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不容青史盡成灰·三國兩晉南北朝卷

第6章 第六章“八王”其實可以很和諧

說到結束三國戰亂時代,一統南北,且締造了繁華的“太康之治”的西晉王朝,後人的反應,恐怕首先都是一聲嘆息。這麼一個曾經強大、繁榮的王朝,居然在統一中國僅僅37年後,說完蛋就完蛋了。 當然,西晉不是隨隨便便就完蛋的,西晉的統一隻有短短37年,在這僅有的37年時間裡,其中16年,一直在進行著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八王之亂。這場幾乎捲入當時西晉所有擁有軍隊的諸侯王的戰亂,使國家元氣大傷,人口大量減少,內遷的匈奴、羯族、鮮卑等政權也紛紛起事,反對西晉的統治。結果就是短暫統一的西晉,國家分崩離析,西晉王朝滅亡,東晉王朝南遷江南地區,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隨之南移。原本經濟發達的中國北方,則陷入了“五胡十六國”的戰亂之中。中津津樂道的“三國歸一”,就此成為泡影。說到這場曠日持久的大戰亂,歷史學界公認的看法,就是起於“八王之亂”。

所以,西晉滅亡的劇本,也就很簡單了。自己人打來打去,最後成全了外人,把國家都差點打沒了。那麼,為什麼貴為西晉宗室的司馬家貴族,會爭相介入到這場戰亂之中呢,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在這場戰亂的整個過程裡,是否有避免其發生的可能呢? 西晉時代的“八王之亂”中的八王,會被簡單地認為是西晉王朝的8個諸侯王,其實沒有這麼簡單。首先數量就不對,“八”只是個籠統的數字,捲入這場戰亂的具體諸侯王,要遠比“八”多得多。先說主要的8個王爺。包括了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囧,長沙王司馬攸,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皓,東海王司馬越,這是這場戰亂中相繼介入的主要8個王爺,除了他們之外,還有梁王司馬彤,淮南王司馬允,范陽王司馬彪,南陽王司馬模,吳王司馬宴,東安王司馬繇,新野王司馬鑫等人。這場爆發於公元291年,一直延續到公元306年的戰亂,幾乎把西晉帝國直接打入了深淵。可以說,是司馬家的子孫們,通過這樣一場自相殘殺,親手把他們家族辛苦創立的西晉帝國,送上了分裂和滅亡的不歸路。

那麼身為司馬家的子孫們,他們為什麼要發動和介入這樣一場內戰呢?為什麼在這場暴亂之中,所有手握重兵的這些王爺們,都心甘情願地成為一個破壞者,去毀滅祖先留給他們的江山呢? “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後人的反思,多集中在晉武帝司馬炎立儲不當,導致諸王紛紛介入這場爭鬥,最終演變成了大規模的暴亂。但實際的原因,卻遠比這個複雜得多,可以說,早在司馬炎以及他的父親司馬昭開始奪取曹魏政權,建立西晉的時候,禍根就已經種下了。 司馬家族對曹家的奪權行動,始於公元249年,那時候司馬懿父子為了把持大權,發動政變殺死了曹爽。之後他們一步一個腳印,開始血腥屠殺忠誠於曹魏集團的各類政要們,到公元261年殺掉當時最著名的文學家嵇康為止,13年里大批的精英階層遭到屠殺。這段時期的中國北方,特別是上層官員們,其實是生活在血雨腥風的恐怖之中。作為老練的政治家,司馬家族深知,僅僅依靠血腥屠殺,是不可能繼續他們的統治的。所以在大肆排斥異己的同時,司馬家族也開始了對當時世家大族的拉攏,對於支持自己的世家大族,更是極為優容,可以說是要錢給錢要官給官。