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三國4·劉備入川

第9章 第九章柳眉劍簪

三國4·劉備入川 吉川英治 5731 2018-03-13
而在此後不久,劉玄德這廂也不幸發生異變,劉琦病逝於襄陽城。 一直以來,劉玄德有意立已故劉表的嫡子劉琦為君,奈何劉琦生來體弱多病,年紀輕輕便撒手人寰。 孔明親自料理完劉琦的後事,返回荊州,即向劉玄德建議說:“宜急差人到襄陽去守禦城池,接替劉琦。” “派誰去好?” “此事非關羽不可。”其實在孔明的心底里,始終對關羽的為人十分認可。 自從劉琦死後,劉玄德便一直心存不安,日夜糾結著:孫權遲早要來討回荊州,為此東吳已經迫不及待了。 “不錯,我想東吳必會來討要荊州的,因為當日兩國曾約定在先:等劉琦一死,自當歸還荊州。不過主公不必心憂,等他們來了亮自有話應對。”孔明寬慰劉玄德道。 果然,二十日後東吳的魯肅便以使者身份前來。

“我謹代表吳主孫權特來弔唁劉琦……”魯肅於城中靈堂供上吳侯孫權送的禮品,說了一番追悼的話之後,便被請至特意設下的酒宴。雙方天南地北胡侃了一通後,魯肅終於忍不住提起來: “想當初赤壁大戰後,吳侯本欲前來接收荊州,劉皇叔卻說只要劉琦公子一日在世,荊州便一日屬於劉表的遺子。如今劉琦公子已離世,荊州也理應歸還與東吳了吧!說句老實話,其實我今番前來,除了弔唁之外,還有此一重責大任在身哩!” “哦,這件事情嘛,讓我們改日再詳談吧!” “改日再談?到什麼時候?” “現在正把酒言歡,還是勿談國事為好。” “好吧!改日便改日,只是千萬不要忘了此前的約定喲!” 魯肅緊咬不鬆口,又再三叮囑道。不想,一旁的孔明聽了卻冷不防義正詞嚴地插上一句:“魯公,我原以為你是東吳群臣中唯一明白事理的人,可是今日這一番話,卻怎麼看都令人覺得你也是個毫無常識的人,太不懂得世間大義與事理了!我家主公劉玄德念在你是前來弔唁賓客的分上,本想好好款待你,故此才迴避提及那些事情,誰知你竟不明事理。既然如此,就讓我替我家主公向你闡明個中的道理吧,你好好聽著!”

見孔明冷若嚴霜,疾言厲色,魯肅不由得被其氣勢震懾住了,唯有茫然不知所措地看著他。 “天下豈是一個人的天下?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昔日高祖以三尺之劍,倡義於四宇之內,開基立業,開創了大漢四百年的基業。而今時值末世之亂,從中央到地方莫不化作亂臣賊子的巢府,綱紀既亂,漢室蠢蠢,天下洶洶,兵連禍結,生靈塗炭。當此之際,我家主公劉玄德承繼漢室的正統血脈,發誓起義,欲救天下蒼生。他既是中山靖王之後裔,也就是當今皇帝的叔父,至於與荊州故君劉表更是血緣至深,是為堂兄弟的關係。如今劉表後嗣已絕,荊州無主,則堂弟承繼堂兄之業,有何不可?又有何不義呀?若論起出身門第來,倒是吳侯孫權,原本只是錢塘一名小吏之子,可曾為朝廷建立過何樣的功勳?不過是憑藉著吳祖的英勇,橫奪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如今孫權非但無德無能便憑空承繼祖輩遺產,尚自貪婪無度,竟還想併吞漢土,未免太自不量力了!你想想,若是以君臣之道而論,我家主公姓劉,你家主君姓吳,大漢乃是劉氏天下,我家主公姓劉倒無份,你家主君姓孫反要強爭?孫權應向我家主公乞求封侯封邑才是哩,這點道理你不會不懂吧?做好他農夫的本分,這才是明哲保身之道啊!——再說此前赤壁大捷,究竟是誰的功績?若不是亮巧借東風,他周瑜又焉能展半籌之功?不過,此事不說也罷,至少亮不想在這裡爭論。”

真不愧是諸葛孔明! 思辨如行雲流水,揮灑自如,論理又似烈焰般咄咄逼人,所向披靡。 在事理與雄辯面前,魯肅不得不低頭。然而他仍心有不甘,恨恨地反問孔明:“倘若公理昭昭,我魯肅也沒什麼好辯駁的了。只是,孔明先生這樣做是不是有點兒太利己了?” “為何說我利己?” “先生你想,”這下輪到魯肅反守為攻了,“此前劉皇叔當陽一役大敗於曹操,潰不成軍,先生孤身下東吳之時,是誰費了好大勁力排眾議,說服我主孫權以及周瑜,使得原本保守不敢迎戰的東吳終於下決心全面抗曹?” “當然是魯公你啊!” “可今日魯肅出使來此卻遭此打擊,有辱使命,只能灰溜溜地回去,既無臉見我主君,又令軍方認為我言而無信,可是先生卻似乎根本沒有站在我的立場,對我有絲毫的同情啊!”

