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流血的仕途:李斯與秦帝國(下冊)

第133章 第二節誅殺蒙毅

由李斯、胡亥、趙高組成的政變鐵三角,在政變的過程中,曾度過了短暫的蜜月期。但誰都知道,像這樣的threesome(三人行)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一回到咸陽,胡亥正式繼位為二世皇帝之後,就只見他和趙高兩人終日耳鬢廝磨,卿卿我我,李斯被晾在一旁,雖名為丞相,卻越來越有被架空之嫌。 李斯得意仕途近四十年,期間擊敗了一個又一個對手,無論是蔡澤、呂不韋,還是浮丘伯、韓非,無不是世間奇才,一時人傑。但殊不知,真正的高手總是姍姍來遲,李斯臨到晚年,終於迎來了他一生中最強勁最凶狠的對手——趙高。 趙高和他以往的對手不同。首先,身體上就不一樣。以往的對手,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起碼是一個男人。趙高則是一個太監,充其量只能算作一個不完整的男人。其次,趙高也許在智力上並不比他以往的對手出眾,但下手卻更狠更絕,不給自己留後路的人,又怎肯給別人留有後路?

像趙高這樣毫無道德底線的人,無論是保存自我還是剷除異己,都堪稱百無禁忌,無所不用其極。他身上唯一的優點,也許只是不好色而已。然而,趙高不好色,非不願也,實不能也。見黃門而稱貞,何足多怪? 話說回來,老眼昏花的李斯,不僅看錯了趙高,而且也看錯了胡亥。他對趙高過於低估,對胡亥則是過於高估。 後來的結果證明,這是一次致命的失誤。 眼下的趙高,依然處於保命階段,日夜在胡亥面前毀惡蒙氏兄弟,必欲殺之而後快。先是進蒙毅的讒言,對胡亥道,“臣聞先帝欲舉賢立太子久矣,而蒙毅諫曰'不可'。若知賢而逾久不立,則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誅之。” 胡亥剛繼位皇帝,自然要快意恩仇。一聽蒙毅便是他不能被嬴政立為太子的幕後黑手,焉能不怒!前此,蒙毅已被軟禁在了代地。胡亥於是命御史曲宮前往代地,賜死蒙毅。

嬴政之弟子嬰聞知胡亥欲殺蒙毅(注:關於子嬰的身份,說法有二。《李斯列傳》以子嬰為嬴政之弟,《秦始皇本紀》以子嬰為胡亥之兄子,即嬴政之孫。前說更為合理,今取之),大驚,連夜入宮,進諫道:“臣聞故趙王遷殺其良臣李牧而用顏聚,燕王喜陰用荊軻之謀而背秦之約,齊王建殺其故世忠臣而用後勝之議。此三君者,皆各以變古者失其國而殃及其身。今蒙氏,秦之大臣謀士也,而主欲一旦棄去之,臣竊以為不可。臣聞輕慮者不可以治國,獨智者不可以存君。誅殺忠臣而立無節行之人,是內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鬥士之意離也,臣竊以為不可。” 胡亥一時語塞,支吾過去。退下之後,私問趙高道,“叔父發話,我可以不聽嗎?” 趙高道,“陛下為君,子嬰為臣。陛下如畏而聽之,則威重不行。”

堂堂天子,威重不行,那怎麼行?於是胡亥不改初衷,命御史曲宮即日啟程。 曲宮抵達代地,對蒙毅宣讀詔書,道:“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難之。今丞相以卿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賜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圖之!” 蒙毅不肯接詔,逐條反駁道,“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則臣少事先主,順意因蒙幸,至先主沒世。可謂知意矣。以臣不知太子之能,則太子獨從,周旋天下,去諸公子絕遠,臣無所疑矣。夫先主之舉用太子,數年之積也,臣乃何言之敢諫,何慮之敢謀!非敢飾辭以避死也,為羞累先主之名,願大夫為慮焉,使臣得死情實。且夫順成全者,道之所貴也;刑殺者,道之所卒也。昔者秦穆公殺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號曰'繆'。昭襄王殺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四君者,皆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為不明,以是惡聲狼籍,佈於諸侯。故曰'用道治者不殺無罪,而罰不加於無辜'。唯大夫留心!”

蒙毅能知嬴政之意,曲宮也能知胡亥之意,胡亥之意,必殺蒙毅,他又何必橫生枝節,吃力不討好地替蒙毅傳達冤屈?曲宮於是道,“吾但奉詔而行。君侯所言,非吾所當知也。”遂殺蒙毅於獄中。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