在司馬昭把持大權時期,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設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度,用來封賞各類支持自己的世家大族。這些爵位的俸祿、賞賜,遠遠超過了曹魏集團當政時期。到了晉武帝司馬炎在位時期,司馬家族奪權已經完成,為了鞏固自己的實力,對於世家大族更是極力籠絡。司馬炎這個人,性格非常寬厚,對在司馬奪權中立下大功的權臣們,回報更多。如他身邊的近臣謀士賈充,在司馬炎登基的第一年,就被冊封為車騎將軍,加封魯公,成為權傾朝野的重量級官員。而另一大將何曾,則被加封太尉,封郎陵公。這等於給所有的世家大族一個信號:只要支持我,就有很多好處。這些人,不但在地位上極盡榮寵,在法律上,司馬炎也很寬容。這些早期幫助司馬炎奪權的重臣們,都是一些劣跡斑斑的人物。比如他最寵愛的謀士賈充,最大的愛好就是結黨營私,而且善於製造黨爭。他和侍中任凱不和,各自拉幫結派明爭暗鬥,把西晉朝廷搞得烏煙瘴氣,對此司馬炎也很縱容。另外一件很“雷人”的事是立進縣令劉友,尚書山濤以及中山王司馬牧等被揭髮圈佔稻田,這3個人裡,山濤是司馬炎的親信,司馬牧是司馬家族的宗親,可以說都是司馬炎的自己人,只有劉友和司馬炎八竿子打不著。結果劉友遭到了嚴懲,司馬牧和山濤則一點事都沒有,如此偏袒,自然引得朝野一片嘩然。可以這麼說,從立國早期開始,西晉的腐敗就非常厲害,全然沒有中國歷代封建王朝建國早期吏治清明的景象,這樣一個政府,注定是短命的。

司馬炎時代,國家在腐敗問題上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各類世家大族競相作惡。都說後來的魏晉南北朝,是士族階層壟斷政權的門閥時代,其實門閥制度的迅速膨脹,就是從司馬炎在位時期開始的。那些世家大族們,在司馬炎之前,尚且能得到國家法律的約束,司馬炎之後,就愈發肆無忌憚。甚至司馬炎本人也帶頭貪污腐敗,東漢末帝“賣官”,司馬炎也有樣學樣,把國家各種官職明碼標價,引來種種非議。有一次司馬炎問大臣劉毅,自己和東漢昏君漢靈帝相比有什麼區別嗎?劉毅回答說,漢靈帝賣官的時候,所得的錢財都進入了國家的國庫,而皇上你賣官,所得的錢都進了你自己的腰包了。對這種說法,司馬炎是認賬的,劉毅這麼說,等於指著鼻子罵他,他卻樂呵呵聽了,不過也不接受劉毅的進諫。司馬炎個人生活,也是非常荒淫的,他大概是中國歷史上老婆最多的皇帝之一。在他建立西晉政權的早期,他的后宮裡就有數千嬪妃,他滅掉東吳末帝孫皓後,把孫皓皇宮裡的嬪妃宮女,也一股腦地打包全收了,到了西晉統一中國之後,司馬炎的后宮,已經有了上萬嬪妃宮女。為了能夠兼顧到每個老婆的感情,並避免在夫妻生活中的“黑箱操作”,他發明了“羊車選妃法”,即每天晚上,他坐著羊車遊走在皇宮裡,羊車停在哪個老婆門口,他就在哪個老婆那裡過夜。以至於那些嬪妃們為了得到他的寵幸,嘗試在門前路上撒鹽,以吸引羊車停留(羊愛吃鹽)。有了皇帝起“帶頭作用”,當時的世家大族們,也都驕奢淫逸,甚至競相攀比。荊州刺史石崇,曾經和皇親王愷鬥富,兩人各出奇寶,成了當時西晉王朝的一樁奇聞,司馬炎也介入進來,把皇宮裡珍藏的珊瑚借給王愷,讓王愷拿去壓倒石崇,結果石崇一股腦拿出了十幾盆珊瑚來,把王愷羞得無地自容。那時候的珊瑚不像現在這麼普遍,屬於價值連城的稀罕貨,以這兩位在斗富中的花費,就算是比爾·蓋茨也要靠邊站。

