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說春秋之三·晉楚爭雄

第6章 第八十四章城濮大戰

一切都在計劃之中,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先軫知道,勝利已經在望。但是他或許不知道,這將不是一場尋常的戰鬥,這將是一場意義深遠的,影響整個中國軍事歷史乃至世界軍事歷史的完美戰例。 “開始吧。”先軫下令。 晉國人的戰鼓率先響起,晉國左軍發起衝鋒。 下軍一半的兵力就敢衝鋒? 對於成得臣把陳蔡兩國軍隊放在右軍,先軫幾乎要笑出來。如果是他,寧可讓這兩國軍隊上山頭去當拉拉隊,這也是先軫不用齊秦兩國軍隊的原因,儘管齊秦兩國軍隊比陳蔡兩國軍隊的戰鬥力要強很多。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是先軫對陳蔡兩軍的定義,這樣的軍隊,一個衝鋒就能擊潰。 胥臣額外為陳蔡軍隊準備了一份禮物,以保證兩軍還沒有交手就讓陳蔡軍隊崩潰。

記得當年魯國公子偃大破宋國南宮長萬的那場戰鬥嗎?胥臣博學多才,他決定照方抓藥。晉軍前排戰車上,每匹馬都披上虎皮。 披著虎皮的馬是忽悠不了人的,但是可以忽悠馬。 晉軍的“馬虎”衝鋒,對面陳蔡軍隊的戰馬就開始哆嗦了。國家弱小,連馬的膽子也小。陳蔡軍隊的馬要逃命,馬車上的人更想逃命。原本還不敢逃,怕秋後算賬,現在有藉口了:不是我要跑,是馬要跑。 只見陳蔡兩國軍隊瞬間亂了營,大家都是撥轉車頭逃命,誰還有心思打仗? “陳、蔡奔,楚右師潰。”《左傳》如此記載,一個“奔”字,無比傳神。什麼是奔?就是沒命一般地逃跑,根本不回頭。 陳蔡崩潰,連累楚軍東宮部隊。東宮部隊除了被陳蔡戰車撞翻和壓死的之外,其餘戰士誓死不退,被晉國左軍一通橫掃,十死七八,鬥勃拼死殺出,率領殘軍逃命。

第一戰,叫做以我之長擊敵之短,率先突破敵人的薄弱點。 後來《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話叫做“亂軍引勝”,其原理就來自這裡。 楚軍左軍戰鼓響起,楚軍衝鋒。 晉軍二狐的上軍旗號混亂,呼兄喚弟,看上去,狐家兄弟根本不是統軍的材料。楚軍開始衝鋒之後,晉軍後隊變前隊,立即逃命,比楚軍右軍的崩潰還要快。 鬥宜申有點不敢相信,晉軍這也太離譜了吧?狐偃難道就是個南郭先生,平時吹牛一套一套,真要上陣就原形畢露了?莫不是晉國人有什麼詭計? 鬥宜申急忙傳令停止前進,楚軍將士一片嘩然,晉國人逃跑了,為什麼不追? 鬥宜申在觀察,他要確認敵人是誘敵還是真的逃跑。很快,他得出了結論:晉國人逃跑了。結論怎樣得出呢?二狐的隊伍逃下了山坡,已經看不見他們。但是很快,更遠處灰塵大起,說明晉國人沒命在逃,已經逃了很遠。

“全速追擊。”鬥宜申下令。 “楚軍馳之。”《左傳》如此記載,真要佩服古人用詞的精到了,一個“馳”字,把楚國人以輕快的步伐全速追擊晉國人的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可是,楚國人沒有能夠“馳”太久,很快他們就“馳”不動了。 楚軍以加速度衝下山坡之後,從他們的右翼殺出一支軍隊來,這支軍隊的彪悍程度即便在楚軍中都是頂級的。只見大旗飄飄,上面寫著一個“郤”字,原來,這是中軍佐郤溱率公族部隊攔腰殺來。當先一員大將,正是魏犨。魏犨的勇猛楚國人是知道的,看見他,楚軍士兵不戰而怯,無人敢擋。 此戰之後,楚國人把不知死活的行為稱為“找魏犨”,後簡化為“找犨”,這就是當今“找抽”這個詞的來源,此是後話。