“……” 對於魯肅溫厚的抗議,孔明也覺得於心不忍。於是沉思片刻,提出一個變通的建議:“看在魯公的面子上,荊州就算由劉皇叔暫時代管好了,日後若是取了其他合適的領地,再將荊州歸還東吳如何?此番給你帶回去一紙保證,有質在手,諒你魯公在吳侯面前也不至於顏面盡失吧?” “待劉皇叔取了哪一州才可以歸還荊州?” “舉凡中原各處,無論哪一州都與曹、吳所屬之地接壤。竊以為,唯有地處千里長江源頭的西北內陸偏僻之地西川一帶,還置身於世間風雲之外。” “你是說,待取下西川便可履行約定了?” “不錯,取下西川之後一定歸還荊州!” 孔明命人取來紙筆,又催促劉玄德趕快寫保證書。劉玄德默不作聲地寫下保證,蓋上印章,以手遮住遞給孔明:“可以麼?”

孔明提筆以保證人身份在旁籤上了自己的名字。隨後又對魯肅說道:“孔明乃劉皇叔的人,君臣之間連帶只恐甚少公信力,請魯公也一同連署吧。” 魯肅只得妥協。 卻說魯肅揣著這紙保證文書返回東吳,途中經柴桑鎮,便前往拜訪周瑜,將出使經過一一道給他聽。 “唉!你又中了孔明的奸計了!真是個老實人哪。孔明乃狡頑之徒,劉玄德更是個奸雄,像這般保證文書又有何用?你好糊塗,若帶這個回去向主公復命的話,只恐頭顱不保了呀!說不定還要罪及九族哩!”周瑜嘆息不止地說道。 被周瑜這番嚇唬,魯肅眼前彷彿登時出現孫權怒不可遏的模樣。魯肅對此雖有所準備,也覺得很靠不住,可事已至此,又有什麼辦法? 周瑜一面生氣,一面卻也對大好人魯肅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他不禁想起自己當年窮困潦倒之時,正是魯肅及時伸出援手,從鄉間借來三千石糧米給自己渡難關,如今魯肅有難自己焉能見死不救?

念及此,周瑜抱臂側頭,苦苦思索起來——如何才能幫到魯肅? 驀地,一個人影浮現在周瑜腦際:孫權的妹妹弓腰公主。 弓腰公主是臣子們私底下給孫權的妹妹起的綽號。佳人年方十六七,雖久居深閨中,卻是生性剛毅,又精通武藝,即便脂粉霓裳也難掩其颯爽的英姿。頭上斜插一把匕首權當簪子,腰間別一張雕花小弓,時刻不離,侍婢等也整日腰帶長柄大刀,端的是位別具風采的奇女子。 周瑜突然想到一個主意。 “主公的妹妹弓腰公主可曾見過?” “見過一兩面。” “你便做一回媒,想方設法將公主嫁與劉玄德。此事若成,既可彌補你的失敗,又可取回荊州,可謂渾然天成的妙計啊!如今正是絕好的機會!” “啊……讓吳侯的妹妹下嫁劉玄德?”魯肅不知周瑜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臉上露出茫然的神情,鸚鵡學舌般重複著。

周瑜笑了:“興許我說得過於唐突,所以讓你吃驚了。其實這絕非突發奇想,而是相當合情合理的安排,一定行得通的!” “為何會有此奇想?劉玄德不是已有正室甘夫人了麼?難道讓吳侯的妹妹去做他的側室?……這種事如何能向主公提起?” “不不,你還有所不知啊,劉玄德的正室甘夫人已經病逝了,只因赤壁大戰及之後顛沛流離,故此葬儀被迫拖後了。據我派出的探子回來報告說,眼下荊州城已懸掛起白幡。” “那不是因為劉琦之死才懸掛的麼?” “甘夫人之死與劉琦之死恰好前後相連,所以外人多以為如此。但是據我所知,在劉琦去世之前,荊州城外便已築起一座新墳,怎麼說也不像是為劉琦弔喪呀。” “這我可是完全不知情。那麼說,劉玄德眼下是沒有正室了?……不過,劉玄德已快五十了,妙齡的公主才只有十六七歲啊,這老夫少妻的婚配到底行不行啊?”