西晉王朝在統一早期就開始的驕奢淫逸之風,表面看來,似乎只是生活問題,其實卻是一個相當嚴重的政治問題。原因很簡單,如此奢侈,錢從哪裡來?僅以西晉政府論,籠絡世家大族、封賞權貴,樣樣都要花錢,這些錢只能從國家稅收中來,稅收不夠就加徵。當時戰亂結束不久,整個國家最需要的不是鬥富,而是休養生息,西晉王朝卻反其道而行之。當然,要說西晉王朝在恢復國民經濟方面啥都沒做,那也確實冤枉。西晉王朝完成統一後採取的最主要的政策,就是大規模裁軍,先後裁撤了30多萬軍隊,劃分土地讓他們耕種,這樣一來,國家財政收入大大增加,著名的太康之治,就是從此而來。但是比起後來國家奢靡腐化之風,這種繁榮只能算是表面繁榮。奢靡之風盛行,國家要承擔巨大的開支,所以不斷向老百姓加稅,加稅的結果,就是自耕農紛紛破產,許多農民逃亡,統一沒幾年就出現了流民。那些為了逃避賦稅而流亡的農民們,老實點的,大部分跑到了河西走廊及四川地區,在當地開荒種地,逃避官府的追捕,為了保護自己,他們還結成大營,組織武裝。而不老實的流民們,就開始為匪為盜,四處作亂。不管是老實還是不老實,這種情況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國家可以用來徵收賦稅的土地以及農戶大大減少。為了彌補財政虧空,西晉政府只好不斷地加征農業稅,如此下來,自然是惡性循環加劇。即使如此,對於那些世家大族們來說,國家的賞賜,讓他們維持奢侈的生活,還是遠遠不夠的。比如那位曾經和王愷鬥富的石崇,他發家的主要方式,是打劫所管轄地區的商旅,甚至謀財害命。這樣的例子,在當時並不罕見。為了相互攀比鬥富,外加藉著西晉皇室賦予的特權,西晉的土地兼併在統一後沒多久就越演越烈。世家大族們紛紛貪污腐敗,挖國家的牆腳,強大的西晉帝國,在太康之治的繁榮外表下,早已千瘡百孔。這樣一個國家,發生大規模動亂是必然的。

西晉之所以在建國早期採取這種統治方式,主要原因還是司馬家族“得國不正”。為了能夠得到支持,他們必須用優待世家大族的方式,來維持他們的統治。這個時代,門閥政治已經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的主流,在司馬家族眼裡,只要籠絡住門閥家族,保證門閥家族和皇室之間的和諧,天就塌不下來。可是,如果他們之間不和諧呢?司馬炎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對策很簡單:保證有強大的軍隊不就可以了? 在統一初期,司馬炎曾經大規模裁軍,削減軍費開支,但是對於軍隊問題,他絲毫不敢放鬆,而且曹魏滅亡的教訓,也讓司馬炎刻骨銘心。在司馬炎眼裡,曹魏政權的終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曹魏疏遠自己的親族,導致發生動亂後,國家沒有足夠的力量來維護皇室的地位。自以為找到歷史教訓的司馬炎,作出了矯枉過正的決定:大肆冊封宗室為王,並且給予宗室掌握軍隊的權力。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把剛剛統一的中國又拆分得四分五裂,西晉的“中央集權”也被大大削弱。僅僅是公元265年這一年,司馬炎就冊封了27個諸侯王,之後斷斷續續分封,這些諸侯王們以郡為國,大的諸侯王,有兵馬5000人,小的諸侯王有兵馬3000人。諸侯王在自己的領地裡,有收取租稅和掌握軍隊的權力。從表面看,司馬炎此舉防範了諸侯作亂的可能,他冊封的諸侯王,軍隊人數最多的也就5000人,單獨的一個諸侯王,論實力根本無法同中央政府抗衡。但是這時候的諸侯王,他們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了,可以在自己的領地裡收取租稅,雖然不掌管領地的民事,卻擁有自選國中官屬的權力。在中國日益走向封建大一統的趨勢下,這樣的分封顯然是歷史的倒退,注定要受到歷史的懲罰。

