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唐朝從來不淡定4·守業更比創業難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高力士懷恨李翰林杜少陵赴約李北海

賀知章一輩子酣暢淋漓,不枉此生。 他走了,李白他們呢? 李白被賀知章的實際行動忽悠瘸了,他們還在喝酒。李白是很豪邁的,寫詩史上第一強大,武藝也很高超,據說,當時,裴文是天下第一劍,李白才成了天下第二劍。俠客李白,武藝高強,熱愛打抱不平,做事幾乎不計後果,和幾位朋友喝得天昏地暗,皇帝召喚都不奉詔,做得實在過火了。 不過,後來證明,李隆基沒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但李太白辦事,實在不能讓他人放心。後來,又有一次御前寫詩,他喝得天旋地轉,經過冷水潑面作業,他清醒過來,還是去了。朝中,他一把抓過侍者遞過來的毛筆,望著那張白紙,瞧了一眼站在一邊的大宦官。 哼哼,就是這些人,擾亂朝政,現在在一旁候著,想讓我起草,我且耍他一耍。

李白醉醺醺地望著高力士,想出了惡搞高力士的辦法。他覺得走這麼大老遠的路,累得腳生疼,便白了一眼捧著詔書的高力士,“你!”他指著高力士,輕虐道,“過來……過來!”抬起腳,指了指自己的鞋,“你給我脫靴!”見高力士愣在那裡,李白威逼道,“不給我脫靴,我就不能奉詔。” 高力士被逼無奈,在宮中人的注視下,忍辱負重地蹲下,把李白的臭鞋脫了下來。 這就是文學史上盛傳的“楊貴妃磨墨,高力士脫靴”的原版。 怎麼樣,夠刺激吧? 這還不算完,李白同學高傲地藐視了所有宮中的人,而不是選擇稀釋奸臣的濃度,他一直認為高力士就是奸臣的代表,而自己就是受害者。就這樣,他自己把自己推上了絕路,得罪高力士以後,又因為太過放肆,得罪了許多宮人。這群人,本來就能直接和李隆基對話,從此,李白的故事就傳到了李隆基的耳朵裡。李隆基還是很寬容的,他再次選擇了容忍李白的囂張,留下他繼續擔任翰林學士。但李白覺得這幾天宮中人看他的眼神都不對,打聽到有人要搞他,自知沒趣,找了理由,說是要送賀知章回鄉。

等出了長安,且把賀知章送走後,他上書一封,請求還山。 李隆基沒空答理這麼一個人,立刻詔許,賜了金放歸山林。 拿錢去旅行,李白覺得自己命不好,很鬱悶。然而,有人比他更鬱悶。 李白離開長安的時候,正是初夏,他先來到了東都洛陽,剛好碰見了那個比他還鬱悶的人。此人到洛陽,是來學習的,他準備認認真真把該看的書看完,然後與人論策,好參加來年的科舉。不過,他的祖母范陽太君不久前死了,他一個人在洛陽,沒有人幫襯,生活甚為悲慘。 唉,人還不都一樣,沒有誰過得容易,對吧? 李白拉著他的手,看著他沉鬱的眼神,忽然安慰道:“人生在世須盡歡,不要為俗務所羈絆,與朋友放浪形骸,豈不快哉?”朋友的眼神中,剎那間進發出無限光彩!

是的,放浪形骸之外,豈能鬱鬱終生,這一輩子怎麼能如此混沌過去?說得好,仗劍去國,攜手同行,踏遍萬里山河! 這個被李白策反了的人,就是未來的詩聖,他叫杜甫。李白的豪情,讓杜甫得到了酒逢知己的感覺。一整個夏天,他都和李白在一起遊山玩水。兩位仁兄,仗著李白拿了御賜的錢,居然沒空去找工作,一口氣玩了三個月。玩到秋天,他們又跑到開封去,碰見一個人,隨即拉他入夥。 被拉的人,名頭也不小,他叫高適。 高適,河北滄州人,生活在河南,飽讀詩書,小時候家裡窮,沒機會建功立業。他行俠仗義,愛管閒事,分析事情那叫一個頭頭是道。然而,沒人願意聽他講話,所以,雖然他在村里和鄉里的知名度還是蠻高的,在文壇也有些知名度,只是對不起,沒人願意當他的經紀人。高適將自己的詩歌送給李白和杜甫看,這是邊塞派的詩歌,筆力雄健,氣勢奔放,勢不可當。是的,勢不可當!

加油吧,你的前途不可限量! 三個人扯了一回淡,開始漫游河南,隨後俯首道別,散了。 高適,比李白、杜甫還鬱悶。 原本他也是可以通過一些手段得到賞識的,但他沒有。如今困守家中,多半是因結識了好友董庭蘭。董庭蘭是天下有名的音樂家,李隆基現在就愛聽音樂,只要能去長安自薦,並且在李隆基和楊玉環面前好好演奏,沒有不飛黃騰達的。但董庭蘭告訴高適,我並不是為了服侍誰而活著,與其在內服侍權貴,不如在外貧困著享受自己的音樂。 高適深以為然,對這個名動天下的朋友更加敬重了。兩個人分別的時候,貧困而有才華的高適為貧困而有天下才的音樂家董庭蘭寫了首名曰《別董大》的訣別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貧賤之人,豈有尊嚴? 答:權貴一時,豈有完卵? 太窮了怎麼辦? 答:有錢循規蹈矩,沒錢漫遊山川,兩者誰更窮? 高適、杜甫、李白,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三位詩人散了,各自忙活自己的事去了。李白一路來到安陵(平原郡,今河北吳橋),向高天師學習了道法,又來到山東濟南完成了自己的畢業典禮,最後他回到了任城(濟寧,他在這裡有產業)。杜甫回到洛陽學了一會兒習,他是淡定,淡定,再淡定,最終淡定不下來。 杜甫想起三個人的日子,感慨萬千,乾脆放下書本,於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的春天,一路跑到任城來看李白。兄弟相逢三碗酒,廢話少說,好吃好喝,齊魯岱岳,恣意邀遊。

