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曹操秘史2·浩然無畏作漢歌

第59章 三、兵出盧龍塞

建安十二年(207年),即赤壁之戰前的一年,曹操率大軍在春天從鄴縣出發,遠征烏桓。此時的烏桓人活動於幽州以北的廣大地區,大本營叫柳城,這是一個具體位置尚有爭論的地方,一般認為它位於今天遼寧省朝陽市西南。 這是一場精心準備也勢在必得的遠征,雖然沒有“虛國而出”,但曹軍中最有戰鬥力的幾支部隊悉數出動,其中包括張遼、徐晃、張、曹仁、張繡所部,以及曹純統率的虎豹騎,韓浩、史渙等人也隨軍出征,統領中軍。參謀人員以郭嘉為首。 曹操手下目前最熟悉北方事務的有三個人,分別是鮮于輔、閻柔和牽招,前面對他們都有過介紹,此次北征烏桓自然少不了他們。 曹操至少還帶著兩個兒子:曹植和曹彰。曹植從征的事見於他後來寫的一篇《求自試表》,曹彰從征的事見於《三國志曹仁傳》。

據《三國志曹仁傳》記載,曹丕沒有隨徵,而是留守鄴縣,這跟上次曹操西征并州時的安排一樣,可以看出來曹操正在刻意鍛煉和培養已經二十一歲的曹丕。 曹彰字子文,是卞氏所生的第二個兒子,年齡不詳,介於二十一歲的曹丕和十六歲的曹植之間。在曹操諸子中,曹彰是最與眾不同的一個,單從外表就能看出來,他生著一頭黃發,被曹操稱為“黃須兒”。 而且他不愛文而愛武,從小善於騎馬射箭,臂力過人,膽子特別大,敢徒手與猛獸搏鬥,在此之前已經多次隨父親出征。 曹彰一開口就是打打殺殺,曹操經常教育他說:“你這孩子不讀聖賢之書,不慕聖賢之道,只喜歡騎馬擊劍,這是匹夫之勇罷了,算不上什麼(汝不念讀書慕聖道,而好乘汗馬擊劍,此一夫之用,何足貴也)!”曹彰當面不敢頂撞父親,但背地裡仍然把衛青、霍去病作為心中偶像。

曹操曾經問兒子們將來想做什麼,曹彰說:“我喜歡當將軍。”曹操問:“當了將軍想怎麼樣?”曹彰朗聲答道:“披堅執銳,危險面前頭都不回(臨難不顧),身先士卒。賞必行,罰必信。”曹操聽他說得像模像樣,又意氣風發的樣子,不禁哈哈大笑。 曹丕對這個弟弟也很關心,在曹彰臨行之前,還專門寫信給他,告誡說:“為將者要知道遵守軍令,要好好向征南將軍學習。”曹丕所說的征南將軍指的是他們的叔父曹仁。曹仁被拜為征南將軍是以後的事,但寫史的人一般都喜歡用一生中擔任最高或最著名的職務稱呼一個人。 據《三國志曹仁傳》記載,善於指揮騎兵作戰的猛將曹仁年輕時大大咧咧,做事也馬馬虎虎(不修行檢),當了大將卻像變了個人似的,他很注意以法治軍,上級頒布的軍令以及法律條款總是放在手邊(常置科於左右),遇到事情隨時查用,成為知法、懂法、學法、用法的楷模。曹丕拿叔父作榜樣,讓曹彰向叔父學習。

大軍向北進發,開始比較順利。由於曹軍做了較為充分的戰爭準備,從行軍路線到後勤供應都有精心安排,大軍很快就推進到了幽州境內。 路過涿郡時,曹操想到這裡是已故名將盧植的家鄉,就派人到盧植墓前進行祭祀。祭文說:“已故的北中郎將盧植,海內所聞名,在學術上又是一代儒宗,是士人的楷模,國家的棟樑。……特派遣丞相府處長級官員(丞掾)前來掃墓,撫卹其子孫,致上薄酒,以彰顯其美德。” 曹操問涿郡地方官盧植有後人沒有,地方官說盧植有三個兒子,兩個都死於戰亂,最小的一個叫盧毓,字子家,盧植死的時候他才十歲。教出了公孫瓚、劉備這些大人物的盧老師一家,在連年飢荒中日子並不好過,盧毓長大後,奉養兩位寡嫂以及子侄們,同時繼承父親遺志,專心學問。曹操聽了很高興,把盧毓找來並安排了工作。後來,曹丕當太子時,徵盧毓到身邊從事司法方面的工作,盧毓由此成為曹魏司法方面的專家。

