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無奇

第30章 二、箭已上弦

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誅殺蹇碩和董寵,董太后不明不白地死了,大將軍的外甥如願登上了皇位,看似風光無限的何氏一族,此刻卻面臨著巨大的危機,這一切都源於民意。 儘管靈帝是個不稱職的皇帝,但他的地位在一般人心中還是至高無上、不可替代的。作為靈帝的生母,董太后無論有多少過錯,也不應該在兒子屍骨未寒時被迫害至死。司馬光敘述到這裡時評論說:從此何家失掉了民心。 民意的變化,使袁家成為穩定局面的眾望所歸。袁紹的叔父袁隗此時擔任太傅一職,即所謂的“上公”,是個非常設職位,比三公還要高。這本是個榮譽性職務,但由於袁隗與何進一樣“錄尚書事”,即總攬一切政務,主持朝廷日常工作,所以實際是輔政大臣的角色。 袁紹的官職並不很高,他是西園軍八個師長(校尉)中的一個,最近又被任命為司隸校尉(相當於清代的直隸總督),在這一時期所有的重大決策背後,都有他的身影。無論是袁隗還是何進,都離不開他,袁紹在大政方針上具有絕對的影響力。

袁家在政治上幾世的積累與袁紹個人號召力的完美結合,又恰恰在這個最佳時間點上爆發,於是成就了今天的局面。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目前局勢要穩住,就要看袁紹的了。就連何進也下意識地有這樣的看法。所以,當袁紹提出引外兵入洛陽的建議時,他居然同意了。 袁紹前一陣派了不少人到各地募兵,現在大致都有了一些成果,這次引外兵入京,就是給這些人到洛陽來提供一個合法的理由。這些人包括張邈、鮑信、王匡,以及張楊、張遼、毋丘毅等,他們都是袁紹的鐵桿支持者。 還有并州刺史丁原、東郡太守橋瑁等地方實力派人物,經過前一陣秘密聯絡,他們也都表示支持袁紹。 應該說,袁紹的判斷是對的,行動方案也是正確的。引外兵入京是一個必須的步驟,只有擁護袁紹的這些人馬到了洛陽,袁紹的軟實力才能成為硬實力,在與宦官和大將軍的角逐中才能真正佔據上風。

當曹操等人反對袁紹的計劃時,袁紹心中的想法已經無比堅定。袁紹怕的是夜長夢多,他擔心大將軍回過味來反悔就不好辦了。於是,他派人趕緊分赴各地,傳達率兵進京的命令。如果不是董卓,袁紹就大功告成了。 要不要董卓也來湊個熱鬧的問題上,袁紹的智囊團發生了嚴重分歧。一種觀點認為不能讓這個涼州軍閥來,這廝一向缺乏紀律性,手下軍士沒有教養,野蠻成性,不好駕馭,讓他們來無異於引狼入室。另一種觀點認為,正是因為涼州軍有強悍暴虐的名聲,對宦官的壓力才足夠大。 持後一種觀點的人肯定腦子進了水。引兵入京師對付宦官只是個幌子,這一點除了還在犯糊塗的何進以外,其他人心裡都很清楚。所以,這是一個偽命題,而不是真正的前提。既然如此,一旦付諸實施,引狼入室的後果才是真正要考慮的問題。

袁紹難道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嗎?還是袁紹的智商太低?以後的事實證明,他招來了涼州軍人,把國家弄得大亂,他自己以及整個家族也因此遭殃。 那一刻他究竟是怎麼想的,是一個令人費解的事。 如果試圖破解一下,也許可以這麼看:袁紹不是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他的腦子也不會進水。儘管曹操、陳琳、鄭泰等人反對他的計劃,但這幾個人還不是袁紹的核心成員,想必有些話袁紹還不想說得太直白。 甚至對他的核心智囊團,這些話袁紹也不想明說:董卓跟剛剛死去的董太后是同宗(雖然是胡拉亂扯上的),在感情上必然反感何進。此時的宦官已不是袁紹重點打擊的目標,袁紹的劍已經暗中指向了何進,對於這一點,一般的人還難以覺察。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早年袁隗當司徒時,在段的推薦下,董卓曾經在袁隗手下有過一小段幕僚的經歷(據《吳書》),應該屬於“袁氏故吏”之一。

