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那時漢朝1 劉邦崛起·楚漢爭霸

第23章 一、劉三進城記

公元前207年,八月,劉邦攻打武關。劉邦打武關時又做了一件缺德的事:屠城。又見屠城,這件慘烈之事再次證明,劉邦實在是只地地道道的披著羊皮的狼。我們也終於看清楚了,當初楚懷王公開宣揚沛公之仁,其實就是刻意包裝劉邦。包裝是成功者的通行證,在這個亂世中,所有的仁義道德都是經不住火與鐵的考驗的。 對於劉邦來說,或許是弱者自有弱者的生存哲學,強者自有殺人的理論。屠城對於敵軍是不義的,不屠,卻無法清除後顧之憂,殺或不殺,不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不沾鮮血的英雄,沒有不喊不幸的百姓,這不是人類之不幸,推而廣之,這是整個動物界的生存境況。 劉邦屠掉武關之後,還要通過一道重要的關卡,才能進入咸陽城,那就是嶢關。嶢關與函谷關一樣,易守難攻。攻關技術有兩種,一是硬來;一為軟施。加起來就叫雙管齊下,然而硬來成本太大,所以歷來攻關者都選軟施,那就是大家坐到桌面上談判。

還沒等劉邦開口,當時還是秦朝丞相的趙高就秘密派人來跟劉邦談判,趙高的談判價碼是,封他自己為秦王。搞笑,劉邦一路千辛萬苦打到這來為的啥?為的就是當秦王,你趙高搶了他的秦王,叫劉邦喝西北風去呀? 再說,趙高老奸巨猾,還是防之又防的好。於是,劉邦一半是因為不信任趙高,一半是因為他無恥抬價,雙方談判破裂。既然如此,那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打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打吧,嶢關再強也要把它打下。 劉邦準備打嶢關時,張良突然對劉邦說:不到萬不得已,就不能隨便開打,問題還沒有到僵死的程度,我們應做好兩手準備。 劉邦充滿期待地問道:怎麼個兩手準備法? 張良:一手備戰,一手談判。 劉邦:談判都破裂了,還談個屁呀。

張良說:跟趙高談不妥,我們就跟守關秦將談。我們兵力不強,但如能在山上插滿旗幟,以此虛張聲勢突破對方心理防線,談判肯定成功。 劉邦恍然大悟,這是一個好辦法。他立即派人到山上插旗,並且派了兩個口舌伶俐的辯士去談判,一個是酈其食,一個是陸賈。酈其食和陸賈兩人帶著劉邦的期望出發了,果然沒過兩天,他們就給劉邦帶回好消息說,秦將願意停戰講和,接受劉邦提出的所有條件。 張良果然是大師啊,料事如神,連只蒼蠅都難逃他的火眼金睛。既然談妥了,那就兌現承諾,開兵進城去吧,然而這時,天才張良又對劉邦說了一句:沛公且慢。 劉邦奇怪地看著張良,張大師,難道這次還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嗎? 張良笑了,既然秦將願意講和,那就說明他們肯定早有背叛趙高之意。我們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趁他們放鬆警惕時打進咸陽城去。

張良這就叫見招拆招,依他之計,那可省了多少糧食和黃金啊。劉邦又一次高興得要飛起來,他決定不履行談判之約,準備進攻咸陽。 進攻之前,張良又教劉邦一計,讓其在山上插滿紅旗迷惑秦軍,藉機帶著主力部隊繞過嶢關,越過蕢山,直接攻打守衛在咸陽外的秦軍。 張良這招叫瞞天過海。這一招絕不亞於現代戰爭中的空降兵,守關秦兵還不曉得後頭髮生了什麼事,劉邦已一路乘勝追擊從藍田(今陝西省藍田縣)南打到了藍田北,攻破藍田。咸陽城像一個毫無反擊能力的人,完全暴露在了劉邦的攻擊範圍之內,秦軍除了投降,別無選擇! 公元前206年,十月,新年。 這年史家稱其為漢高祖元年,劉邦駐軍霸上,子嬰坐著馬車,帶著眾人浩浩蕩盪地走出咸陽城,準備在西安市東北投降迎接新王。有必要交代一下,為了顯示出投降的誠意,投降者一般都要親自出城迎接新主入城,除此之外,子嬰乘坐的馬車還必須打扮得像喪車一樣,出門時脖子上套著一根繩子示意自己是俘虜。還有更重要的,比如皇帝用的玉璽啦,符節啦,統統都要封留好獻出來。

