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5
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5

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5

龙镇

  • 歷史小說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170691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第一章三家分晉

晉國的六卿執政體制持續長達百年,因公元前497年的中行氏和范氏之亂而被打破。 中行氏和范氏狼狽為奸,本想一舉吞併趙氏,卻因智、魏、韓三家出手干涉而失敗,中行氏和范氏因此被驅逐出局,晉國從此進入四卿執政時代。 四卿之中,一卿為正,稱為上卿;三卿為副,稱為亞卿。公元前493年,時任上卿的智氏宗主荀躒去世,其子荀申繼承家業,上卿之職則由趙氏宗主趙鞅接任。 趙鞅為人寬厚,知書達理,在他的領導下,四大家族相安無事。這種局面持續了十餘年,直到公元前476年荀申去世。 據記載,荀申去世前,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很費了一番心思。 如果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原則,這個問題本來沒什麼好考慮的——正妻所生的長子即為世子。如若正妻無子,則在眾多側室所生的兒子選擇一個,原則是子以母貴,女人的地位越高,她的兒子當選的可能性就越大。

但是,隨著家族之間的權力鬥爭越來越激烈,選擇一個“對”的而不是“貴”的繼承人,顯得越來越重要。為了智氏家族的未來,荀申必須在諸多兒子中作出正確的選擇。 荀申看中的是荀瑤,理由很簡單:荀瑤身材高大,鬚髯飄逸;擅長駕車,射術超群;多才多藝,技能出眾;文思敏捷,能言善辯;堅決果斷,敢做敢為。五種美德集於一身,休說繼承智氏家業,簡直和中國上古傳說中后羿這樣的神話人物有一拼。 然而荀申的這個決定遭到族人智果的反對,他提出了另外一個人選——荀宵。 荀申對此不理解:荀宵面相凶狠,人們看到他都怕,你怎麼會推選他呢? 智果回答:荀宵凶狠,是狠在表面,荀瑤卻狠在內心。荀瑤有五種美德,獨缺仁義。長得漂亮,武藝高強,能言善辯,才藝出眾,敢於任事,這都是好事,但是如果內心無仁義的話,這些美德只會助長他的暴戾之氣。恕我直言,如果您一定要荀瑤繼承家業,智氏必亡。

荀申考慮再三,還是立了荀瑤為世子。 智果帶著家人跑到晉國太史那裡,改了族譜,宣布脫離智氏,自稱輔氏。這就意味著,此後智氏家族不論興廢存亡,都與他沒任何關係了。 直到二十多年後,人們才會拍著大腿,稱讚智果是個聰明人。但在當時,人們對他的行為並不理解,他們看到的是,智氏家族在荀瑤的帶領下越來越強盛,甚至超越了荀躒和荀申的時代。 公元前472年,荀瑤以亞卿的身份率軍討伐齊國,在犁丘與齊軍相遇。戰前,他親駕戰車巡視晉軍,戰馬突然受驚,朝著齊軍陣營狂奔。以荀瑤的駕車技術,要控制住戰馬是輕而易舉的事,但他意識到,如果這樣做,會讓齊國人誤以為自己膽小,於是他放馬疾馳,一直衝到齊軍營壘前才掉頭。此舉極大鼓舞了晉軍士氣。在後來的戰鬥中,荀瑤又身先士卒,奮勇殺敵,親手擒獲齊將顏庚,取得了此戰的勝利。

