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淞滬大會戰·1937

第25章 2、吳淞失守

淞滬大會戰·1937 徐志耕 3681 2018-03-14
張華浜和蘊藻浜位於黃浦江與長江交匯處的東岸,與吳淞鎮呈三角狀。這里水網縱橫,地形複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吳淞的砲台聞名中外。當年為抗擊外來侵略,清政府從1660年開始,在吳淞附近陸續修築了扼守長江口的東砲台、西砲台、南砲台和北砲台。然而,200門大砲和氣勢雄奇的鋼鐵要塞仍然阻止不了外國侵略者的堅船利炮。從1841年開始,這里炮聲轟鳴、烽煙不息。熱血和炮火譜寫出千百首悲歌和壯歌。 與歷次入侵的敵軍不同的是,松井石根指揮的增援軍,在攻擊的同時,派出第3飛行團的第4偵察中隊,在吳淞上空進行偵察攝影。由於颱風和下雨,完成這幅大面積的要圖費了時間。上海派遣軍從這些連接起來的照片中了解了中國軍隊的防禦體系,並得知中國軍隊的陣地比日軍預想的範圍要廣。他們將航空攝影圖與軍用地圖相對照,對攻擊目標、兵力配置、攻擊路線以及火力組織等作出了新的部署。

上海派遣軍司令官聽取了先遣參謀的形勢匯報及陸軍中央的指示,制定的作戰計劃是: 一、與海軍協同,以一有力兵團在川沙鎮方面,以主力在吳淞附近登陸,擊敗當面之敵,爾後佔領上海及其北面的主要地帶,保護帝國臣民。 二、23日黎明起開始登陸,爾後以在川沙鎮附近登陸的第11師團迅速進入羅店鎮,對嘉定實行攻擊,並準備爾後向南翔及顧家宅附近前進,在吳淞附近登陸的第3師團要確保吳淞附近,並準備向大場鎮附近前進。 松井石根對增援軍的登陸作了周密的部署,他在馬鞍列島的前進指揮所與海軍進行了商定: 一、海軍以主力協同陸軍的登陸,以一部在杭州灣及揚子江上游七丫口(上海西北)佯攻。 二、在第3師團登陸時,以海軍特別陸戰隊作為登陸掩護隊。

為了適應上海作戰的新形勢,在松井石根的增援軍到達上海的前一天,南京大本營下令組成以陳誠為總司令的第15集團軍,下轄羅卓英的第18軍、劉和鼎的第39軍、俞濟時的第74軍、周磊的第6師和砲兵第16團,擔任蘊藻浜至長江岸邊與瀏河以東地區的作戰。 陳誠對蔣介石百依百順,不僅性情像蔣介石,少言寡語,感情不外露,連走路姿勢、說話語調,甚至生活細節諸如不喝茶、不飲酒、不吃肥肉等也學蔣介石,所以深得蔣介石的信任。可惜因為他身材矮小,因而外國記者以幽默的語言稱他為“大元帥的袖珍本”,而國民黨的文武百官中有人叫他“小委員長”。 他是靠18軍起家的。在蔣桂戰爭和中原大戰中,陳誠南北征戰,功勳卓著,升任18軍軍長。在國民黨將領中陳誠治軍嚴謹,訓練有方。他以“人事公開,經濟公開,意見公開”為口號,並努力實行,在國民黨軍中很有威望。

