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曹操秘史1·英雄出道本無奇

第16章 第三章燃向天邊的怒火

一個好端端的國家讓不懂事的皇帝、窮凶極惡的宦官以及好鬥的朝臣們折騰成了這樣,國敗民窮、社會凋零、政治黑暗,老百姓願意嗎? 答案是:老百姓不願意,他們正準備造反! 其實早在安帝時,在現如今的四川一帶,當時的益州、永昌、越等郡便發生了大規模的騷亂和農民起義,被稱為“西南夷騷亂”,持續了50餘年。帝國在這一區域的統治受到嚴重挑戰,到靈帝時情況似乎更嚴重,天子跟前的部分傢伙甚至提出一個餿主意:把益州從帝國的版圖中分割出去。 此議雖然沒被通過,但對此起彼伏的民變,帝國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 安帝統治十九年,爆發農民起義四次;順帝統治十九年,爆發農民起義十三次;衝帝、質帝兩位皇帝雖然還是小朋友,但農民起義絲毫沒有忽視他們,也爆發了四次;桓帝在位二十一年,爆發農民起義十四次。

從安帝到桓帝,不過六十來年光景,記載在冊的農民起義就多達三十五次。 這些農民起義來勢都很猛,開始時都轟轟烈烈,一旦遭到鎮壓,就很快沉寂。其原因很多,有兩條至關重要:缺少明確的思想綱領,沒有特別牛的領導。 這種情況到靈帝時終於發生了變化。起義等來了一位猛人,他成了東漢帝國的掘墓人。這人是一個流民,純粹的無產者,名字叫張角。他之所以能成為猛人,沒有像其他數十個農民起義領袖那樣,被殺後在歷史上連名字都沒能留下來,是因為他有文化。 有文化的人在那個時代是絕對的少數,張角有文化,所以可怕。張角喜歡看書,他最喜歡看的是一本叫《太平清領書》的書。 傳說《太平清領書》的作者是著名方士於吉(也叫幹吉、幹室)。所謂方士,就是有方術的道士。所謂方術,是古代用自然的變異現象和陰陽五行之說來推測、解釋人和國家的吉凶禍福、氣數命運的醫卜星相、遁甲、堪輿和神仙之術等的總稱。東漢以後,“方士”這個詞不太常用了,代替它的是“道士”。

於道士寫的這本《太平清領書》,據說篇幅很浩大,分為十部,每部十七卷,共一百七十卷。裡面內容龐雜,以老莊之道、鬼神信仰以及陰陽五行、神仙家的方術為基礎,創造了一套極為神秘複雜的神學體系。這部書裡既有老子的宇宙觀,《周易》的元氣論,也談長生不老的修道思想。 但這些都不是主要的,這本書真正想談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政治。在本書中,於吉陳述了一套完整的政治設想,即太平盛世的建設綱領。他不僅描繪了太平盛世的模樣,也闡述了要達到太平盛世,必須做到君明、臣良、民順。 所以,這部書不是教人如何造反的,而更像是向君王提出的合理化建議。於吉的學生宮崇把這部書直接獻給了順帝劉保,劉保讓大臣們討論了一下,大家認為這是“妖妄之經”,於是把它封存在國家圖書館(東觀)裡。

桓帝劉志一直沒有兒子,聽人說有個叫襄楷的方士很有法術,就下旨召他進宮,幫助他生個兒子。襄楷不是專科大夫,治療不孕不育不是他的長項,他能做的就是給皇帝弄一些所謂的靈丹妙藥,這是他的特長。 桓帝吃了襄楷獻上的藥,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他甚為歡喜,給襄楷安排了工作。桓帝對他很是信任,處理國家大事遇到疑難問題時也經常向他請教。這個襄楷,是於吉的另一個學生,為了完成於老師的心願,他舊事重提,再次將《太平清領書》呈報給桓帝。 可是,桓帝的興趣只在能不能生出兒子,以及那些靈異事件如何解釋,對於襄楷的治國理念沒有太大興趣。 後來襄楷與黨人攪到了一塊,在黨錮事件中因為替黨人求情而被治罪。襄楷出獄後,依然痴心不改,但這次他對皇帝失去了信心,開始把活動的重點轉向民間,最後成為著名的無政府主義者、顛覆活動的專家,後面還會再講到他。