過了易水,曹操特意考察了公孫瓚當年在這裡修築的那些超級城堡。儘管如今這些城堡都早已荒敗,但依稀能看出這些工程當年是如何的堅固。郭嘉向曹操建議說:“兵貴神速。如今要赴千里之外襲擊敵人,輜重太多不利於機動,時間長了敵人會知道,早做防備。不如把輜重留下,輕兵兼程,快速推進,以掩其不備。” 曹操接受了郭嘉的建議,從各部抽選出精兵,全部騎馬,加上虎豹騎,組成快速縱隊向北進發,其它部隊留在幽州一帶作為後援。 張繡沒有出現在快速縱隊裡,因為他突然病逝於軍中。 關於張繡的死,還有另一種說法。據《典略》一書記載,張繡欠下了曹家人的血債,一直心存不安。曹丕更對此念念不忘,多次當面質問張繡說:“你殺了我哥,還有什麼面目出來見人(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張繡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於是自殺。

現在,曹操親率快速縱隊向北疾進,快到無終縣(今天津薊縣)的時候,曹操找來一個人,給他交代了一項特別任務。 這個人是田豫,他就是這一帶的人,老家在漁陽郡的雍奴縣(今天津武清),曾經跟隨過劉備。劉備後來去徐州、豫州一帶發展,田豫因母親年邁,只得跟劉備分手,二人離別時還掉了眼淚。 至此,在曹操手下已有兩人與劉備曾經關係非同一般,一個是袁渙,一個是田豫。 鮮于輔起兵反抗公孫瓚時自稱漁陽郡太守,把田豫找來當郡政府秘書長(長史),後來田豫勸說鮮于輔歸順曹操,為曹操所信任。目前,田豫是曹操丞相府參謀處處長(丞相軍謀掾)。 曹操交代給田豫的任務是讓他先行一步,到無終聯絡在那裡的田疇。 前面曾經講過,公孫瓚殺劉虞的時候田疇曾冒險為劉虞哭喪,公孫瓚差點殺了他,但田疇的義舉深得人心,公孫瓚想了想還是把他放了。田疇對時事徹底失望,帶領本族的人以及自願隨行的鄉親們共數百人,進入老家無終縣北部的無終山里,想避開亂世,開闢另外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

他們在山里選了一處相對平坦的地方建屋舍,開墾土地,發展生產,過上了自給自足的日子。雖然比較清苦,但沒有戰亂的煩擾,倒也自在。這種生活比後世幻想中的桃花源還早了數百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山里定居,最後發展到了五千多戶,在當時相當於規模挺大的一個縣城。 在這個世外之城裡,大家推舉田疇為首領,他們制訂鄉約開展自治,制定了簡單的法律和婚嫁之禮,開辦學校,各項事業發展得十分興旺,史稱“道不拾遺”。 無終山處於烏桓人控制區與內地交界處,烏桓人經常侵入內地,搶一把就走,無終山也難於倖免。田疇很生氣,立志找機會痛擊烏桓,他把年輕人組織起來,開展軍事訓練,打擊入侵者。 袁紹滅掉公孫瓚,也算是了卻了田疇的一個心願。袁紹派人送來了將軍的印綬,想收編田疇並請他出來做事,但被田疇婉拒。袁紹死了,袁熙、袁尚逃到北方一帶,又派人來試圖徵召田疇,給出的條件更優厚,但田疇仍然不為所動。在大家看來,田疇已經打定主意在這山里過一輩子了。田疇是無終縣人,田豫是雍奴縣人,相鄰不遠,而且都姓田,雖然沒有關於他們之間是否有親屬關係的記載,但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至少他們以前就認識。曹操派田豫去找田疇,希望他出來效力。

但是,曹操沒有明確給田疇一個什麼樣的職務,相對於當年袁紹父子送來的將軍印綬,曹操的這次徵召缺乏吸引力。 然而,田疇一聽說曹操召喚,完全變了一個態度,立刻動身趕來了。 對田疇態度的轉變,身邊的人有點不理解,問他:“過去袁紹父子仰慕您,三番五次派人來請,您都不答應。為什麼曹公的使者只來了一次您就爽快答應,並且還那麼主動,一副爭先恐後的樣子(曹公使一來而君若恐弗及),為什麼呢?” 田疇笑了笑,神秘地說:“這些不是你們能理解的呀(此非君所識也)。” 田疇的家在北部邊疆,經常受到烏桓、鮮卑、匈奴人的侵擾,在他的內心裡保土守疆的使命感很強。他早年傾心於劉虞就是因為劉虞在處理北部少數民族問題上做得很好,維護了邊疆地區的安寧。他對袁紹父子沒有好感,是因為袁紹父子與烏桓人走得很近,互相利用,這讓田疇無法苟同。

