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2·終結篇

第16章 第一十六節大奸亦大雄

篡位者往往是大有作為的君主。他們通常比那些名正言順的帝王更勤勞、更努力、更自我節制,竭盡全力建功立業,以證明自己配得上這個皇位。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都是如此。 “篡位者”的名聲像一桿鞭子,鞭策他們成為千古明君。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朱棣創立引人注目的功業,一半是由於他豪雄闊大的天性,一半是由於顯示自己能力的需要。他數興大工,建造北京城,修建大報恩寺,鑄永樂大鐘,每一樁都規劃宏大,遠邁前古。他看不慣父親的小家子氣,即位不久,即打破父親留下的海禁政策,派鄭和船隊七下西洋,親率大軍五徵漠北。他不斷向外擴張,在東面,把邊疆延伸到庫頁島;在西面,綠洲上的諸穆斯林與他建立朝貢關係;在北面,他使蒙古始終處於被動;在南面,他把南沙群島劃入中國版圖。他派八十萬大軍攻打安南(越南),一度把安南併入中國。

永樂的行動相當一部分僅僅是為了滿足他的虛榮心,為了證明自己的偉大。他熱衷於製造天朝強盛萬國來朝的熱鬧氛圍。耗巨資下西洋,用商業利益招徠七個東南亞國王來中國朝覲。他五次遠征蒙古,其中的幾次並沒有必要。而出兵安南更是得不償失,在勉強維持二十二年後,明帝國不得不再次恢復了安南的獨立。 然而,除了對榮譽的渴求,朱棣的種種鋪張舉動還有另一層動機。又一次與朱棣不謀而合。他在“君主應如何作為以贏得崇敬”一章中開宗名義地說道:“能使君主贏得高度評價的莫過於偉大事業和非凡舉動。”正如朱棣派人七下西洋那樣前無古人的壯舉讓人永誌不忘。 “驚人之舉出聲望”,偉大的君主“總是這樣,幹完一件大事便又籌劃另一件大事,讓臣民應接不暇,不知所終,每當看到結果則又目瞪口呆。這些行動一個接著一個,此一行動和下一行動之間不留一點空隙,人民沒有任何喘息的機會用來反對他”。

事實正是這樣,連續不斷的行動凸顯了朱棣的強者形象。這是鞏固他統治的有效手段。父皇數十年的經營為他的一次次大手筆打下了基礎,而他的才華又足以使他把一次次表演進行得有聲有色。當然,除了製造陰謀和戰爭,他的智力、精力、毅力使他治理起帝國來也得心應手。他每天四鼓即起,常常工作到深夜,根本沒有休息日的概念。除了五次出征蒙古,他還常年巡行在外,以致沒有幾次能在京城正式慶祝自己的生日。 事實證明,帝位正是為朱棣這樣的人打造的。他的那些萎靡不振的孫子們和他比起來,簡直就是一群蛆蟲。明朝最耀人眼目的大事幾乎都是他做下的,在他的統治下,大明國力強盛,人民富庶,政治安定,文化繁榮。永樂時期,成為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充滿活力和開拓精神的時代。只有像朱棣這樣,把東方社會,把東方人心理,把權力的奧秘捉摸得通透的人,才能在這片土地上取得成功,並且姿態瀟灑。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