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大謀小計五十年·諸葛亮傳4

第20章 第一章為穩政局,扶劉禪提前登基

蜀漢建興元年(公元223年),成都。 濕潤的夏風借了岷江的波濤,撲入了成都平原柔軟的胸懷,朦朧的白汽蒸熨著成都城的高牆低垣,彷彿整座城池披上了喪服。 章武皇帝已駕崩了二十五天,梓宮兩天前才運回成都,太子率百官迎哭於南門外,之後將梓宮迎進了蜀宮。恰在一個月前,蜀宮的最後一座宮殿竣工,漆味兒還沒吹乾,宮殿台基下尚散放著來不及收走的營造工具。可嘆宮殿初建時,章武皇帝開拔東征,待得宮閣樓台建成,他卻駕鶴西去,作為皇帝的威儀榮華竟一天也沒享受到。行伍中草創江山,行伍中又撒手人世,臣僚百姓都說章武皇帝是真正的奠基君主,一生辛苦顛沛,只為後嗣開基業定社稷。 因章武皇帝崩於白帝城永安宮,當時只是匆匆小殮,禮制較薄,梓宮運回成都後,太子為表孝道,特令重新厚禮小殮,所謂飯含珠玉、金縷玉柙、槃冰重官,一樣不能少。故而專管皇帝喪葬的東園一派繁忙,各樣陪葬明器一抬抬送往停靈的章武宮,城南的惠陵也正在大興土木,待得陵墓修建完畢,則迎接大行皇帝下葬。

整個蜀宮都忙碌在大喪的繁瑣禮儀中,哀傷反而淡了,太子尚未登基,雖已具皇帝之實,卻無皇帝之名,國家的年號仍叫章武,新年號已選定為“建興”,公門印章也刻好了,只是沒有發下去。各級官吏一面伏哭盡哀,一面等著新皇登基恩澤眾方,該升官的升官,該封爵的封爵,連大牢裡的死囚也在必死的絕望中窺探到一絲生的希望,盼望著新皇帝大赦天下。 新朝在哀傷的死亡廢墟上搖搖晃晃地建立起來。 自章武皇帝的靈柩抬進蜀宮,廖立便忙得很,大概蜀漢上下除了諸葛亮,最忙的是他,倒不是他要統率國政,運籌帷幄,而是朝廷擢他負責皇帝大喪,正式的名目叫:脅大鴻臚典喪事。 一個“脅”字便顯出他不是第一負責人,而是副手。他雖然覺得“脅”很彆扭,好比纖塵不染的白紙上的一顆灰塵,但好在是重要的差事,若不是值得信任的重臣,豈能料理皇帝喪禮,也不免得意。

他任長沙太守,長沙失陷敵寇,遷巴郡太守,巴郡民生不睦。在侍中任上,又沒有什麼突出的政績,文治稀鬆,武功更見不得人。雖然自負才高,經國之用,竊以為自己有法正之智,卻難得重用,三十歲不到已做到一方郡守,三十歲過了,還是不高不低的一個官身,擠不進九卿之列。聽說新朝的九卿名單已擬好了,還沒有自己的名字,新晉的一批列侯爵位更沒有他的份。他覺得自己薄命,遭際多舛,找不到識己的伯樂。 人家封侯拜卿,他還要累死累活地把差事辦好,真真是為他人做嫁衣裳,好處一丁點兒撈不著,一想到這裡,起初的得意勁又洩了氣,不免生出幾分沮喪來。 這一日,他領著幾個東園武士抬著盛槃冰的青銅冰鑑,剛走到章武宮的丹墀前,便看見一群官吏圍在一處嘰嘰喳喳,麻雀似的說東說西。也不知說了甚笑話兒,幾個人撐不住,捂著嘴得兒得兒笑出了聲。

真是不成體統!大行皇帝梓宮前竟敢嬉笑,太沒規矩了! 他嚴肅地咳嗽了一聲,那幾個官吏聽見聲響兒,登時收住笑,埋著頭往後退開,卻翻起了眼皮。 “太子即刻前來臨喪,諸君各歸各位。”廖立拿出長官的威風來。 眾官不以為意,都道廖立是拿著雞毛當令箭,他憑什麼命令百官?真把自己當個人物。一時,有人果真依言歸位,有人卻站著不動。 廖立見眾人都不聽他指揮,惱氣便橫生出來,奈何發作不得,卻見一個陌生面孔的官吏排在一眾官吏前面,似乎剛才正是他聚著群吏閒扯說笑,因斥道:“你怎麼排在這裡?這不是你的位子!” 那官吏沒見著懼意,也不退後,理直氣壯地說:“回侍中的話,我是中都護的奉喪使臣,依朝廷大喪禮秩,該排在這裡!”