“袁氏故吏”當時在官場上是一個時髦的詞,好比蔣中正時代的“黃埔同學”。袁家當過三公的人太多,袁紹的爺爺輩以及幾個叔叔都位至三公,可以名正言順地以“開府”的名義培植私人勢力。這些人也樂意認這門親,哪怕只在袁家幹過一天,也喜歡貼個“袁氏故吏”的標籤,彷彿在官場上獲得了通行證和護身符。 所以,儘管有人認為把董卓招來是件不靠譜的事,袁紹還是通知了他。 這一回他要為此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現在的董卓已經不是給袁隗當馬仔的那個董卓了,翻臉的速度比誰都快,不管是老領導還是老部下,只要惹他不痛快,舉刀就剁。 成為軍閥的董卓隨著實力上升,野心也在急遽膨脹,其情形有點像發跡後的袁世凱,他們的共同之處是擁兵自重,朝廷指揮不動,得哄著才行。

前不久,董卓被任命為少府卿,朝廷本想以此解除他的兵權。出這個主意的人顯然不了解董卓,也不了解什麼叫軍閥,這個任命被董卓公然拒絕了。在本朝二百多年的歷史上,這種事還很少發生,但此時朝廷居然沒有辦法,只好改任他為并州牧。經過反复討價還價,最後在允許董卓可以帶領一支武裝前去上任的條件下,董卓才勉強接受了任命。 現在,董卓率領一支約三千人的精銳之師慢慢悠悠地向并州開拔。他一邊走一邊觀察形勢,并州不是他的目的地。 走到半路上,他接到大將軍何進簽署的命令,要他領兵入京師。他立即嗅出了其中的味道。隊伍已行進到河東郡的安邑,他下令立刻掉轉方向,向南渡過黃河,朝函谷關開來。看著這個興沖衝殺過來的涼州大漢,何進的腦子一下子清醒了不少,他突然明白過來:原來這廝也姓董。想到這時,大將軍脊背上冒出不少冷汗來。

這時董卓的隊伍已離澠池不遠,距京師只有二百里了。何進真急了,他不再跟袁紹商量,馬上派諫議大夫種劭帶著少皇帝劉辯的詔書迎頭擋住董卓,讓他停止前進,原地待命,聽候調遣。 種劭是已故度遼將軍種的孫子,董卓也曾接受過種嵩的徵辟,是“種氏故吏”。在漢代這種舉主與故吏的關係一向被看得很重,何進也抬出老領導來壓董卓,看來真是急眼了。但對方既然是董卓,老領導本人來了也不會有用,抗詔對董卓也不是第一次了,這一回仍然沒有例外。涼州軍繼續前進,進入函谷關,再往前,就能看到洛陽北面邙山的影子了。 接下來的局勢越來越混亂,聽說涼州軍馬上要進城了,人心開始惶惶不安起來。宮裡的何太后也吃了一驚,想到因為自己偏袒宦官,結果竟然招來了外兵。驚嚇之餘,何太后傳下話來,遣散宮裡所有宦官,讓他們回到宮外各自家中反省,此舉無異於讓宦官們束手就擒,坐以待斃。

宦官們在大將軍府門外跪了一大片,他們涕泗橫流,叩頭請罪,尤其是張讓,已經跟何家聯姻,論起來還是大將軍和太后的長輩,此時也可憐兮兮的,跪在當街求一條活路。看到此情此景,大將軍的心又軟了,於是宦官們又可以暫時回到宮中。 袁紹再次鼓動何進說服太后下決心誅殺宦官。袁紹這小子軟硬兼施,在何進面前也不再那麼低三下四了,袁紹告訴何進,必須抓住機會誅殺宦官,給天下一個交待,否則局勢就會失控。 袁紹是在嚇唬何進,他認為一切盡在掌握。其實袁紹自己還蒙在鼓裡,因為局勢已經慢慢離開了他的掌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