當時楚軍被沖成兩段,緊接著,左後方殺出一路大軍,正是晉軍上軍,楚軍後段正當其衝。楚軍前部正要回頭助戰,誰知前方又殺出一路晉軍,帥旗上大寫一個“欒”字,原來,是下軍主帥欒枝率領一半下軍殺到。 現在,楚軍左軍實際上遭到晉軍上中下三軍的夾擊。楚軍被沖成兩段包圍,晉軍人數佔據絕對優勢。這一仗打得是昏天黑地,日月無光。楚軍有史以來都是拿別人開宰,什麼時候當過被聚殲的對象?當時殺得楚軍哭爹喊娘,呼兄喚弟,不死即傷。鬥宜申在親隨衛隊保護下,拼了老命撞開重重包圍,車也不要了,翻山越嶺而逃。計點手下逃出的人馬,只剩兩成上下。 《左傳》記載:“楚左師潰。” 現在來看看先軫的部署。 二狐的上軍故意亂打旗號,迷惑楚軍。待楚軍進攻,晉軍上軍後撤,下坡之後向左,在一片山丘後埋伏。欒枝率領下軍一半人馬在正後方的樹林後埋伏,預先砍伐樹枝,待上軍撤下山坡並埋伏好之後,用馬拖著樹枝來回跑動,激起灰塵,造成晉國上軍已經逃跑到這個位置的假象,引誘楚軍追擊。欒枝的這一招,後世廣泛應用,中張飛在當陽橋就曾經用來欺騙曹操。

楚軍果然上當,全速追擊,這個時候,中軍公族殺出,上軍下軍前後夾擊,消滅楚軍。 第二戰,叫做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毛澤東的戰術思想,就來自先軫這裡。 春秋以前,兩軍交鋒以擊潰對方為目的;春秋以後,常常以殲滅對手為目標。這樣的改變,就是出自先軫。 楚軍左右兩軍慘敗,中軍怎麼樣? 晉軍中軍一直沒有進攻,成得臣也沒有輕舉妄動。很快,楚軍右路被擊潰的消息傳來,成得臣擔心晉軍左路會來夾攻,更加不敢進攻。 得到左軍也潰敗的消息之後,成得臣的腦子已經一片空白。 “完了。”成得臣只有這樣的念頭。 “後隊變前隊,弓箭手押後,撤。”這個時候,好在兒子成大心還算冷靜,而且宗族部隊強悍而忠誠。 於是,楚國中軍緩緩後撤。

這個時候,晉文公就在車頭看著成得臣逃走。 “主公,現在我們三面夾擊,一定讓他們片甲不回。”先軫在下令追擊之前,要問一問晉文公。 “算了,放他們走吧,算是我們回報楚王。”晉文公輕輕地說。他是個知恩必報的人。 城濮之戰,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戰,交戰雙方投入了總共超過十萬人的兵力,創下了春秋以來的戰爭人數紀錄。其結果以晉國的全面獲勝而告終結,此前無敵於天下的楚國損失了幾乎一半的精銳部隊,元氣大傷。以此為標誌,春秋進入晉楚爭霸的時代。而晉文公也因此登上春秋第二位霸主的寶座,先軫則憑此一戰成為一代名將。 城濮之戰,晉國君臣聯合策劃上演了一出精妙絕倫的戰爭大戲,這齣大戲,對於中國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場戰爭,從策劃到實施,從謀略、外交到具體的戰鬥部署,都是一部戰爭教科書。此後著名的《孫子兵法》,極大地受到這場戰爭的啟發和影響。

晉文公、狐偃、先軫、趙衰、欒枝、胥臣、魏犨,等等,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應該永遠被我們記住。而楚成王的遠見、成得臣的強橫以及楚軍的精悍,也同樣令人難忘。 這樣一場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戰爭,卻是源於三個弱國國君的一次無聊的會見。 城濮大戰,晉國大獲全勝。儘管楚軍是輕裝追到城濮,糧食輜重還是有一些。晉軍進駐楚軍大營,在裡面會餐三天,才把楚軍的糧食吃完。然後,能帶的輜重帶走,帶不走的,一把火燒掉。 《史記》記載:“火數日不息。” 戰勝楚國,也就意味著天下無敵,可是,晉文公還是憂心忡忡的樣子。 “主公,我們已經戰勝了楚國,為什麼還要擔憂?”眾人問。 “唉,戰勝了強敵還能夠怡然自得的,那是聖人才能做到的啊。雖然楚軍敗了,但是成得臣還在,只要他在,我們就過不安生啊。”晉文公說。他了解成得臣,那是一個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戰爭狂人。

