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唐朝從來不淡定4·守業更比創業難

第35章 第三十五章王昌齡送別李十二李林甫設計害裴寬

王昌齡,這個家境貧寒、開元十五年考中進士的人,如今是秘書省的校書郎(官汜水尉校書郎),在職多年,一直不求上進,還整天請假。王昌齡眼光寬廣遼遠,萬里山河,都在心中。有時候想起胡人犯邊,他會感慨萬千地作詩道:“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境界遼闊,眼界高遠! 以上,說明王昌齡是詩家的天才,也說明,對這種不拘小節的人來說,讓他掌管校對書籍,那簡直就是開玩笑。 終於,王昌齡的作風把領導惹怒了,把他貶到了龍標(湖南黔陽)。前些日子,孟浩然去世,李白大師倒是聽說了,他聽說昌齡兄(比李白大十歲)也是孟浩然的粉絲,還自稱是他李白的粉絲,而自己又是他們二人的粉絲(其實可以簡稱“互粉”),如今遭了貶謫來看自己,李白竟然非常高興。他顛儿顛儿跑來,進行了自我介紹。

兩人一見如故,喝了一回酒,吃了很多海鮮。好在李白背上沒毒瘡,隨便吃喝,吃完還是個好人。 離別之時,王昌齡悲從中來,作詩一首送給了李白—— 搖曳巴陵洲渚分,清江傳語便風聞。 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雲。 李白也寫了一首詩送給王昌齡——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詩人們,你們繼續!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三月,李隆基在勤政樓下安排了歌舞表演,美女如雲。他自己在簾子裡頭往外瞧,心思卻並沒有全部放在歌舞上。因為在這時候,兵部侍郎盧絢有事要先走了,他小心翼翼地站起身來,出去牽馬。坐在一旁的李林甫瞇著眼睛,仔仔細細地註意著所有能注意到的細節。

他發現,李隆基目送盧絢的眼神是充滿熱情的,他確信,這個盧絢,要么老老實實的,要么就得死。 李隆基為何要目送盧絢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盧絢長得有氣質。長得不怎麼樣的李林甫感覺非常不爽,當時沒有整形醫院,所以還不能整容,如果他那張臉能改,李林甫就敢豁出去臉都不要,能改多少次就改多少次。 只可惜,他的構想無法實現,否則必須把臉改成張九齡的,身材改成高力士的。李林甫的臉沒什麼景觀可看,一個人最沒信心的時候,一張好好的臉,都會被自己鄙視一番,比方說李林甫照鏡子,會突然覺得自己的臉是腚改的。好吧,既然自己不行,那就只能把行的排擠出去。 李林甫真想趕緊把盧絢弄死,於是他找到了盧絢的子弟。 坑爹的熱身活動開始了。

李林甫:“尊君真是氣質非凡,林甫不得不佩服啊!我和尊君交情那就不必說了,所以我必須告訴你們,如今交趾(越南)、廣州正缺人才,聖上想要尊君去,你們覺得怎麼樣?”盧家人被李隆基的這個決定嚇得面面相覷。李林甫見盧家人吃驚,忽然呵呵笑道:“我也知道你們怕遠,要是怕遠,我豁出去,替尊君請求去洛陽干點詹事、賓客一類的工作也行。你們別看是小活,但也算在京,光榮得很哩!” 盧家人深受感動,目送李林甫走了。 盧絢聽自己家人說,中書大人通報過,讓盧絢去交趾。盧絢怕了,趕緊上書一封,強烈要求李隆基在洛陽安排自己個小官當。收到上書後,李隆基吃了一大驚,但轉念一想,分析出了原因。盧絢為人正派,他不想捲入是非,肯定有自己的原因。恰好宰相李林甫在一旁鼓動,促成了這件美事。連降十幾級的盧絢引起了廣泛的同情,有人義正詞嚴地要求李隆基應該讓盧絢去華州當刺史,而不能將一個頗具才幹的人擱在廢物的位置上。

