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三國5·出師北伐

第17章 第十七章改元

三國5·出師北伐 吉川英治 3496 2018-03-13
延康元年夏六月,魏王曹丕巡遊四方,來到亡父曹操故鄉沛國譙縣,祭祀祖墳,隨行的有文武百官與護衛精兵三十萬。 沿途官民清掃街道,跪拜迎接儀仗到來。故鄉譙縣鄉民更在路旁獻酒供餅,紛紛議論:“高祖也曾回過沛國鄉里,那時也沒有今日這般浩浩蕩盪。” 曹丕在譙縣停留時間極短,祭完祖墳之後,立刻就打道回了都城,鄉民不免大失所望,卻不知曹丕接到老將軍夏侯惇病危的禀報,才不得不匆匆離開,但當他回到鄴都時,大將軍夏侯惇已經離世。 曹丕在東門為其挂孝,對這位父輩的功臣依禮厚葬。 “真是兇事不斷,正月以來的半年裡,好像一直在舉行喪禮。” 曹丕私下獨自埋怨,群臣也都感到晦氣。但八月以後,意想不到的喜事接踵而來。

侍者來報:“石邑縣鄉下鳳凰來儀,改元之年,真是吉兆,縣民來向魏王祝賀了。” 曹丕聽得滿心歡喜。幾日過後,又有消息傳來:“據報,臨淄城裡發現麒麟,百姓將其放入欄內,前來獻給大王。” 到了秋末,鄴都又盛傳黃龍出現,甚至還有人說自己確實親眼見到過黃龍。 祥瑞奇事迭出,街頭巷尾議論紛紛,曹魏的史官們每日聚在宮內,造出牽強附會的理由,公然討論篡奪帝位的大陰謀:“如今上天降下吉瑞,是在啟示漢朝將亡,魏將取而代之,一統天下。應該勸魏王說服漢帝,行禪讓大禮。” 以侍中劉廙、辛毗、劉曄,尚書郎桓階、陳矯、陳群為首的文武官員四十餘名,最終拿著聯署的奏章,去見太尉賈詡、相國華歆、御史大夫王朗三位重臣,進行遊說。

“諸位所想的,與我等心意不謀而合。先君既有遺言在先,魏王想必也不會反對。” 三位重臣的意見完全一致。對於麒麟現身和鳳凰來儀,他們描述得繪聲繪色,似乎事情不是發生在遠方,而是他們親眼所見。 殿堂裡出現黃龍,田地裡飛來鳳凰,在中國這類傳說並不讓人感到驚奇。老百姓也喜歡出現奇蹟,相信這類奇聞逸事的人,比不相信的要多得多。對於朝廷與帝位,中國人也抱持與尊崇黃龍、鳳凰相同的觀念。身居高位的士大夫非常清楚這一點,他們總是把這些吉祥事物與本國歷史聯繫起來,做出順應時代的解釋,並把天象和吉兆作為自己行為的依據,以此來醞釀時機,進行遊說運作。 御史大夫王朗、相國華歆、中郎將李伏、太史丞許芝等一干魏臣,一同前往許都內殿上奏:“臣等惶恐,漢朝運數已盡,還請將禦位禪讓與魏王,以順天命。”

準確地說,這不是上奏,是逼漢帝遜位。 獻帝年僅三十九歲,自九歲時被董卓擁立,就萬乘之尊位後,戰火頻起,幾度遷都,荊棘路上挨餓受累,終於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被曹操迎往許昌,定都許昌,暫得安寧。但曹操專橫,魏臣無禮,朝臣隱忍,朝廷實已形同虛設。 在東漢歷代皇帝中,獻帝大概是最福薄之人,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 如今他被魏臣逼迫答應無理的要求,內心的痛苦非常人可以想像。 對於這種要求,獻帝當然不可能立刻答應。 “朕之不德,只能自責,豈能拋棄祖先大業?此事且待付諸朝議。”說完便轉身走入內殿去了。 華歆、李伏隨後追入內殿,先以麒麟、鳳凰等奇瑞吉兆相逼,進而以天文歷數相迫,“臣等夜觀天文,見炎漢之氣已衰,帝星隱晦無光。而魏王乾象光芒大盛,正是魏應代漢之兆,司天台眾歷官均如是說。”

