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那時漢朝7 妖孽亂政·帝國瓦解

第10章 二、潘多拉的盒子

東漢日暮西山,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了。緊跟西域諸國之後,羌人也跟著造反了。 在很久以前,羌人本來是住在塞外的,王莽新朝末期,他們趁著漢朝亂世,紛紛移民到塞內。當時,劉秀的老對手隗囂負責屯守西州,卻也沒有辦法阻擋他們。隗囂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趁勢利導,引羌人進塞內,跟他一道攪渾劉秀君臨天下這道水。 後來劉秀滅了隗囂,任命了護羌校尉,專門管理羌人。但是,整個大西北,羌人跟匈奴以及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彷彿是蒼天派來跟漢人作對來的,讓漢人沒有理由平靜地過日子。 於是乎,他們總是隔三差五地造反。在漫長的造反與鎮壓造反運動中,漢朝出過數個羌人問題專家,其中最著名的有兩個:一個是前伏波將軍馬援,一個是鄧綏的老爹鄧訓。

此二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一手持利箭,一手搖橄欖。 先是把羌人打怕了,然後就是以德服人,派出工作隊下鄉,規勸他們好好過日子,不要出來鬧事。 前面講過,鄧訓在世時,羌人特別聽話。鄧訓死後,他們很是悲傷,甚至要自殺,追隨鄧訓而去。當年,馬援將軍死時,羌人都沒有如此悲痛,由此可見,鄧訓管理羌人,真的是做到了和平發展,和諧共處。 但是,鄧訓死後,這一切美好的局面全被破壞了。 在鄧訓之後的漢人官員,看羌人很不順眼,什麼壓迫的手段都使上了。結果是,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也不爽,羌人一肚子的火藥,已經到了爆發的時刻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漢朝官員胡作非為,羌人要造反,是遲早的事,差就差一條導火線。

很快,有人就點燃了導火線,羌人造反之火,猶如野火燃燒,席捲漢朝數十年。 這個點火的人,不是羌人,而是漢人王弘。 漢朝中央撤掉西域都護後,不是派人去迎接梁慬一行人嗎?派的人就是眼前這個王弘,時為騎都尉。 王弘領到鄧太后出兵救西域的任務後,很是積極,馬上回到羌地,拉起羌人騎兵部隊,就沒日沒夜地往前線趕路。 被王弘強硬拉上的羌人騎兵,總共有數千人。這些人一聽說要去西域,心裡全都毛了。西域路途遙遠,天高地闊,那些野蠻人殺人,一點都不比自己差。如果隨王弘這一走,估計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一想到這裡,羌人心裡全都打起了退堂鼓。於是王弘拉出的軍隊,還沒出塞,羌人騎兵就腳底抹油,溜之大吉了。

眼看救人的計劃就要泡湯了,王弘心裡那個急呀,就像鍋裡正被熱炒著的魚。於是,漢軍只好來點狠的,凡是逃亡的羌人騎兵,抓到了都要嚴重處理。 這嚴重到什麼程度呢,羌人做夢都沒想到,他們被抓後,自個兒被斬了也就罷了,漢朝竟然派人查出他們所屬的部落,連老家的大小,全部一鍋端了。 漢朝這招整人的技術,實在太爛,擺明就是喚醒羌人造反的念頭。 果然,羌人部落只要聞聽漢軍要來,部落的老老小小、男男女女,整個搬家跑人,有好多個部落都跑到了塞外。 塞外不是漢人的地盤,這下子好辦多了。羌人跟了鄧訓多年,都不知道造反為何物,現在造反倒覺得有些彆扭和手生。他們沒有武器,隨便拉起一根木頭,扛起一個鐵具,就是革命工具。此情此景,不就是當年陳勝、吳廣的揭竿而起、斬木為兵的景象嗎?

一句話,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啊。 前線的漢軍將領糊塗,遠在洛陽城的鄧太后,腦袋卻好使得很。她認為,地方政府錯了,中央政府不能跟著一錯再錯。為了彌補過失,鄧太后下了一道詔書,赦免羌人聯合結黨、陰謀造反之罪。 下完了詔書,鄧太后就把一個人喊來,說道:前線很亂,現在該是你出馬的時候了。 鄧太后喚來的人,是她的老哥車騎將軍鄧騭。 鄧騭盼星星盼月亮,就等著鄧太后這句話。他一接到任務後,立即率兵出發。 可能都沒人知道,鄧騭一直渴望一場像樣的戰鬥。道理很簡單,他渴望做一個有追求的人,而不想被別人說他是靠老妹,才有今天這般榮耀。 可嘴是長在別人身上,由不得他自己。他要塞住天下人的嘴,就必須行動起來,像當初馬皇后家的外戚馬防,或者竇皇后家的竇憲一樣,親臨前線,殺敵立功。