原來是李嚴的使臣! 這話不說還好,廖立聽見李嚴更來了氣。一個月前章武皇帝病逝白帝城,臨終前託孤給諸葛亮和李嚴,託孤給諸葛亮,廖立半句怨言沒有,託孤給李嚴卻令他怨恨重重。 論資格,論和章武皇帝的舊交情,李嚴差他廖立何止千里,章武皇帝卻給予李嚴託孤之恩,頓時李嚴在朝廷的班位,僅僅亞於諸葛亮。怪不得剛剛一群人圍著使臣吐舌頭眨眼睛,原來都是上趕著去討好求媚,馬屁拍圓溜了,將來李嚴稍作幫襯,諸人指日高升。 廖立冷笑道:“喲,我當是誰呢,原來是中都護的奉喪使臣,不過中都護是中都護,你是你,朝廷幾時說過為使可全權代替遣使官吏。再說了,便是中都護來了,也不合排在這裡,你知道這是誰的位置,又知道該怎麼排?朝廷大喪百官排位,首為諸侯王,次為宗室諸侯,次為三公九卿,次為二千石,次為列侯,次為六百石以下。你站的可是九卿之位,你是九卿麼,中都護是九卿麼!”

廖立確實富有才具,熟絡禮儀典章,一番質疑考據有依,咄咄逼人的追問像連弩似的射向使臣,懾得使臣往後一退,他不服氣地低聲嘟囔道:“你也不是九卿,有什麼資格管起中都護的排位!” 聲音雖小,卻扎入了廖立的耳中。這話恰恰掐住了他的死穴,周圍的官吏見二人起爭執,都聽出使臣在諷刺廖立,又不合當面表現出來,一面裝作沒聽見,一面憋著嗓門笑。 廖立不禁漲紅了臉,火氣再也摁不住,怒道:“說什麼呢,是君子便坦然言之,不要做小人耳語!” 使臣平平靜靜地說:“不敢,下官怎敢效小人耳語,下官只是以為喪制有本,我既為中都護使者,官階不及中都護,然有便宜相代之權。至於說排位,中都護為託孤重臣,不敢比擬三公,何以不能比擬九卿!”他顯然是李嚴特意挑選的人精,油滑得像泥鰍。

託孤!又一擊重拳砸中廖立的死穴,他幾乎要氣得暈厥過去,咬牙道:“你是個什麼東西!我讓你依禮秩行事,你便和我無理取鬧,仗著中都護的勢為所欲為!” 使臣不慌不忙地說:“我沒有無理取鬧,也沒有仗著誰的勢,侍中言差也。擅謗大臣,可是大罪,請侍中三思!” 威風沒逞著,反而被澆了一瓢冷水。廖立氣得手足冰涼,也顧不得什麼風度,竟自一把推過去:“退下去!” 那使者沒想到廖立動粗,因來不及躲閃,被推得身子一仰。他站立不穩,一跤跌在地上。 這一摔,偏把那撒潑勁頭摔了出來,使臣滾了一頭一臉的灰,大喊道:“哎呀呀,廖侍中打人了!” 真是惹著喪門星了,廖立抖著手,又後悔又氣恨,瞧著那使臣無恥的潑皮勁頭,風度儀態都不要了,啐了一口:“王八蛋,你訛誰呢?”