又肆無忌憚語帶威脅地說道:“昔三皇五帝,以德禪讓禦位,無德讓於有德。不遵天理,則必自滅,或被次代皇帝之勢湮沒。漢朝四百年國祚已終,並非陛下不德,實乃時日已屆。深乞聖慮,切勿迷惑以招災。” 但獻帝斷然拒絕:“祥瑞、天象之類,均為不足取信於街頭謠言、無稽之談。” 又毫不畏懼地說道:“高祖提三尺之劍,滅秦亡楚,至朕已四百年,不朽基業焉能一朝捨棄!”說完把這些奸臣逐出殿外。 這段時間,魏王一直利用權勢、金錢和封官許願,不斷分化瓦解朝臣。真正效忠漢朝的忠臣,多已壽盡入土,或告老還鄉,或辭官下野,朝中已無剛直良臣。 留下的朝臣,都懼怕魏的權勢,仰其鼻息,極盡諂媚之能事。 難怪近來獻帝臨朝,廷上文武百官越來越少,或稱病請假,或返鄉祭祖,甚至有人無故缺席,到後來,宮殿裡竟只剩下獻帝一人。

“唉,又能如何!”獻帝垂淚嘆息之時,曹皇后輕輕從後面走來,意味深長地說道:“妾兄曹丕派人來叫我馬上回去,臣妾望陛下多多保重玉體。”說完即欲離去。 獻帝立刻明白,曹皇后將一去不返,連忙拉住她的衣袖說道:“連你也要離開朕,回曹家去?” 曹皇后並未止步,仍然繼續朝著在殿前等待的車駕走去。見獻帝追了上來,等在車旁的華歆不但不跪拜,反而傲然無禮地說道:“陛下,為何不聽臣諫以避災禍?如此下去,皇后走後,恐怕隨時還有大禍臨頭,請陛下三思。” 臣下如此蠻橫無理,秉性溫和的獻帝不禁氣得渾身發抖,震怒起來:“你身為臣子,竟敢放此狂言!朕即位三十餘載,兢兢業業,從未錯下一道旨令。天下若有怨政之言,也是魏王專橫所致,此事人神皆知,豈有希望改朝換代之徒!”

華歆抓住獻帝的衣袖,惡狠狠地說道:“陛下誤會了。臣之所言絕非不忠,是怕陛下惹禍上身,才如此良言相勸。現在陛下只要賜給臣一句話就夠了——'準'?還是'不准'?” “……” 獻帝咬緊嘴唇,一言不發。 華歆朝王朗使了一個眼色,獻帝甩了甩衣袖,朝內殿疾步奔去。 宮廷各處突然傳出紛亂的腳步聲,只見魏王的族人曹休、曹洪二人攜佩劍躍上殿階,大聲喝道:“符璽郎在何處?符璽郎!符璽郎!” 符璽郎是宮中的官吏,負責保管皇帝的玉璽和各種符節。只見一位品貌端正的老臣面無懼色地走到二人面前,坦然說道:“符璽郎祖弼在此。” “嗯?你就是符璽郎?快將玉璽交出來!” “你們真想要我交出玉璽?”

