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慈禧全傳·瀛台落日

第16章 第十六節

慈禧全傳·瀛台落日 高阳 2935 2018-03-13
飯罷茶敘,恰好外務部送來一通急電,說守旅順的俄軍,終於投降了。從遼陽大戰結束,日本對旅順發動了三次總攻擊,都是勞而無功,到了十月二十,續調援軍,發動第四次總攻擊,經過九天的血戰,以一萬七千人的前赴後繼,不死即傷,畢竟突破困境,攻占了軍事地圖上稱為“二○三高地”的老虎溝。經過整頓部署,將旅順東、北兩面的要地東雞冠山、二龍山、松樹山逐步佔領,旅順的俄軍司令斯圖塞爾知道無法再守了,樹白旗投降,將校八百七十多,士兵兩萬三千五百人,皆成俘虜。 日軍的捷報,等於袁世凱押中了一寶,彼此慶幸之餘,正好以此為話題,談東三省的未來。袁世凱認為日軍必勝,已成定局,雖然俄國決定以波羅的海的艦隻,編為第三艦隊,東來參戰,但很難扭轉戰局。俄國同盟,波折甚多,旅順一失,德國必然見機而作,更難成盟。看樣子只要有大國如英、美出來調停,日俄很快地就會談和。

“能收回東三省,太后一定會很高興。”奕劻很興奮地說:“李少荃惹出來的大禍,從我們手裡把它料理清楚,這件事做得很對得起列祖列宗了。” “是!”袁世凱說:“王爺在日本公使那裡,還得多下點工夫。” “當然,當然!”奕劻連連點頭,“我不會放鬆的。” “設行省之議,不妨及早籌劃。”那桐接口問道:“不知道上頭跟王爺提過沒有?” “提過一次。”奕劻說:“上頭似乎還是看中了趙次珊。” 那桐與袁世凱對看了一眼,都不作聲。袁世凱跟那桐隱約談過,如果東三省設行省,一總督三巡撫,最好都能派“自己人”去。如今奕劻所說,似乎一時還無從措手,只好看以後情勢再作道理。 “此事還早,倒是有件事,兩位不妨參贊一番。”說著,奕劻從抽斗中取出一份抄件,順手交給了袁世凱。

這個抄件是兩通奏摺。一是署理兩江總督端方代奏修撰張謇的條陳,建議在徐州設行剩另一個是監察御史周樹模所奏,建議裁撤漕運總督一缺,說到理由,條條是道。 漕運總督管理漕糧由運河北運的一切事務。漕船有幫,稱為“漕幫”,由明朝的“衛所”演變而來。至今還保留著沿運河的直隸、山東、江南、江西、浙江、湖廣諸衛所,每一個衛所之下,又分多少衛、多少所、多少幫。管事的首腦,在衛稱為“掌印守備”,在所、在幫稱為“領運千總”。 明朝的衛所,本是一種兵農合一的製度,計口授田隸屬衛所,平時為農,有事當兵,稱為“屯戶”。到清朝利用衛所運輸漕糧,屯戶只管弄舟,不管打仗,本已大失原意,自從洪楊以後,一方面運河淤塞,不通全漕,一方面海運勃興,轉輸便利,南漕一半折銀繳納,一半由海道北上,運河上漕船連檣千里的盛況,再不可見。所以各省的衛所,一律裁撤,屯戶亦與一般百姓,毫無分別。

這一來,各省的糧道,也就次第裁減,漕運總督無官可轄,無船可管,不僅有名無實,簡直成了個贅疣,是故裁去漕督一缺,早就有人主張,只是周樹模形諸奏牘而已。 至於張謇的條陳,著眼不在裁漕督,而在設行剩他作了一篇文章,名為《徐州應建行省議》,以為當年劉邦崛起,與項羽爭天下的這一片千里無垠,莽蕩平原,一方面“控淮海之襟喉,兼戰守之形便,殖原陸之物產,富士馬之資材”,可以自成局面;一方面“俗儉民僿,強而無教,犯法殺人,盜劫亡命,梟桀之徒,前駢死而後鐘起者,大都以徐為稱首。” 久為朝廷的隱患,而“將欲因時制宜,變散地為要害,莫如建徐州為行剩”這個“時的轄區,張謇有明確的指陳,以徐州為眾星之月,東到海州,西至商邱,南起泗州,北迄沂水,包括蘇、皖、魯、豫四省交會之區的四十五州縣。此省新建,張謇以為有“二便四要”。所謂“二便”實際上只有一便,即漕督可裁,由“徐州巡撫”兼理裁撤漕督以後所留下的“未盡事宜”。

