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幻小說 鐵達尼亞1·疾風篇
鐵達尼亞1·疾風篇

鐵達尼亞1·疾風篇

田中芳树

  • 科幻小說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92108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序章鐵達尼亞的興起

鐵達尼亞1·疾風篇 田中芳树 7511 2018-03-14
一般人都認為時代劃分只不過是便於讓人撰寫或閱讀歷史教科書,事實上,時代的劃分正是歷史研究的最終目的,因為不同的時代界定標準,可以忠實反映出此人基本的歷史價值觀。 過去當人類的活動範圍還受限於地球這個單一惑星時,歷史簡單劃分為四個時代:史前、上古、中世、近代,此外還可加上現代。 由這基本的時代劃分,再衍生出各個領域的特殊歸類。美術史、科技史、文學史、經濟史的時代劃分往往與一般歷史界定產生分歧,正如同龐大帝國的瓦解,並不會對雕刻技術與思想造成任何影響。 就拿軍事史為例,最大的變革正是火藥的發明,但在軍事思想的演變上則有人譏諷為:“自孫子以來,基本上沒有任何長進。”此外也有人以像征軍事兩大思潮的“機械化與量產”和“游擊戰術”的完全出現做為時代劃分的標準,如此一來時間的界定卻成了問題,反而不容易驟下定論。

在政治與社會的歷史劃分上,從人類社會活動的根據地由地球移動到其它天體的那一年開始使用“星曆”(SY),一般區隔為“地球時代”與“後地球時代”。這彰顯了以“星曆”取代“西曆”(AD)的事實,也代表了某種意識形態上的變革。 一般所謂的“加加林歷”指的是一九六一年,尤里·葛卡林進行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太空飛行,那一年便成為時代劃分的界點:同樣地還有“阿波羅歷”,元年是從一九六九年人類首次在地球以外的天體留下足跡。但是U·N·迪威爾認為:“這只是經年累月的特定研究得到成功的結果,全體人類並沒有因此產生任何變化。”他的看法恐怕是正確的。繼葛卡林與阿波羅之後,宇宙納為科學家的私人收藏,一直無法變成人類的居住空間。

藉由超光速粒子TACIPrcrN與次光速粒子TJLBDlrcbN的交互作用,人為速度終於可以超越光速。這項研究在二四二○年開發成功,同時造就了人類社會向外太空爆炸性膨脹的契機。而且這個理論與事實幾乎一致,成為“工業革命”以來彌足珍貴的範例。 發展的時代前途一片光明,當時的流行語諸如“不畏失敗”、“先飛上太空再說吧”大大鼓舞著人心。人口不斷增加,組成金字塔型結構。原本太陽系內部呈現停滯狀態的五百億人口,短短六十年間便突破一千億,二五○○年已高達一千五百億。其間超光速飛行與相關技術不斷改良以提高對人體的安全性,也促使人口流向外太空,持續擴張人類社會的地理領域。 綜觀歷史,人類社會的政治統一期間僅有地球統一政府時代的一世紀而已。二十三世紀一片混亂對峙之後,火星與金星尋求獨立,取得與地球平等的政治地位,往後領土的擴張更加速了政治的分裂。

最極端的情況是甚至只要在無人惑星插上自製的旗幟宣布獨立,便算是一個新興國家。二四八八年當時,國家數量高達一萬以上,但很多“泡沫國家”的壽命最長都不會超過一個世代,到了二五○九年剩下八○六個,二五三○年又銳減為三三八個。 這一年許多體制總算開始運作,“星曆”正式取代“西曆”。地球上並沒有發生重大戰事,隨著經濟力量的衰退,政治影響力也跟著喪失,二四○○年中葉已經淪為“眾多小國的一員”。 此時人們的共通語言為“公共語”,語體仍以西曆時期的英語為主,但英語文法形式繁雜,最重要的是表記與發音上的差異。在改良表記文字與發音兩者趨於一致之後,大大提高了普及率,所以有人稱之為“表音英語”。總之藉由公共語的推廣,人們得以進行最基本的溝通,而“星際都市聯盟”的時代也與星曆同時展開,即為“後地球時代”的前期。