“你敢不交?” 曹洪拔出劍來,伸到祖弼眼前。祖弼面不改色,正色斥責道:“三歲童子也知道,玉璽乃天子之御寶,臣子之手豈可觸碰。你們這些無道無禮之輩,給我滾下去!” 曹洪、曹休大怒,立刻將祖弼拖出去殺掉,拋入泉水之中。 魏兵已經殺了門衛,著甲持戈,佔領了南殿北廂、各處庭苑。獻帝緊急召集朝臣,雙目含淚,悲愴地宣布:“祖宗歷代基業,毀於今日,朕不德之至,無顏見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無奈事已至此,唯有禪讓與魏王,朕隱身以祈萬民安泰……” 獻帝淚濕雙頰,朝臣一片嗚咽,哭聲猶如雨落秋池一般。 魏臣賈詡大搖大擺地走進來催促道:“陛下既然決心已定,便請快下詔,以防血腥之難於未然。” 獻帝宣布承諾禪讓之後,依舊流淚不止。賈詡把桓階、陳群等人叫過來,一起逼著獻帝寫下禪國詔書,由華歆捧著詔書玉璽,作為敕使,離開獻帝宮門,急赴魏王宮。百官隨行,儀仗顯赫,沿途鄉民百姓見了,全然不知宮中發生的魏王篡權勾當。

曹丕喜笑顏開,正要拜領詔書,接受禪讓,司馬懿慌忙阻止道:“不可如此輕率地接受禪讓!” 愈是望眼欲穿的東西,愈不可輕易伸手,必須再三謙讓方才可接受,這是世間公認的基本禮儀。若想躲過天下的謗言,更應嚴守甚而過分顯示謙恭的態度。 曹丕對司馬懿的示意心領神會,於是口是心非地回答敕使道:“我何德何能,敢受萬乘之尊?” 他恭恭敬敬地寫了一封辭表交與敕使,將詔書和玉璽退了回去。 聽了敕使的回報,獻帝大惑不解,環顧左右侍臣問道:“曹丕奏表,稱其不接受帝位,究竟何故?” 華歆在旁尚未離去,急忙奏道:“以前堯帝在位時,有娥皇、女英兩位公主。堯帝欲禪位於舜,舜拒而不受,於是堯帝以兩位公主嫁之,而後再禪帝位……望陛下賢察。”

獻帝聽罷,臉色頓變,聲淚俱下。次日只得再派高廟使張音為敕使,讓自己最鍾愛的兩名公主乘上車駕,連同玉璽一起送往魏王宮。 曹丕大喜,但謀臣賈詡對他搖頭示意不可。 曹丕將敕使遣返以後,不悅地問賈詡:“既有堯舜先例可循,為何此次還要拒絕?” “此時不必如此著急。臣顧慮的是世人謗言,如果世間有識之士群起指責,說曹家之子篡奪帝位,將如何處之?” “那麼,是否要等第三次下詔?” “不必。大王可先密令華歆造一高台,以其為受禪台。選擇某月吉日,舉行大典,只待天子親捧玉璽,禪讓與大王。” 魏王篡位,就是在如此慎之又慎的計謀下進行的。 經過占卜,受禪台定在繁陽一地,是年十月竣工,三層高台與儀典四門華麗非凡。數千朝廷與王府官員、八千御林軍、三十餘萬虎賁齊聚台下,旌旗林立,還有匈奴黑童與其他外族來賓。凡有官職及侍奉王府者,均踴躍前來參加這一盛典。

十月庚午日寅時,天上飄著薄雲,紅日泛著寒意。 獻帝登上受禪台,宣讀了將帝位禪讓給魏王的冊文,聽得出他嘶啞的聲音不時還在顫抖。 大禮之後,曹丕登台接過玉璽,獻帝率大小舊臣忍淚回到台下。一瞬間,四周響起震耳欲聾的鼓樂,山呼萬歲之聲響徹雲霄。 曹丕宣布:“改國號為大魏。”並將年號改為黃初元年,定都洛陽,先君曹操謚為“太祖武皇帝”。 當天傍晚,天上下起石塊大小的冰雹。 此時最淒慘的是獻帝。魏帝使者緊接著來到他的住處,傳達了苛刻的命令:“今上仁慈,不忍殺汝,特封為山陽公。即日趕赴山陽,不得再入都城。” 冬日的田野上,獻帝——山陽公在幾個舊臣的陪伴下,悄然落寞而去。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