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徐州大會戰·1938
徐州大會戰·1938

徐州大會戰·1938

龚晓虹

  • 紀實報告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168471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1、受命於危難之中

徐州大會戰·1938 龚晓虹 3286 2018-03-14
1938年是中國進入全民抗戰最為關鍵的一年。 日本這個彈丸島國,自明治維新以後,入侵中國便一直是它的基本國策。早在1929年7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就上書日本天皇,他認為如要征服世界,必須先征服中國,要征服中國,必須征服滿蒙。這就成了日本入侵中國政策的中心要義。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出兵佔領中國東北三省,建立了“滿洲國”政權。那時的國民黨政府對日本侵略不僅不採取抵抗政策,還極力破壞和打擊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運動。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日本侵略者更為囂張,侵略者逐漸把貪婪之手伸向上海、察哈爾和綏遠地區。 但是侵略者的野心和胃口仍然得不到滿足,他們認為日本政府侵華行動不夠大膽,也不夠積極,日本陸軍中的皇道派竟於1936年發動了“二二六”政變。日本軍閥政府內閣總理廣田弘毅向中國政府提出製止抗日運動、承認偽滿政府、經濟合作與共同防共三條原則,逼迫中國政府接受。國民黨政府態度曖昧,一味不欲表態,而日本軍閥則步步緊逼,在冀東成立偽政府後,又在內蒙建立偽政權,企圖使華北五省“特殊化”。

即使到了這一步,蔣介石仍一門心思地從事著剿滅共產黨的內戰,他主張“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調動260個團雲集陝甘地區,準備發動對陝甘紅軍的大圍攻。蔣介石還親自飛往西安,坐鎮一線進行督戰。東北軍和西北軍吃盡剿共的苦頭,他們都不願意再打內戰,要求調轉槍口去打日本侵略者。於是釀成了歷史上著名的西安事變,逼蔣抗日。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中國開始了全面抗日戰爭。特別是“八一三”淞滬事件,引發了雙方較大規模的淞滬會戰。這場戰役歷時3個月,是中國八年抗戰中犧牲最大、戰鬥最慘的一次決戰。 11月9日,中國70万精銳部隊全線敗退,其悲慘情景,真是一言難盡。 緊接著日軍趁勢進攻,中國軍隊又在保衛南京的戰場上損失十餘萬人。敵人於12月13日進入南京城,開始了滅絕人性的南京大屠殺。僅僅一個禮拜,屠殺中國同胞30多萬人,日本軍人的獸性暴露無遺。

淞滬會戰還在進行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便著手組建徐州戰區,目的就是在上海、南京失陷後,中國軍隊能在徐州一線作些抵擋,以便贏得更充分的時間,來部署武漢這個戰略要地的防線。中國幅員遼闊,以空間換取時間是完全可能的事,日本軍隊在漫長的時間裡,會被消耗得精疲力竭,無法支撐。 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國民政府最高軍事統帥部任命李宗仁為第五戰區總司令,並命令他著手組建徐州第五戰區,其任務是指揮保衛津浦路的防禦戰。徐州第五戰區北至濟南黃河南岸,南達浦口長江北岸,東自長江吳淞口向北延伸到黃河口的海岸線。直轄地區有山東全省和蘇、安徽兩省長江以北江大部,在這片轄區內可直接指揮所有國民黨黨政機構。 當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李宗仁、白崇禧就接到蔣介石的邀請,讓他們前去共商抗戰大計。那時李宗仁正在廣西經營著全省建設發展大計,有條不紊地發展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當然也包括軍隊的建設。

他身居廣西,但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全國抗戰局勢,對日本的入侵,他做過認真透闢地分析研究,並寫出《焦土抗戰論》,全國各報競相轉載,成為一時的熱門話題。 對蔣介石的邀請,李宗仁態度鮮明,他給蔣介石回電報說,中央決心抗戰,我輩誓當擁護政府。李宗仁讓白崇禧先去,自己留在廣西處理抗戰和籌劃事宜,一旦有了頭緒,立即北上。 就在李宗仁同南京電報往來的時候,四川省主席劉湘、雲南省主席龍雲也都得到了消息,遂向李宗仁發來電報,極力勸阻,讓李宗仁萬萬不可大意,抗戰不成,反而失去自由,步張學良、王家烈等人後塵,後悔莫及呀。他們一再請求李宗仁三思而後行,或不行。 劉湘、龍雲是出於好心,這一點李宗仁明白。蔣介石人品太差,經常玩弄這一類的卑鄙伎倆。不同政見的派係政要對他信不過。更讓劉湘、龍雲擔心的是,如果李宗仁、白崇禧被騙,廣西省必被蔣系所控。如果這樣,雲南、四川的日子就不好過了。他們當然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