沒想到,李隆基同意了。 李林甫憤怒至極,來到李隆基面前,表示自己舉雙手贊成盧絢的勤懇和任勞任怨,但正是因為他過度勞累,所以他才會請求去東都當個無事的散官。 既然如此,皇帝非要讓他當刺史,豈不是奪人之美? 李林甫體貼入微的關懷,讓李隆基感覺出了這位宰相對百官的盡心。他聽從李林甫的請求,果真給盧絢安排了個散官。 學習一下李林甫的害人過程—— 李隆基還是很喜歡重用賢才的,絳州刺史嚴挺之,因三年來沒給李林甫上貢,深為李林甫憎恨。所以李林甫一直想找機會整他。那日,李隆基想起嚴挺之挺有才,問道:“挺之現在在哪兒呢?這人還不錯,能用!”李林甫將嚴挺之的情況說了一遍,並附和李隆基誇讚了嚴挺之一把。

“先賢”來俊臣曾經一再強調,想要毀掉一個人的美譽,就使勁兒地、不著邊際地誇獎他。李林甫這一招練得是爐火純青,但僅僅靠這一招,還不足以在短時間內取得鬥爭的勝利。 退朝以後,李林甫樂呵呵地招來了嚴挺之的弟弟嚴損之。 一見面,李林甫就開門見山地對他說:“皇上很喜歡你哥哥,可你哥哥現在不在京城,此事比較難辦!這樣吧,你趕緊上奏,就說你哥哥得了大病,需要入京治療。”嚴損之感恩戴德地雀躍而去,把李隆基對嚴挺之的喜愛說給了他聽。嚴挺之也非常高興,同意稱病,於是上奏。 李隆基捏著嚴挺之的上奏,表情嚴肅。李林甫一臉凝重地告訴表情嚴肅的李隆基,“看來,挺之真的是老了,陛下雖然有心,可咱也不能非用人家生了這麼大病的人不是?陛下兢兢業業,不辭勞苦,但當臣下的也都有自己的狀況。所以啊,臣斗膽請求授給挺之散官,吃藥、治病什麼的也方便!”

李隆基嘆息良久,果真授了嚴挺之一個散官。等嚴挺之得知情況後,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著了李林甫的道了。 作為奸臣小人的傑出代表,李林甫耐心把李隆基往邪路上引,必然受到寵信。天寶二年(公元743年)的正月,有一個人闖入朝堂,李林甫先是緊張了一番,繼而非常高興。因為闖入朝堂的那個大胖子對他構不成威脅,反而成了他的粉絲。那日,安祿山來看李隆基,上奏說去年秋天營州蝗蟲大災,安胖子祈禱曰:“臣操心不正,事君不忠,願使蟲食臣心;若不負神祇,願使蟲散。” 這時候,忽然從北天飛來一大群大鳥,一頓饕餮地把蟲子全吃光了。 安胖子以為,這件事足以彰顯盛德,應該讓史官記錄下來(這件事是安祿山胡謅出來的,史官也的確記錄了下來,但沒有表揚安祿山)。李隆基很高興,他似乎覺得像安祿山這樣憨厚、忠心而且胖得可愛的人,滿朝都難找。

李林甫不會排擠安胖子,原因是安胖子沒文化,對他不構成威脅,而且安胖子那點兒猜人心的本事,是無法和他相比的。 李林甫專門找到安祿山,和安胖子聊了幾句,把安祿山嚇得夠戧,因為李林甫每一句都能猜中他的心思。安祿山失魂落魄,感覺在李林甫面前,自己跟個透明人似的。胖子頓時尊重起了李林甫,從此不敢在他面前造次。而李林甫也很喜歡這個胡人,這樣的人即便能當上宰相,也完全不是他李林甫的對手。 李林甫再接再厲,進行了幾次卓有成效的坑爹活動。 下面要描述的就是李林甫坑爹教程的第一季—— 李林甫做事並非完全不會犯錯,中書令、吏部尚書李林甫,掌控中書、尚書省最要緊的官職,選官是他在管,因為平日里忙著害人,所以選官這樣的瑣事他交代給了兩名親信。兩位分別是吏部侍郎宋遙,吏部侍郎苗晉卿。

