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長沙大會戰·1939-1942

第20章 5、熱血鑄起的勝利

長沙大會戰·1939-1942 马正建 5430 2018-03-14
1942年元月5日,第10軍軍長李玉堂接到軍委會政治部急電:長沙守城戰場按原樣放置,不准清理,以備國內及友邦人士視察。 雖然外翼各部對日軍的圍殲作戰剛剛展開,但李玉堂腦際閃過一個念頭:該慶功了。 當日,第3師政治部副主任柳謝春接到軍司令部關於不清理戰場、市民暫不回城的電話通知。柳詢問:“烈士怎麼辦?” 答:“已經收容的就收容,尚未收容的暫不要動。” 柳放下電話時正好開午飯,他在飯桌上將軍部通知報告周慶祥師長。 週沉吟:“讓記者和各界參觀戰場是應該的,可烈士們在冰天雪地裡凍著,總不太好吧?” 柳:“既然上面已經這樣定了……” 週沒有再說什麼,埋頭吃飯。 5日、6日兩個整天,各師在作戰中倖免傷亡的下層官兵除了吃就是睡,無人理會任何事情。 7日清晨,預10師、第3師師部前站滿了衣衫破爛、蓬頭垢面的士兵和下層軍官。

人們還沒有從苦戰的疲倦與狼狽中恢復過來,目光呆滯、神情冷漠,沒有什麼話說。帶頭的軍官向師長說的,只有幾個字。 收容烈士,入土為安。 入土為安。天冷。滾他媽的參觀團、友邦! 入土為安,對死者最起碼的尊重——如果當官的還是中國人! 師部軍官在勸告、訓斥毫無效果後,報告軍長李玉堂。 中午11時,李玉堂親自電話通知周慶祥、朱岳、方先覺:午飯後全體集合收容烈士,動員已返城的和城郊百姓協助。 元月18日,重慶軍委會新聞處,中外記者會。 問:“長沙會戰告捷,委員長可否談談此刻心情?” 答:“此役乃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後,對軸心國作戰之首次偉大勝利。本人與全國軍民同樣深感欣喜。倭寇在深陷中國之巨大泥淖不能自拔之際發動稱雄世界之太平洋戰爭,無異飲鴆止渴。中國政府和我本人對抗戰前途和世界恢復和平充滿信心。”

問:“據悉此次軍事行動自始至終在最高軍事當局直接指揮之下,作為最高統帥,請問您對此次作戰的軍事指導有何評價?” 答:“軍事當局將此次作戰稱為第三次長沙會戰。戰役自始至終,重慶方面都有直接的報告和具體的指導。在謀略方面,此次採取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戰法。特別要指出的是湖南方面戰區長官和各部將領指揮有方,更賴官兵忠勇效命,加之地方民眾大力支援戰爭,我軍殲敵建功,大挫倭寇囂張氣焰,故本人以為此役乃'七七'以來軍事當局之大兵團作戰最得意之作。” 問:“請您談談此次大捷對同盟國作戰全局有何影響。” 答:“德、意、日圖謀稱雄世界固然是癡人說夢,但並非說軸心國倚仗先進武器並窮兵黷武不會給世界各國帶來浩劫慘禍。中國民眾經歷四年半艱苦卓絕之戰爭,亦是對世界和平之巨大貢獻。當此同盟各國戰爭初期失利之際,軍事當局在長沙獲得如此空前之勝利,不僅可以告慰全國民眾,亦可以向世界表明中國反法西斯戰爭之決心和實力。”

元月18日夜,九戰區長官部接到重慶委員長侍從室電話通知,蔣介石一行15人將來南嶽參加戰區慶功暨作戰總結活動。 通知特別提到,準備蔣夫人和孔二小姐的房間。 薛岳接此通知後連夜召開戰區省政府聯席會議部署相關事宜。 九戰區參謀處長趙子立回憶說:“戰後,晝夜撰寫作戰總結、匯報稿,組織未參戰部隊成立參謀旅行團視察戰場,還要接待各方來訪,介紹戰況,真比作戰期間還要忙碌。” 正如蔣介石和薛岳所預見到的,國內外輿論對勝利反應熱烈。英國《每日電訊報》評論:“值此遠東陰霧密布中,唯長沙上空之雲彩確見光輝奪目。” 雖然不久前剛剛發生了國民黨反共排共的“平江慘案”和“皖南事變”,中共《新華日報》仍以抗日大局為重,於1942年1月11日發表社評,對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給予高度評價和熱情讚揚。 “我三湘健兒,我神鷹隊伍,在此次長沙保衛戰中,誓死保衛家鄉,有效擊退敵人,這表明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戰場上,有著偉大的中華民族的抗日生力軍,有決心、有實力,不讓敵人在太平洋上得逞的時候,同時進攻中國……”