跟隨鄧騭出征的,是一個很邪門的人。這人我們一點都不陌生,他就是之前從西域跑回來的任尚。任尚丟了西域,但沒丟官,被中央重新任命為征西校尉。 鄧騭和任尚,兩人率漢朝勁旅北軍五個兵團出發,再加上地方各郡的兵力,總共有五萬人。 他們冬天出發,第二天的春天,即公元一○八年的正月,就抵達了漢陽(今甘肅省甘谷縣)。 鄧騭的計劃是,於漢陽郡政府所在縣冀縣完成軍隊集合,再準備行動。然而計劃不如變化,羌人已經布好一張網,等著鄧騭撲來了。 果然,鄧騭剛到冀縣,羌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了漢軍,大大地教訓了鄧騭一頓,殺了一千餘人。 這時,鄧騭緊張了。 沒有理由不緊張。他跟過竇憲,見過竇憲是怎麼狂扁蠻夷的。在竇憲之前,馬家外戚馬防,殺人也是不眨眼的。可是他呢,這是人生的第一次戰役,帶的還是漢朝精銳,還沒站穩腳跟,就什麼都被打亂了。

正當鄧騭心驚膽戰時,鄧太后給他送來了一個猛人。 這人就是剛被從西域迎回來的梁慬。 梁慬才進敦煌郡,就接到命令,趕赴前線參戰。梁慬來得很及時,他到了張掖(今甘肅省張掖市),跟羌人軍團乾了一架,斬殺和俘獲七八千人,剩下的全逃了。 這時,羌人有三百多位酋長前來投降。 梁慬很厚道,把他們都打發回去了,說只要好好過日子,你們就會很安全。 羌人是安全了,可鄧騭很壓抑。冬天,各郡軍隊集合完畢,羌人也各就各位,雙方約好時期,找個地方狠狠地干了一架。 會戰地點,選擇在平襄(今甘肅省通渭縣)。對弈雙方,都是數万人。 鄧騭可能沒想到,就在他準備報仇雪恨時,犯了一個基本的常識性錯誤。 軍隊沒問題,時間、地點也都沒問題,他最大的失誤,就是用錯了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任尚。 前面都說了,任尚是個邪門的人。這個曾經跟過鄧訓,又跟過竇憲的見過大場面的將領,脾氣很大,軍事才能卻不是一般的差。 這次,鄧騭把精銳都交給了他,能否掙回先前被打的面子,就全指望他了。可任尚跟羌人混戰了一場,帶了數万人衝上去,又退回來,一數人數,就少了八千多。 不用說,那八千多全成了羌人的刀下鬼。於是羌人的膽氣越發壯了,他們聲勢大振,超出了鄧騭的想像。 盼星星,盼月亮,盼上戰場,盼來的卻是這樣的結果。如果時光倒流,鄧騭願撞一千次牆,也絕不會上這晦氣的戰場。 可是來都來了,打又打不過人家,想退又沒有藉口,怎麼辦? 一想到這兒,鄧騭頭都大了。 讓鄧騭更頭大的,還在後面。這時,前線的罩不住了,後方的也撐不住了,如果再拖下去,可能會出大亂子了。

這偌大的後方,撐不住的地方,指的是後勤。 戰爭拼的是經濟,而經濟的具體表現,就在於戰場上的後勤工作。在那個時候,沒有高速路,沒有飛機,沒有火車,大量的戰爭物資要運往前線,需要的後勤人員,絕不少於前線。 二十世紀末,有人將朝鮮戰場上的中美兩國後勤,做了一個比較。美國軍隊,一個前線士兵,就有十來個後勤兵在為他服務;中國呢,一個後勤兵,必須為前線上百士兵服務。面對如此巨大的戰爭差距,我們還能打退美國大兵,簡直是奇蹟啊。 鄧騭可能曾經相信過奇蹟,但是他絕不相信,奇蹟不可能在他和任尚身上出現了。 回頭看看,前線輸了戰爭,西北各郡人心惶惶,物價大漲。百姓吃不起飯,死人接連不斷,後勤糧食也一時無法送到前線。

這時,一封急電改變了鄧騭的困境,讓他猶如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