劉邦欣然接受子嬰投降,一個舊王朝就此宣告結束,一個新的王朝即將來臨。從秦始皇稱帝以來,秦朝歷經兩屆皇帝,一個王(子嬰自稱秦王,而非皇帝),總共十七年。繁榮落盡,歲月如夢,誰也不曾想到,秦朝這個名震寰宇的皇朝,會如此地以倉促之勢謝幕。 秦朝之短命,古往今來眾說紛紜,有兩篇文章在總結秦朝崩盤上很有名,一個是漢代賈誼的《過秦論》,一個是晚唐杜牧的《阿房宮賦》。 賈誼認為,秦國曾經不懼諸侯百萬軍隊,然而秦朝建立十五年後,只因陳勝一人振臂高呼發難,就不堪一擊而破被天下所恥笑,這是為什麼呢?只因為秦仁義不施,所以攻守之勢竟然是如此不同。 杜牧的觀點與賈誼略有不同,老人家綜合六國及秦國滅亡的過程總結道: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同樣,滅秦國的主要也是秦國自己,不是天下人。

由此我們又總結出:一切朝代的滅亡歸根到底緣於內部的徹底混亂。 何嘗不是這樣呢?如果一個朝代朝綱不正,小人作亂,外兵發難,它離滅亡還能有多遠呢?這不正應了孟子那句話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果再給秦朝一次機會,但它還是仁義不施,還是朝綱不正,還是像趙高這般宦官小人當政。那麼,秦朝就是再多十個函谷關和嶢關,再多十個像章邯這般的國家棟樑之才,也擋不住天下群氓的攻擊。 不管怎麼說,劉三終於進入咸陽城了,他在進城前後做了兩件事: 第一,諸將建議劉邦殺掉子嬰,但劉邦果斷拒絕了這個愚蠢的請求。殺降不祥,古已有訓,劉邦被楚懷王冠以仁義之師之名,不管他在關外怎麼胡作非為屠殺無辜,但入得咸陽城來就不得不走走過場作秀給天下人看,不然以後怎麼向諸侯交代?

第二,分兵搶劫。參加革命為的啥,為的就是打入咸陽城搶劫。當初周章靠著三千兵聚集了二十萬軍隊,憑的不就是一起打進城去好好搶一把的誘惑嗎?只可惜周章實力不夠,運氣不佳。如今,風水輪流轉,輪到我家來,秦王朝的財物是搶六國的,搶劫犯又是來自於六國之民,重新搶回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 在眾搶劫犯當中,獨有一個與眾不同,那就是蕭何。蕭何入城後不奔國庫,不奔后宮,獨奔向丞相府,他要搶的是那些看似不中用的國家地圖,及人口戶籍檔案。 在兩千多年前,什麼東西最貴?蕭何手裡的這些國家資料最貴。因為它可以幫助帝皇了解天下地理及人口分佈、糧食產地、軍隊布防之具體強弱位置,也正因為靠著蕭何手裡這些破爛玩藝,漢朝建立後劉邦才對天下形勢瞭如指掌,從而也才把蕭何封為漢朝第一大功臣。

一個人如果鼠目寸光,就會只有尺寸之利;如果高瞻遠矚,就會有長遠之益。順便也要告訴你劉邦,思想有多遠,你就能走多遠,希望你別在思想境界上犯了貪圖眼前利益之錯。 話剛說完,回頭一看,劉三還真犯錯了。劉邦剛進城,就深深地迷戀了咸陽城裡的一切。他愛那巍巍連綿的宮殿,愛后宮那婀娜多姿的美女,愛那香鼻飄遠的佳釀,愛那堆積如山的珠寶,愛那至高無上的皇權。 所謂皇帝,穿上龍袍為人君,脫下龍袍,也不過是與常人無異的情慾動物,劉邦其實也是一個很簡單的人,像所有百姓一樣,他也渴望在咸陽安家落戶,生根發芽,繁衍後代。 但是,樊噲的進言馬上就打破了劉邦的奢想。在樊噲看來,如今關中動盪不安,百姓流離失所,不為蒼天心憂,只圖享受只能讓你更快進入地獄,這種一夜暴發,就得意忘形貪圖享樂的思想是要不得的。

於是,當劉邦準備留在秦宮過夜時,樊噲闖進秦宮拉住了劉邦,他對劉邦說道:沛公是立志得天下呢,還是只想做一個暴發戶? 劉邦:這是什麼話,一路拼死拼活,當然是想得天下了。 樊噲:您既然想得到天下,就應趕快暫時撤出咸陽城。 劉邦:這就更奇怪了,好不容易進城一趟,在這裡好好的,憑什麼叫我退出去? 樊噲:造成秦國滅亡的正是您眼前這些奢華之物,您難道願意為了這些無用之物而喪掉身家性命嗎? 劉邦搖頭,楚懷王說得清清楚楚,先入咸陽者為王,我遲早是秦王,我幹嗎要走人?樊噲一看,心裡更急了,不知劉邦是假糊塗,還是真犯傻。我這不是叫你走人,而只是暫時撤出咸陽城,這叫作秀懂嗎,這個基本政治常識還要人再教一次嗎?