僅僅冊封諸侯王,在當時的西晉政權裡,是不會產生太大風浪的,就算諸侯王們有反叛之心,他們的兵馬也無法和朝廷抗衡。司馬炎企圖通過分散諸侯王力量的方式,既達到讓諸侯拱衛中央的目的,又讓諸侯們不至於成為中央的威脅。他冊封的諸侯國多,力量特別分散,但是我們仔細看下的話,就能發現其中的問題了。這些諸侯王們,雖然單個掌握的軍隊少,但總數卻已經佔了西晉軍隊數量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說,國家軍隊中的近一半,已經被司馬炎給拆零散了。這樣做的嚴重後果,就是一旦國家真的發生變亂,這些分散在各個諸侯國里的軍隊,很難在關鍵時刻迅速集結起來,更不要說拱衛皇室了。事實上,在導致西晉滅亡的五胡十六國大亂中,這樣的情景,不止一次在出現。

司馬炎在冊封了諸多諸侯王的同時,雖然注意到防止諸侯勢力尾大不掉,但是他又不斷給這些諸侯王更多的政治特權。比如他任用諸侯王出任掌握國家軍政大權的各類官職,幾個比較大的諸侯王裡,趙王司馬倫曾經擔任過關中都督,汝陰王司馬俊曾經擔任過豫州都督。這樣一來,對於那些本身就位高權重的諸侯王來說,可謂如虎添翼,他們既做享受特權的王爺,又做執掌國家軍政大權的朝廷命官,集巨大的權力和崇高的地位於一身,西晉時代的“中央集權”,很大程度上都被他們分掉了。 在司馬炎的分封政策裡,各個諸侯王有權力挑選自己王國的官屬,那些能夠獲得都督要職的諸侯王們,甚至有權力組建只對自己負責的幕僚。無論是幕僚還是屬官,他們大多數都來自於一個階層:寒門。在當時西晉“九品中正制”的製度以及優禮世家大族的政策下,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出身,是很難在政府裡一展宏圖的。那些胸怀大志的民間草根們,也就只好再次尋找晉升之路,而為諸侯王們做幕僚和屬官,就成為了另一條新出路。長期以來,這些寒門子弟都受到世家大族的壓制,自然對世家大族深惡痛絕,所以他們一旦得到諸侯王的信任,成為其身邊的重要人物,就會利用一切機會,對世家大族進行反攻倒算,而反攻世家大族的最好手段,就是趁著天下大亂的時候,最大限度地削弱他們。如此一來,在唯恐天下不亂的問題上,這些諸侯王身邊的寒門隨從幕僚們,比諸侯王本人還積極,在之後西晉的歷次變亂中,都有他們推波助瀾。在這樣的局面下,西晉的變亂,也就越發不可避免。

西晉王朝的政權,在晉武帝在位的時候是非常穩固的,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晉武帝苦心營造的這個制度體系,短期之內確實能夠實現一種高層權力的平衡。在國家權力分配和利益分配上,這個體係幾乎兼顧了所有上層統治階級的利益,即司馬炎用高官厚祿,抬高世家大族的地位,然後再用冊封諸侯的方式,將國家政權牢牢地把持住。但是,這個體系的平衡,需要一個重要的條件:國家的皇帝,必須具備一定的能力,否則,他是壓不住這個權力的天平的。 對司馬炎來說,做到這點顯然是很容易的。他本身就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物,擅長玩弄權術,曹魏政權都被他玩死了,在這個權力體系中維持平衡,當然不在話下。可不是每個皇帝都有他這樣的能力,比如被他立為太子的兒子司馬衷。