田疇之前沒有跟曹操接觸過,也沒有跟曹軍打過仗,他對曹操的了解是比較有限的,但曹操帶大軍是來打烏桓人的,就這一點對田疇就很有吸引力。至於官位高低,對於田疇這樣對功名利祿毫無興趣的人來說,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田疇於是隨田豫來見曹操。 《三國志田豫傳》說,他被曹操任命為司空府民政處處長(司空戶曹掾)。但這是不准確的,此時司空這個官職已經不存在了,曹操擔任的是丞相,田疇應該在丞相府負責民政的部門當處長,曹操立即跟他進行了一番詳談。 這次談話看來讓曹操很滿意,因為田疇這個處長只當了一天,第二天他就接到改任的命令。命令中有一句話:“田疇先生不是我可以任以為吏的呀(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 古時官和吏是有明確區分的,丞相府的處長權力再大,也是吏的身份,是丞相聘任的屬官。曹操覺得對於田疇這樣的大德之人,自己聘任他為屬官不夠尊敬,於是讓幽州刺史舉田疇為茂才,這樣就取得了成為朝廷正式官員的資格,然後拜田疇為縣(今河北景縣)縣令。

曹操命田疇不用去赴任,而是隨軍行動。快速縱隊進抵無終縣,再往北就是烏桓人的活動區了。這時正是夏天,下起了大雨,一連下了好長時間,這一下壞事了。 自古以來由薊縣、無終一帶進入東北地區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所謂的濱海道,穿越幽州刺史部的遼西郡境內,即今天的遼西走廊。這條路現在是交通要道,在這條路上有薊縣、唐山、山海關、錦西、錦州等重要城市。 但是,攤開東漢的歷史地圖,卻發現遼西郡所屬的十四個縣都不在這條線上。 這說明,當時這裡很荒僻,因為這一帶當初地勢比現在還低,一下大雨容易積水,變成一片澤國,說水淺吧它無法通車馬,說水深吧又不能通舟船(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阻斷了南北交通。 另一條路在西側,由徐無(今河北遵化)過盧龍塞直驅柳城,也就是今天的喜峰口到冷口一線。西漢時期與匈奴人作戰頻繁,這條道主要是為保障戰事需要而開闢的,但東漢以後隨著戰事轉向西北地區,這裡逐漸被廢棄了,最後變成人跡罕至之地。

這條路不僅艱險,而且出了山以後還要面臨五百多里的不毛之地,直到越過白檀(今河北承德市西南)、平岡(今內蒙古喀喇沁左旗)才好走一點兒。 因此,真正走過的人少之又少,田疇建議曹操說:“現在蹋頓認為大軍到達無終以後,面對道路泥濘難行的情況只能不進而退,必然防備鬆懈。如果我們表面上說回軍,暗地裡越過盧龍、白檀等險地,出其不意,蹋頓定可不戰而擒!” 曹操大喜,採納了田疇的建議,佯裝要回師,還在路邊立了個大木牌(署大木表於水側路傍),上面寫著:“如今是暑夏,道路不通,暫且等到秋天,再來進軍。” 蹋頓派出的偵察兵看到了,以為曹軍真的要回家避暑去了,迅速向蹋頓報告。曹操命令田疇及其手下人為嚮導,悄悄開進如今遼西走廊西側的燕山山脈,當時它被稱為徐無山,沿著西漢時期開闢出的小路直抵盧龍塞。 盧龍塞,即如今長城沿線著名的要塞喜峰口。它位於徐無山脈的最東面,坐落於梅山和雲山之間,這裡周圍是一片低山丘陵,由南向北地勢迅速抬升,形成突兀的地形,成為一處險地。 濡水(今灤河)穿徐無山而出,形成了天然的河谷,成為南北往來的通道,盧龍塞扼守著進出的咽喉,是兵家重地。一九三三年三月九日,日軍兩個旅團進犯喜峰口,駐守遵化的是西北軍二十九軍宋哲元部,其所屬的趙登禹、關麟徵、王以哲等抗日名將率部在此與敵人展開血戰,這就是著名的喜峰口抗戰。 由於有田疇及其部下作嚮導,曹軍順利越過了已經荒廢的盧龍塞,再往前道路更不好走了。面對自己帶來的騎兵,曹操命令他們暫時改成工兵,一邊填山開路,一邊艱難前行。就這樣,大軍終於越過了平岡、白檀,到達白狼山附近,深入到了烏桓人的地盤。 直到這時,蹋頓居然還沒有發覺,以為曹軍正在撤退途中。一場大戰即將爆發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