一般簡稱“星際都市聯盟”為“聯盟”,當普通名詞成為專用名詞或者情況顛倒時,就表示這個存在具有相當強大的影響力,這個場合也不例外。 如要解釋都市這個概念就必須佔掉不少頁數,舉星際都市聯盟為例,所謂都市便是屬於人工天體,擁有獨立的政治運作機能,經濟活動以工商業為主,非君主專製而是透過民意調查加入聯盟的都市型國家。 這個聯盟在星曆元年成立,當時參加的都市國家只有十四個,翌年增為六十個,到了星曆三十年高達一百五十個。都市市民一加入聯盟便取得“聯盟市民”的地位,權利也受到保障。 聯盟並非國家,所以沒有首都,聯盟全部會員每年選擇一個都市舉行總會,這段期間此都市便成為“聯盟代表市”。聯盟方面設置辦事處以處理繁雜的業務,負責人稱為事務總長,事務總長由總會投票選出。

聯盟事務總長說穿了只是一切事務的負責人,既非聯盟代表,也非元首。此職位的任務便是負責籌備與營運聯盟總會、作成並管理一切數據與正式記錄、辦事處的營運與各種規條的製定都包括在內。 其中最重要的任務便是收齊聯盟會員所繳交的權利金,如有賒欠情事總長便領不到薪水。各都市給意見時很快,出錢時卻心不甘情不願,跟西曆時代沒有任何差別。 “此外,這個聯盟並沒有常備軍力,參加聯盟的各都市分別擁有都市艦隊”,實施不同的軍政與軍令。在面對強大敵軍時,若干國家的都市規隊會聯手合作,取得總會認可稱為“聯盟艦隊”,此時會推舉一位司令官,戰爭結束後聯盟艦隊也跟著解散,司令官領到獎金之後立即卸任,因此沒有所謂的“聯盟軍中將”等階級職稱。生平六度擔任聯盟艦隊司令官的菲利浦·奧克蕭提督的正式職位是哈波里市軍大將。基本上,都市艦隊的司令官不是中將就是少將,也有小都市的佐官擔任司令官的前例,奧克蕭提督可說享盡最高的榮譽與尊貴。

而且,聯盟為了維護各會員都市與市民的經濟活動,特地在銀河系圈各地設置“商館”。 聯盟四大商館分別設置在卡斐爾、艾曼塔、提倫、巴格休惑星國家。對星際都市聯盟而言,商館就等於大使館、領事館、通商代表處、移民團總部,是保障整個聯盟權益不可或缺的存在,所有情報與物資均在此集散流通。 此四大商館各具特色。 卡斐爾商館:館長是聯盟商人,卻另有總館長的職位,由卡斐爾人擔任。總館長就是聯盟與卡斐爾之間的聯絡人,替商館徵收營業稅與資產稅也是總館長的任務。站在聯盟的立場,推派卡斐爾的政要成為總館長,讓他謀財圖利,也順便找了一個聽話的代言人。 艾曼塔商館:從不掛羊頭賣狗肉,各都市的者人可自由在市內設置辦事處、營業場所以及住所,除非重大集會,不然平時都是各自為政。每三年舉辦一次的集會中推選一位商館長,按規定此人的辦事處或居所在三年任內必須提供成為商館的聯絡辦事處。