羅卓英和周至柔是他的左右手,當初這兩位是陳誠手下兩個師的師長。所以,陳誠奉命擔任15集團軍總司令負責上海北部的這片戰區時,羅卓英的18軍自然成了他的主力部隊,還有已任空軍航空委員會主任的周至柔鼎力相助。 登陸和反登陸的激戰是驚心動魄的。 8月24日的《申報》以《吳淞沿岸血戰一晝夜》為標題刊載報導,區區300字,雖有誇張之處,但可以看出戰鬥的殘酷及激烈: 敵應援陸軍2師團,圖在張華浜、蘊藻浜、吳淞、獅子林、瀏河、揚林口等處登陸,襲擊我後方。我軍事先早有準備,力量非常充足。 21日深夜,敵艦40餘艘集結吳淞口外,以最猛烈之炮火,分向我各海口猛攻,並以數十架飛機助戰,謀掩護援軍登陸。我軍沉著應戰,一方面以重砲還擊,俟敵迫近海岸時,手榴彈機關槍並用,敵傷亡枕藉。徹宵血戰結果,始將敵擊退。 22日晚敵2次進犯,戰至昨日凌晨2時,一部分敵乘我炮火較稀時,伺機登陸。蘊藻浜、吳淞、獅子林等處尤眾。我軍抱定誘敵深入,一鼓殲滅之主旨,乘敵防禦陣地當未築妥,即以包圍方式,包抄攻擊。敵突圍不得,橫屍遍野,殘敵零星奔竄,我軍分頭搜索。昨夜9時起,敵復以陸海空全力三次猛攻,拼命登陸,我軍鎮靜應付,全線奮起應戰,血戰12小時未停,敵死亡在六七千人以上,我也有相當損失。 ……

從寧波開來上海運載上海難民的太古公司“新北京”號、三北公司的“寧興”號和怡隆公司的“神福”號開到吳淞口時,正遇到日軍的強大砲火向吳淞鎮發起猛烈進攻,3艘輪船隻得退回海岸安全處停泊。船上的發報員立即向上海發出電訊:“吳淞口海空激戰猶未停息,砲艦與飛機盡行出動,海面上亂彈橫飛,無法開船,只得拋錨在裹銅沙海面等待。” 24日凌晨,十幾艘敵艦在砲火掩護下,駛進了蘊藻浜附近,連續一個半小時的大砲轟擊,吳淞鎮成了一片焦土。 在焦土和瓦礫中守衛的保安總團士兵沉著應戰,趁著夜色登陸的日軍一次又一次地被擊退。天亮了,日軍依靠空軍及海軍的砲火,用小船向吳淞陣地強行登陸。守兵等敵人上岸時,利用近距離殲敵,日軍猛攻6次,都被中國軍擊潰,日軍遺留下了兩百多具屍體。

這場戰鬥堅持了16個小時,保安總團官兵傷亡超過了一半,連預備隊也全部用完。眼看陣地無法堅守,只好向保安總團長求援。吉簡章總團長立即派出總團預備隊趕來吳淞。 援軍趕到後,保安總團1團團長岳岑組織了以工兵為主的一支爆破隊。等到天黑,在機槍的火力掩護下,工兵隊用炸藥爆破了砲台灣至蘊藻浜的公路橋,阻止了敵人的前進。 從24日至26日,敵我形成對峙狀態。每日早晚,日軍都以飛機與兵艦重砲轟擊中國守軍的陣地,掩護它的陸戰隊偷渡,但一次又一次地被打退。敵人發瘋了。飛機和大砲集中火力摧毀中國守軍的工事,失去了隱蔽的官兵傷亡極大,一部分日軍乘機登陸。 自從23日接到張治中和陳誠的密電,蔣介石就心神不定。日軍增援,這是意料中的事。可是據報告,從瀏河口至川沙、獅子林、吳淞及張華浜一線都有敵艦企圖登陸,浙江沿海似乎也有日艦活動,不知日軍的真實企圖是北線奪取羅店、嘉定,截斷前線與後方的聯絡,還是攻入吳淞,增援虹口的海軍陸戰隊?

