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5

第32章 商鞅作法自斃

馬陵之戰後,魏國就一蹶不振了。 公元前341年冬天,衛鞅向秦孝公上了一書:“秦、魏兩國,互為心腹之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魏國占據崤山以東的肥沃土地,與秦國劃河而治,形勢有利就進攻秦國,形勢不利就向東擴展。現在秦國主上聖明,國家昌盛;而魏國剛剛被齊國打敗,尚未恢復。此時不進攻魏國,更待何時?只要能逼得魏國向東撤退,秦國就可佔據崤山之固,黃河之險,進而控制東方諸國,一統天下,完成帝王之業!” 秦孝公對衛鞅一向言聽計從,便派他為統帥,帶領秦軍進攻河東,威逼大樑。 魏惠王派公子卬(ang)為將,迎戰衛鞅。 秦、魏兩軍在河東對峙。衛鞅派人給公子卬送去一封信。信上說:“當年我在魏國擔任中庶子,與您相處得很快樂。現在卻各為其主,刀兵相見,實在是於心不忍。我想請您到營中一聚,小酌幾杯,共敘舊情,訂立盟約,化解兵戈,然後各自撤兵,互保平安,則兩國百姓有福。不知您意下如何?”

公子卬欣然赴約。應該說,這既是對衛鞅的信任,也是對和平的期許。然而衛鞅卻是個不怎麼念舊情的人。公子卬一進秦營,便被埋伏的武士扣押起來。秦軍趁機發動進攻,魏軍群龍無首,被打得大敗。 這一戰對於魏國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為了換取和平,魏惠王被迫向秦國妥協,歸還了秦國部分河西土地。 到了這個時候,魏惠王才想起二十年前公叔痤對他說的話,不覺悔恨交加道:“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回想起來,魏文侯年代,天下英雄齊聚大樑,盛極一時。自魏文侯死後,魏國先後逼走吳起,放跑衛鞅,錯失孫臏,把那個年代最傑出的三位人才都拱手送給敵人。魏國由強盛轉為衰落,難道不是意料之中的事嗎?要命的是,此後一百餘年的歷史中,魏國當權者似乎沒有吸取教訓,仍在犯著相同的錯誤——這是後話,在此不提。

這一戰也將衛鞅在秦國的仕途送到了頂點。得勝回朝後,秦孝公封賞給他於商(今天陝西省商洛一帶)十五座城邑,號稱“商君”。因此,衛鞅在歷史上也被稱為商鞅。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商鞅為了維護秦國的中央集權,剝奪了眾多舊式貴族的特權和封邑。秦孝公封賞給他十五座城邑,等於讓他擁有了一個國中之國,他卻欣然接受,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妥之處。 當時有個叫趙良的人,在秦國頗有名望,到商鞅府上拜訪。商鞅剛受封賞,春風得意,對趙良說:“當初秦國的風俗和戎狄一樣,父子不分家,男女老少同居一室,是我用禮法規範秦人的行為,使他們男女有別,分房而居。我組織國人修建宮室城闕,把咸陽營造得像魯國、衛國的都城一樣漂亮。在您看來,我治理秦國,與當年的五羖(gu)大夫相比如何?”

羖即公羊。春秋時期,秦穆公年間的賢臣百里奚,據傳是用五張羊皮的價格從楚國買回來的,被世人稱為五羖大夫。 趙良說:“那五羖大夫出身貧寒,秦穆公以奴隸的價格將他買回來,委以重任,凌駕於萬人之上,秦國卻沒有人不滿意。他在任期間,秦國對內施行德政,對外恩威並施,四方諸侯都來朝覲。但是他從不居功自傲,出門不坐車,酷熱不打傘,走遍國內不帶隨從。他死的時候,秦國人無不痛哭流涕,連小孩都無心玩耍。他的功勞永載史冊,他的德行讓後人永遠銘記。可是您呢,身為秦國的大良造,不為百姓造福,卻大興土木營造宮室,懲治太子的老師,用嚴酷的刑法殘害百姓,這是自招怨恨,積聚禍患啊!自古以來,教育百姓比命令百姓更能深入人心,而您一味使用刑法來恐嚇百姓,讓大家服從於您的權威。您只要出門,身後就跟著數十輛戰車,車上都是全副武裝、身強力壯的衛兵,沿途還要佈置警衛,非如此不敢出門。恕我直言,您的處境就好比早晨的露水,很快就會面臨消亡的危險,怎麼能夠跟五羖大夫相比呢?”