在中國歷史的各種資料中,司馬炎去世後,繼他登基的晉惠帝司馬衷,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稱呼:白痴皇帝。比起中國歷代皇帝來,這位司馬衷算是一個另類,雖然在他生前身後,中國歷史上的昏君一直不少,但是這些昏君大多都是性格或者行為上的錯誤,輪到司馬衷,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他天生智商就有問題。 司馬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二兒子,因大兒子司馬軌不幸夭折,司馬衷成為事實上的長子,也正是因為這個身份,在立長立嫡的西晉王朝,他自然輕鬆地成為了司馬炎的接班人。司馬衷小時候,醫術不發達,沒法為他檢測智商,隨著年齡的增長,司馬衷的白痴本性漸漸暴露,也開始為朝臣們所知道。但是又有誰敢跟司馬炎說呢?畢竟這是皇帝的長子,未來的接班人,如果說他是白痴,這不是找死嗎?不過也有膽大的,比如一直得到司馬炎信任的大臣衛瓘,一次在宮廷飲宴裡,假裝喝得醉醺醺的,故意摸著龍椅說,這個座位太可惜了。意思就是提醒司馬炎,要留意自己兒子的智商。這個時候,司馬炎也陸陸續續聽到了一些關於自己兒子智商問題的說法,為了驗證一下,他故意讓宮廷裡的老師出了一張考卷,讓兒子作答,以司馬衷的智商,字都不認識,又怎麼答呢?還好司馬衷的老婆——太子妃賈氏有主意,她安排身邊一個粗通文墨的太監捉刀代筆,交了一個粗淺的答卷,這個答卷當然不能讓司馬炎滿意,但是他也很欣慰。畢竟這說明自己的兒子智商是正常的,只不過是能力有限而已。這時候的西晉,表面看已經達到政權的頂峰,對外方面,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相繼被打服投降,許多部落還遷入了中原,可以說這時期是中國邊境威脅最小的時期。對內方面,西晉經濟仍然保持著高度的繁榮,雖然這種繁榮是表面上的,國家統一後,國家的人口賦稅都大大增加。如此大好局面,讓司馬炎很放心,他認為,只要兒子智商正常,外加有良臣輔佐,就一定可以守住司馬家的江山。有了這樣的念頭,司馬炎打消了廢太子的想法,但是他卻不知道,這個時候的西晉,實際上內外危機四伏。對內方面,階級矛盾日益加劇,諸侯勢力尾大不掉;對外方面,大量少數民族政權內遷,勢力迅速擴張。而此時西晉經濟的虛假繁榮,促使了內外矛盾的加劇。世家大族們驕奢淫逸,自然要大興土木,勢必會徵發各族民夫做苦力。諸侯王手握重兵,許多諸侯還兼任都督等職務,一旦皇權衰落,野心家們必定趁機而起。公元290年司馬炎過世,在臨終前,為了幫助兒子司馬衷執政,司馬炎特意安排了司馬衷的外祖父楊駿以及太子的叔父汝南王司馬亮一起輔政。這個安排也是煞費苦心了,楊駿是司馬炎正房皇后的父親,當然是可以信任的,司馬亮屬於司馬家的宗親,也是可以託付的。外公和叔叔齊上陣,這樣太子可以做個好皇帝了吧,但是他不會想到,自己的兒子是個白痴,就算把司馬家的老祖宗司馬懿再請回來,也扶不起這個“阿斗”。

西晉政權的變亂,從司馬炎過世之後就開始了。先是楊太后以及楊駿希望獨攬大權,私自篡改了司馬炎的遺詔,把汝南王司馬亮排斥在輔政大臣之外,這就使西晉權力的天平,第一次發生了失衡。這還不算完,幫助司馬衷通過司馬炎考核的賈皇后也參與到權勢的爭奪中。賈皇后本名賈南風,是西晉權臣賈充的女兒,對比老爹的奸詐,賈皇后可謂“有其父必有其女”,在心計手段上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篡改司馬炎遺書的時候,賈南風同樣擔心司馬亮的到來,會削弱她的權力,因此和楊駿站在了一個戰壕里。但是等楊駿以唯一輔政大臣的身份把持朝政後,賈南風卻和他翻臉了。因為楊駿也是個權力欲很強的人,國家大權就這麼多,“兩個和尚沒水喝”,自然要開始新一輪的爭鬥。這次賈南風碰上了對頭,楊駿以及他背後的楊家,是西晉的世家大族,長期以來樹大根深,又有太后楊氏的支持,貌似賈南風是沒戲的。