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幻小說 發條女孩

第53章 後記

發條女孩 保罗·巴奇加鲁皮 2311 2018-03-14
事先,沒有人想到會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反正我肯定沒想到。這部小說寫得十分艱難。落筆時充滿激情,三年後收筆時,現在能回想起來的只有一種精疲力竭之感。此外還有缺憾。從文學藝術的角度看,它太粗糙;從傳達思想觀念的角度看,它太散亂;說它是驚悚小說吧,它太內斂;沒有多少科技內核,當成科幻小說有些勉強;格調不夠高,當不起警世賢文的美譽……總之,把它歸於這一類,它多了點什麼,歸於另一類,又覺得少了點什麼。無論從哪個單一角度看,它似乎都不合格。 那些把這部書拒之門外的出版商,他們也持這種看法。 在出版商看來,有三個很要命的地方:一、它是一部反烏托邦小說;二、它是一部科幻小說;三、它的場景放在一個誰都不了解的國家,外國詞兒太多,讓人開心的事兒卻太少。三連擊,出局!就連最終買下它的夜影出版公司也沒指望它能賣出多少本。就書論書,他們喜歡它;但說起市場銷售,他們只希望這筆生意別賠得太慘,別連襯衣都賠進去。

我、出版商、圖書銷售商——我們全都知道並且接受一個現實,那就是科幻小說賣得不好,更不用說我寫的這種偏文藝風、非正統的環保科幻小說了。你或許可以接受,覺得它還不錯,但你不會愛上它,沉醉其中。某些熱心書迷會買下這本書,但不久便會置之腦後,忘記它的存在。 這是我們大家的共識。 但後來,怪事發生了。賣“動”了。上市幾個月後,我跟夜影出版公司的傑里米·拉森談了一次。亞馬遜網上書店的存貨快賣光了,我問他打不打算加印。網站給出的消息,先是24小時後才能發貨,然後是一周,接下來是兩週。最後,購書者必須等一個月。一個月之後才能補上缺口。 這是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我心急火燎,整天操心銷售啊補貨啊(而且是替亞馬遜著急上火)。真是發瘋了。我知道。可我就是忍不住。傑里米十分鎮定地告訴我這個過於激動的菜鳥:很快就會出現退貨,到時候書有的是,不用著急。

兩週以後,他打電話告訴我,即將加印。我完全沒想到,傑里米同樣沒想到。一般說來,一本書的銷售峰值出現於其面世之初,之後便會直線下墜。卻不墜反升,持續增長。正面評價不斷湧現,讀者們也紛紛推薦。 然後,傑里米又打來電話:這本書將再次加印。一個月後,《時代》雜誌將評為當年十部最佳長篇小說之一。 精裝本開始了第三次加印。 到了春季,贏得了坎普頓·克魯克最佳新作者長篇小說獎,還在《軌跡》雜誌的評選中獲得了同一個獎項。春末,榮獲星雲獎,恰好趕上出版公司將平裝本推向市場。這下子,銷售真的“火”起來了。 仲夏時節,這部小說獲得了約翰·W.坎貝爾紀念獎,被評為當年最佳科幻小說。 8月裡,它又贏得了另一個重大獎項(之前我一直努力告誡自己:千萬別抱非分之想。這種好事,光想一想都覺得太像童話了,不可能美夢成真)。 8月4日,它和錢納·米維埃爾的《城市中的城市》角逐雨果大獎。我們沒有拼個你死我活——我們倆平分了這一大獎,每人都拿到了一座火箭獎杯。

我們原本認定它將成為一部滯銷書。這個結果真不壞啊。 看到自己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得到肯定,我感到萬分欣喜。但實話實說,與欣喜相伴而來的還有一種讓人坐立不安的自知之明:別人把你和勒古恩、吉布森這些人聯繫到一起,其實你沒資格和他們相提並論。還有,你很快便明白了,不管你多麼想、多麼努力,你沒辦法再來一回、再創輝煌。一覺醒來,你還是從前那個努力掙扎的作者,苦思冥想構思下一部作品,而且怎麼都弄不明白:為什麼它不能像上一部那麼成功呢? (不用說,你已經忘了寫作時你對它是多麼痛恨。)你仍舊是你,仍舊得面對稿紙。已經開始了自己的生命,而你仍在這裡,仍是那個絞盡腦汁不得其門而入的作者,跟以前一樣。 直到今天,我仍然無法把給我帶來的諸般心情一一分說明白:驕傲,當然;巨大的滿足感;難以置信;惶恐難安。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種種滋味匯成一種心情:感激。我感激,因為這部小說在許多讀者心中佔據了一個位置;我感激,因為它有力地推進了我的寫作生涯;我感激,因為我現在有能力支付賬單,不用再一次嘟囔著承認我又有一本小說被退稿了;我感激,因為它讓我能夠繼續寫下去,讓我意識到自己還能寫出更多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似乎對這個世界造成了一點影響。對此,我永遠抱著感恩之心。我看到有人在推特和臉書上評論時事,說孟山都在轉基因食品、專利、法律訴訟上新搞的鬼把戲讓他們聯想起了裡的故事。小麥銹病的新聞引起了他們的憂慮:單一作物栽培會讓我們走向什麼樣的未來? 在帶給我的種種滿足感中,這是我最珍視不過的:這部書成了人們對話的一部分。提起生物科技、食品被大公司操縱的時候,可以充當顯微鏡的角色,讓人們透過它審視這些卡路里公司及其在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進展。這部小說成了一件分析現狀、了解現實科技如何影響未來的工具,人們不至於再像以前一樣,只能在混沌中摸索。它讓人們有機會大聲問出那個最經典的、屬於科幻小說的問題:“像這樣發展下去的話,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模樣?”

追根溯源,我覺得這才是獲得成功的原因所在:它為身處現今這一時代的人們提供了一扇窗戶。在今天這個世界上,這樣的窗戶實在太少了。我們的生活日益複雜,越來越難以理解,所有人都在尋找有助於理解現實走向的小說。我們所渴求的,正是能夠直面這一重大題材的作品。 說到底,不是科幻,不是反烏托邦,也不是陰鬱的未來寫照。當然,說它是以上三者似乎也未嘗不可。但從本質上說,它是一部處理重大題材的作品。之前我們所擔心的種種問題——究竟應該把它歸於哪個文類、科幻小說一般能賣多少本——都忽略了一個要點:人們對“重大題材”作品的渴望。 市場自然會把這部小說歸於某個文類,但我覺得,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正視了充斥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無數問號。希望在評價和市場上取得的成績能夠啟發別的作家,促使他們拿起筆來,深入探討這些問題。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