眾人默然,每個人都知道,成得臣是一個難纏的對手。 吃飽了喝足了,幹什麼? “趁熱打鐵,趁著大勝的機會,先不要回國,直接朝拜王室,確定霸主地位。”狐偃建議,眾人都讚成。於是,三軍拔寨都起,向洛邑進軍。齊秦兩國軍隊各自回國。 胥臣作為使者先行,走到半路,遇上了王室派來的王子虎。原來,聽說晉軍大勝,周襄王高興,派王子虎前來祝賀。胥臣把晉文公的意思說了,王子虎也高興,高興歸高興,心裡卻有些疙瘩,猶豫了半天,決定實話實說。 “老胥啊,有句話說出來不怕你笑話。晉侯要來,真是一件大好事。可是有一點,王室現在窮得叮噹響,要招待各國諸侯吧,那就是打腫臉充胖子,非砸鍋賣鐵不可。要不招待吧,那說不過去。我看,乾脆貴國就在鄭國衡雍的踐土(今河南省原陽縣境內)修建行宮,到時候貴國做東,天子親自過來接見大家,一來顯示貴國的實力,二來王室不用破費,你看怎麼樣?”王子虎說來說去,就是不想當東道主。

“好啊,這個主意好,就這麼定了。”胥臣高興,這樣等於晉國是主辦國,周王親自前來證明晉國面子大,其餘諸侯來都等於給晉文公當綠葉了。 兩人商量好,胥臣直接回來了,把事情一匯報,大家都誇胥臣行事果斷。 於是,晉文公派出各路特使前往各諸侯國,邀請他們參加周王親自出席的盟會。除了太遠的國家和楚國之外,只有一個國家沒有邀請,那就是真正的東道主鄭國。 為什麼不邀請鄭國?晉文公的意思,在盟會之後,直接滅了鄭國。 鄭文公這段時間過得很不舒坦,楚老大被打翻了,馬仔當然就很恐慌。在慶幸自己的隊伍沒有參加城濮之戰之餘,他必須要考慮今後的前途了。 幹革命要跟對人。 從前跟楚國也不能說沒有跟對人,不跟也不行。可是如今現實問題就在眼前,當年得罪了晉文公的曹國和衛國都處於半亡國狀態,晉文公還沒有表態是不是讓他們存在下去,自己是第三個得罪了晉文公的人,而且又是楚國的頭號馬仔,怎麼辦?