但賈南風很會請外援,他主動聯絡楚王司馬瑋,假說司馬衷讓他入京除奸,結果司馬瑋帶兵打進京城,於公元291年將楊氏全家殺害,國家大權從此開始姓賈了。雖然如此,這時候的賈南風勢單力薄,還不敢出頭獨攬大權,為了能夠成功把持朝政,她又請出了汝南王司馬亮以及大臣衛瓘來主持大局,這個決定對於當時的西晉朝局來說,可以說是正確的。這兩個人是西晉當時難得的賢明人物,既有行政經驗,又是一心為民,有他們兩個輔佐,西晉政局至少還能保持平穩。賈南風的本意,只是躲在幕後操縱,但她很快發現,司馬亮與衛瓘共同的特點,就是一心撲在工作上,而且這時候的西晉,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問題都很嚴重。比如世家大族的奢侈浪費,國家開支增加,農民起義不斷,衛瓘主張清查土地,減免賦稅,司馬亮則主張削減國家的賞賜,這些政策都是為了穩定政權,但賈南風不這麼覺得,一是這兩人根本不聽自己招呼,二是兩人的政策,首先就傷害了自己的家族利益。這時候,她又想起了曾被自己利用過的司馬瑋,這個司馬瑋也是個傻大頭,上次被利用了一把,這次又當出頭鳥,主動告發司馬亮以及衛瓘謀反,導致二人被害,殺兩個人的事情,也是司馬瑋帶兵幹的。這件事做完後,司馬瑋滿以為自己能成為賈南風的功臣,沒想到賈南風臉一變,反而說司馬瑋未經許可,殺害了衛瓘以及司馬亮兩個棟樑,要將司馬瑋就地正法,司馬瑋這才知道上了當,在臨死前,他還痛哭流涕,祥林嫂一樣地給人出示賈南風給他的詔書,反反复复說自己是奉命行事,是冤枉的。可是沒有人能救他,司馬瑋,也就成了賈南風專權道路上的第一個冤大頭。 司馬瑋死後,賈南風徹底把持了大權,吸取上次司馬亮和衛瓘不聽話的教訓,賈南風這次依靠的,是她的兄長賈謨以及侄兒賈謐兩人。這兩個人都是奸詐小人,一心只知道給自己家族謀利益。與此同時,為了穩固政權,賈南風也提拔了一些人才,比如當時著名的能臣張華等人,這時候的西晉朝局,雖然日薄西山,大體卻還能運轉下去。皇室、諸侯以及世家大族之間,再一次實現了和諧。 賈南風之所以能夠在這幾場政治鬥爭中成功奪權,一是依賴於她自己的政治手腕。這是一個很有心計的女人,雖然長得又黑又醜,但是很會表演。早年做太子妃的時候,她就很會討好司馬炎夫婦,司馬炎和楊太后,一直慶幸自己兒子找到了一個賢惠媳婦。後來引司馬瑋進京的時候,她主動寫了一封悲傷的信函,說楊太后一家怎麼欺負自己和皇帝,激得頭腦簡單的司馬瑋立刻上當,白白地給賈南風當槍使喚。私生活方面,這個女人受到的議論也很多,許多史料都說她很荒淫,經常讓手下人在民間捕捉美貌男子供她淫樂,事後又殺人滅口。這些說法的真實性雖然尚待考證,但此人六親不認,心計狠毒,卻是不爭的事實。 這個心計狠毒的女人,把本來就危機四伏的西晉王朝,徹底送到了滅亡的不歸路上去。這時期的西晉王朝,在晉惠帝的白痴統治下,治國安邦自然無從談起。比較有名的一個笑話是,有一次大臣奏報,說某地發生了災荒,要求賑災。晉惠帝不解,問什麼災荒,大臣答,就是老百姓沒有糧食吃。晉惠帝聽了撫掌大笑說:“真笨,沒有糧食,不會讓老百姓吃肉嗎?”一句話,直接把滿朝文武都“雷”倒了。這樣的人自然難以把持政權,但他卻生了個聰明兒子,長子司馬遹。這個司馬遹,是司馬衷和宮女謝玖所生,大概是受到母親這邊遺傳基因的影響,司馬遹博聞強識,從小就是個神童。小時候曾被評價說,有當年司馬懿的遺風,隨著年齡的增長,司馬遹卻越來越沒有皇家風範。成年之後,身為太子的他最大的愛好竟然是在皇宮裡做買賣遊戲,經常化妝成小販在皇宮裡擺攤切肉賣酒,他還練出了一個絕活:不用秤,只要用手掂量一下,就能知道肉是什麼分量。