“所以說你這個人吶,什麼事情都是一根筋,不知道變通,須知這樁姻緣從頭到尾本來就是個計謀呀。是劉玄德先授意孔明算計我東吳,故今番東吳也得用計一報還一報!眼前最緊要的是找到擅長此類斡旋的人物,以促進雙方友誼愈加深固為由,然後才扯出這段婚嫁的話來。” “是麼?當真行得通?” “你這個人怎麼老是一副沒有信心的樣子?” “不管怎麼說,主公一定會頭一個站出來反對。他多疼愛自己的妹妹吶!” “所以說嘛,這不過是個計謀,名義上嫁過去,但並沒有說非要入洞房不可呀!只要儀式在東吳舉行,一切便盡在掌握之中。對劉玄德只說待婚禮過後再將公主迎回荊州,劉玄德應該不會拒絕的。換句話說,將他誆騙到東吳來,只讓他見一見公主,然後尋機會將他除掉。”

“啊?原來是為了除掉劉玄德,才假裝舉行婚禮呀?” “當然!若不是為此,又何必想出來這個婚嫁的主意?” “可是,此事由我向主公提,總有點兒尷尬吧?” “沒問題,你只消從側面探聽主公的意向,至於詳細的計劃及謀劃,我周瑜自當親自寫信向主公說明。” “若如此便幫了魯肅大忙了!” 於是魯肅帶著周瑜的親筆信,壯著膽子返回吳都。一回吳都便即刻謁見吳侯孫權,將出使經過一五一十作了報告,並拿出周瑜的親筆信呈上。 果不出所料,孫權一看到劉玄德的保證書,立即氣不打一處來,恨不得馬上掄起鐵鎚朝魯肅頭上砸過去,繼而讀了周瑜的親筆書信,這才怒顏一轉。 “嗯,周瑜的計謀果然是妙絕!這才稱得上是天外之神機吶!”

