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無奇

第72章 第十一章新的勢力版圖

在曹操忙於跟陶謙、呂布等人交戰時,幽州的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現在回頭看一下。 公孫瓚界橋失利後退回到薊縣,雖然他對袁紹的絕對優勢已經不復存在,但實力仍然相當可觀。袁紹被突如其來的勝利搞得似乎有點暈,部隊還沒有來得及好好休整,就出師北伐,進攻公孫瓚。袁紹的情報工作可能做得不夠好,沒有完全摸清公孫瓚的底細。這個時候的公孫瓚仍然控制著幽州刺史部的大部分地區和冀州刺史部、青州刺史部的一部分,經過短時間動員,仍然可以徵調起十幾萬大軍。 這不是推測,而是有依據的。一年之後,劉虞發動十多萬人攻打公孫瓚,公孫瓚輕鬆將其戰勝,並將劉虞活捉,公孫瓚的實力可見一斑。 而袁紹派來攻打公孫瓚的只有幾萬人,實力並不佔優勢。更為不利的是,他既沒有親自出征,也沒有派義、張徙這樣的猛將來,而是派了一個專業很奇怪的人當主帥,這個人的名字叫崔巨業。在界橋之戰前公孫瓚發布的討袁檄文裡,列舉了袁紹的十大罪狀,其中有一條就是說他與星象學家(星工)關係密切,不僅對他們深信不疑,而且還整天跟他們一塊吃吃喝喝(與共飲食),袁紹根據他們的天象報告占卜吉凶,然後決定哪一天可以到哪些地方搶劫。

公孫瓚的說法有些抹黑的嫌疑,但這些事總是有些根據的。袁紹的確信任幾個搞星象學的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這個崔巨業。 崔巨業率數万人馬北上,攻入幽州刺史部的涿郡,此時公孫瓚的大本營在廣陽郡的薊縣,與涿郡緊鄰。崔巨業將軍事重鎮故安圍住,開始攻城。這裡雖然河網密布,但無險要可守,故安若失,則公孫瓚的南大門洞開。 公孫瓚沒有給星象學家留下建功立業的機會,他親自率領三万精兵由薊縣南下,增援故安。崔巨業圍城多日沒有進展,也不知道晚上偷偷跑出去看了多少回夜空,但腦子裡仍然沒有頭緒。正在這時,聽說公孫瓚親自來解圍,他倒也知趣,趕緊下令撤軍。 然而,公孫瓚連這個面子也不給,追上他一頓猛揍,雙方戰於巨馬水之畔,袁軍死了七八千人,遭受慘敗。公孫瓚挽回了界橋失利的面子,趁勢將勢力範圍向南推進,委派田楷為青州刺史,把冀州刺史部的渤海郡、青州刺史部的平原國等地發展成敵後根據地或游擊區。

崔巨業敗北,袁紹心疼不已,不敢再大意,於是親自率軍北上,尋找公孫瓚的主力進行決戰。袁軍在龍河一帶與公孫瓚軍相遇,袁紹再擺迷魂陣法,讓老弱殘兵在前面誘敵,等公孫瓚主力衝殺而來時袁軍主力殺上,再次大敗公孫瓚。 巨馬水之戰和龍河之戰,雙方一勝一負,戰成平局。戰後公孫瓚的主力退回薊縣,繼續派田楷、劉備等人向山東半島一帶發展。袁紹則派長子袁譚來與田楷、劉備來搶地盤,雙方形成對峙局面。在將近二年時間裡他們互相不分勝負,並且也面臨了嚴重的糧食危機,史書記載,他們“互掠百姓,野無青草”。 龍河之戰後,公孫瓚看到南線戰事暫時無法取得突破,把著力點放在鞏固幽州內部、壯大自身實力上,他決定跟劉虞徹底翻臉。

自從上次公孫越被殺之事發生後,公孫瓚與劉虞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公孫瓚這個人一向目無領導,自以為是,不執行上級決定,劉虞制定的民族政策是懷柔為主,為了搞統戰,經常送給少數民族首領一些禮物,公孫瓚偏偏喜歡動武,半道上就給劫了,還在劉虞跟少數民族首領之間挑撥離間。 作為公孫瓚的頂頭上司,劉虞對公孫瓚的憤怒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老頭子一向待人謙遜,脾氣也好,就這樣經常也被氣得要死。劉虞通知公孫瓚來開會,公孫瓚每次都推說有病不來。劉虞跟自己的心腹、太傅府人事處長(東曹掾)魏攸商量,想攻打公孫瓚。 魏攸知道真動起手來劉虞根本不是公孫瓚的對手,但沒這麼說,換了個說法:“現在天下人無不對您仰望,你手下也需要謀臣,公孫瓚文武雙全,是有用的人才。現在雖然有些小過錯,應該對他遷就一下。”劉虞聽了才作罷。

