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唐朝從來不淡定2·李世民的政治課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高甑生羅織害李靖唐太宗封王放青雀

軍隊駐紮在甘肅和青海交界處的大斗拔谷,論功行賞的使者剛一到,就迎來了薛萬徹、薛萬均兩兄弟的猛烈炮轟。不知道誰給他們那麼大的勇氣,那麼厚的臉皮,竟然倒打一耙,將所有的罪過都怨到了契苾何力頭上。屎盆子毫不留情地扣到了這個突厥族將領的頭上,據薛萬均說,當初是他主張乘勝追擊的,可契苾何力卻停軍不前。 況且,如果不是他兄弟兩個拼命廝殺,他契苾何力有什麼能力和資格,站在使者面前敘述自己的功績? 契苾何力最重要的罪狀就是行軍之前也不通知薛萬均,自己生氣,領著軍隊提前到達現場。 這對高傲的薛萬均來說,實在是無法忍受。 實際上,薛萬均力主撤兵,如今反戈相向,翻臉不認人,充分證明了他的確不是善類。使者聽懂薛萬均的話了,那意思就是,這場大獲全勝的仗,跟他契苾何力沒有半毛錢關係!

見過不要臉的,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 使者和其他將領都在場,差不多也都被薛萬均給氣毛了,契苾何力當場發狂,暴跳如雷,指著薛萬均破口大罵。罵不解氣,於是抽出橫刀,要給薛萬均來個痛快的。薛大將軍見勢不妙,慌忙躲到眾人身後,遠遠望著抓狂的契苾何力,嘴裡還喋喋不休地嘟囔著自己的委屈。眾人攔住瘋獅一般想要衝過去跟壞蛋決一死戰的契苾何力。 眾人都是練家子,三下五除二,將他安定了下來。 使者也是聰明人,見事情不好辦,直接回朝復命。 李世民把整個過程了解一遍,知道這又是薛萬均使壞,非常生氣,想要廢了這個顛倒黑白的傢伙。等諸位將領回朝以後,李世民就把契苾何力叫來了解情況。他想從契苾何力的描述中找出薛萬均誣陷別人的細節,他要親耳聽到別人的控訴。

契苾何力平靜地敘述了整個過程,與使者所言沒有出入。李世民決定為他做主,準備拿薛萬均問罪,並且要免去他的官爵。然而,契苾何力並沒有高興,他謝過李世民,卻推辭道: “不過,陛下不可如此作為。” “為什麼呢?” 契苾何力解釋道: “陛下因為臣的原因解去薛萬均的官,臣自然很感激陛下。可是陛下有沒有想過,我們胡人,多數還是很無知的,他們會誤以為陛下重胡輕漢。況且,如今我雖然和薛萬均不和,但終究還是事出有因,萬一哪天胡人們紛紛誣告漢族官人,作為他們升職的跳板,朝廷的內鬥就會永不停歇了。再說,即便是狀告別人能夠有這麼大的官職去做,胡人也會心生惡念,小瞧漢人,內訌一起,國家不安啊!” 呵呵,這是契苾何力麼?

一個被中原人誤解的突厥人,竟能如此大度。李世民同意他的看法,為了表示信任,還讓他跟到自己身邊,負責把守皇宮最重要的關口——玄武門。此外,李世民還把自己的侄女許配給了這個突厥人。就這樣,本是一樁搶功的案子,到了現在,被李世民成功轉化為了一件美事。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很多人奇怪,作為大總管的李靖為何不為他所信任的契苾何力美言幾句? 答案是,李靖自己都保不住自己了。 他哪還顧得了別人? 他被唐軍鹽澤道行軍總管、利州刺史高甑生,一紙訴狀告上了法庭,罪名是謀反。李靖要謀反的消息,在李世民看來無疑是不靠譜的。但既然有人質疑,就必須派人查辦。就這樣,大理寺和監察的人查了幾天,愣是一點線索都沒有。

按照法律,誣告他人者,以誣告別人的罪名處置。 很多人奇怪高甑生誣告李靖的動機,後來大家明白,這個高甑生,因為延誤軍情,搞死了不少唐兵。所以李靖拿住他,胖揍了他一頓。大概是因為軍情緊急的時候,高甑生在玩兒偷菜,或者在愣神,總之,十萬火急的時候,他偏偏不在。但高甑生並不認為自己是錯的,反倒是李靖這個悶子,故意對自己那麼嚴格。 為了報屁股被打的大仇,回到朝廷,高甑生編了一通罪名,將李靖謀反的事捅了出去。 反咬別人一口的人,下場都不怎麼好。 貞觀九年(635)的深秋,高甑生以謀反的罪名被推上斷頭台,可因為的確有功,得以免死,被流放到了荒蠻之地。 有人勸李世民說:“高甑生可是咱秦王府的功臣,是不是應該對他寬仁一點?可別寒了咱們這幫老臣的心啊!”

