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唐朝從來不淡定2·李世民的政治課

第30章 第三十章諸名臣封功凌煙閣侯君集暗諷皇太子

紇幹承基和其他人不太一樣,他是李承乾的親信,還和李佑通訊,首鼠兩端,實屬罪大惡極,理應當場槍斃。 但最終,這個人活了下來。 因為他說了實話,他說:“其實我不光參與齊王的謀反,還參與太子的謀反了。” 他的這句話,在朝廷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盤問他的官員都被他嚇了一大跳,原本只是打算處理李佑的案子,卻無意間牽扯出了李承乾的案子。可見,魏徵也未能感化太子,他死後幾個月,李承乾準備放手一搏,學著李世民逼李淵退位,把李世民奉為太上皇。既然如此,聰明的他開始籠絡一些可能用到的人。眾所周知,謀反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和軍隊取得聯繫。 這裡頭,李承乾聰明地和吏部尚書、身經百戰的大將軍侯君集達成共識。 李靖隱匿不出,李世民覺得兵法重要,讓朝里頭有天分的將軍去他那裡學習,侯君集便是其中之一。

可李靖很快便覺察出,侯君集這個人,是個心懷叵測的人。他不僅急於學到兵法最重要、最隱秘的部分,還常常拐彎抹角地向李靖請教如何讓手下違抗聖命,只聽自己的話。侯君集的小心眼兒在朝內是很有名的,他有不少的仇人。 第一個便是太子詹事張亮,因為不和,身為吏部尚書的他把人家排擠出朝廷,動用私權,讓他到洛州任職。 張亮要走了,侯君集覥著個大臉跑去給人家送行。 他假裝很關懷地問張亮:“咦,這是什麼人排擠你呢?”張亮勃然大怒,看著假惺惺的侯君集道:“不是你是誰!”侯君集哈哈大笑,“我踏平兩國而歸,功勞比你大,官職也比你大,排擠你做什麼?”張亮站在那裡不說話,侯君集鐵手一揮,擼起袖子: “你瞧你那半死不活的樣兒!你有怨氣?你恨我啊,還是恨皇上?你有脾氣嗎?想造反啊?你要是敢造反,我就跟你一塊兒反!(鬱鬱不可活,公能反乎?當與公反耳。)你敢不敢?不敢趕緊滾蛋!”

張亮幾乎被氣炸,扭頭便走。 路上,他給李世民寫了一封密奏,把事情經過跟李世民說了一遍。 李世民回复,“愛卿跟君集都是功臣,你們說話的時候沒有別人在場,如果就這麼責罰他,他肯定不服氣。事情如果展開審理,恐怕就會鬧得很不好。這事以後別再放心上了,就此打住。” 這件事情非但沒讓李世民冷落侯君集,反倒不久後,將他一起列為二十四功臣之一,將畫像懸掛在凌煙閣上。 功勞有大有小,排名只分先後: 1.長孫無忌 2.李孝恭 3.杜如晦 4.魏徵 5.房玄齡 6.高士廉 7.尉遲恭 8.李靖 9.蕭瑀 10.段志玄 11.劉弘基 12.屈突通 13.殷開山 14.柴紹 15.長孫順德

16.張亮 17.侯君集 18.張公瑾 19.程知節 20.虞世南 21.劉政會 22.唐儉 23.李勣 24.秦瓊 需要注意的是,排名是根據參加革命的早晚,還有戰功做出決定的。 另外,是否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參與的程度多少,也是重要的參考指數。譬如李勣,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就沒參加。至於排名正好在侯君集上頭的張亮,因為曾經為秦王李世民玩命,在地方上招收猛士,被李元吉揭發,曾經受過虐,死活不肯把李世民交代出來,所以李世民很感激他。 張亮明察秋毫,屬下沒有敢瀆職的,在朝廷裡頭名聲很好。 可吏部尚書侯君集讓他走,他就得走,李世民不能多管。 侯君集是個很有野心的人,他知道自己謀反沒人擁護,但李承乾不一樣。侯君集的女婿,名叫賀蘭楚石,是東宮的千牛。