劉邦再次搖頭微笑,作什麼秀,該作的秀都作完了。好了,你哪兒涼快哪兒歇去吧,別來煩我了。 劉邦硬生生地把樊噲氣走了,樊噲只好去請張良勸說,張良立即隨樊噲奔入秦宮,他告訴劉邦,千萬不要得意就忘形,不要被眼前利益迷失方向,聰明的話,就立即退出咸陽,保持功德,以後窺視天下就好辦多了。 劉邦一聽,張良這不是和樊噲一樣,又要叫他作秀嗎? 張良一笑,沒錯,這正是作秀。現在作秀是為了將來不再作秀,您剛剛趕走秦國當家的就想安樂享之,這對於關中百姓來說,那等於才趕走一個商紂王,又來了一個週幽王,您這不是助紂為虐嗎?樊噲說的一點都沒錯呀,您如果想得到天下,就不要當一個沒有遠見的暴發戶! 劉邦終於被張良的一席話徹底說服了,他立即撤出咸陽城,率軍回駐霸上。為了博取民心,他把秦國諸縣豪傑及德高望重的父老召集起來開了一個大會。在這個大會上,劉三做了一個煽情的演講,以下是演講的基本內容:

親愛的關中父老鄉親們,劉三給大家拜年來了。 鄉親們,你們忍受秦王欺負已經很久了。今天,我要鄭重地告訴大家,從此之後只要有我劉三在,就再沒人敢欺負你們了。 楚懷王跟諸侯們都說過,誰先入咸陽誰就當秦王,現在我既然進來了,秦王非我莫屬。當前,咸陽城社會秩序不是很好,敵人亡我之心未死。為了穩定大局,我們應該發揚以愛護關中為榮,以毀壞關中為恥之精神,軍民共建和諧關中。 所以在這裡我先要跟大家約法三章:第一,殺人者處死。第二,傷人的按情節輕重論罪。第三,搶劫的也按情節輕重判刑。除此之外,廢除秦朝律法,官吏及百姓各司其位保持不變。 最後,我還要再強調一次,我打進關中是為解放父老鄉親們而來的,所以你們心裡不要害怕。現在我先撤軍回霸上,等待楚懷王來了再計大事。 好了,我的發言完了,謝謝大家。 台下掌聲如雷。精彩,太精彩了。天上出了個紅太陽,地上出了個好劉三,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好劉邦。 演講結束後,劉邦把約法三章進行公示,並派工作隊下鄉宣傳,秦民奔走相告,無不歡躍而歌,他們紛紛殺牛宰羊,載歌載舞,把他們最誠摯的謝意獻給劉邦同志。 面對關中百姓滿腔熱情的擁護場面,劉邦決定將光榮而偉大的作秀進行到底,他又以無限的謙虛和謝意做了一次重要講話: 父老鄉親們,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劉三軍即使糧食短缺,也絕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你們受苦多年,掙這麼點食物也不容易,況且軍中還有多餘糧食,還是拿回去吧。 秦民大受感動,劉邦再次獲得雷鳴般的掌聲。 劉邦這場經典作秀被載入了史冊,成為後世流氓政客之範本。這叫台前一套,台下一套;人前一套,背後一套。流氓與聖人之間,隔的不過是一張嘴皮。昨天是搶劫犯,今天就是替天行道的君王,話語權永遠掌握在當權者手裡。 其實,要把關中小民當成被諸侯們哄騙的傻瓜,那是不對的。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農業社會最大的特徵就是安居樂業,不輕易遷移。一部中國古代農業史,也是一部殘酷的資源搶奪戰爭史,在這樣的一個世界,今天打一戰,明天打一戰,打來打去最受苦的就是百姓。 戰爭對於飽經流離失所之苦的百姓來說,不亞於魔鬼撒旦,而測驗一個古代中國公民的幸福感,那就要看看所處的時代有沒有戰爭。只要沒有戰爭,誰家出將入相,誰家雞犬升天,誰家富貴天下,都無關重要。 所以說,寧願做太平盛世的傻瓜,也不做亂世的聰明人,這是處於苦困時代的百姓們最基本的生存哲學。這也就難怪劉邦只與諸縣父老約法三章,就把關中百姓統統搞定,我們只能這樣說,劉邦之所以能夠穩住關中,功德不在於他及張良等人,而在於天。那個天就是我們無法左右和改變的歷史時勢,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是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