李世民道:“高甑生不聽李靖節度,又誣告人家謀反,如果這種罪過都可以因為私情而得到寬恕,國法安在?況且,國家從晉陽興起,一直到現在,功臣那麼多,如果都像高甑生一樣,以後人人犯法,朕是不是都應該一視同仁?其實,朕對那些有功勞的故人感情很深,但正是因此,才不敢赦免他們!” 生活就是這麼讓人失望,被誣告之後,李靖回到家中,閉門謝客。 他足不出戶,即便是親戚都難得見上他一面。李世民覺得很對不起他,想讓他繼續待在朝廷,最起碼,穿著日常生活的衣服,隨來隨走,當個特進也行啊。但李靖拒絕了,理由就是自己太老了,忙不動了。 李世民感覺有些淒涼,總想找機會說說什麼,可話說多了,又能解決什麼問題呢?這一次,吐谷渾滅亡,李世民重賞了李靖,但也正是這場戰役之後,李靖就消失在了眾人的視線當中。悄無聲息地讓人淡忘,對李靖來說,這是最明智的選擇。

該到薛萬均了。 薛萬均是個小氣的人,回朝後,雖然挨了罰,但因為功勞不小,被李世民器重。他的命運似乎也該到頭了,那日,李世民要遊覽芙蓉園,薛萬均負責監督清理無關人員。等聖駕到來,李世民開始遊玩,卻發現太監和宮女滿院子瞎轉悠,根本不把他當回事。 一怒之下,他下了薛萬均的獄。 薛萬均氣量小,此事讓他氣憤至極,沒幾天就被氣死了。 薛萬均的死,讓大臣們很吃驚,李世民也被嚇了一跳,讓薛萬均陪葬昭陵。 後來,在一次宴會上,李世民賞賜群臣,等喊到薛萬徹(薛萬均的弟弟)的時候,習慣性地喊成了“薛萬均”。於是他感慨地說,這是薛萬均在天有靈,也想跟朕要這賞賜。李世民讓人燒掉那張貘皮,權當送給薛萬均了。 近日來,李世民精神狀態非常差。

李淵去世幾個月了,李世民給李淵發完喪,緊接著吐谷渾開始挑釁,在這幾個月裡,他的脾氣一直都不太好。而且,李靖隱居以後,李世民似乎再也找不到一個可以談談兵法的知心人了。 貞觀九年(635)九月底,憔悴不堪的李世民,想要自己一個人去李淵的園陵參拜,但就是這樣小小的請求,還被眾人勸阻了下來。大臣中,不乏有魏徵、馬周一類敢戳李世民脊梁骨的直臣,他們都不同意李世民再去哭李淵,因為現在的李世民,已經是皮包骨頭,瘦得只剩下一副骨骼了。 唉,一輩子愧對父親的人啊,就要如此痛苦嗎? 也許吧! 小時候,總覺得父親是一頭牛,是一座山,永遠不會有倒下的那一天。長大後,陪伴我們的,就只有喧囂的世界和虛榮的成就,山高路遠,卻再也等不到那原有的感覺了。在李淵眼中,李世民永遠都是個孩子,孩子有什麼錯,值得那麼念念不忘嗎?大臣們知道,李世民是想一個人去園陵大哭一場,痛痛快快地哭上幾天。

可這不行。 “陛下,調整好狀態吧,還有許多事等著我們呢!” 貞觀十年(636)正月,剛剛經歷過父親喪事的李世民又迎來了孩子們的離別。他們要么是李世民的骨肉,要么是李世民的兄弟,如今要分派到各地當王。王子,絕對不能,或者說大部分都不能待在京城,該走的總要走。在此之前,李世民對他們的封號進行了相應的變動: 趙王李元景為荊王; 魯王李元昌為漢王; 鄭王李元禮為徐王; 徐王李元嘉為韓王; 荊王李元則為彭王; 滕王李元懿為鄭王; 吳王李元軌為霍王; 豳王李元鳳為虢王; 陳王李元慶為道王; 魏王李靈夔為燕王; 蜀王李恪為吳王; 越王李泰為魏王; 燕王李祐為齊王; 梁王李愔為蜀王;