李宗仁回電說服他們,理由有兩條:一是當今局勢,中國有兩條路可走,不是抗戰圖存,就是投降亡國;二是如果蔣介石走投降之路,不僅全國軍民不同意,恐怕蔣介石的嫡係部隊也將自動實行抗戰。根據這兩點判斷,李宗仁認為,蔣介石除抗戰之外,別無他路可走。 劉湘、龍雲還是心有餘悸。李宗仁便帶頭在廣西號召全民抗戰,招募士兵。各縣農民紛紛響應,蜂擁前往縣政府報到入伍,不到一個月時間,便組成4個軍,共有40個團,後改編為3個集團軍。戰鬥序列如下: 第11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 第16集團軍總司令夏威 第21集團軍總司令廖磊 各軍編成後,廖磊、李品仙兩集團軍依次北上入湘,開赴前線。 1937年10月10日,李宗仁乘專機飛往南京赴任。

李宗仁到達南京時,正是淞滬戰事最為激烈的階段,中央統帥部需李宗仁將軍協助籌劃。徐祖詒是中央軍令部第一廳廳長,籌劃淞滬作戰事宜,頗有點名氣,因此,李宗仁選拔徐祖詒為第五戰區參謀長。徐參謀長趕赴徐州,組織第五戰區長官司令部。 就在淞滬會戰失敗、南京告急的時候,徐州第五戰區長官司令部組織就緒,急需李宗仁上任坐鎮。李宗仁到達徐州第五戰區司令部,發現戰區所轄部隊少得可憐,再看部隊番號,李宗仁傻眼了。 第31軍,軍長劉士毅,下轄第131師、第135師和第138師。這個軍屬廣西兵,現在蘇北海州駐防,以防日軍從海上在此登陸。 (第3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下轄第12軍和第55軍,全部駐守在山東境內。

第57軍,軍長繆澂流,下轄第33師和第117師。江蘇保安隊改編,戰鬥力很差。 第51軍,軍長於學忠,下轄第113師和第114師,駐防青島,原為東北軍,有一定戰鬥力。 第3軍團龐炳勳,下轄5個團,駐防碭山。原為西北軍,因龐炳勳年資甚高,故位至軍團長,其實力不過5個步兵團而已,作戰能力有限。 李宗仁抖著手裡的部隊序列表,這蔣委員長給第五戰區調派的是什麼兵?全是三四等的貨色,被中央稱為雜牌部隊,得不到中央政府糧餉和裝備的補充,這仗怎麼個打法呀。直到這時,李宗仁才明白過來,這是蔣介石的一貫作風,假借全國一致團結、共赴國難的美名,圖謀將這些政見不同的雜牌軍在抗戰一線消滅掉。 各雜牌部隊的指揮官們早已看到了蔣介石的動機,他們士氣低落,本來是抱著一腔熱血奔赴抗戰一線,為民族生存同日軍一拼,然而卻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不僅得不到槍彈的補充,恐怕到頭來還會被申斥為作戰不力,軍法查辦,甚至性命難保。所以他們都指望著李宗仁的幫助。

李宗仁以他獨特的治軍用人之道,在凝聚人心上狠下了一番工夫。因為這些雜牌部隊都有過遭人冷落、受人白眼的日子,所以李宗仁以誠相待,同他們交心,並利用手中權力,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盡可能解決他們眼下的困難。 日本軍隊在上海、南京得手後,下一個目標必定是津浦線。但是當時全國報紙新聞和一些政論家都不這樣認為。他們分析認為日軍在京、滬一帶將中國軍隊主力擊退後,必然長驅直入,一舉而取武漢。李宗仁對蔣介石說,這只是那些新聞記者紙上談兵,沒有最起碼的軍事常識。日軍下步必須打通津浦線,徹底清除右側的威脅,使日軍的南北戰場連成一片,然後才可能西進。 蔣介石當然同意李宗仁的看法,因為這是不爭的事實。於是,李宗仁同蔣介石談起津浦線防禦戰的兵力和裝備問題。蔣說,將來京滬線上撤到江北的部隊,都歸第五戰區管制。

李宗仁忐忑不安的心,才稍微有些安穩。 蔣委員長這個時候還沒有把徐州第五戰區看得非常緊要,他無非是想讓李宗仁替他在徐州守上一月倆月的,好讓他騰出手來部署武漢防線。給第五戰區派調進去的部隊,幾乎都在中央政府淘汰計劃的序列內,即使後來白崇禧為第五戰區送過去的川軍,蔣介石也不怎麼看好。增調過去的雜牌軍越多越好,只要他們願意去。 那個時候蔣介石就在想:70万精銳部隊在淞滬都打不贏,一二十萬的雜牌軍還能打贏嗎?即使打贏了,他當委員長的也是光榮的,成績還是他蔣介石和國民政府的,誰還能搶去奪走呀。打敗了,也只能說明他李宗仁無能,是他把全國的雜牌部隊給消耗掉的,埋怨也只能落到他的頭上。 然而,受命於危難之時的李宗仁,對徐州第五戰區卻是用心的,他堅信:世間無不可用之兵,只有不可為之將。他像魔術師一樣把一群游離散亂的綿羊,變成了一隻又一隻凶悍無比的猛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