26日,第9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給大本營副總參謀長白崇禧和主管作戰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一部部長黃紹竑發出密電。雖然兩天前他去過瀏河附近的太倉和羅店附近的嘉定,但這兩天的戰況使人捉摸不定。因為25日在電話中與蔣介石大元帥發了一通火,所以他把電文發給了大本營。他希望白崇禧和黃紹竑給予指示,給予決斷:“近自川沙河口及張華浜,匪方敵軍上陸,我掃蕩淞滬敵根據地之作戰,不免受其影響。本軍對於全局狀況有如此之判斷:(一)判決。我軍應暫對虹口、楊樹浦及羅店方面之敵取守勢,先擊滅張華浜之敵,或暫對張華浜及虹口、楊樹浦取守勢,先擊滅羅店方面之敵。……”講了一番理由後,他提出了兩種處置方案:“第一案增加第6或第57師於市中心區,並增加砲兵,以二三日之準備,對張華浜之敵一舉攻擊殲滅,對羅店方面,暫固守寶山、月浦、羅店南方小浜、嘉定、瀏河之線,並對嘉定構成堅固據點。第二案,集盼所想後續部隊於嘉定、瀏河方面,先擊滅羅店方面之敵。對張華浜方面,以現有兵力利用小浜構成重疊陣地,而圍攻之。”

這個電文中的判斷,是張治中與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商議後發出的。顧祝同的意見是先攻羅店之敵,對張華浜方面嚴密包圍,當夜發起攻擊,他盼大本營給他“卓見”。 電報送到了蔣介石那裡,蔣介石思索了又思索。第二天下午4時,他發出手令,蔣介石的命令明確而具體: “張華浜敵人至今尚不能擊退,敗敵必於該處有一個師團之登陸,明後日敵必大部登陸,向我軍進攻,故我軍在張華浜與蘊藻浜一帶,務須配備重兵,以防不測。故第61與第6師在大場吳淞之部隊,一面構築據點工事,一面速與我張華浜攻擊部隊切實聯絡,南北夾擊與重重包圍,對於該方面各部隊之配備部署,應由顧副司令長官張司令官與總顧問特別研究,期臻萬全。又在楊樹浦之戰車應速抽出,到大場或羅店附近使用為要。”

陳誠總司令立即命令61師361團飛速增援,並負責吳淞砲台灣以南的防務,為右地區隊。保安1團的兵力配備於砲台灣以北沿岸至寶山縣城,為左地區隊。 登陸的日軍遭到了中國軍隊的猛烈反擊。在吳淞鐵路碼頭先頭登陸的第6聯隊已進展到張華浜南的軍工路,衝鋒與反沖鋒異常激烈。 29日雙方反复衝殺,傷亡人數激增。激戰中,日軍第3師團步兵第5旅團第6聯隊聯隊長衝到第一線指揮,在如雨的槍彈中,他倒下了,步兵大佐倉永辰治身中數彈,斃命在中國的淞滬鐵路吳淞碼頭。 趁著夜幕,敵艦漸漸地聚集在砲台灣江岸。 8月31日凌晨3時,幾架日機在吳淞江岸投擲照明彈,慘白的亮光把守軍陣地全數暴露。 7時,總攻開始,30多架轟炸機和100多門艦上火砲聯合向吳淞陣地轟擊,61師361團官兵傷亡過半。日軍發起衝鋒後,潰退的守軍向著淞寶路和同濟路逃命。左地區隊的保安1團一門小砲被炸,另一門發生了故障,登陸的日軍包圍了砲台灣車站,保安團長岳岑負傷。眼看大勢已去,全線難以支持,保安總團團長吉章簡親自率領手槍隊40多人上前線督戰。在三官堂附近,他看到了退下來的敗兵,361團的一團人馬,只守了1個多小時,便只剩幾十個殘兵。

第6師接管了砲台灣。第二天拂曉,日軍故伎重演。 20多架飛機、20多艘兵艦還有坦克,協同登陸的日軍一起向砲台進攻,血肉之軀擋不住鋼鐵的現代火器。第6師的防線被破,砲台灣車站首先失陷。下午2時,堅守在砲台內的保安總團官兵打退了十幾次日軍的衝擊後終於無力反抗,100多人壯烈殉國! 吳淞砲台陷落了。 9月6日,吳淞鎮也告失守。滾滾江濤,高唱著一曲當地的民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