郯王李惲為蔣王; 漢王李貞為越王; 申王李慎為紀王。 貞觀十年(636)二月,分別任命: 李元景為荊州都督; 李元昌為梁州都督; 李元禮為徐州都督; 李元嘉為潞州都督; 李元則為遂州都督; 李靈夔為幽州都督; 李恪為潭州都督; 李泰為相州都督; 李祐為齊州都督; 李愔為益州都督; 李惲為安州都督; 李貞為揚州都督。 以上變動,引起很多故事,許多故事都改變了歷史,讓我們一個一個地慢慢欣賞。 諸王即將踏上各自封地的路途,訣別時候,李世民把他們召集起來,“你們兄弟情深義重,我知道你們都想在京師多待一段時間。但大丈夫要以天下為重,不可纏綿於兒女之情。諸子尚可複有,兄弟不可複得,各自相親相愛,不可重蹈覆轍!”

言罷,啜泣苦悶,淚流不止。 孩子們也都聽話,跟李世民道別後,依依不捨地上任去了。 對李承乾來說,其他人的出走無疑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 但有一件事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李世民四子,魏王李泰被留了下來。李世民特別喜歡這個李泰,和其他孩子依依惜別後,忍不住下了一道命令,讓金紫光祿大夫張亮替代李泰去當相州都督。只有李泰留下來,李世民才覺得生活有些滋味,畢竟,這個孩子是他和婢兒最喜歡的。 李泰的母親是溫柔賢惠,頗有風韻的長孫皇后,在他身上,集天地之精華,匯日月之神光。因此,李泰具有李世民的犀利,觀音婢的溫婉,更加重要的是,這孩子承襲了兩人的聰明智慧。 你一定以為李泰是個風流倜儻的帥哥,可你徹底錯了。李泰的體形和他爹娘一點兒都不像。他從小就像跟著舅舅長孫無忌混過似的,特別肥胖,腚大腰圓,純屬重量級選手。這個孩子除了臉蛋好看點,其他只能說很對不起觀眾,尤其是他的肚子,跟懷了孕的婦女似的。因此,本人隆重宣布,以後,李泰的綽號就是李四胖,這很符合他的身份。 李世民很喜歡這個胖嘟嘟的兒子,李四胖也確實很招人喜歡。 李世民自己覺察不出自己哪裡做得不對,可大臣們看得清楚。 李承乾是個瘸子,性子古怪,喜歡弄些亂七八糟的非主流裝扮。而李泰卻不然,他天天用他那一雙胖手翻閱大量的古籍,能夠過目成誦,會寫詩、會彈琴、會唱歌。李泰愛書畫,模仿魏晉字帖是當時的一絕,畫技也很高超,筆法獨到。他交友廣泛,興趣多多,尤其是大家看李四胖那雙胖嘟嘟的手,真是有一種上去咬一口的衝動。 諸王外遷的時候,李泰剛滿十八歲,卻被意外留在了京城。 李世民和觀音婢給李泰起了個小名,叫“青雀”,青雀銜命,愛的信使。 在李世民幾十個兒子當中,李四胖“寵冠諸王”。 一個不是太子的皇子被寵得如此厲害,未來究竟會發生什麼,可想而知。但是,每個人都有為自己喜歡的事物失去理性的時候,為什麼皇帝就不能夠呢? 這是婢兒最好的孩子,這是李世民的最愛。因為寫文章很棒,李世民特意下詔,令李四胖在王府籌建文學館,招攬各方學士。四胖同學不辱父志,果真在西京大張旗鼓地搞起了文藝事業。四胖同學的文學館搞得有模有樣,李世民有了一種難得的欣慰。可李世民命苦,老天容不得他片刻安慰,隨著文學館的建立,又一番傷感向他襲來。 魏徵要辭職了。 史書上說魏徵有目疾,估計也就是個白內障什麼的,反正越老眼神越不好使,已經多次辭官了。 李世民不肯,後來魏徵讓步,認為降為散官最好,可李世民還是不同意。魏徵請求得越來越帶勁了,拗不過他,不得已,李世民將其徵為特進。父親去世,兄弟和孩子離散,賢臣辭職,給了李世民很大的打擊。 不答應嗎? 歲月不饒人,何苦呢? 李靖:你覺得哪句話形容一個人的長相最狠? 李泰:你瞧你吧,看背影急煞千軍萬馬,轉過頭嚇退百萬雄師! 李元吉:大家好!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