《東南日報》指出:“我們將來的艱苦,固然還是方興未艾,但我們倘能以'戰長沙'的勇敢精神去從事每一場大戰,則我們最後勝利必能提早到來。” 然而國統區的宣傳戲,一唱就過頭。 1月20日,衡陽《大剛報》發表淮冰《戰後湘北視察記》,文章中出現了以下的語言: 世界的反侵略、反法西斯的戰爭是以太平洋戰爭為主,太平洋戰爭是以中國抗戰為主,中國抗戰是以某戰區為主,而某戰區的第一線就是新牆河。新牆河雖是一條小河,但它卻是全世界反侵略、反法西斯戰爭的重點。 長沙市小吳門唐生智公館,第九戰區長官部。 一條長龍般的馬車隊伍由大門口排出近兩華里。隨馬車一同來自各縣鄉的無數支鄉間鼓樂班子在馬車長陣旁吹吹打打。門口處時有鞭炮聲響起。

馬車上滿載著活的豬、羊、雞和宰殺好的大砣肉塊,整壇的酒,上好的稻米和新鮮菜蔬。各帶隊老者輪番搖頭晃腦朗讀寫在大紅紙上的慰問書、祝賀信。 幾位軍官滿面春風地站在門口,一面不住地躬手稱謝、客套寒暄,一面安排士兵將馬車帶往分駐在各處的部隊營地。 與此同時,在長沙向南偏西至湘潭的土路上,進行著比勞軍的馬車隊伍長得多的另一支馬車隊。每輛車上拉著一兩口棺材。趕車人無精打采,甚至連牲口也很少吆喝。牲口們鼻孔裡竄出一團團熱氣不急不慢地尋路前行。 棺材厚薄不一,質地有上好楠木,也有普通杉木、松木,如同軍隊中有軍官也有士兵。 望見長沙城時,天已黃昏,夕陽無力地斜照著這支隊伍,趕車人豎起衣領或以毛巾包頭,遮擋越來越重的寒氣。

忽然,隊伍中冒出一個粗獷的嗓門,吼起一段湖南花鼓唱腔——“番邦賊子擾太平,撇下老母與親朋……” 車輪吱呀。蹄聲破碎。隊伍漸遠。殘陽如血。 元月22日,薛岳致蔣介石電: 元月24日,薛岳致蔣介石電: 元月22日,軍委會發表任職命令。 原第4軍軍長歐震任第27集團軍副總司令;原第10軍軍長李玉堂任第27集團軍副總司令;原預備第10師師長方先覺任第10軍軍長;原59師師長張德能任第4軍軍長,原預10師副師長孫明瑾任該師師長;原預10師28團團長葛先才任該師副師長。 元月24日,軍委會再次發表任職命令。 58軍軍長孫渡任27集團軍副總司令,該軍軍長由新10師師長魯道源擔任。 薛岳在南嶽由蔣介石親自佩戴國民政府最高勳章——青天白日勳章。其他戰績顯赫將士亦獲各等勳章獎勵。

編制百餘人的第10軍教導大隊,平日負責訓練連長和預提連指揮員的軍官,戰時隨軍部擔任警衛任務。在這次戰鬥中,他們被作為軍預備隊拉到30團陣地,傷亡50餘人。元月15日起,教導隊被指定進行一項特殊工作:烈士入殮。人手不夠,又從部隊調來100餘人。 一具具屍體被脫衣,洗淨。傷口處要以嶄新紗布、繃帶包紮。因血流盡,繃帶十分乾淨。 換上全新的內衣褲、新棉衣(正是冬季)、新軍裝、軍帽,軍銜在原級別上加一等。新褥子舖在棺內,遺體入棺後,新被子蓋到胸前。 無頭或缺肢者,以木頭做一形狀,外纏繃帶,再穿戴整齊。 史料載,200餘人流水作業,工作5天。 親歷者聽說,開始幾日十分肅穆,裝殮認真,後兩日便只圖快捷了。