另外“一便”,是練兵容易。因為這個地區的民風,“樸嗇勁悍”,照張謇的估計,招募一萬人,練步隊六千、馬隊四千,如果訓練得法,只要三年的工夫,這一萬人便有足夠的防禦力量。這在魚米之鄉的江南是不可能的事。 所謂“四要”是“訓農、勤工、通商”,地方富庶了,自然百廢俱舉,但“農工商兵皆資學問”,所以“興學”為要中之尤要。 “這個條陳,看起來很動人,可惜,紙上談兵,不容易做得到。”袁世凱將兩個抄件轉交那桐,淡淡的說:“我跟季直相處甚久,很知道他的為人,如果他入南皮幕府,賓主一定相得。” 這是隱隱譏刺張謇不免書生之見。奕劻點點頭說:“我亦是這麼想。不過,張季直以狀元居鄉,過去劉峴莊很看重他,聽說他在南邊很有號召力,大家就覺得他的條陳,不能不用,而要用又實在很難。軍機處把原件轉到政務處,為的集思可以廣益。慰庭,你是奉旨參與政務處的,不妨切切實實說一個意見,我好跟大家去斟酌。”

袁世凱對張謇的這個條陳,實在不感興趣,主要的是覺得徐州設省這件事,根本就是空談。不談“四要”之難,只說劃定轄區,牽涉到四省,便不知有幾許分歧的意見。 不過,朝廷有大政,每先諮詢北洋,他已恢復了當年李鴻章所擁有的地位與權勢,倘或緘默不言,無異自貶自削,因而想一想說:“漕督可裁是不易之論,江淮遼闊,江寧藩司照應不到,亦是實情。我以為不妨就此兩點去斟酌折中,期於允當。至於分割四省四十多州縣,合為一省,疆界的變更最容易發生糾紛,這在承平時期,尚且要慎重,何況當今之世。” “對!一動不如一靜!”奕劻很起勁的說:“我的宗旨定了。” 袁世凱頗為欣慰。但不是他的主張得以實現,而是奕劻的唯言是聽。不過口中還得謙虛一番。 “我亦是想到就說,話不一定對。”他說:“請王爺再多聽聽別人的意見。”

“不必多聽,多聽反而莫衷一是。慰庭,”奕劻突然轉換話題:“我再跟你商量一件事。西苑跟頤和園的工程,陸陸續續在增添,錢總不夠。你能不能在北洋那一筆經費中,挪撥幾十萬銀子?” 這個要求在袁世凱並不感到意外,他經常想到,宮中可能會有需索,所以對那一處有餘款可以動用,亦經常有留意。 此時想了一下,從容的問道:“大概要多少?” “至少要湊個三十萬銀子。” “我撥五十萬好了!” 奕劻喜出望外,“慰庭,”他問:“你是從那裡撥?” “鐵路的盈餘。”袁世凱說:“造關外通關內的鐵路,借的是英國的款子……。” 這筆英國借款,由胡襢芬經手,匯豐銀行承借,總計三百三十萬鎊。合同中訂明,“關內各路產業,並全路腳價進款,應盡先作為藉款之保”,“各路收款進款,應存天津匯豐銀行,所有經理修路應用各費,均由各局進款項下開支。俟有剩餘,備還此款之用。”因此,路局的任何收入皆須無息存放五津匯豐銀行,至今除按約分期付息拔本之外,尚積存一百八十多萬兩銀子。袁世凱幾次派人交涉要提用,匯豐銀行藉口合同限制,不肯通融。

“既然不肯通融,慰庭,你怎麼又說能提五十萬?” “要想法子,非讓匯豐銀行就範不可。”袁世凱說:“只要上諭准我提,我一定提得出來。” “上諭豈有不准之理?”奕劻提起匯豐銀行,便覺有氣,狠狠地說:“應該全數提出來才好!” “那是決計辦不到的事。”那桐笑道:“匯豐銀行不講理,王爺又不是不知道。” 皮里陽秋,話外有話,只為彼此關係太深了,那桐這近乎開玩笑的話,奕劻自然不會計較,付之苦笑而已。 “王爺,”袁世凱問道:“還有什麼吩咐沒有?” “一時想不起,明後天再談吧!” “本意想多住幾天,”袁世凱說:“日本攻下了旅順,恐怕東三省的局勢會急轉直下,我想明天一早就遞牌子,請了訓,馬上趕回天津去。”

“啊!”奕劻被提醒了,“倒不是要緊的。你明天就回去吧! 那筆款子,請你馬上辦。 ” “是!上諭亦請王爺趕緊發。”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