即使商館地點不定,通訊管道卻相當穩定,聯絡地點也十分明確。艾曼塔惑星的政治與經濟狀況非常安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但擁有完整的聯盟的體系,制度上也堅守自由民主,因此艾曼塔以一介地方規模,居民卻得以享有成熟豐富的文化經驗。 商館資助艾曼塔大學成立商學院與貿易專科,許多學生畢業後離開艾曼塔成為宇宙商人,其中成為聯盟市民的也不在少數。 提到第三處商館提倫,情形則有天壤之別。這個商館腹地廣大,並規定所有聯盟商人的辦事處與住所必須設在腹地,因此小小腹地匯集了足以構成一個都市的社會資本,只有有意便能在一輩子待在商館內不愁吃穿,但在這之前必須克服精神上的壓迫感。 提倫惑星地下資源豐富,居民風氣稍嫌封閉,不忘本的觀念令他們對於星際都市聯盟無法抱有好感。聯盟商人也明白自己被排除在感星社會之外,所以只想圖謀短期利益以便早早離開此地。提倫人不但不像卡斐爾人將既得利益回饋惑星社會;甚至對此行為感到憤憤不平,因此設置在提倫的商館充滿租界地的氣息。但是提倫優越的地理條件使得聯盟不得不繼續維持商館的營運,而提倫也無法忽規聯盟的經濟影響力,於是商館得以存續下去。

第四個,也是最後一個商館巴格休:此處商館是位居太空領域中員為偏僻的邊境,但邊境是會隨著人類活動不斷擴大的,因而此商館所統轄的領域仍在持續拓展中。 商館成立二十年後,統轄範疇已遠達十億光年,商圈囊括了兩百個有人惑星,如果算上無人惑星則有一萬倍之多。此商館時時處於人類社會的最前線,整個風氣充滿了近於粗曠的活力、野心、冒險性、投機性、野性與獨立性,和艾曼塔成熟的都市文化迥然不同。商館裡無數的“冒險商人”們一方面遵循法律途徑取得資金;另一方面卻擁有專門搜索失踪人口的團體。 其中最能突顯此商館活動特色的便是“惑星管理官”這個職位。 何謂惑星管理官? 就是由星球所有者委託授權,負責招攬移民前往各惑星或衛星,促進開發活動的人。

此職務一向由民間人士擔任,說穿了他們只是政府或領主的代理人,井非惑星居民的代表。史實證明惑星管理官所在的星球根本無法進行居民自治,通常被視為落後地區。 管理官的收入與他所管理的惑星稅收多寡息息相關,一旦惑星開發成功,便駕定有一項豐厚的稅收,管理官只要從中抽取一成中飽私囊,他就能過著無異於王公貴族的生活。 無領主政府與惑星管理官藉由契約維持關係,在巴格體商館人員列席見證之下簽定年限、報酬、權限與身份保障等相關事項。如果有一方違約,不僅和巴格休商館、也與聯盟為敵。 四大商館之外,聯盟的通商與外交據點不勝枚舉,統稱為“辦事處”。即使規模再大,也不得稱之為商館,由此可見四大商館地位之祟高。