對於鄭文公來說,幹不干革命不重要,跟對人才重要。什麼樣的人是對的?誰強就跟誰。沒辦法,北面是晉國,南面是楚國,誰也得罪不起。 晉國人在鄭國的地盤上開建樓盤,把鄭國當透明,鄭文公意識到了危險,巨大的危險。鄭文公厚著臉皮,派人送雞送肉給晉軍,晉軍照單全收,但是一個謝謝也沒有,好像就是鄭國欠他們的。 熱臉貼上冷屁股,鄭文公知道僅靠送肉是不夠的。於是,鄭文公親自出馬,來到偉大首都洛邑朝見周襄王。好些年沒來過了,好在有當年給周襄王送肉的面子,死皮賴臉套上近乎,送上禮物,說些“血濃於水、兄弟情深”一類的套話,算是說動周襄王,答應為他調解。 周襄王派王子虎陪同鄭國大夫子人九前往衡雍求和,看在周王的面子上,晉文公總算答應了鄭國的請求,並派欒枝出使鄭國確認。 即便得到了欒枝的確認,鄭文公還是心裡沒底,想來想去,想出一個好招。什麼好招? 五月九日,周襄王駕臨衡雍,隨從隊伍中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第二天結盟的相禮,也就是主持儀式的官員。而這個官員,就是鄭文公。 “我現在是天子的隨從人員以及明天活動的主持人,你殺我嗎?”鄭文公就這個主意。別說,這主意挺好,搞得晉文公哭笑不得。 當天,晉文公和鄭文公在衡雍結盟,鄭文公算是徹底放心了。 也別笑話人家鄭文公,在強國夾縫中混,人家容易嗎? 晉文公五年(前632年)五月十日,這是一個晉國人民永遠不能忘懷的日子。 這一天,陽光明媚。 怎麼又是陽光明媚?不行嗎?最高領導人光臨,陽光不可以明媚一下嗎? 來看看節目安排。 第一個節目:獻禮; 第二個節目:閱兵; 第三個節目:宴請; 第四個節目:授權; 第五個節目:再見。 節目主持人:鄭文公。 與會嘉賓:周襄王、晉文公、齊昭公、魯僖公、宋成公、陳穆公、蔡莊公以及多個小國國君。受邀而沒有前來參加的國君只有秦穆公和許僖公,想來而來不了的是曹共公和衛成公。曹共公此時正在五鹿的晉國牢房中觀摩“晉文公菜板圖”,原來,晉文公說了“讓你看個夠”之後,令人畫了一幅“肋骨圖”給曹共公去看,這幅圖就是“晉文公菜板圖”;衛成公想來但是不敢來,偷偷派了自己的弟弟叔武過來,看看組織上是不是肯收留。 大家看著鄭文公忙前忙後,都覺得好笑,這廝幾年前還在給楚成王玩“九獻”,現在又給周襄王當司儀,確實有點跳梁小丑的意思。沒辦法,只要能不跳樓,跳梁無所謂了。其實看看魯僖公、陳穆公那一幫,誰又比誰強多少? 不跳梁,就跳樓。或者反過來更恰當,不跳樓,就跳梁。 第一個節目是獻禮,晉文公向周襄王獻禮。 這是一份大禮,令諸侯瞠目結舌的大禮。 首先獻上的是晉軍在曹國國庫中淘到的寶貝,然後是晉軍在楚軍大營中搜獲的楚國特產。 隨著一陣鼓聲,一百乘嶄新的由四匹馬驅動的戰車駛過主席台,這些戰車都是晉軍從楚軍手中繳獲的戰利品,都是當時天下最先進的戰車。戰車的後面,是一千名勇武的戰士。不好意思,這些戰士都是楚軍俘虜,從此之後,他們將是周王室的底層士兵。 現場一片嘩然,看見楚軍戰車和士兵,各國諸侯忍不住還有些心驚,沒辦法,從前被打怕了。 周襄王高興得合不上嘴,這麼多先進戰車和好馬,就算自己不用,躉出去也是不少錢呢。 第二個節目,閱兵。 (此處省略一千五百二十五字) 第三個節目,宴請。 (此處省略一千五百二十五字) 第四個節目,授權。 根據《左傳》記載,授權儀式如下:“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賜之大輅之服、戎輅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音盧)弓矢千,秬鬯(音唱)一卣(音有),虎賁三百人。曰:王謂叔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音特)。'” 這段話別看字數不多,翻譯起來可就多了,所以免了。那麼,什麼意思呢? 就是周襄王從國庫的箱底弄了一堆禮物給晉文公,然後說:“叔叔啊,從今以後,您就代表我安撫諸侯,討伐叛逆了。” 為什麼叫叔叔?這是規矩。周王跟諸侯的稱呼,同姓的叫叔父,異姓的叫伯舅。 之後,頒發了“策書”,也就是證書。什麼證書?授權證書。 證書發了,開始盟誓,與會諸侯共推晉文公為盟主。 因為結盟的地點在踐土,此次結盟被稱為“踐土之盟”。 現在,晉文公成為繼齊桓公之後,第二個名正言順、實至名歸的霸主。 春秋第二霸,晉文公。 從齊桓公和管仲到晉文公和狐偃,稱霸天下最看重的就是一個“信”字,這不是不約而同,這是真理。而這個“信”字,內涵其實就是法治。取信於民,國家富強;取信於天下,諸侯信服。 春秋的霸主,絕不僅僅是軍事強大這麼簡單。 那麼,晉文公的“信”與宋襄公的“仁”有什麼區別呢? “信”是靈活的有具體指向的,譬如晉軍對楚軍退避三舍,但是對其他國家沒有這樣的承諾,決不會這樣做。說到就做到,做不到就不說,這就是晉文公的原則。 “仁”是一種自我約束,對任何人都適用,宋襄公對楚軍不肯半渡而擊,對任何國家也都如此。 “信”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而“仁”是一種概念化的東西,所以,“仁”的變種很多,諸如“婦人之仁”、“假仁假義”,等等,而“信”只有一種。時至今日,信用是可以評級的,而仁義則沒有辦法界定。 用如今的體育項目來比喻,“信”就是對抗項目,比分決定一切;“仁”就是打分項目,評委決定一切。腐敗生於“仁”,而於“信”。 司馬遷寫道:“晉文公,古之所謂明君也。” 孔子評說:“齊桓正而不譎,晉文譎而不正。”哈哈,孔夫子比較不喜歡晉文公。 至於評點的蔡元放,對晉文公可以說崇拜得五體投地:五霸之中,當推第一。認為晉文公的人品、學問、見識優於齊桓甚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