所以,李承乾很快便和侯君集有了溝通的可能。太子爺正愁沒有能人擁護,侯君集一來,立刻擺席宴請。兩人談得越來越深入,末了,李承乾戰戰兢兢地問: “侯公能幫上忙嗎?” 侯君集喝得興起,伸出佈滿老趼的手,亮給李承乾看: “這雙好手,就是讓殿下用的。(此好手,當為用之。)” 見李承乾做癡呆狀望著自己,侯君集嚇唬道:“皇上喜歡的可是魏王,殿下應該早做準備,否則等你被貶成了庶人,什麼都晚了。” 怕李承乾不夠覺醒,侯君集詳細地解釋了一下這個“庶人”和“太子”的區別,把庶人說得跟犯人似的。 被人這麼一嚇,李承乾決心加快行動的步伐,加緊收買人心。他首先搞定了左屯衛中郎將李安儼,他是李世民的傳訊人。

接著,李淵的第七個兒子,漢王李元昌也成了李承乾的擁護者。此人跟大家有過一面之緣,就是當初扮突厥人的時候,和李承乾對峙的那個傢伙。 李元昌是藝術家,智商不高,但情商不低,他支持李承乾的主要原因竟然是想要美女。他說:“我覺得皇上身邊那個穿粉紅色衣裙的美人不錯,會彈琵琶,真是讓人心癢,事成之後,可否賜我?” 李承乾被叔叔李元昌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了,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年頭,竟然還有叔叔這般為了愛情幫我造反的人,真是太讓人感動了! “許了,許了!” 感動完,開始行動。 李承乾把李元昌拉到一邊,發誓要和李元昌歃血為盟,結拜兄弟什麼的就免了吧,雖然是同一年出生的。由此看來,李承乾並不完全昏庸,還知道決不能和旁邊的李元昌義結金蘭,稱兄道弟。藝術家的鮮血和太子爺的鮮血開始混合了,二人拿起絹帛將胳膊上的血擦拭乾淨,然後將絹帛焚燒成灰。

灰燼入酒,二人對飲,指天為誓。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倘使這兩位坑爹的仁兄知道他們真的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話,就肯定不會這麼宣誓了。他倆豪氣沖天地宣完誓,一個人主動要求加入同盟。 他是杜如晦的兒子杜荷,此人的德行並沒受杜如晦的影響,但也才華橫溢,當晚就告訴李承乾,“我夜觀星象,發現天象有變,殿下要當斷則斷。” 然後,他說出了自己的謀略:“殿下不如就說自己暴病在床,皇上肯定就會來探視。到那時,我們圍住皇上,請他退位,豈不是一件順理成章而又十分歡樂的事?” …… 唉,這孩子,真給杜如晦丟人。 杜荷的話讓李承乾陷入了遐想,如此完美的計劃,也只有杜如晦的兒子能想得出來!

他幻想自己謊稱暴病在身,老爹來看,然後一夥武夫圍住老爹,老爹如果不反抗,那就尊他為太上皇;如果反抗,就亂棍打死,謊稱猝死,隆重發喪。 可是,就在大家齊心協力地準備謀反時,齊州方面傳來消息,說是齊王李佑反了。 李佑的遭遇沒能讓李承乾清醒過來,反倒是激發了他的鬥志。 他對身旁的紇幹承基說:“東宮西牆到大內也就二十多步,我們比齊王方便多了!”紇幹承基魂不守捨地點頭,沒幾天就被抓了起來。 就這樣,他把太子李承乾、吏部尚書侯君集等人的事情告訴給了大理寺的官員。大理寺覺得此事重大,立刻上報。李世民下敕,令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勣,協同大理寺、中書省、門下省共同查辦李承乾謀反案。 事情很快就查清楚了,李承乾、侯君集二人組織謀反,杜荷、李元昌等人參與謀反,東宮武士企圖謀害皇上。