“將來不是當總統,就是當商館長才有出息。” 正如這段俗語的流傳,商館長位處民間地位的最頂點。 “星際都市聯盟的時代”如是這般地持續著,從星曆元年到二二九年為止。部分反諷的說法則稱之為“科學幻想時代”。科學幻想的定義即是“隸屬於創作活動範疇的未來時制”(A·N·麥修特金)這項觀念是來自仍在地球表面活動的人類想像支配宇宙的時代產物。當人類實際在外太空活動時,這個名詞便成為一般通俗娛小說的總稱,也像徵著當初那段充滿活力與野心的時代。 “人類的道德觀完全沒有進化,只有活動範圍得到拓展罷了。”(里昂·佛思·達歐)這種說法相當苛刻,這表示一、兩千年的時間還不足以讓一個物種的精神層面有所提升,尤其人類這種生物需要更長的時間。
在人類發展史上,都市聯盟最大的敵對勢力正是維爾達那帝國。 聯盟的商船團藉由長年的努力、高度的熱情與卓越的航太技術確立在宇宙中優越的經濟地位,維爾達那帝國卻是個例外。 雙方大小摩擦不斷,勝敗互見,大致上聯盟仍保持著七比三的優勢。因為聯盟在艦船性能、船員實力、通訊、補給各方面的“太空應戰能力”均凌駕帝國之上。 維爾達那帝國國力堅強雄厚,但在經濟與軍事卻遠不如聯盟方面精練,說難聽點就是一個“四肢發達的鄉巴佬”(M·索尼克羅夫特)。 如果能引誘聯盟軍進入己方的地盤,勝券必然在握,但深諳此理的聯盟軍絕對不會對帝國軍窮迫猛打,而是全面封鎖帝國的貿易管道。 結果帝國立刻有所回應,咬牙切齒地請求恢復貿易活動。曾經一度實行鎖國,卻反而促使聯盟提升航太與通訊能力,造成雙方實力更大的落差。既然敵人只有這點斤兩,星際都市聯盟的時代自然永垂不朽。 然而星曆二二八年情勢驟變,鐵達尼亞一族正式脫離星際都市聯盟。 鐵達尼亞家族在都市聯盟之中原本就是門第深厚的氏族,星曆二二○年時,鐵達尼亞一族甚至囊括了十個都市的市長、十四個都市導致社會、政治、經這個情形造成一種艦隊司令官、都市聯盟總會議長與聯盟艦隊司令官的職權,八年後鐵達尼亞一族脫離聯盟,整個放棄聯盟市民權,攜帶所有資產與船團向維爾達那帝國倒戈。 此一背信行為帶給全人類社會巨大的衝擊濟與軍事制衡狀態崩潰,且不以精密的數值論之印象:“聯盟實力減半,帝國實力倍增。” 當時人們的感覺如此,而聯盟的衝擊更大。 就這樣,鐵達尼亞一族榮登維爾達那帝國貴族之列,由於堅辭領土之授與,因此受封為“無地藩王”,同時賜贈元帥權杖,官拜摳密院,禮遇之厚令朝中元老膛目結舌,最令他們啞然的是鐵達尼亞桀驁不馴的姿態。 當時鐵達尼亞一族之長奈威爾·鐵達尼亞不時公開表示:“我族並非皇帝臣下,而是對等的同盟國,沒有鐵達尼亞就沒有帝國,沒有帝國鐵達尼亞仍然屹立不搖。” 語氣充滿大咧咧的狂傲,即使攙雜些許誇張,卻與事實無異,也因此招致與敬畏等量的憎惡。對星際都市聯盟而言,鐵達尼亞是萬暴不赦的背信者,更是屈服於專制君王的叛徒。對帝國而言,鐵達尼亞是個臣不臣的野蠻暴發戶,禮遇這種無恥之徒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杯中飲敵血,眼中無君威,悅耳敗者嘆,銷唇勝利酒。” 此段節錄鐵達尼亞第一代藩王奈威爾依古韻寫成的詩句,縱然不具任何文學價值,但鐵達尼亞認同如此狂妄的自豪。 “眼中無君威”一句自然激怒了維爾達那帝國的朝臣,而皇帝哈魯夏二世帶著一臉苦笑安慰他們道: “他只是陳述事實,各位再怎麼氣憤也沒用,隨他去說吧。” 