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三國5·出師北伐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東吳外交

三國5·出師北伐 吉川英治 3534 2018-03-13
稍早以前—— 卻說範疆、張達二人把張飛首級藏在船底,從蜀國千里逃逸,順流來到東吳都城建業。他們將張飛首級獻給孫權,發誓從此忠於東吳。二人提醒孫權:“蜀軍七十餘萬,最近要來襲擊東吳。如不早派大軍前往邊境,劉玄德為報深仇大恨,會率蜀軍像決堤的洪水一樣,橫掃江南、江東。” 聞者無不大驚失色,孫權更覺如雷轟頂,當日便召集眾臣,說道:“劉玄德終於舉全蜀之力前來與我決一勝負,關羽被殺之仇一定使他對東吳恨之入骨,如何才能抵擋得住蜀軍的猛攻?” 說完之後,滿座無人回答。想到敵人拼死一戰的決心,群臣全都不寒而栗。 諸葛瑾開口說道:“我願冒死去當求和使者。” 人人都對他冷眼相看,因為他從未完成過遊說使命。但孫權覺得,諸葛瑾這次遊說即使失敗,也多少能拖延敵人的進攻,有助於本國調整軍事部署,於是,便答應他說:“也好,你且去找劉玄德試探試探。”

諸葛瑾受命之後,馬上吩咐備船,攜帶孫權的書信從長江逆流而上。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秋八月,蜀帝劉玄德此時已將大軍推進到夔關,大本營設在當地的白帝城,先頭部隊已經挺進至川口一帶。 聽說東吳使者諸葛瑾前來,不需見面,劉玄德便猜到了東吳的打算,他本不想見諸葛瑾,但黃權勸他還是見見為好:“不接見就將諸葛瑾趕走,敵人會說我們器量狹小。不如對他聲明我們的發兵理由與決心,讓他將這些話帶回去,如此一來,我們的討伐更加名正言順,更可以大張旗鼓地發起進攻。” 劉玄德聽了黃權之言,才吩咐讓諸葛瑾進來。諸葛瑾見了劉玄德,跪拜道:“我主孫權思量,臣弟諸葛亮在蜀侍奉陛下已久,陛下或許對我會比別人多眷顧幾分,故遣我為使,向您表達東吳的誠摯之心。”

“有話便請直說,你此次為何而來?” “首先,對關羽將軍之死,想得到您的諒解。東吳本來與蜀無仇,自陛下娶我主孫權之妹以後,荊州由陛下駐軍治理,與東吳領地無異,我主對此並不介意。只是守備荊州的關羽將軍與吳將呂蒙諸事不和,平地生波,才終於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我主孫權多次對此事表示後悔不已,當時若非魏逼迫,東吳絕不會置關羽將軍於死地。” 蜀帝閉著眼睛,一言不發。 諸葛瑾滔滔不絕地繼續說道:“關羽將軍之死與蜀吳交惡,歸根結底,都是中了魏的奸計。蜀吳兩國互相殘殺,使魏國占得漁翁之利,實屬不智之舉。懇請陛下收兵,恢復以往親善關係,我主願將妹妹送返蜀國后宮,永久維持兩國唇齒之交。” 劉玄德仍然沉默不語。諸葛瑾使出渾身解數,進一步說道:“陛下想必已知魏國曹丕的罪孽——他廢掉漢皇,篡位為帝,使民眾悲憤不已。陛下身為漢室後裔,若要報仇,應該討魏。不懲治竊國逆賊,反而對東吳開戰,豈不是讓天下人笑您不知大義,只識小義?請陛下慎思……”

聽到這裡,劉玄德猛然睜開眼睛,揮手製止了諸葛瑾的能言巧辯。 “吳使,你辛苦了,不必再多言。你回東吳去告訴孫權,朕不日便到,請他洗頸待刃吧。” “是……”面對劉玄德的威嚴,諸葛瑾低下了頭。 諸葛瑾聽到幾聲座位響動,待抬起頭來時,劉玄德已經徑直回到內室去了。 諸葛瑾知道,劉玄德雖然溫厚仁慈,甚至有人說他遇事總是瞻前顧後,但他之前從未對敵國使者說過如此斬釘截鐵之言。諸葛瑾已盡了最大努力,此刻不禁失望地想到:“東吳大禍臨頭了……”此次弟弟諸葛亮未隨軍前來,也足見劉玄德討吳的決心何等堅定。他帶回東吳的消息,引起滿朝更大的震撼。 東吳無路可走,只能迎戰,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大決戰。山雨欲來,戰雲密布。

不斷有兵馬從水上和陸路被送往前方,在全國一片慌亂的氣氛中,中大夫趙諮踏上了去魏國的路途。 他當然是以東吳使節的身份前往的。兵強馬壯是北國的傳統,外交上的縱橫捭闔則是東吳的專長。不管面臨何種困境,東吳都不會放棄縱橫捭闔的外交努力。 “什麼?東吳派使節來向朕呈送表章?”魏帝曹丕微微一笑,將東吳的表章大略看了一遍。 看來曹丕近日過得相當悠閒,趙諮進殿謁見時,他談笑風生,貌似閒談,實則卻在打探吳侯孫權的內情。 “請問使節,汝主孫權是何等樣人?” 趙諮天生塌鼻,身材瘦小,但回答曹丕的問題時卻語氣鏗鏘堅定:“我主孫權,是聰明仁智雄略之人。” 他面無懼色地直視著曹丕,眨著眼睛反問道:“陛下為何嗤嗤而笑?”