最近,御史中丞張倚得了李隆基的寵愛,宋遙、苗晉卿兩位仁兄便把熱臉伸了過去,噓寒問暖。 中丞有事嗎? 中丞有事直說! 今年吏部選官注意一下。 好的。 於是,我們看到,新官張榜公佈後,第一名竟然是一個叫張奭的孩子(張倚的兒子)。群臣嘩然,議論紛紛。有人把這個大消息告訴給了安祿山。安祿山分析了一下,認為有利可圖,於是跑到李隆基面前告狀。他讓李隆基把六十四人召來面試,出個題目讓人作文。在殿庭上,張奭同學捏著試卷,滿腦門流汗,足足憋屈了幾個小時,最後交了白卷(奭手持試紙,終日不成一字,時人謂之“曳白”)。 這件事惹怒了李隆基,作弊是吧?禍國殃民是吧?在我眼皮子底下搞小動作是吧?坑爹是吧?

李隆基下旨,貶宋遙為武當太守,苗晉卿為安康太守,張倚為淮陽太守,同考判官禮部郎中裴朏等人皆貶嶺南。很難得的是,吏部選官的幕後主使李林甫卻沒有露面。而且,更令人暈菜的是,他不僅沒有因為這件事而忌恨安祿山,反而一個勁兒地在皇帝面前拍他的馬屁。如此,李林甫、安祿山,再加上一個范陽節度使、戶部尚書裴寬,三個人成了李隆基最寵信的人。 裴寬是誰? 執法如山、鐵面無私,備受世人讚嘆的一個人。 他被李林甫盯上了。 聰明的裴寬早已經研究透了李林甫的害人秘訣,然而他絲毫沒有料到,李林甫竟然會使用其他更變態的方法來害他。不得不說,李林甫整人的技巧已經突破了來俊臣的局限性,真是日新月異、層出不窮、光輝燦爛、與時俱進,已經到了極度坑爹的地步。

來欣賞一下李林甫害裴寬的全過程—— 李林甫沒有選擇直接進攻,而是盯上了裴寬一族的親戚裴敦复。 裴敦復是個二流武將,出海討賊,一分錢的功勞沒有立,帶著軍隊吃光了所有軍糧,就率領軍隊空手撤回來了。回朝後,裴敦复四下找人幫忙在朝廷上美言,他最先找到的,就是最不該找的裴寬。裴寬答應替裴敦复上奏,裴敦复樂得蹦高,因為靠親戚可以少花錢甚至不花錢,而且更加可靠。 他不知道,裴寬接著就來到李隆基面前,將裴敦復出海吃飯的全過程如實敘述了一番,沒有為他這個親戚說半句好話。 侍在一旁的李林甫偷偷直樂,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 退朝後,他找到了裴敦复,把裴寬如何詆毀他裴敦复的事說了一遍,並說裴敦復同志你如果不信可以等,皇上肯定不會給你一毛錢的賞賜。裴敦復被李林甫的真誠感動了,他一臉不滿。李林甫見時機成熟,於是替裴敦复憤憤不平,“難道親戚朋友之間相互幫助不可以嗎?你就這樣受人欺負嗎?還忍了?”裴敦複本來性情就暴躁,聽了李林甫的挑撥,登時大怒,“裴寬也求我辦過事,他忘啦?狼心狗肺!” 李林甫沒問裴敦复說的是什麼事,他知道問了還不如不問的效果好。他扼腕嘆息,“要我說啊,你就是心太軟了,你老顧及親戚情分。其實在他這樣的位置上,還有什麼親戚可言。他都這樣對你了,你還這麼心軟,你人好,你就是心太軟!” 裴敦復又氣又急,氣的是裴寬的無情,急的是沒辦法報復他。還是李林甫瞧出了裴敦复的心思,教他道:“他就是這樣上位的,為了邀功他可什麼都能幹得出來。就算你也不能例外,你趕緊上奏告他,可別讓他搶先告了你!” 裴敦复豁出去了,他拿出五百兩黃金,狠狠賄賂了李隆基的美姬。 就等美姬吹枕頭風,到時候,裴敦复可以大聲地對自己的這個所謂的親戚說:“去死吧,裴寬!”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