使臣還在打滾,周圍的官吏們慌忙來勸和,好心想拉他起來,他偏犟著不起來,還往廖立腳邊滾,便要把這擅毆臣僚的誣告坐實了。可惜這一滾準頭不夠,沒撞著廖立,撞著了抬槃冰的東園武士。 只聽“噹啷”一聲,巨大的青銅冰鑑直摔下章武宮的台階。整塊的寒冰飛了出來,滑出一路透亮濕潤的水路,摔成無數塊碎冰。那冰鑑打著滾轟隆隆翻下去,像是冰車碾過鐵橋,壓得剛砌的台階從中腰處裂出了參差的縫隙。在滾至台階下後,仍滾出去好長一截,“嗡嗡”的撞擊聲震疼了耳膜。 “你好大膽子!”廖立抓著把柄,如同打了翻身仗,興奮地喊起來。 瞬間,章武宮外陷入了瘋狂的混亂中。
遺詔慢慢地展開,黃帛像盛開的一朵金菊,還沾著清露似的淚痕。工整的八分書筆筆見著力度,想像不出這是一個垂危病人的手筆,似乎書寫者仍充滿了仗劍策馬的勃勃英武,他不過是在戎馬倥傯的空隙寫了一封深情飽滿的信。信寄出去的時候,他高擎寶劍,足跨烈馬,沖向兵戈交錯的戰場。洶湧如海浪的大風揚起他火紅的披風,天邊那絢爛的晚照勾出他馳騁疆場的英姿,再懷著思念等上幾日,他便會凱旋回師。

劉禪撫著遺詔,忽然就哭了。 父親、父親,你竟然回不來了,便是聽你罵一聲“沒出息”,也不能了。彼此相聚的時間太少了,這個時候才後悔,為什麼當初不珍惜,偏要躲著藏著怕著懼著。值得懷念的溫馨記憶少得可憐,數一數,竟裝不滿一顆心,空隙很大,流進了遺憾的淚。 自己終究是愛他的,彼此不能斬斷的血緣是死亡也消融不了的思念,縱算你責怪我、怒斥我、輕鄙我,父子親緣卻不會減損,愛也不會減損,是那樣古怪扭曲,懷著崇拜敬佩和畏懼害怕的愛。像面對一尊光芒四溢的神,不敢褻瀆,不敢接近,只能遠遠地瞻仰,悄悄地崇敬。屬於尋常父子的恩愛,親暱的擁抱,溫存的私語,柔軟的深情,都像是陌生的一張面孔,隔著戳不破的輕霧。因為陌生,卻有了強烈的渴望,總奢望著某一天能擁有那樣尋常的感情安慰。

於是小心地盼著,膽怯地望著,那是藏在自己心裡的小秘密,有著溫暖的甜味兒和傷感的鹹味兒。可便是這樣微薄的願望也得不到了,世間的遺憾總喜歡和願望作對,它們是一對勢不兩立的冤家,很多時候,遺憾總是佔據上風。 劉禪嗚咽得說不出話來:“父親,父親……”他不斷地念著這個稱呼,不嫌煩贅,只覺得不夠。 諸葛亮嘆了口氣,柔聲道:“太子殿下節哀。” 劉禪抽泣道:“先生,父親還說了什麼話?” “先帝……”說起這個稱呼,諸葛亮的心突然一陣難受,他努力讓自己既平靜又溫情,“希望殿下承祚基業,克紹漢室,先帝也相信太子殿下能不負所望,成為一代明君。” 劉禪其實有點失望,到最後,他渴望得到的尋常親熱,父親還是沒有給他。遺詔裡是對嗣君繼承基業的殷殷期望,遺言裡仍然是對漢家血食得以承祧的眺望,江山社稷的穩固對父親而言勝過了人間親情,自己在父親心目中除了一個大位繼承人,就不是一個值得他惦念的兒子麼?

