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那時漢朝2 漢初平亂·呂后篡權

第11章 五、和親

十二月,匈奴再次席捲而來。匈奴真不愧是雪中白狼,來去自由,縱橫無阻,不久,冒頓不費甚麼力氣就攻下了代郡(河北省蔚縣)。 劉邦離開代郡之前,留下了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老哥劉喜(劉仲),一個是妹夫樊噲。樊噲是留下收拾殘局的,劉喜則是留下當王的,劉邦封他為代王。實話說,劉喜當農民守家還可以,守國就差遠了。劉邦聽說,匈奴攻打代地,他這個二哥不但不堅守,連個救兵都不請,竟然獨自從小道就逃回了洛陽。 丟臉,實在太丟臉了! 可是丟臉也得扛著。這畢竟是親兄弟,殺是殺不得的,為正國法,唯有一個辦法就是廢王削位。於是,劉邦貶劉喜為郃陽侯,改封寵子劉如意為代王。 劉喜當王是不行,可是生兒子那可是沒得說的。其子劉濞,被封吳王,後利用本國有利資源,採銅鑄幣、煮鹽致富,馬上變為諸侯中的佼佼者。甚至發展到最後,興兵作亂,成為漢朝七國之亂的主謀。

劉濞的事就留著給親生兒子們慢慢整吧,劉邦現在最頭疼之事就是匈奴。 匈奴兩字,就像插進心裡的兩把利刃。想來想去,唯一的辦法就是打,打到他服為止。可問題是,冒頓腦袋一點不比劉邦差,你搞陰謀,他更會搞陰謀,你想打,他也不跟你一次決戰到底,他彷彿就是異族克隆出的劉邦,打不贏就跑,跑了還會再回來偷襲。 於是,漢朝和匈奴的戰爭,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似乎總是個沒完沒了,這一鬧,就一年過去了。 公元前199年,九月。劉邦向東擊殺韓王信殘餘勢力,回到了洛陽。洛陽有高大寬敞的宮殿,有爽口潤胃的佳釀,有暖身禦寒的玉體,可是劉邦仍然憂心忡忡。 劉邦頭都大了。滿朝上下,似乎唯有婁敬對匈奴還有點招術。於是劉邦就找來婁敬,問道:這個冒頓,請問你有辦法對付他嗎?

婁敬沉默不語。 劉邦最抓狂的就是這種不點頭,更不搖頭的伎倆。又問:有,還是沒有,你倒說個話呀。 以上一話,似乎成了劉邦的脫口秀,就像他有一事就急著逃命一樣經典。在聽這話之前,婁敬當然不知道自己曾像陳平在白登城裡一樣沉默,更不知道劉邦也像問陳平那樣,問他同樣一句話。 但是,婁敬這個一時沉默不語的動作,倒非作秀,而是實在難以開口,他怕一開口說出心中所想,不但不討好,還會惹禍上身。 但是,皇上都急得不成樣了,不開口是不行的。婁敬於是賣了一個關子,緩緩地說道:陛下剛剛搞定天下,無論是百姓,或是士兵,都已筋疲力盡,你如果用武力去征服遠方的匈奴,這是行不通的。而且,冒頓這個人,幹掉老爹就罷了,還通通把老爹那群老婆佔為己有,此等禽獸,想以仁義去遊說他,也是不行的。

劉邦心都涼了大半,硬的不行,軟的也不行,那不是沒轍了嗎? 婁敬繼續接著說道: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暫時擱置矛盾,忍辱負重,把目光放長遠一點,讓冒頓的子孫向漢朝臣服! 劉邦一時不知婁敬所云。忍辱負重?搞不成是把責任推到下一代,讓他們去解決匈奴?這也太不厚道了吧,天下哪有這樣的父親,不多多努力為後代掃路,竟然還想把石頭丟給後代來搬。 就算我們不管後代死活,可是匈奴屢屢犯邊,氣焰囂張。匈奴馬不長翅膀,但是要跑來也是沒人擋得住的,說不定哪一天踏進洛陽城來,那不僅僅是頭大的問題了,那時我能不能落得個正常死亡還說不定呢。 婁敬似乎看出劉邦的顧慮,他接著說道:陛下不要擔心,只要你捨得孩子,就不怕套不住狼。

