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嗜血的皇冠·大結局

第84章 第五節江戰

嗜血的皇冠·大結局 曹昇 1574 2018-03-13
在幾乎所有人看來,來歙統帥的關中大軍才是滅蜀之戰的當然主力,從關中出發,取道天水,入漢中,進而攻蜀,一路陸上坦途,既穩妥又便捷。至於岑彭統帥的荊州大軍,則主要起牽製作用,擺出一副逆長江而上,進攻蜀國的姿態,吸引公孫述分兵來守。 在此前的歷史上,從未有過走長江水路伐蜀的先例,原因很簡單,沒人敢這麼幹。且不說長江天險本就易守難攻,即便公孫述在整條長江防線不放一兵一卒,從長江進攻蜀國仍是風險性十足,路程遙遠,而且又是逆流而上,途中還要穿越險峻的三峽,運輸補給都成問題,大軍千里深入,後無援軍接應,前有敵人據險而守,一旦登陸失敗,立足不住,結局只能是被趕下長江,餵了魚鱉。 然而,岑彭卻偏不信邪,率先從水路發難,從而掀開了滅蜀之戰的序幕。

建武十一年(公元三十五年)春,岑彭領誅虜將軍劉隆、輔威將軍臧宮、驍騎將軍劉歆諸將,率騎兵五千,步卒五萬,戰船數千艘,開拔荊門、虎牙前線。 荊門、虎牙二山,隔江對峙,控制著三峽的門戶,由翼江王田戎、大司徒任滿、南郡太守程汎等人駐守。田戎等人布下固如金湯的防禦工事,在荊門、虎牙二山建立要塞,屯以大軍,又架起一座橫跨長江的巨大浮橋,將荊門、虎牙二山連為一體,浮橋上又建起軍事塔樓,而這還嫌不夠,又在江水中多栽巨木攢柱,斷絕航道,攢柱上裝有反把鉤,一旦船撞上攢柱,便會被反把鉤死死鉤住,動彈不得,從而只能任由守軍宰割,想用箭射就用箭射,想拿石頭砸就拿石頭砸。 漢軍抵達荊門、虎牙,面對如此森嚴的防守陣勢,皆有畏懼之色。岑彭傳令軍中,徵募敢死之士,前攻浮橋,先登者重賞。偏將軍魯奇應募而前,岑彭大喜,撥給魯奇冒突露橈二十餘艘,又細細叮囑,使其作先鋒突擊。

岑彭打造的水師戰船分為兩種:一種是直進樓船,另一種是冒突露橈。直進樓船,顧名思義,船上有樓,分為數層,體積相對龐大,類似於大型軍艦,適於運兵糧和正面戰。冒突露橈,後世又叫艨艟,船形狹長,體積較小,船槳露在外面,人在船中,航速極快,類似於進攻型快艇,整艘船蒙以生牛皮,可以有效防禦攻擊,又開有弩窗矛穴,具備一定的進攻能力,通常用以奇襲突擊。 諸葛亮借東風,大抵是小說家演義,不足為憑。岑彭不用借東風,而是等東風,他選在這一天發動總攻,正是看中這一天大刮東風。 魯奇等人船隻下水,順著狂急的東風,逆流而上,快速向浮橋衝去。守軍望而大笑,送死來了,連箭也懶得放。魯奇等人衝到浮橋之前,船隻撞上攢柱,被反把鉤牢牢鉤住,進不能進,退不能退。守軍這才彎弓搭箭,濫射如雨。

魯奇等人殊死而戰,以弓弩還擊,同時點燃火炬,連續往浮橋上投扔。浮橋火起,火勢藉著風勢,一燒不可收拾,浮橋很快斷為兩截,塔樓隨之崩塌,橋上守軍皆墜於江中,葬身魚腹。 橋樓俱毀,魯奇等人移開攢柱,岑彭大軍乘勢前行,與公孫述的水師大戰於長江之上。 公孫述水師的主力戰船為枋箄,以木竹製成,頗為簡陋,無論進攻還是防守,都遠非岑彭戰船的對手。當然,公孫述也造了一艘十層赤樓帛蘭船,光聽名字就夠嚇唬人的,然而卻只有一艘,主要用來充門面、鎮場子而已。 蜀軍向來將荊門、虎牙視為馬其諾防線,以為萬無一失,如今見漢軍輕易突破,殺到眼前,軍心頓時大亂。 江水滔滔,殘陽夕照,岑彭大軍順風並進,如虎入羊群,所向無前。蜀兵大潰,借用中浪里白條張順的一句打劫名言,不是吃了板刀面,就是吃了餛飩,淹死者數千人,戰死者不計其數。

十層赤樓帛蘭船掉頭便逃,無奈航速太慢,早被一群冒突露橈團團圍住。漢軍登船而戰,斬蜀軍大司徒任滿、生獲南郡太守程汎。翼江王田戎僥倖逃脫,退保江州(今重慶市)。 經此一戰,公孫述苦心經營多年的水師全軍覆沒。對於漢軍來說,長江水面從此暢通無阻,任由橫行。儘管如此,由於巨大的地形障礙,遠征依然艱難而緩慢。岑彭一路溯江而上,嚴令軍中不許擄掠,百姓大喜,爭開門降之。到了六月,岑彭抵達巴蜀門戶江關(今重慶奉節縣),巴蜀大地洞開眼前,且按下不表。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