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唐朝從來不淡定4·守業更比創業難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張九齡上任同霹靂李林甫奏對常稱旨

太府管事兒的(簡稱太府卿)名叫楊崇禮,在太府乾了二十多年,一直沒人瞧得起他。不過,就在開元二十年的某一天,李隆基讓人打開太府,所有人都看見了堆積如山的財貨和資料,大家開始對楊崇禮刮目相看了。 楊崇禮和宇文融同學是不一樣的,楊崇禮剛開始接管太府的時候就已經七十歲,如今九十多歲,從不搜刮,卻也能為府庫存下數百萬貫錢財,堪稱奇蹟。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楊崇禮退休(以戶部尚書致仕)。為了表彰他老人家的業績,李隆基問宰相:“崇禮有幾個孩子?有誰能繼承父業?” 有人回答:“崇禮有三個兒子,慎馀、慎矜、慎名,都是廉潔勤懇的人,而二子慎矜最為優秀。” 李隆基當即擢楊慎矜為監察御史,同管太府出納;以楊慎名攝監察御史,管含嘉倉出給。在未來的無數天內,兩兄弟果真不辱使命,在監察和出納方面做得異常出色,十分稱職,為人稱道。李隆基很高興,這幾年一直風調雨順,物阜年豐,像李隆基這樣一個每天四五點起床,晚上半夜才睡覺,整天工作,勵精圖治的皇帝,能碰上這麼讓人省心的官員也是一件美事。

只是,這朝廷好像缺了一個人似的。 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正月,李隆基巡幸東都,宰相也都跟著過去,唯獨張九齡遲遲不來。 張九齡沒擺譜,他還在家守母親的喪,提出等守完喪再回朝。李隆基派人催促,大家都不是喜歡廢話的人,張九齡從韶州趕來拜見李隆基了。 張九齡開口的第一句話是:“我這次回來是來報到的,我還得回去,等我守完喪再回來!”李隆基被張九齡的話憋住了,他反應了好久,最終深明大義,以國事為重,讓九齡兄少廢話,趕緊回朝當宰相。 “你不會讓我失望的!”李隆基說。 所以,張九齡就回家收拾了幾個破包袱,趕回東都赴任了。 新宰相張九齡同志,辦的第一件事就天打五雷轟地把所有人給劈倒了。他提出,眼下最緊要的不是契丹動亂,也不是嶺南造反,而是我們的經濟問題。他指出,私錢鑄造氾濫,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那麼,該咋辦呢? 張九齡先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開放錢禁,允許私人鑄錢! 大家被雷得里焦外嫩,張九齡,你為何這樣想? 本人研究了一下惡錢鑄造氾濫的原因,在唐朝,錢財只能是官家鑄造,用的是開元通寶的銅錢(孔方兄),但當時銅礦絕少,開採困難,而官家造錢還經常賠本,錢財的量根本跟不上經濟的發展。 民間見私錢有利可圖,便用劣質的銅打造文錢,用以流通,當然最主要的是不勞而獲。有司想出了很多舉措,例如宋璟的集中銷毀法(銅量有限),後來又弄出來一個法令,除銅鏡外,嚴禁一切銅製品出現。因為金、銀開採量更少,所以有司也沒想起來用金銀做更大面額的貨幣。還有絹帛,本來貴重,可由於攜帶非常不方便,買饅頭也不能剪一小塊當錢花,所以其餘材料均以失敗告終。