孫權熟思了小半晌,換了個口氣對魯肅道:“你辛苦了!長途之旅想必疲頓不堪吧?先下去歇息去吧!” 數日之後,魯肅又被孫權召見,一同被召見的還有重臣呂範。圍繞著周瑜的獻策,孫權與二人秘密商議了許久。 商議的結果是派呂範為使者,前往荊州拜謁劉玄德。呂範表面上是東吳派出的修好使者,但其真正目的是促成劉玄德與弓腰公主的姻緣。 到了荊州,呂範一見劉玄德自然先是大談兩國的友好,隨後才慢條斯理地說到婚嫁之事:“呃……是這樣,聞聽皇叔的夫人甘氏不久前去世,留下皇叔一人孤零零的,是吧?此事雖是難以啟齒,今番來荊州呂某便是想藉機為皇叔做個媒。為子孫後代著想,為國家社稷著想,還是應該儘早再娶一年輕正室呀!” “謝謝你的關心。不錯,拙妻已經去世,撇下我孤家寡人一個,備感冷寂。不過拙妻屍骨未寒,哪裡有再娶之心?老實說,我現在沒有這個打算。” “話是不錯,不過一個家庭中少了妻子,就似房子少了棟樑一般。皇叔前途似錦,未可限量,為何卻要廢棄人倫,斷送了家道哩?如今正有一門好親,故不避嫌,特來做媒。呂某欲保媒的那人正是我家主公吳侯之妹。不是因為我做媒人故喜歡王婆自誇,她才是真正的所謂德操與才色兼備的佳人,只有她才配得上皇叔吶!倘使皇叔有意娶其為妻,可即前往東吳,吳侯一定會樂於成美的,至於我等侍臣更是深望此事玉成,為了兩國和平交好,再大的辛勞也在所不辭!” “……” 劉玄德靜靜想了片刻,問呂範:“這是你自己的想法還是周瑜的提議?抑或是吳侯的意思?” “茲事體大,倘若沒有吳侯的旨意,我呂某安敢造次,僅憑一己之念前來向皇叔提起這件事情?萬一皇叔一口回絕的話,豈不是壞了我家公主的名聲?故才命我來先探探皇叔的意思呀。” “原來如此……這可是求之不得的良緣。不過,劉玄德雖自詡是男子漢大丈夫,可畢竟年近五十,你也看到了,已是鬚髮皆白呀。而我聞聽吳侯之妹正值妙齡,若嫁與我是不是太委屈了?” “不,不!” 呂範猛搖手說道:“這可不是數字的問題,可以年齡差距大小相嫌,此乃婚姻嫁娶呀!況且這也關乎兩國之間的和平哩。事實上,吳侯對此事也非常重視,既要考慮到國太的想法,還得顧及公主的心思,這可不是件簡單草率的事情啊,當然這些都不需我在此細述了,只有請皇叔屈尊親自赴東吳一趟,好成就此樁值得慶賀的美事,這也是公主本人的期望呀……說到這位公主,雖為一女子,卻是女中豪傑,志比男子漢,平素即曾有豪語,'若非天下之英雄我絕不嫁'!其胸襟從中已可見一斑。若是皇叔與公主結為夫妻,則正好合了古語那句:'君子好逑'。故請皇叔務必親往東吳走一趟,不知尊意如何?” 呂範不愧是傑出的使者,既有外交之才智,更具月老的生花之舌。 這日,孔明自始至終沒有露面,而在藏身在隔壁屏風後面,聽著主客之間的對話。他面前的案几上,擺放著占卜用的算木,正在起課問凶吉。 呂範返回驛館,等候劉玄德的回音。 這天夜裡,劉玄德召集孔明及諸位心腹將臣,就是否娶東吳公主以及前往東吳的凶險等進行暢所欲言的商議。 “臣以為此事主公務必允諾下來,且非去東吳不可。” 孔明直截了當地說。因為就在劉玄德與呂範對談的當口,孔明已經就此佔了一卦,結果是大吉大利。 “非但如此,主公還可將計就計,既叫吳侯之妹屬主公,又可令荊州萬無一失。主公盡可放心應允,儘早去東吳舉行儀式迎娶新夫人。”孔明更進一步解釋說。 不料,其餘將臣卻異口同聲地反對:“使不得!這擺明了是周瑜的計謀!” “這豈不等於羊入虎口?” 眾人議論百出,皆以為這樣做太危險。 除了這些顧慮,劉玄德更加重視的則是好不容易有了荊州這塊立身的地盤,正欲更進一步圖謀大業,當此之時,無論如何必須避免與東吳發生正面衝突。 “一切盡在亮的掌握之中,各位放心,亮絕不會去做諸將所擔憂的令主公陷入危境的蠢事!” 出於對孔明的深厚信賴,於是眾人一齊表示:“既如此則再無異議。” 劉玄德仍稍顯不安。孔明勸其寬心,並決定先派出答禮使者隨呂範一同去東吳,暗中也是為了打探虛實。領受此項重任的是劉玄德的家臣孫乾。 隔了一段時日,孫乾自東吳返回,向劉玄德報告說:“吳侯一見到我,即面露失望之色,因為他熱切期盼這樁姻緣玉成,還以為主公會與呂範一同赴吳哩。他還一再囑咐我轉告主公,'若能締結此樁好事,對促進兩國和平可是無上的佽助,故請劉皇叔儘早赴吳結親'。” 即便如此,劉玄德仍心存疑慮。而孔明這廂卻已按部就班做起準備來,他命趙雲為隨員,跟隨劉玄德一同赴東吳。他交給趙云三個錦囊,命其在遇棘手事情須做抉擇時打開來看,便知該如何處置,並囑咐趙雲道,“帶上此錦囊,便如同孔明與主公隨行一般”。孔明絞盡腦汁苦苦想出來的妙計,都一一記在錦囊中。 建安十四年初冬,劉玄德、趙雲以及麾下五百名隨行兵士乘坐三艘華麗的快船,離開荊州,順著千里長江悠悠南下。 船至東吳,趙雲想起孔明臨行前交予的錦囊,於是打開第一個錦囊,但見其中寫著: 先行拜訪喬國老 說起喬國老,在東吳可是家喻戶曉的名士,乃天下聞名的美女“二喬”之父,也就是連曹操都曾念念不忘的喬家二花的父親。二喬中的姐姐大喬早先嫁給先代吳侯孫策為側室,妹妹小喬如今則是周瑜的夫人,因為這層關係,他儼然成為東吳數一數二的元老,他卻並不恃此而驕,仍一如既往伉直篤信,故此被東吳上上下下尊為“喬國老”,像國寶一般備受崇敬。 ——先去拜訪此人! 劉玄德與趙雲商議後,決定依照孔明錦囊中所示,將隨船帶來的珠寶、名產等悉數抬下,又命兵士牽羊擔酒,在滿街路人好奇的目光下,走進了喬國老的宅邸。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