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無奇

第76章 五、劉璋:生性軟弱反而佔便宜

興平元年(194年),在西南方的益州刺史部發生一件大事,益州牧劉焉死了。 劉焉就是那個提出“刺史改州牧”建議的人,這項政治改革被朝廷採納後,他又是首批被任命的州牧之一,靈帝中平五年(188年),他來到益州上任。 跟著劉焉一塊來益州的,還有他的心腹智囊、星象學家董扶,以及趙韙、吳壹等人。他們一行人打算從荊州溯長江而上到達益州,但到了州界一打聽,把他們嚇了一跳:益州境內的農民起義鬧得正厲害,就靠他們這幾個文官,貿然前去必定是送死。 前面說過,益州的民風向來剽悍,充滿反抗精神。前益州刺史儉貪婪殘暴,激起了馬相、趙抵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他們也打著黃巾軍的旗號,殺死了儉,後來馬相干脆自己稱帝,隊伍發展到十幾萬人。

劉焉等人徘徊不前,不知道該進還是該退。正在心灰意冷之際,好運氣來了,從益州傳來消息,馬相等人被鎮壓下去,益州基本上平定了。立下這件大功的,是益州刺史部前從事賈龍。賈龍的角色,有點像陳宮、麋竺,是本地人,也是實力派,他們的政治傾向足以影響本地的局勢。賈龍平定益州後,聽說上級派來的新領導被困在州界,趕緊派人前來迎接。 這樣,劉焉揀了個大便宜,沒有費勁就得到了益州。他把州治遷到綿竹,開始了對益州的治理。劉焉這個人,應該說還是有些本事的,在擺平本土派與外來派之間的矛盾上,可以看出他頗有些手段。 當時益州的政治格局分為兩大派,一派是賈龍這樣的本土人士,在鎮壓馬相起義中立下大功,本應得到回報;另一派是董扶、趙韙這樣的外來戶,根基尚淺,但佔據高位。

劉焉本人也是外來戶,當時還有大量湧入益州避難的從關中、荊州地區來的人,劉焉從他們中選拔出一支隊伍,稱為“東州兵”,是外來派的嫡系力量。 劉焉本來還不能跟本土派撕破臉,後來由於有東州兵撐腰,他決定先發製人。靈帝初平二年(191年),劉焉找了個藉口殺了本土派重要成員王咸、李權等十餘人,逼得賈龍、任岐等本土派人士起兵反抗,其實劉焉早有準備,不僅調動了東州兵,而且引進了羌族僱傭軍,很快便將賈龍、任岐殺了,本土勢力受到打擊,劉焉在益州的地位得以鞏固。 但這是威權之下的表面現象,益州本土勢力的生命力依然頑強,他們暫時雖然屈服,來日還將爆發。到那時,益州的政治分野更加複雜,隨著大量外地人口的湧入,除了本土人、外地人、東州派這些政治勢力之外,扶風集團在益州也悄然興起,大家各懷心事,有勁不往一處使,加上繼任者的軟弱,終於一步步把劉焉父子在益州經營的基業引向了滅亡。

在處理益州內部政治矛盾上,劉焉雖然手段很強硬,但這種“硬著陸”的手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政治硬傷,也為日後留下隱患。 劉焉平定益州後的另一個重大動作是與漢中割據勢力張魯集團的結合。 張魯和他的父親張衡、祖父張陵都是早期的道教領袖,經過他們祖孫三代人的努力,創建了一支叫“五斗米教”的道教組織。到了張魯時,他自稱天師,以秦嶺以南的漢中地區作為根據地,通過傳教擴大勢力。 漢中郡屬益州刺史部,作為益州牧,劉焉有義務對張魯集團出兵鎮壓,但他卻採取了另一種策略:合作。 劉焉私自授予張魯一個督義司馬的官職,並且派司馬張修協助張魯攻擊自己的下屬、漢中郡太守蘇固,讓張魯佔據了漢中。張魯在漢中郡站住腳以後,仍然大力推行道教主張,建立了一套政教合一的政權組織,名義上受劉焉節制,但是有很大的獨立性。

