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5

第42章 莊子和惠施的對手戲

惠施躊躇滿志回到魏國,滿以為魏惠王會立即任命他為相國。然而魏國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公孫衍實際上已經在履行相國的職責,只是還沒有獲得正式任命。 這一年,魏惠王已經八十二歲了,在當時而言,堪稱高壽。 人到了這個年齡,做事便難免猶豫。惠施有惠施的好處,他博學多才;公孫衍有公孫衍的優點,他行動果敢。無論任命誰為相國,也許都不會錯,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是堅定不移的合縱派,在這一點上不會產生分歧。 魏惠王一猶豫,惠施便坐立不安了,各種狐疑湧上心頭。有一天,有人告訴他,宋國的老朋友莊周來到了大樑找他。他一下子神經過敏了,認定莊周是來搶他的相位的,於是派人在大樑城中搜查了三天三夜,結果一無所獲。第四天早上,莊周自己找上門去,跟惠施講了一個故事。

南方有一種鳥,名叫鳳凰,你知道嗎?鳳凰啊,是很高傲的,每年都從南海飛往北海,一路上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甘泉不飲。有一隻貓頭鷹,剛剛抓到一隻死老鼠,正暗自竊喜,突然感覺天上一黑。抬頭一看,只見鳳凰張開翅膀,有如垂天之雲,飄然而過。貓頭鷹瞪大眼睛,仰著脖子,大喝一聲:“嚇!你難道敢搶我的死老鼠?” 莊周講完這個故事,拍拍惠施的肩膀,平靜地說:“老朋友,你派人搜遍大樑城,難道是想拿著魏國這隻死老鼠來嚇我嗎?” 惠施滿臉羞愧,若有所思。 不久之後,塵埃落定,公孫衍實至名歸,被任命為相國。至於惠施,史料中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魏國朝中還是擔任了相當重要的職務。 這一年冬天,八十二歲高齡的魏惠王去世了。

關於魏惠王的一生,我想不用作太多的評價,用兩個字概括足矣: 折騰! 如果要用三個字,那就是: 瞎折騰! 據《呂氏春秋》記載,那年冬天氣候嚴寒,臨近魏惠王葬期的時候,天下大雪。群臣都勸太子魏嗣改期再葬,魏嗣不同意。群臣不敢強求,只好向公孫衍匯報。公孫衍也表示無可奈何,認為只有惠施能夠說服太子。 惠施果然不負眾望。他對魏嗣說:“當年周朝的先王季歷被埋葬在渦山腳下,積水浸蝕他的墳墓,露出了棺木的前端。周文王說,'先王一定是想再看看群臣和百姓吧,所以才讓積水把棺木露出來。'於是乾脆將棺木挖出,佈置朝見行禮的場所,讓百姓都來覲見,三天之後才改葬。就是周文王所謂的義啊!您看,現在先王安葬的日期臨近,雪卻下得這麼大,想必是先王想稍作停留以安撫國家和百姓,所以才讓雪這麼下。如果因此而推遲葬期,正是遵從周文王的義,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魏嗣惶恐地說:“您說得有道理,就改期吧!” 這件事從一個側面說明,公孫衍和惠施其實還是相處得算不錯的。 公元前318年,魏嗣正式即位為君,也就是歷史上的魏襄王。 此後,惠施一直在魏國生活,直到去世。關於他去世的確切時間,史上有公元前318年、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0年之說。但無論是哪種意見,都已經不重要。 再往後的某一年,莊周遊歷河內,在惠施墳上祭拜完畢,回頭對自己的學生說:從前楚國的郢都有一位陶匠,鼻尖上濺到一塊薄如蟬翼的污泥,於是請石匠替他削掉。石匠運斤如風,“呼”地砍下去,準確地削掉那塊污泥,鼻子絲毫無損,而且陶匠站在那裡面不改色。後來宋元君聽到這個故事,把石匠召過來,要他表演一次。石匠說,我倒是還能做得到,只可惜我的對手已經死了。自從惠施死後,我就再也沒有辯論的對手,沒有可以談話的人啦!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