所有參與政變的同志還未有任何動作,就被逮了起來。 朝廷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如何處置太子問題。李世民神情凝重,“這件事,諸位認為該如何處理?”群臣沒有一個敢出主意的,在這樣一個緊張的時刻,哪怕說錯一句話都會受到牽連。 是來濟打破了沉默,他是大唐的通事舍人。 來濟,大業六年(610)生,揚州江都人,來護兒之子。 江都隋煬帝楊廣被殺,宇文化及誅殺來護兒全家,唯獨來濟一人免遭屠戮。來濟七歲,家門不幸,隨後奮發苦讀,一舉中第,靠自己的能力成為了通事舍人。他上前一步,用鎮定的聲音建議道: “陛下不失為慈父,太子得盡天年,這樣最好!” 這句話看起來是一句廢話,可仔細琢磨,聰明絕頂。 李世民絕對不願意殺死他和長孫皇后的孩子,對不對?

李承乾已經當不了太子了,對不對? 因此,來濟建議李世民不殺李承乾,說出了別人不敢說,而李世民想听到的話,又有什麼不對呢? 按照來濟的方法,李承乾被廢成了庶人,囚禁在右領軍府。 被囚期間,他開始反思謀反的整個過程。最後他悲淒地發現,自己的確是被侯君集給害死的。於是,他開始整天埋怨侯君集,說侯君集是個大壞蛋。 至於李元昌同志,李世民也不想殺,畢竟是自己的親兄弟,親兄弟啊。但大臣們的決議是李元昌必死,因為他們認為不能讓謀反的主謀都那麼逍遙,否則會讓謀反成為一件看起來很好玩的事。 畫家李元昌被賜死家中,家中其他人無一問罪。 輪到侯君集了,可以說,他是這場謀反最大的主謀。 但他覺得自己挺冤枉,就像他很會帶兵打仗,可箭法很差,別人經常瞧見他射箭射偏,他還死活不承認一樣。

侯君集都跟著謀反,李世民很是傷心,他拒絕讓文官審判,親自把侯君集招到跟前。他說:“君集,朕不想讓文官審你,讓你受這麼大的侮辱。所以,有什麼罪過,你還是自己招了吧!” 侯君集臉皮厚,表示自己沒有罪過。 李世民無奈,轉身朝桌前的文案走去,拿出東宮的一摞信件。 這些信的署名,都是侯君集。侯君集無話可說,他瞧了瞧周圍的侍臣,想要狡辯,極力想著自己在信裡頭說過什麼,沒說過什麼,好編造內容。可是,他悲哀地發現,自己給東宮的信件裡頭幾乎口無遮攔地把所有不能說的東西都說過了。 李世民想哭,他看著侯君集,搖動著那些信件。 忽然,他轉身,指著侯君集問侍臣們:“他有大功,朕想饒了他,行嗎?” 眾人齊曰:“不可。” 李世民臉似乎在抽動,他淚如雨注地望著侯君集,扭過頭去,擺了擺手,道:“君集,我救不了你了。以後,朕想你,就只能看你的畫像了!” 侯君集當場緊張得昏死過去,整個人死雞一樣癱在了地上。 他被拉出去行刑,臨行前,忽然想起有些事情還是可以求求李世民的。他對監斬的將軍說:“我怎麼落魄成這樣了!我殷勤侍奉皇上,拔取兩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哇!我要死了,也沒別的要求,就是想用我這點軍功換我兒子一條性命!” 請求傳到了李世民耳朵裡,謀反至少要滿門抄斬,李世民決定放過侯君集的家屬,改流放嶺南,籍沒其家。 抄家的官員到了侯君集家裡抄他家時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又出現了。可見,侯君集這人還真是不一般。 李承乾:東宮西牆到大內也就二十多步,我們比齊王方便多了! 侯君集:你也就比齊王死得快點。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