可是不久,魏攸死了,劉虞再因為公孫瓚的事氣不過的時候就沒人來勸了。初平四年(193年)冬天,忍無可忍的劉虞調集十多萬人馬攻打公孫瓚。臨出發前,手下一個叫程緒的參謀上來勸阻,盛怒之下的劉虞將程緒砍頭示眾。 公孫瓚此時在薊縣,他的人馬還分散在各地,劉虞發動突然襲擊,公孫瓚就是再能打也兇多吉少。關鍵時刻,公孫瓚在劉虞身邊安排的臥底發揮了作用,這個臥底名叫公孫紀,因為跟公孫瓚同姓,二人以前來往就比較多,後來發展成公孫瓚的耳目,此時在劉虞身邊擔任參謀。公孫紀及時把情報送出,為公孫瓚防守和反擊贏得了時間。 劉虞大軍開到薊縣城外,劉虞下令:“只殺公孫瓚一個人,不要傷及無辜。”他同時命令士卒注意戰場紀律,不要毀壞百姓的房屋,不得騷擾百姓。劉虞確實是個好人,是個有德之人,是幽州人民的好領導。但他不是一個好統帥。

司馬遷借韓信的嘴評論項羽說:“項王對人,恭敬慈愛,說話從不高聲大氣(言語嘔嘔),人有疾病,一邊流淚一邊親自送吃的,但這僅是所謂的婦人之仁。”作為幽州牧的劉虞,理應愛民如子,行仁愛之心。但作為十幾萬大軍的統帥,此時考慮的應該是如何取勝,因為你必須為十幾萬條生命負責。 開展了仁愛教育的劉虞的軍隊,打起仗來畏手畏腳,攻了半天也拿薊縣城沒有辦法。公孫瓚瞅准時機,晚上派精銳數百人出擊,一邊攻擊一邊順風放火,劉虞軍大亂。劉虞攜帶家屬和一部分士兵退到上谷郡的居庸縣(今北京延慶一帶),公孫瓚追擊,圍城三日城破,將劉虞及家人抓回薊縣。 開始公孫瓚還沒有打算殺劉虞,州政府的往來文件還讓他看(猶使領州文書),但是到第二年,發生了一件事,讓公孫瓚不得不把給劉虞殺了。

這一年秋天,遠在長安的朝廷不知道怎麼又想起了劉虞,派段訓為使臣前來幽州,增封劉虞的食邑,並任命劉虞一個新職務:督六州事。 這六個州,指的是幽州、并州、青州、冀州、兗州、涼州,簡言之,就是整個北中國。劉虞集這六個州的軍政大權於一身,這將是史無前例的一個職務。 但這對劉虞已毫無用處,即使他此時不是公孫瓚的階下囚,他也無力調度目前實際控制著這六個州的公孫瓚、袁紹、曹操、呂布、劉備、袁術等人。 長安朝廷掌握在李等“三人小組”手中,他們拋出這項任命,目的是分化瓦解聯軍陣營,以黨人來治黨人。因此,“三人小組”在任命劉虞的同時,也拜公孫瓚為前將軍,封易侯,督幽州、并州、青州、冀州四州,範圍比劉虞小一些,但這四個州都跟劉虞的任命相重。

公孫瓚面臨的選擇是,如果承認朝廷的任命,劉虞仍然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如果不承認朝廷的任命,就要給出一個說法。公孫瓚於是舊事重提,向段訓提出劉虞曾與袁紹合謀造反,想自己稱帝。然後,他借用朝廷特使的名義,將劉虞斬首於集市之上。 臨刑前,公孫瓚公開宣稱:“如果劉虞真有天子的命,上天當有風雨相救。”這真是瞎扯,此時華北地區已經旱了很久了。劉虞於是被殺。公孫瓚下令將劉虞的首級送往長安,但是中途被劉虞一個叫尾敦的故吏劫下,進行安葬。 公孫瓚害怕民意反彈,就拉段訓下水,脅迫他當幽州刺史。 劉虞在幽州多年,深得民望,有不少景仰者和追隨者。公孫瓚殺了劉虞,在幽州的勢力雖然擴大了,但也因此埋下了滅亡的禍根。劉虞一派的勢力始終存在,代表人物有鮮于輔、閻柔、田疇等人,袁紹利用他們與公孫瓚周旋,最後消滅了公孫瓚。但袁紹似乎又處理不好跟他們的關係,這派力量中的大多數人日後轉而支持了曹操,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