“沒有了麼?”他巴巴地問。 孩子的目光很可憐,兩行淚揉皺了清秀的臉,讓這十七歲的少年顯得稚嫩衰弱,像剛長出芽兒的一棵小樹,經不得風狂雨暴。諸葛亮的心軟了:“有……”他撒了一個謊,“先帝說,他身染重疾,不能與殿下父子相見,心裡、心裡很遺憾。” 劉禪咬著唇淺淺的一笑,眼淚飛快地丟出來,他相信了,父親說了一百句遺言,只要有一句關涉父子恩情,他其實就滿足了。 “殿下,”諸葛亮撒了謊,到底覺得不安,必須把這話題趕快撇過去,“先帝的尊諡擬好了,是昭烈,殿下以為如何?” 劉禪對諡法不太熟悉:“怎麼說?” “聖聞周達為昭,有功安民為烈。” 劉禪默默念了一遍:“好,我很喜歡,配得上先帝的功業。” “再有,殿下即位當在大行皇帝柩前,臣與太常合議,便選在今日。” “今日?”劉禪像接了一個燙山芋。太快了,他還沒有從喪父的悲痛中緩過勁來,便要接受另一樁大變故,他將從太子變成皇帝。 做皇帝,居於九五之位,攜乘鸞駕鳳之威,持君臨天下之尊。那像掉在房樑上的一枚誘人的寶石,他看了很久,知道自己有一天會擁有,卻沒想到會在措手不及的時刻從天而降。 他還沒做好準備呢,像是不足月的嬰孩,還眷戀著母腹的溫暖,便被催迫著呱呱墜地,適應不了人間的寒冷。 “太快了吧。”劉禪面露難色。 諸葛亮溫言道:“國不可一日無君,殿下當先正天子之位,群臣皆翹首盼望新君主持國政。再說大行皇帝喪儀,也需要殿下坐鎮主持。” 劉禪像被趕上火爐的鴨子,雖然火燒火燎卻跑不出去:“哦,哦,那就、那就依從先生……”他忽然想起這個稱呼該改口了,慌裡慌張地撿起了新的稱呼,“依從相父……” 諸葛亮柔和地一笑,春風拂闌似的笑容讓劉禪心裡的忐忑消去了大半。不管他是太子還是皇帝,他永遠能在諸葛亮的笑容裡看見明亮的陽光、和煦的春風,也永遠渴慕著諸葛亮的保護,像慈愛的父親一樣,足以依靠,容納他的膽怯懦弱,原諒他的錯誤任性。 劉禪覺得自己想得太多,他掩飾地把目光虛掩在宮門外,一縷細細的光在門口晃悠,彷彿隨同時間節奏的一呼一吸,那不斷變換的影子便是光陰的足跡吧。 宮門卻忽然開了,一個小黃門急慌慌地跑進來,像臉上燒著火,五官都在向外扭曲,抖著聲音道:“殿下,不、不好了……” 不等劉禪發話,殿內一名中常侍斥道:“沒規矩,還不退下!” 那小黃門縮了一下,卻不敢真的離開,後足跟挨著門,氣喘吁籲地說:“打、打起來了……” “誰打起來了?”劉禪莫名其妙。 “廖侍中和中都護的使者在梓宮前,打、打起來了……”小黃門怯怯地說。
等劉禪和諸葛亮趕到時,章武宮已鬧成了一鍋粥。近百名官員擁在宮門外的丹墀上,站不下的竟擠在台階上,有的吵,有的喊,有的跑,也有部分人冷眼旁觀。在台階上摔成數片冰塊正在緩慢融化,幾溜水吐著泡淌下天街,那具巨大的青銅冰鑑歪斜著,敞口跌損了,像上火爛了嘴,幾個東園武士正滿臉愁容地將冰鑑抬起來。 宮門外嘈雜如沸水,卻能聽見廖立歇斯底里的咆哮:“我宰了你!” 也不知他從哪裡搜來一把劍,緊緊一拽,活似斷人頭顱的劊子手。那使者還滾在地上,像是折了骨,這半日也不起來。 “你別猖獗,損壞大行皇帝明器,你也有份。朝廷議罪,咱倆誰也逃不過!”使者當真是鴨子下鹵缸,嘴太硬。 自個兒闖了禍,還要拉人墊背,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使,李嚴不是好東西,派出的奉喪使者更是可惡。廖立一發氣得烈了,死掐著劍柄“咯咯”響,一股子狠辣勁躥上腦門心,索性把這一身官服捨了,把這性命也捨了。今日若不殺了此人,洗刷這奇恥大辱,枉生人世。 廖立眼角一吊,咬著唇狠狠地一哼,提起劍便衝將過去。 