“朕豈能不笑。你讚頌自己主君的話,豈不言過其實?” “陛下的話令我感到很遺憾。” “為何遺憾?” “我在陛下面前,本該謹慎言辭。若能允許我說句不恭敬的話,陛下恐將再難以笑得出來。” “請備述孫權過人之處。” “從東吳凡人之中選出魯肅,是其聰;從士卒之中提拔呂蒙,是其明;俘獲於禁而不殺,是其仁;佔領荊州而不損一兵,是其智;據三江虎視天下,是其雄;屈身從魏,是其略。這難道不是聰明仁智雄略之君嗎?” 曹丕收斂笑容,重新端詳眼前這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塌鼻使節,當他放言“屈身從魏,是其略”時,魏廷群臣無不為他的膽量而吃驚。 曹丕瞪大眼睛盯著他,似乎感到自己皇帝的威嚴受到了傷害。

他嘲弄似的問趙諮:“朕現在正想討伐東吳,你以為如何?” 趙諮拍拍額頭,答道:“那也無妨。大國有進攻的力量,小國有防備的策略,何懼之有?” “嗯,你是說東吳從不懼怕魏國?” “不懼怕,也不小視。我國有精兵百萬,艦船數百艘,更有三江之險,東吳相信自己的力量。” 曹丕由衷佩服,不禁又問道:“東吳像你這樣的人才有多少?” 趙諮捧腹大笑道:“如臣之輩,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曹丕慨嘆三聲,贊不絕口:“'使於四方,不辱君命'這句話,說的就是你這樣的好漢。來人!賜酒!” 趙諮贏得曹丕的尊敬,被待若上賓,並使曹丕對東吳的印像大為改觀,東吳在外交上取得了超出預料的成功。 趙諮回國時,魏帝向他保證支援東吳,並冊封吳侯孫權為吳王,加九錫之尊。令太常卿邢貞持印綬,與趙諮一同去東吳。

對於皇帝的決定,魏國朝臣無人當場反對,但吳使剛剛離開都城,各種疑慮、埋怨就充斥了朝堂。不少人說:“我們都中了那個矮子的圈套。” 劉曄斗膽對魏帝奏諫:“吳蜀交兵,乃天亡之也。如陛下發兵攻入吳蜀之間,內破吳,外攻蜀,兩國勢必土崩瓦解於頃刻之間。如今答應援助東吳,豈不等於放棄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不如佯稱援吳,實則從內搗亂,並立刻製訂伐蜀計劃。” “不可,斷然不可,朕不能失信於天下。” “陛下聖明,但東吳詭詐,現賜孫權吳王之位與九錫之尊,不啻為虎添翼,日後東吳強大起來,當如何使其臣服?” “他已對朕稱臣,並未反叛,有何名分伐之?” “孫權不反叛是因其官位低微,不過是驃騎將軍南昌侯。今後他身為吳王,身份比陛下只低一級,心驕勢大,不知會放出何種狂言。到時陛下若發兵討伐,世人反會說陛下圖江南糧倉與美女。”

“不必多言!先按兵不動,靜觀其變。朕不助蜀,也不救吳,穩坐泰山,等待他們精疲力竭,你們不用再議。” 劉曄沒想到魏帝如此深謀遠慮,慚愧地退了下去。 外交大獲成功與孫權獲封吳王的消息,早就傳遍了建業城。 不久,聽人來報大魏敕使邢貞的船已到,孫權本已等待多日,自忖不去迎接不好,急忙整理裝束。 建業城裡不乏有骨氣的臣子。看到孫權滿面春風,得意揚揚,早就耿耿於懷的顧雍忍不住說道:“何須親去迎接魏國朝臣?主君已是江東的國主,難道還要別人來封官賜爵?” “顧雍,你此言顯得器量太小。當年漢高祖也曾受封於項羽,後來不是成了漢中王嗎?我們切不可忘記審時度勢啊。” 孫權帶著群臣,來到建業城門外,行遠迎之禮。

邢貞自恃為上國敕使,態度十分傲慢,見到孫權也不下車,想要徑直入城。東吳老將張昭怒不可遏,大聲呵斥道:“停車!車上的人是不知禮數的野人,還是假冒的使者?休以為東吳無人,能容你如此橫加侮辱!” 站在路旁的眾臣也異口同聲地叫道:“東吳三代,從未向別國屈從過,何須你這個無禮使者來給主君封官授爵!” 激奮的人群中,甚至有人痛哭失聲。 邢貞見狀,慌忙跳下車來道歉,並向路旁的群臣問道:“剛才哭的卻是何人?” 只聽那人答道:“就是本人,有何貴幹?”答話的是偏將軍徐盛。 邢貞又向徐盛賠禮道歉,心中不由得暗想:“東吳不可侮啊。” 孫權以隆重的禮節款待使節,高高興興地接受魏帝冊封他為吳王,當天昭告建業全城,接受百官祝賀。

邢貞心裡總算安定下來。臨回魏國前,吳王以江南美味珍饈設宴送別,席間,又命人拿出無數禮品,請他帶回。 邢貞雖在大魏宮中見慣了豪華場面,但面對眼前堆積如山的禮品,仍不禁有點目瞪口呆。 珠玉、金銀、綢緞、犀角、玳瑁、翡翠、孔雀,等等,世上奇珍無所不有。吳王又令人以百匹金鞍白馬背馱禮品,一直送到江邊船上。 老將張昭後來小聲詰問吳王:“魏帝必定得意非凡。您為何要以如此重禮獻媚?” 孫權輕輕笑道:“不重,不重。曹丕為貪得無厭之輩,為將來著想,禮並不重。與這種人唯有以利相交,到了將來再看,這些禮物不過是瓦石而已。” “原來如此。”張昭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身為侍奉東吳三代主君的老臣,看到原以為稚嫩的孫權有如此謀略,高興得熱淚盈眶。 在場的其他部下,也為孫權的深謀遠慮所嘆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