元月16日,阿南惟幾帶領參謀人員由岳陽返回漢口。 17日,11軍司令部設置靈堂,追念此次作戰中陣亡日軍官兵。 18日,日本駐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大將由南京飛來,參加軍作戰總結。當日下午3時30分,他參加了軍追悼大會。 2千餘日軍、和平軍(俗稱偽軍)官兵輪流在靈位前默哀、祈禱。 畑俊六將兩天總結的情況上報大本營。大本營以此總結報告為依據,在戰火中留下了這樣的文字: 這次作戰是以配合香港作戰為動機而進行的。然而我軍推進到汨水一線時,情報和兵站都沒有充分準備,在重慶軍節節退避時,我軍完全跳入了事先設置的陷阱。 ……作戰始終是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 造成這種結果的最大原因,在於錯誤地判斷彼我的戰鬥力量。

這次作戰中,我方損失竟達戰死1591名,戰傷4412名。 這次以策應香港作戰為目的的長沙作戰的損失,竟為香港作戰的2.5倍。 九戰區祝捷大會於元月25日在岳麓山下開闊地舉行。用大量木材臨時搭設的大禮堂內,進門處是烈士的靈牌。 數以萬計的名字按生前單位、職務整齊地站立著,一如他們生前的身軀。 部隊高唱軍歌走過祭壇進入慶功的會場,慶功大會由追悼開始,然後進入正題。正如戰爭,先有死亡然後勝利。 一天上午,冬日明麗。蔣介石、宋美齡在幾位高級將領的陪同下,沿石階緩步登上衡山。 對於這座山,蔣介石知之甚少。雖然有過幾次著名的“南嶽軍事會議”,但他卻極少有興趣順便遊覽這座名山的景色。 傳說南嶽系盤古左臂所變,逶迤八百里,群峰嵯峨、層巒疊嶂、姿態萬千,遠望大氣磅礴,近觀蔥蘢秀美,七十二峰神采各異、陰晴雨雪景色無窮。這裡自古集歷史、文化、宗教於一體,是中華五大名岳之一。