這樣的人放到今天,競爭個全國勞模肯定沒有問題,但做太子就壞菜了,不但不務正業,此人還性格殘暴。有一次賈南風的侄子賈謐衝撞了他,竟然被他拿著刀劍追砍,差點就送了命。 賈謐是賈南風的親信,怎麼能吃這個虧,而且這個不務正業的太子,也一直是賈南風的眼中釘,她怎麼能允許國家的儲君,是一個和自己作對且非自己所生的兒子呢?結果賈南風調動禁軍,於公元300年趁著司馬遹正在賣肉的機會,將他囚禁,不久之後將其殺害。這個人的死,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雖然賈南風早就一手遮天,但此時竟然到了私自殺害國家儲君的地步,實在是囂張到了極點。西晉的官員們,大多數都是士族出身,對這種有違倫理綱常的事情自然不能容忍,可不能容忍也沒辦法。這時候的賈南風,已經掌握了國家大權,尤其是京城的兵權,操縱在她的哥哥賈謨的手裡,大臣們是無法抗衡的。這時期的趙王司馬倫,手握重兵,曾做過西晉的都督,是宗室中的一個厲害人物,他的身邊,有一個出身寒門的幕僚孫秀,在孫秀的攛掇下,司馬倫最終起兵,帶著軍隊打進了京城。本來賈南風不慌張,她自己掌握著禁軍,司馬倫也就5000人,怎麼能奈何她呢!可她沒想到,她殺害太子的行為已經引起公憤,外加司馬倫起兵前,孫秀就潛伏在京城,幫助司馬倫把里里外外的關係都打點好了,這樣一來,賈南風就徹底歇菜了。公元300年四月,司馬倫進京,成功除掉了賈南風一夥,把持了國家大權。這個口子一開,對西晉整個政局的影響,可以說是天翻地覆的,早年不管賈南風如何胡鬧,但還是能控制住諸侯,比如那個楚王司馬瑋,即使做了替罪羊,也無法反抗賈南風。這時候的局面卻不同了,趙王司馬倫以諸侯的身份進京,那麼其他諸侯王心中肯定也有了想法:都是諸侯,憑什麼只有你能這麼做? 這個司馬倫是個志大才疏的人物,殺掉賈南風以後,他在次年四月逼迫晉惠帝讓位,自己做上了皇帝,如此一來更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屬於赤裸裸地篡位了。而且這個司馬倫,本人也沒有治國的才幹,國家的主要大權,他都託付給了那個攛掇他進京的謀士孫秀。孫秀本是奸惡之人,當權後,對京城百官大肆打擊,特別是抄沒許多官員的家產,引起了眾怒。不甘心權力旁落的世家大族們紛紛活動,向要好的王爺們求助,對那些在地方上觀望的王爺們來說,皇帝這個位置誰不眼紅,正好可以藉這個機會成就大業。結果司馬倫登基僅兩個月,鎮守許昌的齊王司馬囧就造反了,這次造反,他還拉來了成都王與河間王助陣,結成了反對司馬倫的“統一戰線”。這場戰爭,因為司馬倫一伙的不得人心,僅僅打了兩個月就結束了。司馬倫兵敗被殺,被廢黜的晉惠帝得以復位。這時候,對諸侯王的利好消息是,晉惠帝已經沒有兒子了,按照西晉的皇位傳承製度,晉惠帝的繼承人,應該從他的親弟弟中選一個,理論上說,司馬囧和他的兩個搭檔都有機會。皇位面前,兄弟感情以及統一戰線很不值錢,司馬囧轉過臉來,就和他的兩個搭檔兵戎相見,雙方在洛陽開打了,司馬囧“好狗抵不住賴狗多”,在自己兩個兄弟的夾擊下兵敗自殺。此時,西晉的政權越來越亂,長沙王司馬義也摻和了進來,趁著幾個王爺打得激烈的時候,他帶兵進京,一下子掌控了局勢,成了坐收漁翁之利的“大將軍”。但便宜哪有這麼好佔的,公元303年,司馬義與另一個進京搶權的諸侯王司馬穎在洛陽發生了會戰。雙方一共動用了50多萬兵力,這也是“八王之亂”開始後,西晉爆發的最大規模的一次戰鬥,結果司馬義以少勝多,擊敗了司馬穎。司馬穎敗退之後不服氣,竟然喪心病狂地挖開了洛陽大壩,富庶的中原地區,盡成一片澤國。西晉天下一統後的“和平”局面,在這場動盪中已經蕩然無存。 正當幾個王爺打得筋疲力盡的時候,一直在山東觀望的東海王司馬越也介入了進來,公元303年七月,司馬越藉口得到晉惠帝密詔,帶兵入京討賊。