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唐朝從來不淡定4·守業更比創業難

第50章 第五十章李隆基西巡棄長安楊國忠奉駕奔馬嵬

哥舒翰久病新愈,本該死死守住潼關,現在卻只能帶著麾下一百多騎兵逃到山西,準備從這裡渡河入關。後頭是跟著他一起逃命的步兵,關外的防御溝塹,此時卻成了天險。 寬兩丈,深一丈,倉皇逃命的人互相擁擠,掉下去被踩死的又有幾千,死屍填滿了溝塹,最後能活命的士卒,踏著戰友的屍體,終於入了關,二十萬大軍到最後就剩下八千人。 辛卯,崔幹佑拔取潼關。 哥舒翰逃到了關西驛站,張榜,收拾餘眾,準備與賊軍誓死一戰。 可惜太晚了,賊兵已經拿下了潼關,潼關本來就易守難攻,殘兵敗將,如何反攻?哥舒翰從驛站出來,見眾人跪在自己面前。 “哥舒公,你以二十萬大軍打瞭如此敗仗,還有什麼面目去見天子!你沒看見高仙芝、封常清的下場嗎?我等請公東行(投靠安祿山)!”

哥舒翰冷冷地望著眾人,眾人也不囉唆,見他不從,紛紛湊過來,綁了他就往東去了。安祿山終於以勝利者的身份,見到了這個對自己很不服氣的哥舒翰。他偏著肥碩的大腦袋,“你以前小瞧我,今日卻如何?”哥舒翰一下伏在地上,“臣肉眼不識聖人。如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常山,李祗在東平,魯炅在南陽,陛下留臣,讓臣尺書招慰,不日就都拿下了!” “當真?” “當真!” “哈哈……” 安祿山大笑,以哥舒翰為司空、同平章事。轉臉,他指著綁票哥舒翰的藩將火拔歸仁說:“你背叛主上,不忠不義,拖出去斬了!”很多人希望哥舒翰是忍辱負重,最後能做一些有氣節的事情。可我只能說,哥舒翰沒辦法這麼做,安祿山也不太相信哥舒翰能勸得了別人投降,讓人將他囚禁在苑中嚴加看管。總之,潼關敗了,河東、華陰、馮翊、上洛防禦使紛紛棄郡逃走,所在守兵也都棄城而去。

哥舒翰之前派往長安報信的使者求見李隆基,李隆基不予理會。 這多半是楊國忠大人搞的鬼,似乎哥舒翰投降賊軍足以證明他的論斷很偉大,很光榮,很正確。到了這個時候,從潼關傳來了平安火(三十里一道,有很高的高台,第一處點亮後,第二處高台可見火光在天,然後第二處再點亮,一直到長安城內,再傳到皇宮)。 李隆基這才知道大事不好,一大早便召集宰相商議。 原來楊大人早就想好了後招,他本是劍南節度,所以賊軍得了洛陽,他就偷偷安排好了蜀地的兵馬。等到那時候,他就將朝廷搬到劍南。所以,楊國忠提議讓李隆基往蜀地跑,到了第二天,楊國忠才在朝堂召集百官,這千把人,都是楊國忠同學精心挑選的官員。楊國忠問計,一個個低頭不語,汗流浹背,有的還嗚嗚哭了起來。

會議進行到最後,被楊國忠先生搞成了開罪大會。他作出了一個精彩的總結,“我告安祿山反已經有十年了,聖上不信。今日之事,不是我的錯!”散會後,楊國忠立刻招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入宮,和楊貴妃一起勸李隆基往蜀地逃。長安城內,有司官員已經聽說潼關失守,先行逃亡,而且私自開了府庫,府庫被搶。市民也都收拾包袱逃跑,市裡蕭條,頹敗不堪,昔日晴好或者煙雨下繁華的鬧市,如今不復存在了。 百萬長安居民正經歷著生離死別的痛苦,背著包袱,拖家帶口、行色匆匆地往城西便橋的方向去了。皇宮內也像是招架不住,大明宮、舊皇宮、掖庭、后宮,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已經亂了套,就連東宮的人也都聚集在一起,唧唧歪歪你一言我一語地開會。