蔣介石一行沿山路朝七十二峰之一的香爐峰攀援。香爐峰下,松柏掩映處,蒼翠環抱中,三面山坡捧起一片緩坡山谷。 1938年11月南嶽軍事會議之後,九戰區籌劃在這片谷地建造一座抗日陣亡將士祭祠,至今動工已歷時三年。 祭祠模仿南京中山陵前低後高的設計,只是沒有那麼宏偉。一行人漫步從高大的三孔牌坊走入一方開闊的庭院,石工們正在叮叮噹當地打鑿著準備聳立在那裡、形如幾枚炸彈的“七七”紀念塔的石料。沿花崗岩石板和青石磴向上,紀念堂、致敬碑、享堂等主體建築已經大致完工。人們聽著負責工程官員的介紹,走入享堂一側的休息室。薛岳請蔣為祭祠題字。 蔣一路上話很少,此時說:“這裡很好,配得上英烈們。”遂揮筆題寫“忠烈祠”三字。不知為何,寫過兩遍也不滿意,第三遍時,凝神慢寫,擱筆後退後兩步看,仍不滿意。蔣嘆了口氣,讓將寫第一遍時的“烈”字換在第三遍幅中,返身往回走。 下山路上,宋美齡見蔣介石悶悶不樂,問道:“達令,是不是累了?” 蔣說:“我是在想,長沙的勝利,是哀兵的勝利。老子曰:抗兵相若,哀者勝矣。不僅是因為九戰區在幾個月前打了敗仗,全國的軍隊都是哀兵,我們打了多少敗仗,失了多少河山,犧牲了多少將士?” 宋美齡挽著蔣的手臂,她明顯地感覺出,自己的丈夫此刻正被一種深深的哀愁籠罩著。 “打了勝仗,我們依舊是哀兵。你以為那些帝國主義列強會因為我們付出的犧牲就轉而敬重我們嗎?他們從歷史上就歧視我們、欺侮我們。他們對我們這個民族、包括我這個委員長,那種高傲、那種輕蔑,好像是天生的!雖然他們自己在倭寇面前潰不成軍,整師整團地投降,一個龐大的艦隊也被輕易吃掉……” 宋美齡柔婉地安慰了蔣介石幾句後說:“我想,我該做點什麼了。” 蔣介石只顧想著自己的心事,沒有留意這句話。 1942年8月,宋美齡在《江西婦女》雜誌第5、6期合刊發表題為《如是我觀——西洋人對中國人的觀念是否如此》。相信讀者僅從題目就能對文章要說什麼猜出個大概。 9月,為答謝美國婦女援華會發起援助中國抗日的“希望書”運動和向中國捐贈3萬美元,宋美齡向該會贈送了一隻大熊貓,首開“熊貓外交”先河。自此後人不住地效仿,搞得現在幾乎世界各國的公園裡都有懶洋洋、胖乎乎的中國“友好使者”,可憐它們一個接一個客死異國他鄉。 1942年11月27日,一架飛越浩瀚太平洋的波音307同溫層客機徐徐降落在美國紐約切爾機場。等待在那裡的數十名各大報紙、電台記者們吃驚地看到,走下舷梯的是一位氣質高雅,面帶微笑的年輕女性。這與他們想像之中那神秘而蒙昧的東方古國里王后一般的第一夫人別若天壤。 緊接著,更讓記者們吃驚的是,這位第一夫人在回答記者關於此行使命時,那略帶美國南部口音的流利英語毫不遜於世界最優秀的職業外交家的辭令。 “我為尋求中美友誼而來,我相信上帝不願意看到世界上兩個最偉大的民族彼此隔膜。” 繼初次登場便引起齊聲喝彩之後,蔣夫人從容不迫地進行她一系列的訪美日程。童年在美求學的經歷和宋氏家族的基督教信仰,使她更容易地進入美國公眾和那些外表一本正經的官員們心中。在像徵對客人最高禮遇的國會山莊,至今她仍是唯一的登上講壇的中國女性。在這裡,她用英語娓娓道出中國自1931年以來10年抗戰的艱難困苦,歷數日本侵略者在中國駭人聽聞的血腥暴行,動情之處,泣不成聲。國會議員們無不被深深打動。在演講結束後,幾百名議員和擠滿旁聽席的聽眾起立鼓掌,掌聲長達7分鐘。國會議員凡登堡和後來成為總統的杜魯門事後都曾談起,他們被這位夫人的演講感動得流下熱淚。 在全美無線廣播電台,在麥迪遜花園廣場,在好萊塢圓形音樂廳,在工廠、學校、醫院,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美國總統羅斯福聯合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不論是演講、募捐、參觀、訪問,還是回答記者們刁鑽的提問,宋美齡都以自己的學識、風度和口才,將美國人所陌生的中國女性的形象展現得恰到好處,為美國了解中國建起了一道情感之橋。 細心的美國婦女注意到,宋美齡出現在社交場合時,不論穿西服裙還是中國旗袍,別胸針的位置總是閃爍著一枚極精緻的中國空軍的雙翼徽章。是在別出心裁地提醒美國,中國需要他們伸出軍事援助之手嗎? 在中國人民以長期的奮鬥和犧牲贏得了世界人民的敬佩和支持的基礎上,宋美齡的訪美行程在美國公眾輿論中掀起了同情和支持中國抗戰的熱潮,促使美國政府立即做出對中國提供貸款和軍事物資援助的決定。當然,這也是出於美國自身的利益。 1943年元旦之後,由美國首倡,幾個西方大國先後取消了在歷史上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在世界上贏得了獨立、主權和平等的地位,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抗戰期間,宋美齡在整個中華民族的奮鬥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貢獻。時過境遷,歷史又登上新的台階,也許個人叱吒風雲的時代不再复返,也許在今後會再次出現一位令世界為之一震的中國女性,但願如此。 報載:宋美齡晚年仍喜歡畫國畫,寫毛筆字,飲食中也偏愛中餐的江浙風味。人們會想,她的心中最多的也一定是關於中國的故事。 根,其實在中國大陸。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