司馬越一直是東海的都督,整個山東地區的軍隊都歸他掌控,實力在諸侯王中最強。他看到自己奪權的機會來了,遂參與了進來,但這次他出師不利,在湯陰被司馬穎擊敗,傷亡慘重,惱火的司馬越隨即做出了一個非常愚蠢的決定:向北方的鮮卑、烏桓等少數民族借兵,幫助自己打仗。這個決定等於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從此開始,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開始越來越多地介入到中原內戰中,並最終反客為主,佔領了北方漢地。 這時候司馬越是不管不顧的,他只想奪權,公元303年八月,司馬越的盟友,幽州刺史王俊帶著鮮卑兵打進了鄴城,司馬穎嚇得挾持晉惠帝逃到洛陽。是年六月,司馬越取得了最後勝利,迎回了晉惠帝,隨後把他毒死,立了皇太弟司馬熾為帝,這就是西晉歷史上的晉懷帝。 參加八王之亂的這些王爺們,最後或許做夢都想不到,他們忙活一場,最後只是替別人做了嫁裳。 在16年的八王之亂裡,戰爭波及到了整個中國北方地區,北方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許多大城市幾乎被毀。在當時中原的各個城市裡,到處都是屍體,僅公元303年的河南省,平民死亡就有10多萬人,而且參戰的士兵們,也大肆搶掠。比如王俊攻克鄴城之後,一次性就搶走了2萬多婦女,大肆姦淫後嫌帶著累贅,竟然把她們都扔進了易水中淹死,滔滔易水之上,飄蕩的全是浮屍。另一個大將張方,在征戰中缺少糧食,竟然殺掠人口吃人肉,可謂殘暴到極點。在八王之亂的晚期,中國北方爆發了大規模的蝗蟲災害,導致大片土地受災。種種矛盾在漫長的戰亂中終於爆發了,中原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內遷中原的各少數民族部落也趁機起事,尤其是受到過西晉冊封的匈奴人,以及作為奴隸遷入中原的羯族人。西晉的政權,此時到了滅亡的邊緣。公元304年,匈奴大單于劉淵在山西起兵,自稱國號為“漢”,隨後大舉攻略漢地,原本強大的西晉軍隊,早就在漫長的內耗中被消耗殆盡,根本沒有能力抗擊。公元311年,匈奴“漢”政權攻克了西晉的首都洛陽,俘虜了晉懷帝。公元316年,匈奴“漢”政權又攻克長安,將晉懷帝被俘虜後即位的晉愍帝也抓走了。這一下子就是連鎖反應,居住在中原地區的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紛起事,這段時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五胡亂華”,追根究底,還是西晉時代的階級矛盾所導致。 從八王之亂到五胡亂華,是中國北方一段痛苦的災難期。北方人口大量死亡,原本驕奢淫逸的世家大族紛紛逃命,他們逃命的路線有兩條:一條是向西,進入河西走廊地區,在當地西涼政權的庇護下安居,河西走廊的經濟因此發展起來;另一條,就是跟隨東晉皇室南遷,定都建康。東晉政權的建立,標誌著五胡十六國時代南北對峙的開始,對中國歷史來說,是中國經濟逐漸南移的開始。這對整個中國歷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只是,對於當時的南北百姓來說,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而且是由西晉政權自己造成,又自己吞嚥苦果的災難。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