫為2.96億歐元。 國際維C壟斷集團自食惡果、不堪虧損,最終導致武田製藥把維C藥廠賣給巴斯夫,羅氏公司把維C藥廠賣給荷蘭帝斯曼。 2002年初,維C價格跌到谷底2.3美元/公斤,國內維C企業舉步維艱。

維C市場風雲變化給國內企業影響很大: 1.1991年~1994年,由於維C高額利潤驅動,國內的許多企業紛紛上馬,致使生產能力過剩,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50億元,最典型的是河南中原製藥廠,由於投資失誤,成為有名的包袱工程。 2.1996年~1998年,維C出口價格由12美元/公斤暴跌至5美元/公斤以下,致使中國維C企業直接經濟損失超過3億美元。 3.維C市場的巨變,驚動了中國的高層領導。江澤民主席在1997年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將維C作為重複投資的典型。 4.1999年,國家經貿委下發了《關於藥業行業製止重複建設的若干意見》,維C被列入第二類長線產品目錄。 5.2000年5月,國家計委、經貿委、外經貿委聯合發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明確規定:維C為限制外商投資的醫藥製造行業之一。

6.2001年,在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牽頭下,國內維C四巨頭召開了一次行業會議,協商各自的出口量,後來形成了每年的例會,初步形成中國維C壟斷集團。 2002年底“非典”爆發,給維C市場帶了新一輪暴利時代。賴斯醫師在香港和新加坡刊登巨幅廣告,忠告華人大眾非典不是絕症,可以用維C治療。 “非典”的陰霾引起亞洲的維C搶購風潮,維C價格飆到16美元/公斤。但是危機一過,維C價格又跌回到4美元/公斤。 2005年6月,美國兩家企業以“商會組織協調價格涉嫌價格合謀”為理由對中國維C四巨頭提起反壟斷訴訟。隨著訴訟的展開,國際維C價格也開始下滑。由於中國維C佔據了美國市場85%的市場份額,所以訴訟的成敗對於國內維C企業來說關係重大,也導致了國內外維C大廠輪番停產。

2005年9月,帝斯曼宣布正式關閉其在美國新澤西年產15000噸的維C藥廠。 2005年12月,巴斯夫宣佈設在丹麥年產4000噸維C藥廠停產。 2006年華藥維爾康藥業、江山製藥、石藥維生藥業先後進入停產階段。 2007年,由於國內維C巨頭的停產和訴訟官司,國際維C價格又從3美元/公斤暴漲到11美元/公斤。 2008年,維C持續走高,最高價達到23美元/公斤,即使下半年金融風暴席捲全球時,維C的價格依舊比較堅挺,維持在10美元/公斤。 維C市場競爭的結果:國內維C巨頭在與國際維C巨頭的拼爭中,不斷採用新技術,進行工藝革新,挖潛降耗,使生產成本降至國際平均水平以下,正是憑著這一過硬的本領,迫使羅氏、巴斯夫等跨國公司進行戰略調整。目前國內四大維C巨頭總產量12萬多噸,佔據了國內市場90%以上的份額,出口量佔87%,在國際市場上佔據著50%以上份額。

點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結果,商品價格不是穩定、可預測的,而是受政治、利益集團、消費心態等許多因素的影響,大起大落。目前石油價格是最具代表性的國際商品,油價的暴漲和暴跌只是轉瞬之間,鬧的發改委忙於調價。因此,投資項目可行性最重要的是競爭能力的比較優勢,而不是未來市場預測。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