如果真要當面指責,想必鐵達尼亞將毅然決然與帝國為敵,於是朝臣們保持緘默,因為他們深知此理。 既然確保帝國實力占星際都市聯盟上風,皇帝只有苦笑了事,但於劣勢的聯盟卻不可能一笑置之。鐵達尼亞的背信行為不可饒恕,只有對維爾達那帝國施以相同、或更甚的打擊才能讓聯盟從失去鐵達尼亞的衝擊之中恢復。 總之一切的理性與情緒鞏固了聯盟的向心力共同對抗鐵達尼亞,聯盟全體總動員,集結有史以來最強的戰力與帝國點燃戰火,並宣稱:“我們的目標不是帝國,而是鐵達尼亞。”這項意圖孤立鐵達尼亞的策賂奏效了,鐵達尼亞必須孤軍與聯盟奮戰,哈魯夏二世皇帝則暗中祈禱鐵達尼亞與星際都市聯盟兩敗俱傷。 於是翌年二九九年,“布拉溫華特星域會戰”爆發,聯盟軍完全敗北。奈威爾·鐵達尼亞正如字面所示,徹底殲滅兵力有兩倍之多的聯盟軍,讓聯盟的權威一敗塗地。 僅僅一次會戰就為勢力如日中天的“聯盟時代”拉下黑色布幕。 從此以後航太史的重心整個轉移成鐵達尼亞的建國史,確立霸權的過程交互運用和平與武力的手段,充滿血腥的氣味殘酷得幾乎令膽小的弱者退怯。奈威爾·鐵達尼亞無懼血腥與惡名,在人類社會中成功扮演了一個功成名就的利己主義者。 鐵達尼亞並非人類道德的代言人,他們只是一個以力量保護自己權利與利益的集團。凡是損及鐵達尼亞利益的事物一律排除,因此他們襲擊並掠奪星際都市聯盟的商船,在帝國內部暗殺、放逐並整肅反鐵達尼亞勢力的重臣。 哈魯夏二世皇帝五十五歲便暴斃身亡,據說是鐵達尼亞幕後指使,而這個流言正是由鐵達尼亞放出,令人難以想像事態有多可憎。 有人認為後繼者大概無法繼續維持鐵達尼亞的強盛與榮華,但奈威爾的兒子諾利是凌駕其父之上的暴君,人稱怪物的奈威爾不屑地批評自己的兒子:“那小子不是我的小孩,我根本不知道他是什麼東西。” 奈威爾好色嗜酒,因一時衝動處斬部下之後也會覺得後悔,至少還算有點人性。 而諾利是個雙手捧著數字與法算的偏執務實主義者,且不論內心如何,他的外表始終保持理性冷靜,巧妙處理父親晚年犯下的誤判與失敗,不斷提升鐵達尼亞的實力與影響力。奈威爾雖然嫌惡諾利,卻不得不承認他是自己的接班人。星曆二六九年,七十六歲的奈威爾交出四十年來的領導位子,由諾利繼任為第二代藩王。 往後奈威爾僅剩的九年卻過了一段淒涼孤獨的晚年,諾利意圖確立自己的權力,在內部揮舞整肅大刀,殺害三個弟弟與兩個妹夫,接著是輔佐其父的三十六名幹部之中,有二十八名分別以莫須有的罪名受到處刑,輔佐奈威爾將近半世紀的約翰·費拉爾一家甚至慘遭滅門。費拉爾寫信向奈威爾求情,希望至少留給年幼的孫兒們一個活口,結果這封信落人諾利手中。諾利當著臥病在床的父親面前撕碎求情信,表示費拉爾已經處刑完畢。憤慨的老奈威爾從病床起身欲抓住兒子,卻躍落床下,氣急攻心而死。 諾利何以斷然進行如此殘忍的手段呢?謎底很快便揭曉。 老奈威爾下葬後不久,反對諾利殘暴手法的人們開始策動驅逐諾利下台的計劃。 鐵達尼亞的反對勢力還包括了帝國與聯盟的要人,共同組成龐大的“反諾利陣線”。 翌年當實際行動準備蓄勢待發的前一刻,諾利的冰刃閃光乍現。 “這才是真正的一網打盡。”據說當時諾利向秘書官如此說道,這次的血腥鎮壓直接間接的受害者高達六萬五千人。 當內外敵人的屍體沉人血海之際,諾利成為名符其實的獨裁者。 