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那時漢朝3 漢武雄風·逐鹿四方

第18章 三、晁錯平反案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漢朝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時,諸多大臣紛紛上書替某人喊冤。這個某人,正是被劉啟誅殺的晁錯。 當年,劉啟誅殺晁錯之後,有人曾將得失跟他分析一番,老人家早就腸子都悔青了。不過,死人不能複生,此事又是他和袁盎密室陰謀使出來的,想昭示天下,那臉面實在太難看了。 沒想到事隔多年,舊事重提,被大臣們炒得熱火朝天。事實上,漢朝臣子並非心血來潮,無聊翻案。 在那幫人看來,晁錯代表了漢朝改良的良心。如此忠臣,舍生忘死,救國家社稷於水火之際,竟被暗箭亡命,實屬蒙了政治大冤。所以,他們一致認為,諸侯是個禍根。他們既然能做得初一,為什麼中央不能做得十五?於是,他們將矛頭直接對準了諸侯。

有必要交待一下。此時的諸侯,早不是當初那幫造反的諸侯。劉啟平反七國之亂後,早就清理門戶,將自己十三個兒子全部封為諸侯王。所以說,殺晁錯,全不關他們的事。 但是,中央大臣們就不這樣看了。反正你們是諸侯,既然是諸侯,都是一路貨色。所以,他們決定好好修理這邦尚不成氣候的諸侯,替晁錯出出氣,同時又替自己解除後顧之憂。 那麼,怎麼修理呢?這既是個技術問題,又是個藝術問題。很不好下手。 我認為,有些政治鬥爭,必須是技術和藝術雙管齊下;有些時候,根本就不用那麼多廢話,不要說藝術,甚至連技術含量都一併省了。當然,前者的前提是,兩方力量均衡,後者的前提是,必須佔有絕對優勢。 時過境遷,如今天的漢朝中央,和諸侯勢力相比,佔有絕對優勢。過去,晁錯是一個人在戰鬥。現在,他們是一幫人在奮戰。漢朝這幫高官決定,將晁錯的削弱諸侯方針貫徹到底。

在這裡,他們找出兩個對付諸侯的辦法。一個是晁錯使用過的,那就是設法找碴;另外將諸侯屬下大臣們抓起來亂毆亂打,逼供佐證其君有不軌跡象。 這下子,諸侯們彷彿過街老鼠,人人自危。他們都不知道,過了今天,明天會不會就有霉運降臨到自己頭上。 那怎麼辦,難道就這樣束手待斃嗎? 當然不是。晁錯是冤死的,諸侯是被冤打的。他們都能替晁錯伸冤,難道我們就不能替自己伸冤嗎? 要伸冤,不是所有諸侯都帶著眼淚一起擁向長安向劉徹哭喪來的。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派代表前往長安向劉徹做個說明。 很快地,他們選出了四個代表。分別是代王劉登,長沙王劉發,中山王劉勝,濟川王劉明。四人當中,首席發言人為,中山王劉勝。其中,長沙王劉發和中山王劉勝,分別是劉啟和唐夫人及賈夫人的愛情結晶。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冬,十月。按慣例,十月是諸侯們集體到長安請朝的日子。一大早,中山王劉勝已經跟其他三個打了招呼,一起進城。當他們四人到達長安後,按慣例,劉徹必須設宴洗塵。 伸冤的機會終於來了。在宴會上,歌舞昇平,一派暖融融的樣子。然而,當劉徹和四人一番交杯碰盞後,突然地,中山王劉勝流下了眼淚。 儘管說,兄弟難得一見,但也不至於感動得泣不成聲了呀。劉徹一看,就覺氣氛不對。於是,劉徹奇怪地問道:兄弟,誰欺負你了嗎?何必這麼悲傷? 劉勝:肯定是有人欺負我了嘛。不然,大過年的我能哭得這麼悲傷嗎? 劉徹急切地說道:誰欺負你們了,請直說。 劉勝:按輩分來說,陛下應該稱我為兄。作為兄長,有些話積在我心裡很久了,現在不得不發了。老實說吧,不僅僅是我一個人受欺負,在座的幾個諸侯,都是受害者。當然,欺負我的人,不是陛下您,而是陛下您身邊的那幫大臣。他們抓我臣,虐我情,弱我志,整得我們個個都像飄於塵埃中的鴻毛,連個基本的安寧感都沒有。

劉徹聽得心裡一顫,吃驚地說道:有這麼嚴重嗎?我怎麼一點都不知道? 劉勝嘆道:陛下如果不信,可問在座各位諸侯。看看他們是怎麼被中央那幫人整得不成樣的。 劉徹似有所解,憐憫之情油然而生。他點點頭,說道:不必問了。這事你說了,我就心裡有底了。在這裡,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們,下次不會再發生這種事了。 果然,劉勝等人退朝後,劉徹即將有關部門頭頭請來,吩咐一番。不久,中央大臣修理諸侯們的勢頭終於有所收斂。 此事,總算到此告了一個段落。晁錯老先生,實在不好意思啊。當初對你發難的人,不是我這批兄弟。反正您名聲也平反了,就這樣扯平了吧。 中央大臣和諸侯們的恩怨扯平了,可是有一個人還沒跟中央扯完。這個人,就是當初首發作難的劉濞之子,劉駒。