張角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了這部書,也有說法稱他是襄楷的朋友,二人誌同道合,一個是理論家,一個是實踐者,立即聯起手來。張角對《太平清領書》佩服得要命,那些皇帝沒有實施的政治綱領,他決心試試。 張角是冀州刺史部鉅鹿郡(今河北寧晉)人,出身於社會下層。他有兩個弟弟,一個叫張梁,一個叫張寶。張角早年信奉黃老學說,對神秘預言學之一的讖緯學也深有研究,懂民間醫術和巫術。他領著兩個弟弟,手持一根九節杖,經常活動在冀州一帶,用符水、咒語等為人治病,深得窮人的擁戴。名氣一大,就有人跑來表示願意給他當學生,張角開始吸收徒眾。 沒有想到,來的人越來越多,多到讓張角感到吃驚。不過,他沒有害怕,因為他是個有膽識的人,想幹出一番大事業,於是琢磨如何把這些人組織起來。

張角深受《太平清領書》中政治主張和治國方略的影響,創建了一個民間宗教團體:太平道。其綱領、目標、教義、稱號、教區組織、口號、宗教儀式、活動內容、傳教方式等都依據《太平清領書》來設計。 當時社會上有大量的流民,這些失去土地無家可歸的人都是土地兼併的受害者,沒有人關心,也沒有前途。太平道的出現,至少給了他們溫暖和希望,所以不用動員,這些人都攆著跑著來入道。 還有一些人,雖不屬於流民範圍,但看到這個組織挺厲害,於是也加入進來,就像一些有錢人願意給青紅幫老大當門生一個道理,遇到事好有人罩著。這些人裡,有基層官吏,也有宮裡的宦官。 張角自稱大賢良師,是太平道的總首領。他兩個弟弟張梁、張寶自稱大醫,是太平道核心領導班子成員。他派出八個弟子到四面八方去宣傳教義、發展徒眾。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太平道勢力已遍布全國十三個州中的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徒眾達數十萬人。張角把這些徒眾劃分為三十六個教區(方),大的萬餘人,小的六七千人,每個教區都設一個渠帥作為首領。

鬧出這麼大動靜朝廷那邊不知道嗎?其實朝廷是知道的,而且很早就知道了。熹平六年(177年),靈帝的老師、時任太尉的楊賜和他的屬下著名黨人劉陶,分別上書靈帝,報告了這個民間組織的動向,請求給予關注。劉陶更是指出,據他得到的情報,張角的黨羽已經潛入京師,活動於民眾和官宦之中,大有覬覦朝廷之意,應速加偵緝,並詔令天下,重賞捉拿張角。不知什麼原因,如此重要的上書竟然沒有下文。後來楊賜因故離職,劉陶找個機會向靈帝尋問此事,靈帝居然莫名其妙地岔開話題,讓他給自己編一本容易閱讀的《春秋》。劉陶沒有辦法,只得到圖書館裡埋頭完成天子交付的新工作。 從各種跡像看,靈帝本人確實沒把太平道當回事,甚至覺得有個民間團體把流民組織起來,教人向善做好事,還挺好。這種心理可以從靈帝意識形態變化的蛛絲馬跡裡尋找答案。靈帝這時已經開始崇信黃老之學,對老子的思想充滿崇拜,他可能認為,這個同樣視老子為先師的教派,與他的思想還有些吻合呢。

前來投奔太平道的人越來越多,人數呈幾何倍數增長。張角想,既然事情已經乾大了,想收手是不可能的,未來的結果只有兩個:要么太平道消滅劉漢政權,要么太平道被劉漢政權消滅掉。 太平道的公關工作做得很出色,就連宮中的高級宦官封謂和徐奉都成為它的信徒,這樣,朝廷中樞機構的消息很快就能送到張角的面前。綜合分析各種情報之後,張角對形勢做出了判斷,他看出太平道和劉漢朝廷翻臉的時刻越來越近了。 誰先動手誰主動。張角馬上召集幾個大弟子和弟弟張寶、張梁商議,大家決定發動武裝暴動,目標是推翻現政權,建立太平盛世。以冀州南部與司隸校尉部結合的鄴縣地區作為暴動中心,由張角全面負責,前線總指揮為大方首領馬元義。暴動的時間定為光和七年(184年)三月五日。

這個日子選得很有講究,它葬送了這次起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