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流血的仕途:李斯與秦帝國(上冊)

第71章 第九節戰爭的誘惑

在演義和話本里,古時戰爭更多的是一種兩軍主帥的單挑遊戲,士兵們則只是免費入場的觀眾兼啦啦隊。倘果真如此,則天下當無戰也。君不聞,一戰之時,英國民間有語:“捉德國之君王將帥及英國之宰執,各置一戰壕中,使雙方對擲炸彈,則三分鐘內兩國必議和也。” 將千萬士兵的砍殺互殘簡化為兩將的一決雌雄,說書人和小說家非單圖省卻口舌筆墨,更藉此傳達了他們天真的弭兵理想:兩國相攻伐,士卒何罪過?且令君帥相博,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 然而,果真讓兩將單挑,士卒只需作壁上觀即可,在古往今來的眾多軍隊中,至少有一支軍隊的士卒是堅決不會答應的。這支軍隊,就是虎狼之師,大秦鐵軍。 商鞅自己也承認:凡戰者,民之所惡也。但在他執政的短短二十年裡,他卻成功地將戰爭變成了老百姓的最愛。秦軍士卒,對戰爭有著異乎尋常的狂熱和迷戀。貝克特等待戈多,秦國老百姓等待的卻是打仗。無戰可得,輾轉反側。聞戰則相賀也,起居飲食所歌謠者戰也。

商鞅的秘訣很簡單,他扼殺了民眾所有的希望,只有打仗殺敵,立功授爵,才是民眾唯一的出路。 打過群架的朋友應該有這樣的體會:兩隊人馬一通亂戰,每個人都眼睛通紅,腦袋空空。挨了一拳,不知道是誰打的,揍了別人一拳,也沒時間來看看被揍者的臉。 在古時候的戰場上,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一個敵人通常要挨好幾劍,才會最終斃命。而這幾劍很有可能出自不同人的手筆。那麼,殺死這名敵人的功勞該記在哪位戰士的身上?軍功當前,每個戰士都會搶著應承是自己幹的。孰真孰偽?即便起死者於地下,怕也是說不清道不明。 因此,要對軍功進行封賞,就必須確立一個簡明的考核標準。秦國的解決方案是:誰殺人誰舉證。你說敵人是你殺的,那麼就把他的腦袋砍下來作為證據。正所謂:一頭在手,軍功我有。我們可以想像,秦國的老兵在向新兵傳授戰場經驗時,一定會說上這麼一句:“殺完人,別忘了砍頭哦。”

軍功得來費辛苦,而秦國對軍功的爵位賞賜也絕不含糊。得到爵位,不僅意味著社會地位的提高,更有豐厚的物質利益。凡斬敵國甲士一顆首級,賜爵位一級,賞田一頃、住宅九畝、庶子一人;倘要做官,則授五十石之官。功賞相長,軍功越大,爵位越高,特權越大。 正因為所欲有勝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秦兵在戰場上無不威猛瘋狂,六國軍隊望而生畏,未戰先寒。對此,張儀曾作過精彩而令人生怖的描述:夫山東之卒,被甲冒冑以會戰,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夫秦卒之與山東之卒也,猶孟賁之與怯夫也,以重力相蚜,猶烏獲之與嬰兒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