公元前468年,荀瑤伐鄭。齊國權臣陳恆(即田恆,古代陳、田同音,陳氏即田氏)率軍救援鄭國。荀瑤得知消息,主動引兵退去,但是派人給陳恆送去一封信。信上說:“您的祖先是陳國公子,陳國的滅亡(陳國於公元前478年為楚國所滅),鄭國是出了力的(完全是胡說),所以寡君才派我攻打鄭國,是為了替陳國報仇。但是您卻跑來救援鄭國,讓我感到很不理解。難道您一點都不在乎陳國嗎?既然您都不在乎,我又有什麼所謂呢?所以我主動撤軍了,恕不奉陪。”這封信東拉西扯,不著邊際,顯然只是為了調戲對方。陳恆閱後大怒,但又想不出什麼詞來回罵,只得提筆回信說:“老是欺負別人的人,不得好死!” 不消說,荀瑤很快贏得了晉國人的好感。該有的他都有了:顯赫的家世,尊貴的地位,偉岸的身軀,機智的談吐,一往無前的勇氣,貨真價實的戰功,還有調弄敵人的閒情逸致。他宛如一顆冉冉上升的新星,光芒四射,照耀晉國,連趙鞅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公元前464年,荀瑤再度伐鄭,趙鞅派世子趙無恤隨行,擔任荀瑤的副手。 趙鞅的本意,一是讓無恤親歷戰場,獲得經驗和名聲;二是向荀瑤表明,晉國日後必定是荀瑤的天下,請他對無恤多多關照。可以說,這既是“知其雄,守其雌”的政治智慧,也是一位垂垂老矣的父親對兒子的關懷與呵護。 但是,荀瑤對趙鞅的拳拳之心並不以為意。 據《左傳》記載,這一戰進行得併不順利。晉軍包圍了鄭國的首都新鄭,卻遭到鄭軍的猛烈反擊,攻勢一度受阻。 戰鬥最危急的時刻,荀瑤命令身邊的無恤出戰,帶領敢死隊強攻新鄭的南門。 聽到這道命令,在場的人都吃了一驚。冷兵器時代,攻城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強攻更是險上加險。守城者可以憑藉著城牆和箭垛保護自己,而進攻者則暴露在箭矢檑木之下,還要扛著雲梯等攻城器具越過護城河,極易傷亡。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進攻方一般不會採取這種“殺敵八百,自損三千”的笨辦法。

退一萬步說,即便是強攻,也不該由無恤來擔當。這倒不是說無恤不能冒險,而是沒有讓一支軍隊的副統帥去當敢死隊長的道理。 大夥都將目光集中在無恤身上,看他如何應對。 無恤只說了三個字:“主在此。” 主在此,這三個字看似簡單,實則可軟可硬,大有乾坤——軟一點說,“有主將在,我不敢爭先。”硬一點說,“你是主將,為什麼不自己去?”總之就是我不去,你看著辦吧! 荀瑤盯著無恤看了幾秒鍾光景,突然操起案几上的一個銅酒壺,朝無恤狠狠砸去,發瘋似的罵道:“懦夫!賤人!你這樣的人居然也能當世子,我真替趙氏感到羞愧。”如果不是無恤躲得快,再加上眾將死死勸住,荀瑤非將無恤砸死不可。 無恤灰頭土臉回到自己帳中,家臣都很憤怒,摩拳擦掌,要去和荀瑤拼命。無恤用一句話將大夥都勸住了。

“父親立我為世子,不就是因為我能忍嗎?” 強權之下不屈服,不妥協,但也不亂來,這就是在亂世之中的生存法則。 事情到此,本來應該過去了。但荀瑤顯然不解恨,從鄭國回來後,他專門找趙鞅談了一次,一本正經地建議趙鞅廢掉無恤,另立世子。 趙鞅聽了,一臉錯愕,不明白眼前這個人是過於顢頇(manhan)還是過於跋扈。要知道選擇繼承人乃是家族內政,豈容他人插手?更何況趙鞅現在是晉國上卿,智氏家族雖然強盛,荀瑤也不過是個亞卿,憑什麼對他的家務事指手畫腳? 荀瑤卻沒有關注趙鞅的情緒變化,仍在那裡滔滔不絕,極力向趙鞅證明:不廢無恤則趙氏必亡。 可是趙氏亡不亡跟他有什麼關係呢?站在競爭者的角度,趙氏的繼承人越是不堪,不是對他越有利嗎?

趙鞅半瞇著眼睛,聽著聽著,終於弄明白了:荀瑤這個人,從骨子裡頭有一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氣質,但凡他看不慣的人,必欲除之而後快。 如果是這樣的話,選擇外柔內剛的無恤來對付他,倒是沒錯了。趙鞅睜開眼睛,老練地打了幾個哈哈,說了幾句無關痛癢的話,便將荀瑤打發走了。 新鄭城下的這場衝突,為九年之後的晉陽之戰埋下了伏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