商鞅默然不語。 “您如果想活得長一點,就把封地交還給國君,找一個偏遠的地方耕田種樹,頤養天年。如果仍舊貪圖榮華富貴,獨攬大權,一旦時局發生變化,秦國想要殺您的人還少嗎?” 趙良話說到這個份上,商鞅仍是沉默。畢竟,急流勇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甚至比逆流而上更難一百倍。從另外一個方面講,他並非不知道自己得罪了很多人。可是改革如果不得罪人,那就不叫改革了。只要秦孝公還站在他這一邊,還信任他,得罪誰他都無所謂。 然而,老天好像跟商鞅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公元前338年,也就是這次談話之後不到半年,秦孝公突然去世了。 據《戰國策》記載,秦孝公去世前,曾經提出要把君位傳給商鞅,但是被商鞅拒絕。秦孝公此舉,究竟是出於真心實意,還是出於試探,後人無從得知。

秦孝公死後,太子嬴駟繼承君位,即歷史上的秦惠王。 前面已經說過,秦惠王和商鞅之間,存在一段不愉快的經歷。這件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但一直深藏於秦惠王心中,從來沒被放下。 關於這一點,商鞅無疑也是心知肚明的,經過一番思量後,他主動向秦惠王提出要告老還鄉,要回到自己的封地去過太平日子。 和很多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的人一樣,商鞅的如意算盤是,權力我不要了,但是富貴還是給我留著吧! 秦惠王差點就答應了他的請求,可就在這個時候,秦惠王的老師,當年被商鞅割了鼻子的那位公子虔出來說話了。 “大臣功高蓋主,就會危害國家的安全。如今秦國的男女老少,只知道有商君的法律,不知道有國君的權威。商君早就凌駕於國君之上,成為秦國的主人了。他現在提出告老還鄉,不過是以退為進,想回到自己的封地去積蓄力量,時機一到就會向您反撲。”

公子虔自從被割了鼻子,一度閉門不出,整整八年沒有見客,後來找人裝上一個面具才敢出門。他對商鞅的恨,可以說是恨到骨子裡頭了,現在終於守得云開見日出,自然不遺餘力要把商鞅往死裡整。 秦惠王的另一位老師,被商鞅判了黥刑的公孫賈也不失時機地跳出來,向秦惠王提供了一些商鞅要謀反的“證據”。 在兩位老師的輪番轟炸下,秦惠王很快發出了一道逮捕商鞅的密令。當然,衛士們從宮中出發前往商君府的時候,商鞅已經得到了情報。他換上一身平民的衣服,從自家的後門溜出來,迅速離開了咸陽,取小路直奔自己的封地於商。 他心裡想,憑藉著於商十五邑的武裝力量,應該可以與秦國軍隊一戰吧! 商鞅日夜兼程,途經藍田的一個小鎮的時候,又累又餓,於是找到鎮上唯一一家客棧投宿。

“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客棧老闆一連問了他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足夠讓康德、黑格爾們思考一輩子),商鞅早有準備,報上一個假名字,說自己打咸陽來,要去商城走親戚。 老闆費勁地登記完這些信息,把手一攤:“拿來!” “什麼?”商鞅愣了一下。 “介紹信啊!”老闆白了他一眼。 “什麼介紹信?”商鞅有點緊張了,從包裹裡掏出十幾個銅錢,要塞給老闆。 老闆連連擺手:“你究竟是真不明白還是假不明白?商君早就頒布了法令,沒有官府開具的介紹信,一律不准住店。我要是收留了你,我就得坐牢了!” “啊?”商鞅使勁拍了拍自己的腦袋,頹然走出了客棧。走到沒人的地方,不覺長嘆了一聲,自言自語道:“沒想到這商君的新法,是這麼害人啊!”

成語“作法自斃”,即出自於此。 商鞅回到於商不久,秦惠王的大軍也就到了。如前所述,商鞅長於政治,對打仗卻並不十分在行,再加上力量對比懸殊,很快敗下陣來。 此後他帶著族人倉皇出逃,一度想投奔魏國。但是魏國人記恨他欺騙公子卬,以卑鄙的手段贏得河東之戰,又將他們趕回了秦國。 最終,商鞅在彤地(今陝西省華縣)被秦軍殺死。他的屍體被拉回咸陽,處以車裂之刑。但是秦惠王仍感到不解恨,又將商鞅的族人全部處死。 這也就是所謂的滅九族了。 秦國的舊貴族們歡欣鼓舞,額手稱慶,以為這下要變天了。但是耐人尋味的是,秦惠王殺掉商鞅之後,卻沒有對商鞅頒布的法令作任何的更改。 山還是那座山,梁還是那道梁,秦國還是那個秦國,商君之法仍然是每一個人必須遵守的最高規範。

秦惠王不是傻瓜。商鞅制定的一切法令,無非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使秦國變得更強大,為什麼要廢除呢?他殺掉商鞅,不過是為了安撫一下廣大貴族受傷的心靈,以便更好地沿用商鞅的治國之道。 秦國已經走上了改革發展的快車道,不可能再走回故步自封的老路上了。 永別了,商鞅,你已經完成了使命,接下來的工作,就讓我們來完成吧!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