在一片慌亂中,李隆基登上勤政樓,下達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指令,“朕要御駕親征。” 騙人吧?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信的,是啊,去送死嗎? 然而,李隆基卻告訴大家,這是真的。 不過,等他從樓上下來後,才忽然覺得這個決定是一個送死的決定,所以再三思索,他改變了主意。 深夜,李隆基下暗旨,命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整頓六軍,厚賜錢帛,選閒厩馬九百多匹。所有的一切,都只為了一個目標——逃跑!花了一夜整頓完畢,黎明時分,李隆基、楊貴妃,楊貴妃姐妹、皇子、妃、主、皇孫、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陳玄禮和一干親近宦官、受寵宮人,齊齊往延秋門去了,已經沒人惦記這樣一個危險的地方。 中途路過庫藏的時候,楊國忠神色緊張,他忽然說道:“陛下,不能給賊軍留下。”李隆基匆匆望了一眼,愀然作色,“賊軍來了,找不到珍藏,肯定下去搜刮百姓……下令打開吧,專門讓他們看見!”周圍的人,也不知是誰忽然抽泣起來,弄得四下無不動容。楊國忠見別人都嘆息,也在那裡心疼地搖頭。時間已經來不及了,眾人繼續往外走去。

凌晨,又到了上朝的時候,在前一天,官員能跑的都跑了,只留下來大約十分之一的文官。原本應該誇獎他們不懼危險,恪盡職守。可正是這剩下的十分之一,趁著黎明也跑得差不多了。最後剩下的,只是三三兩兩死腦筋的大臣,一大清早來到朝堂,等待皇帝上朝。這幫忠誠的、不懼死亡的大臣卻瞧見了一個奇怪的場景,三軍儀仗儼然站在那裡,還能聽見銅壺漏聲(也有可能是僧一行所做的點鐘)。 安靜,死一般的安靜! 清晨的霧靄頗有些刺骨的涼氣,大門一開,那幾位來上朝的文臣又瞧見了一個奇怪的場景,從門內忽然竄出來一群群的宮女,唧唧喳喳,嗚嗚呀呀,亂喊亂叫,瘋狂地跑著,有抱玉枕的,有背包袱的,有拿字畫的,還有的干脆什麼都不帶,只是提起裙子看著路往前奔。幾位望著眼前發生的一切,驚呆了,這怎麼……皇上呢?

最後的最後,他們才發現皇上已經不見了,連高力士、楊國忠都不見了。 跑了,一定是跑了! 皇上沒通知一聲就走了,王公大臣、百姓頓時慌張起來,紛紛收拾包袱準備走人。有不少膽子大的、不要命的小老百姓,騎著毛驢,在眾人往西的情況下,神色淡定地往東騎驢而來。他們來到宮裡,見到金的、銀的就往包袱裡放,後來越放越多,才開始慌張,不知道該留下哪件,放棄哪件,不禁糾結起來。在這糾結之中,不知道哪位仁兄,收了寶貝以後,竟然在左藏的大盈庫(其中一間大倉庫)放了一把火。大火熊熊燃燒起來,眼看就要把大唐武德、貞觀、則天之世營造的美輪美奐的大宮殿付之一炬,宮內的宦官急了。 燒,燒,就知道燒! 崔光遠、邊令誠派人救火,又募人在府、縣官分別守住,就算這樣,還有不要命的騎著驢過來搶府庫。崔光遠一口氣殺了十幾個搶劫的,搶東西的情況才算好轉。崔光遠嘆息一聲,知道自己想逃肯定沒戲。