漢中郡是益州的北部屏障,要進入益州,必須先進入漢中,再越過數重極險要的關隘才能到達。關中和漢中之間是巍峨的秦嶺山脈,在高山峽谷間僅有數條險峻的小道可以通行,在最險要的地方,只能靠人工修築的棧道通過。 劉焉密令張魯燒掉秦嶺山中的那些棧道,切斷了益州北面的出入口。益州的東面是大巴山和長江三峽,南面是尚未開化的少數民族地區,西面是荒無人煙的高原,在這個四面封閉的世界裡,劉焉找到了做皇帝的感覺。 劉焉挺感激董扶,當初就是他力勸自己來益州,看來這個地方真好,只要張魯替自己守好北大門,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讓劉焉對張魯放心的還有一個原因,它記錄在《後漢書》裡。據說張衡的妻子、張魯的母親很懂得養生,年齡已經挺大了但面容仍然像少女一樣(有少容),而且很會裝神弄鬼(兼挾鬼道),經常到劉焉家做客,一來二去就跟劉焉好上了。在劉焉眼裡,可能已經把張魯當成半個兒子看待了,所以更放心。

劉焉自己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劉範、劉誕、劉瑁和劉璋。劉焉來益州上任時,身邊只帶著老三劉瑁,其他三個兒子都留在了洛陽。這估計是朝廷有意安排的,把劉焉的三個兒子留在洛陽也算是人質吧。 董卓以及以後的李、郭汜等人對劉家當人質的這哥幾個還不錯,讓老大劉範當了左中郎將,老二劉誕當治書御史,老四劉璋當奉車都尉,基本上都屬於中高級領導幹部。 有一天,朝廷接到了密報,說劉焉在益州圖謀不軌,證據是他在益州製作了只有天子才能乘坐的輿車,並且多達千餘輛,這可是大逆不道之罪。 打這個小報告的人是劉表。劉表告狀信上有一句很意思的話,說劉焉現在就像當年子夏在西河教書時被人當做聖人孔子一樣(有似子夏在西河疑聖人之論)。子夏是孔子的弟子,他在西河教書的時候,由於處處擺的是老師孔子的譜,所以被人誤以為是孔子。

劉表向朝廷強烈暗示:劉焉想造反。 朝廷此時已遷到長安,獻帝劉協接到劉表的報告不能不管,就派劉焉的四兒子劉璋回到益州規勸老爸認清形勢、迷途知返。在劉焉三個兒子里之所以選劉璋回去,一來因為他年齡最小,二來劉璋這個人性格軟弱,溫和寬厚,不具有攻擊性,未來對朝廷的危害最小。 可是,劉璋卻沒有完成任務,反而被老爸留了下來(焉遂留璋不還)。 興平元年(194年),益州發生了一件離奇的事情,一場莫名其妙的“天火”將綿竹城燒得面目全非,大批百姓的房屋被燒成廢墟,同時把劉焉暗地裡製作的輿車也全部燒毀,劉焉不得已,把治所遷到綿竹鄰近的成都。 劉焉是個特別迷信的人,他覺得這把火來路不明,非常不吉利,心情很沉重。就在這時,傳來他留在長安的兩個兒子劉範和劉誕因為參與了一場未遂政變而被殺的消息,劉焉痛不欲生(既痛其子,又感祆災),背上發毒瘡(癰疽)而死。

劉焉作為劉氏宗親成員,自身有一定能力,始終都在為一己之利而忙活,在後世落下個野心家的名聲。 劉焉死後,趙韙等實力派力推劉璋繼任。劉璋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叫劉瑁也在成都,但趙韙等人一致支持劉璋,有分析認為,這是緣於劉璋的性格,由於他為人溫和、軟弱,反而被實力派們相中。在此後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裡,劉璋一直統治著益州。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