中間幾次,有司為了省銅,造“以一當十”的大錢,也以失敗告終。 這說明,所有的舉措,都不能解決問題。如何讓惡錢不再氾濫,就成了眼下的首要問題。所以,張九齡提出了秒殺一切的終極解決方案:允許民間造錢,緩解經濟領域貨幣流通的壓力,以求百姓安康富足! 眾人繼續裡焦外嫩,張九齡的好友裴耀卿率先跳出來反對,“開了禁,小人(民)棄農逐利,惡錢會更加氾濫!” 秘書監崔沔也跳出來了,“錢是什麼?錢就是錢,是用來流通的,不是牟利的!放了私錢的禁,又能起到什麼作用?” 右監門錄事參軍劉秩也問:“人富了,你誇獎他他也不會忽然變善良,反而會藉用以往的錢財幹更貪婪的事;人貧困了,威禁他也禁不住,因為人總是要吃飽飯才能幹別的事。如果允許了私錢鑄造,貧困者必然是受富人僱用,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劉秩夠狠,為了恐嚇李隆基,補上一句,“漢文帝時期,吳王濞富埒天子,這就是鑄錢能給我們帶來的後果!” 真沒想到,張九齡同志剛剛提出這麼一條觀點,就遭到了大家的集體反對,看來他需要回去反省反省了。說起來,九齡兄赴任這段時間,從一開始就顯得非常詭異。 他剛回到洛陽,秦州(甘肅天水)就發生了里氏不知道多少級的地震。只知道這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整個州的房屋全部被毀,死亡四千多人。李隆基對這次災難非常震驚,還專門派了蕭嵩去賑災。 與此同時,裴耀卿成了侍中,和裴耀卿一起升職的人,從原來的吏部侍郎轉任黃門侍郎,又從黃門侍郎直接轉任禮部尚書,同門下中書三品,與張九齡一起成了宰相。他叫李林甫,奏對稱旨,說話總能猜中李隆基的心,李隆基認為他很賢德。

如此,張九齡、李林甫、張守珪、安祿山,如今有了交集。 故事還要從張守珪說起,他是一個功勳卓著的武將。 張守珪,陝州河北(山西平陸)人,威武健壯,慷慨節義,人們都愛和他來往。因其騎得一屁股好馬,射得一手好箭,所以在軍營中一路晉升,直到當上了平樂府別將。他的上司,是當時鎮守北庭的郭虔瓘,當時突厥正入侵輪台,勢頭正猛,郭虔瓘奉命支持,讓張守珪去打。於是,突厥人瞧見了張守珪一個人連滅幾十人,力大無窮,領著戰士斬首千餘級,生擒頡斤(突厥官名)的場面。 張守珪殺人無數,領導賞識,幽州刺史盧齊卿曾引他同榻而坐,曰:“不出十年,子定當節度此州,成為國家重將,我們同僚,指日可待!” 不久以後,張守珪就成了建康軍使。

十年後,王君毚事發,張守珪成了瓜州都督。李隆基見他在瓜州這樣的干旱地帶都能安民鎮守,便遷其為鄯州刺史、隴右節度使,徙幽州長史、河北節度副大使,加任採訪處置使。張守珪發達了,到了幽州,他的對手成了契丹和奚。需要介紹一下,在此之前,幽州長史趙含章、薛楚玉(均是十分有才幹的武將)對契丹王可突幹無能為力。據他們說,可突幹有三個特點,可怕、突出、能幹,在入侵和逃跑方面,此人尤為突出,打得過就搶,打不過就跑。張守珪哈哈大笑,領軍奮戰,可突幹被打蒙,再也不敢南下了。 再來介紹一下,契丹首領屈剌,契丹王可突幹的盟友。 那日,他找到可突幹,商量一起向唐朝投降。當然,可突幹還是那麼能幹,經過一番交涉,兩人達成了統一意見,認為詐降以後奪取幽州才是最合適的。張守珪得知情況,先遣右衛騎曹王悔領著使者,跑到契丹部落慰問。原本張守珪的消息是準確無誤的,但這極有可能是張守珪辦的最差勁的一件事了,因為王悔同志到了營地,卻根本沒發現有契丹營地,他的周圍全都是契丹俘虜的突厥兵!