劉濞是怎麼死的?被晃錯整的。劉濞逃到東越地,被東越王乾掉的。於是,劉駒從此將東越王恨到骨子裡。 現在,該是報仇的時候了。 想報仇,光有一腔激情當然是不夠的。然而,劉駒之所以能喊出複仇二字,肯定是找到了靠山。此靠山,正是閩越王。劉駒說服閩越王后,他也同意出兵替劉駒出氣,準備攻打東越。於是挨打的東越王,只好向漢天子求救。 該不該救東越王,怎麼救,不能是劉徹一個人說了算。於是,劉徹召集了一幫人商討計策。其中在座的,就有被竇太后休掉的太尉田蚡。 劉徹首先問田蚡:你對閩越攻打東越,有什麼看法? 田蚡竟然這樣回答:越人之間互相毆打,那是習以為常之事。再說了,那一帶蠻荒之地,自秦朝以來就屬於中央的棄地,我們何必為他們勞兵傷神呢?

田蚡說完,劉徹保持沉默,等待其他的人意見。馬上就有一人站出來,發表了一番反對田蚡見死不救的意見。 此人,嚴助是也。嚴助,本來叫莊助。為避漢明帝劉莊諱,後人只好委屈他,叫他嚴助。嚴助是會稽吳人,其父莊忌曾是當初劉武門下,一個辭賦聞名的唱客。嚴助繼承了其父才華,所以兩年前劉徹舉賢才時,嚴助成績名列前茅,第一個受到劉徹重用加官。 嚴助是這樣反駁田蚡的:救不救人,不是看別的什麼,而是看自己有沒有能力。如果自己有能力救人,憑什麼不救?舊秦視越地為棄地,那是他們無能為力。他們連自己的鹹陽城還管不住,哪有精力去管別人的事。現在,小國東越向我們求救,我們不救它,那誰來救?如果不救,我們又憑什麼德望使萬國臣服呢?

嚴助這番話,劉徹嚴重同意。 救人事小,可政治利大。以小利益換大政治前途,這正是劉徹最想做的。再說了,人家東越替漢朝砍了劉濞,這也是它挨打的根本原因啊。所以,發兵救救人家,也算是還人家的人情,同時也是給小弟撐腰打氣啊。如是不聞不問,那以後還有谁愿意替你跑腿打雜? 劉徹開始發表看法:田太尉不足與計。我決定,發兵救東越。不過有一點請注意了,我剛剛登基,不想動用虎符調兵。 我們知道,軍隊征調必須有虎符。不管你是多大的官,武將是只認虎符不認人的。所以,當初劉邦屢奪韓信之帥時,第一件事就是拿下他的虎符和帥印。現在,劉徹既想發兵,又不想動用虎符,他到底還有什麼顧慮? 這個顧慮,當然指的就是竇太后啦。竇太后還沒死,國家戰爭這等事,必須得她點頭才行。

可問題是,劉徹現在很不想見到這個老太婆。能少求她一事,就少一事。反正她活不長了,只要她伸腿登天,劉徹就可以解放了。 沒有虎符沒關係,劉徹還是可以動用節的。他把調兵攻打東越的任務交給了嚴助。 從道理上講,有節無符,那也是不符合規矩的。那麼,能不能調動得了兵,就要考考嚴助的政治智慧了。 嚴助此次要調的是會稽郡的駐軍。果然,當他持節來到吳郡後,會稽郡守叫他辦理手續,交出虎符。嚴助告訴對方,皇上剛即位,不想動用虎符,只讓我持節前來,請體諒陛下難處,通融一下。 會稽守一聽,就笑了。什麼叫通融?你以為是小孩子玩家家嗎?你以為是跑官賣官嗎?這可是戰爭大事啊,豈能當兒戲?廢話少說,沒有虎符,休想調走一個兵。

嚴助就知道會出這等事。然而,節就擺在郡守面前,郡守不給他面子,就是不給劉徹面子。既然皇帝的面子都不給了,那憑什麼皇帝還要給他面子呢? 嚴助當即抓起一司馬就斬首,並且嚇唬郡守道:不發兵,司馬的下場,就是你的下場! 會稽郡一聽,兩腳就軟了,只好發兵渡海去救人去。可當漢朝的船還沒上岸,就有消息傳來,閩越王撤兵了。 架子還沒擺好,就讓人聞風落跑了。大漢,果然威風啊。 儘管閩越王撤兵,東越王仍然覺得東越之地不安全。於是,他向劉徹上書請求,舉全國人民遷往中原。很快地,劉徹同意了。他們被安置在了長江和淮河之間的平原地帶。 到此,晁錯平反之風波,總算作了一個了結。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