劉邦一聽,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孩子我有的是,就怕丟了孩子還套不住狼。 婁敬繼續說:陛下請注意了,我叫你要的是女孩,不是男孩。 劉邦更是疑惑,我劉氏人丁發旺,想不生男的都不行,女孩就只有魯元公主一個,早嫁張敖了。不過婁敬,你的話說得神神道道,我搞不清你葫蘆裡到底賣的啥子藥,你能不能痛快地給我說個清楚! 領導都急成這樣了,那就一次講清吧。這時,婁敬才全盤抖出他的B計劃,這個計劃的核心就是和親。理由如下: 陛下如果能捨得把魯元公主嫁給冒頓,並送厚禮,冒頓必定仰慕你身為漢朝皇帝的地位,立魯元公主為皇后。那麼,將來魯元公主必定生子,您的外孫自然就成為太子。陛下逢年過節的給您的外孫送些禮物過去,並且暗暗派出一些能說會道又有教養和素質的人去教外孫,讓他懂得外公對他的好,更要懂得如何礼遇外公。

好處不僅僅在此,冒頓在活著的時候是你的女婿,自然不敢妄自兵戎相見。只要冒頓一死,您的外孫自然就成為法理單于。自古以來,從來就沒聽說過外孫敢跟外公過不去的,將來您的外孫不但不跟漢朝過不去,更是不必通過戰爭,就可以乖乖順服的。 然而,請注意,皇上要嫁,就嫁貨真價實的魯元公主。如果皇上捨不得,就不要行動,不然,一旦冒頓發現您送的是冒牌貨,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高,實在高。不但高,還特損人。真不知張敖那個孱弱王哪裡得罪了婁敬,竟然讓他出此計謀,要活生生拆散一對百年好合的夫妻。 劉邦真沒想到,當初他踢魯元公主下車時,竟沒想到被夏侯嬰抱上車來,就是為了今天解救國家於危難之中。謝天謝地,謝夏侯嬰和婁敬的遠見之謀,和親之路,勢在必行。女兒啊,這是天之安排,非父親所願,老爸只能委屈你走一趟了。

劉邦當場答應婁敬,願把女下嫁匈奴,同時訂立兩國交往契約,以求和平無患! 劉邦之所以信服婁敬這番和親高論,其中原因,可以找出一大堆,更可以寫成好幾萬字洋洋灑灑的可行性分析報告。但是,其歸結起來大約有以下兩條: 其一,劉邦曾經嚐到甜頭。鴻門宴前晚,正因為他和項伯約為婚姻,項伯之後才一次次地護救他。只要是人,總有個毛病,不怕結仇,就怕不會扯關係,尤其是扯上輩分關係和血緣關係。只要有關係,那麼多大的仇恨就算不能一時化解,亦能被逐漸融解。 其二,劉邦已經老了。他今年已經五十九歲了,經不起多少戰爭歲月的折騰了。婁敬說得沒錯,不要說戰士厭戰,就是劉邦本人也厭倦不已。天下初定,國內還危機四伏,從楚王韓信及韓王信兩例來看,這些異姓王都是不太可靠的,他還想多留些精力對付剩下的那幾個異姓王。要攘外,必先安內。所以與匈奴之戰,能少打就少打,最好是不打,保持僵持局面,待時機成熟,再收拾他們也不遲。

婁敬之見並非完美無瑕,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婁敬發明了一條緩解漢人與西北敵對抗的千古外交策略。事實證明,這是一招漂亮的權宜之計。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