兩人浪蕩著,可是明星三缺一。故而去信一封,讓高適趕緊來。 我真服氣了。 初夏,高適收到了來信,正事扔下,不干了。著急忙慌、風風火火地跑到山東魯地,三位令洒家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仁兄再次碰頭,隨後大吃大喝,又一起跑到了濟南的大明湖畔。 那年頭沒有夏雨荷,也沒乾隆,更沒有夏紫薇。所以他們只能在歷山下瞎溜達,和當地名士一起作詩遊玩。三位牛人一起出現在了濟南,山東震動,也驚動了時任北海太守的書法家李邕(這個人以前出現過,可以試著回憶一下,是個皇子,今年六十八歲)。 這下玩大發了,李邕也參與了進來。 李邕,李白、杜甫、高適的粉絲,同時也是他們三人的偶像。 李邕李北海,身居高官,居然帶著一幫名人跑到濟南來看他們,並在歷下亭擺了酒席招待。一夥人,和許多齊州名士湊在一起熱鬧。李邕先談論經典,抒發了一把感情,然後眾人開始藉著酒勁創作。要說哥仨的創作此時最瘋狂,在此之前,杜甫剛剛爬了南邊一點的泰山,寫了一首《望岳》,同樣成為名震天下的好詩!

名士聚集又散,高適依然會去忙自己的事。李白和杜甫則到了曲阜,親兄弟一般攜手共遊,日夜在一起。 李白寫了一首打油詩,送給他心愛的杜甫。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我在小破山頭正好碰見杜甫,戴著個斗笠擋太陽。我問他怎麼你看著越來越瘦了呢?杜甫說,這不是作詩給累的嗎?) 就這樣,一年一年又一年,又到了這一年的秋天,也不知道某一天,李白哪根筋搭錯了,非要一個人去遊金鄉(山東濟寧金鄉)和單父(山東菏澤單縣)。恰好杜甫也要走了,必須走,因為他還得考試,考試要緊啊,光顧玩,沒複習。於是,李白和杜甫在東石門告別。 李白告訴山東父老,他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自古離別容易傷感,而李白的感慨,似乎只有少數人能明白得了。他遙想時空,揮筆寫下名震千古的名篇《別東魯諸公》,又名《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時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沒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杜甫去了長安,參加了科舉考試,不幸落榜。 但這並不是一個學生不好好準備考試從而考試不及格的故事,而是朝中奸臣打壓天下賢才的悲慘故事。以杜甫的才華,裸考好歹也能高中。杜甫落榜算是個新聞,但不稀奇,因為,就在天寶六年(公元747年)李林甫上表奏賀,“野無遺賢。” 李隆基大喜,重重賞賜了這個讓人切齒的傢伙。 這一年的正月,李林甫乾了一件非常值得紀念的事。他找了個機會,將李北海抓了起來。在李林甫大人的指揮下,有能力的一律不能入圍,入圍的都是給錢的,且一定是沒有能力的。其實,這也是李林甫害死李邕的主要原因,不過說實在的,李邕喜歡宴請賓客,而且還養了很多的食客,他的工資根本就不夠用的。

那麼,李邕是怎樣湊錢的呢? 答案是賣字。 問題又來了,賣字的錢根本不夠,他還能怎樣? 答案是挪用公款。 那年頭,挪用公款少了都不叫挪用。總之,他被李林甫盯上了,原因不是李林甫精忠報國、疾惡如仇,而是李邕本來就是他的政敵。去死吧,李北海,讓你辦實事邀寵! 李林甫坑爹教程第二季—— 李林甫自己一個人害不過來那麼多人,作為吏部尚書的他,選擇了武則天採用的政策。 他苦心孤詣地尋找合適的酷吏,終於有一天,他找到了。 法曹吉溫,吉頊的侄子,年少無知的時候曾親眼看著他大爺審案子,學來了一身酷吏的本領,此時正愁無處施展。李林甫和他達成了共識,李林甫負責選人,吉溫負責害人。吉溫上任,處理的第一個人,就是“飲中八仙”之一的李適之。李隆基任他為左相,本人專門查了一下李適之的祖上,他的爺爺,正是大名鼎鼎的李承乾! 左相、兵部尚書李適之,原本可以和李林甫一決高下,但他輸在了起跑線上。身為大宰相的李林甫,讓自己選出來的六十多個貪官跑到京師來告兵部的人。一群大老爺們儿一連嘮叨了好幾天,愣是沒有任何情狀可以證明人家有罪。最後還是京兆尹蕭炅(就是那個不識字的傢伙)出面調停,說,諸位也別那麼辛苦了,小哥我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可以一下查明情況。 就這樣,酷吏吉溫上場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