有如魔王一般惡名昭彰,但事實上,除了“反諾利陣線”以外他完全乾涉,因此意外地沒有招致一般市民的憎恨,他的目的在於親手建立一套秩序。 諾利有五個兒子,各自組成家族因此人稱“鐵達尼亞五家族”,只有五家族的直系血親得以獲得達尼亞的姓氏。而且家族會議的議長,亦即一族族長也是從五家之中選出。族長可以獲得“無地藩王”的地位,一族專其為“藩王殿下”內外享有無以倫比的權勢。 諾利奠定了鐵達尼亞屹立不搖的實力,並重整內部製度,再經由第三代夏特雷、第四代維爾、第五代巴納費特的傳承,其權勢與體制已相當穩定,完全沒有人能與之抗衡。 “有一支血族統治全人類與全宇宙,而且這支血族形式上只不過是一國的臣子,其武力雖屬私人軍團,實力卻強過任何一國部隊,這就是鐵達尼亞。” 第三代族長夏特雷如此表示,並挺起胸膛接下去說:“宇宙與鐵達尼亞共存。” 乍聽之下,只覺得這是一時興起的感想,老實說如此狂妄、霸氣十足的宣言的確少見。 意指鐵達尼亞並非和宇宙共存,而是正好相反,此人不傀為偉大的奈威爾·鐵達尼亞之孫。 在種種因素與現狀之下,鐵達尼亞動輒遭致猜忌、嫌惡、憎恨,而事實證明沒有鐵達尼亞,宇宙的秩序就無法成立。 歷任鐵達尼亞族長雖沒有建立豐功偉業,但也是精明能幹的人物,他們統率一族,經營組織,謹守祖先所傳承下來的權勢。縱使一族內部產生對立或抗爭,對外他們都能團結一致,徹底維護共通的利益。窺視著皇帝的稱號,也夢想實現全宇宙的政治統一,而這些得以一一實現的原因就是他們寄生在整個人類社會,趁機控制核心組織;同時自信滿滿地宣稱宇宙就是他們的庭院,事實上他們的確不負“無地藩王”這個稱號。 鐵達尼亞時代與鐵達尼亞和平等名詞將在歷史永垂不朽,星曆二二九年正式揭開序幕。
星曆四四六年,鐵達尼亞時代持續穩坐江山,此時的無地藩王是第八代族長亞術曼·鐵達尼亞。他接任藩王剛滿五年,正值四十歲的壯年,精雕紉琢的五官搭配銀灰色的頭髮,手段之冷酷讓人視他為第二代族長諾利再世。 這一年,亞術曼對星際都市聯盟當中的重要成員之一——艾里亞市提出一項交易。 艾里亞市在開發海洋惑星的研究上發明出最新式的化學半透膜,這個交易就是以一億達卡買下這項技術。但艾里亞市預估這項技術至少在未來三十年內,將帶來每年兩億達卡的利潤,而亞術曼的條件等於是一種剝削,因此艾里亞拒絕這項交易,不過拒絕鐵達尼亞後果必定不堪設想。 曾經支配宇宙大海的星際都市聯盟,在面對鐵達尼亞日趨興盛的狀況下,以反比例的速度衰退成二流勢力,但是對抗鐵達尼亞的力量卻不能等閒視之,偶爾反鐵達尼亞的眾多勢力聯合起來也足以對這個霸權造成損傷。因此艾里亞市在這個勢力的背景下應該有辦法對抗鐵達尼亞,但這十年來艾里亞一直處於聯盟內部的非主流派,長期積欠權利金的結果,導致聯盟對艾里亞請求支援的呼聲視若無睹,甚至連總會也懶得開。 不開總會就無法組織聯盟艦隊,於是艾里亞市逼不得已,只有以一己的都市艦隊應付鐵達尼亞的侵略。 對艾里亞市而言,這是一場令人頭痛的災厄,但對於全人類社會而言,並不值得矚目,反正鐵達尼亞穩操勝券,而且鐵達尼亞時代也將持續下去,就連小孩也明白的明確未來彷彿已經等在艾里亞市的去路上。 這是整個宇宙在“凱貝羅斯星域會戰”爆發前的局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