至於契丹部落,早就被屈剌遷走,挪到西北方去了。 屈刺最恨的人就是張守珪了,既然王悔是張守珪派來的,那麼他一定要殺死他撒撒氣,免得到跟那傢伙打仗的時候吃虧找不回便宜。這是一個很弱智的計策,但大家竟然同意了。於是,突厥俘虜在契丹首領的指揮下,殺了王悔,宣布鬧事起義。不必緊張,此計策尚處在商議階段。 此情此景,真是讓人說不出話來! 殺王悔的步驟正在緊張研究中,契丹別帥李過折,長得非常帥。王悔相中了他,主要原因是他與首領有私仇,故而被王悔看中。李過折洩露了作戰計劃,又被王悔的挑事語言給激怒了,下定決心準備殺了屈刺和可突幹。值得表揚的是,李過折雖然非常帥,但他殺死首領的動作很不帥,有點恐怖和血腥。而且,李過折根本就沒按套路出牌,等他拔出刀後,才意識到事情非常嚴重。

李過折很激動,一不做二不休,詢問下一步的走法。 王悔還能說什麼? “降了吧!” 在紫蒙川,張守珪檢閱部隊,犒賞將士,傳首(契丹王、首領的腦袋)東都。 就在這個時候,盧齊卿的預言終於實現了,因為李隆基準備接見張守珪,讓他入朝當宰相,與盧齊卿同僚。可讓張守珪入朝,卻遭到了張九齡的強烈反對。李隆基看著這個身材完美、氣質非凡的文人,問:“給守珪宰相位,又有什麼不妥?”張九齡回道:“平定契丹可以當宰相,如果平定整個東北,陛下讓他當什麼?” 李隆基被張九齡嚇出了一身冷汗,他只給張守珪開了酺燕(慶功會),為了表示信任,在宴會上賦詩一首送給了張守珪,並加拜輔國大將軍、右羽林大將軍,賜金彩,授二子官,立碑紀功。

然而,這件事情過去沒多久,涼州都督牛仙客的事情又冒出來了。 牛仙客,涇州鶉觚(甘肅平涼)人,戰功卓著的武將。李隆基很喜歡這個出身小吏的正派官員,想讓他當尚書。張九齡又反對,理由和反對張守珪的一樣。張九齡此舉讓李隆基非常不高興,他反問道,武將難道就不能當宰相嗎?想了老半天,李隆基思索不出結果,忽然從旁邊跳出來一位宰相安慰他道:“天子的家務事,跟外人有什麼關係?”(天子家事,外人何與邪?) 聲音很甜,很柔軟,聽起來很舒服。 李隆基端詳著李林甫,呵呵笑了起來,“還是愛卿知我心啊!” 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秋,大唐依舊繁華,只是李隆基這皇帝當膩味了,老是在東都和西京兩地來回躥,真是閒的。百官厭煩,提出反對。裴耀卿上諫曰:“河南、關中的百姓,莊稼還都沒收完,陛下想要回長安,那就等冬天再回吧!”李隆基詢問宰相意見,宰相們均表示同意。李隆基還是很高興的,他也認可這種說法,準備安下心來,等收穫季節過了,冬天再回去。

宰相開完會走了,單單李林甫腳踝受傷,瘸著走得很慢。李隆基體貼、關懷地問道:“林甫,你這是怎麼了?” 李林甫忽然不無悲傷地扭過頭來,“臣是裝的,只是有事要奏而已。” 李隆基見李林甫竟然如此真誠,沒有流出感動的淚水,但他點了點頭,讓李林甫有話直說,有屁快放。李林甫顯得很無奈,“陛下,二都本來就是帝王的東宮和西宮,是自己的家,對嗎?”李隆基點了點頭。李林甫說:“車駕來回,等什麼時辰呢?陛下辛勞為國,如果真妨礙了農時,陛下就下詔赦免他們這一年的租稅,何苦去等冬天?” 李隆基露出了笑容,大喜之下,還為李林甫的聰明所折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