於是,他讓自己的兒子往東去迎接安祿山,又讓邊令誠拿出館藏的鑰匙,當禮品送給了他。 往西百里,城西,便橋,李隆基、楊玉環、高力士…… 李隆基等人,被一群護衛簇擁著,騎著高頭大馬,七七八八地過了護城河。楊國忠扭頭一看,指著便橋大呼,“都傻了嗎?愣著幹什麼,快給我燒了!”在他的指揮下,有人開始拿柴堆起,打火石焚便橋。李隆基聽到後頭陣陣亂叫,扭頭來看,卻瞧見便門裡頭急躁觀望的百姓,他立刻轉身傳喚楊國忠,怒斥,“百姓都要求生,你怎麼能絕了他們的活路!” 言罷,令高力士派人撲滅,部眾繼續前進。 李隆基讓一個太監先走一步,前去通知郡縣置辦迎接。太監王洛卿到了咸陽,等李隆基等眾人來到咸陽的望賢宮,卻發現,這個死太監,已經招呼上縣令和官吏撒丫子逃跑了。他又差太監去咸陽府找人,吏民只顧收拾東西,沒有一個搭那太監的話的,一直磨蹭到了中午,所有人都餓得難受。這幫人只是昨天下午吃了點飯,到現在一口飯都還沒吃。楊國忠是個很體貼的人,見狀,顛顛儿跑到市場上,湊合著在一位老農那裡買了一張胡餅,給李隆基吃。

這個時候,百姓才聽說是李隆基來了,場面頓時失去了控制。大家紛紛出門,掏出家裡所有好吃的東西來獻。看見人們捧著的大碗裡頭的東西,李隆基眼睛酸了。百姓吃的怎麼都是糙米飯,裡頭還雜著麥子和豆子? 有個老頭來見李隆基,告訴他所有人都知道安祿山包藏禍心,只是無法上達天聽而已。受慣了欺騙的李隆基,到這時候,才愀然作色,悲慟道:“朕糊塗啊,後悔晚了!” 李隆基等人還能吃上米飯,其餘王子皇孫,卻連米飯都沒得吃,只能啃糗米、吃硬飯,當然,天天待在宮裡,他們壓根不知道民間會吃這樣的東西。不久後,尚食的御膳終於到了,李隆基下令讓官員先吃,然後自己再吃。至於後頭的官兵,因為人數實在是太多,李隆基讓他們各自分散,去村落求食,未時(下午三點)集合。

這天夜裡,檢點眾人,又逃了一大半。 金城,縣民都跑光了,不過飲食器具都在,士卒飽餐一頓。很悲摧的是,夜裡連一盞燈都沒有,內侍監袁思藝也跑了。大半夜的,忽然嘈雜起來,是王思禮從潼關回來,李隆基這才知道哥舒翰被生擒。他下令以王思禮為河西、隴右節度使,即令赴鎮,收合散卒,以俟東討。然而,東討是一件很沒邊際的事情,因為誰都不知道能不能活過明天。 最起碼不跟李隆基在一起,活過明天是沒有問題的,但還有很多人選擇不離開。部隊一直走到了陝西興平,這裡有個驛站,名曰馬嵬驛。沒吃沒喝,困頓,狼狽,所有的人都快崩潰了。走了這幾百里的路,就沒一段路能讓人高興的。在士卒中間,有人組織起來開起了批判大會。大會以陳玄禮同志的發言作為起點,先總結了安祿山的罪狀,然後開始分析現在如此狼狽的原因,主要是李林甫,然後是楊國忠,奸臣誤國,他的罪惡,滲透到了帝國每一個縫隙之中,他蒙蔽聖聽,致使大唐盛世急轉直下,民不聊生!

眾人已經被煽動起來,情緒達到了最嗨點。 東宮的太監李輔國也在聽陳玄禮的發言,情緒自然也高漲,在眾人的定奪下,他前去告訴太子李亨,讓李亨趕緊作決定,殺不殺楊國忠,什麼時候下手。而李亨是個孝順的人,遲疑不決,又怕殃及自己,不敢下手。士卒既然已經情緒高漲,自然不會啥都不干。正在這時,隨行的隊伍裡頭有吐蕃派來的二十多個使者,正與楊國忠談話。 據了解,這二十多位使者,是來找楊國忠先生要飯的。而可憐的楊國忠先生正在那裡調解他們的紛爭,說什麼飯很快就會有,不要著急云云。 忽然間,就听見軍士之中爆發出了令人心驚膽戰的怒吼,“楊國忠在謀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