周圍的同僚眼見情形不好,慌得拉的拉攔的攔。使者其實也很害怕,一則仗著人多,一則懷著破罐子破摔的潑皮心理,一骨碌撕開了面子,示威地叫囂道:“來啊,你來殺我啊,我倒要看看,堂堂侍中大人敢不敢在大行皇帝靈前動私刑!” 廖立哪兒受得住這激將法,掙脫攔住他的兩個同僚,一腳就跨了過去:“你擅損大行皇帝明器,我殺你也是依律行權,為國除賊!” 劍光瞬間穿過一片驚駭的呼聲,直向使者的咽喉刺去,卻也在同時,劍的走勢忽然戛然而止,卻原來是有人死死地扼住了廖立的手腕。 “公淵!”阻攔的是個方臉官吏,卻原來是尚書鄧芝,“不能動私刑!” 廖立掙扎著,因氣極了,唾沫星子全噴在鄧芝臉上:“伯苗且讓開,我今天是躬行天罰,非除了這敗類不可!” 鄧芝仍不肯放手:“不行,縱然是大辟之罪,也應交付有司議其罪行,公淵不知《蜀科》麼?” 他不等廖立辯解,對圍著看熱鬧的官吏們吼道:“你們都愣著做什麼?攔住了!” 這一句提醒後,眾官吏才想起要解開這死結,不由得分成兩撥人,一撥人攔住廖立,一撥人擋住使者。 “殿下!”忽有眼尖的人發現了劉禪,瞬時,刺耳的吵鬧像被沙罩住了,悶悶地落下去,只發出幾聲垂死的呻吟。諸人都慌忙行下禮去,一雙雙怯然的目光卻都飄過劉禪,試探地落在諸葛亮身上,只是不經意的一眼,又害怕地收回瞳仁。 彷彿有無形的威壓漸漸逼近,官吏們頓覺得透不過氣來,做錯事的心虛讓他們脊梁骨發涼,畢竟除了少部分人真心想解勸,大多數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情。這場禍事明面上是廖立和一個奉喪使者爭持,其實是藉著捶打使者來打壓李嚴的氣焰,對於他們來說,好比站在河岸看船翻,也如自己抽掉了沉船的木板一般。 毫無疑問,這幫人個個對李嚴懷有不可說的嫉妒,託孤大臣這一頂光燦燦的冠冕閃紅了太多人的眼睛,朝堂上老資格的舊臣海了去,有很多人追隨大行皇帝東征西討、艱苦創業,他們撈不著託孤,偏李嚴撈了去,任誰心裡都不服氣。因此忽見著廖立收拾李嚴的使者,雖是打狗,其實是做給主人看,不免幸災樂禍。 “這是怎麼了?”劉禪皺眉道,眼見得滿地狼藉,一眾伸長脖子湊熱鬧的朝廷官吏,把個威嚴肅穆的朝堂折騰成喧騰放肆的市井,他不禁又是氣又是無措,只好去看諸葛亮。 諸葛亮會意,知道劉禪把處理權交給了他,他也不推讓,面無表情地說:“是誰損壞大行皇帝明器?” 本以為諸葛亮要細追事情緣由,沒想到頭一句竟然是案究器物損壞,沒頭沒腦的質問讓眾官如墜霧裡,面面相覷時無從回答。諸葛亮也不急問,卻轉頭對廖立和使者道:“你們二人,哪一個損壞了大行皇帝明器?” 兩人都不吱聲,廖立本舉著劍,此刻也垂了下去。自從諸葛亮出現在章武宮,他那足可消滅千軍萬馬的火氣便蔫成了灰燼。 諸葛亮還是不追問,他背過了身,竟也不看那兩人,徑直對跟隨而來的虎賁侍衛道:“都帶走,待大行皇帝大殮後再行議罪!” 侍衛們齊整地答應了一聲,管得你為什麼吵架鬥毆,把這兩人拎起來。廖立的劍也被繳了,他一聲兒的反抗也不敢有,那使者也破天荒地變成了啞巴,任由膀大腰圓的虎賁隊侍衛把自己夾成餡餅,拖下了章武宮的台階。 諸葛亮掃了一眼唯唯不敢抬頭的眾官,個個像是偷了白菜的小賊,便宜沒摸著多少,卻遭了主人家的追捕,惶恐得以為自己有性命之憂。 忽然的心痛讓諸葛亮喘不過氣來,章武皇帝剛剛去世一個月,屍骨未寒,殯殮未成,朝廷官吏竟然在先帝靈柩前鬧事。諸吏不整頓綱常,維護禮秩,反而起哄看熱鬧揮暗拳,這幫拿著朝廷俸祿的官員,到底存了多少公心護衛國家?若多數官吏皆屍位素餐,怎能給風雨飄搖中的國家帶來希望,怎能給徬徨無措的百姓帶來福祉? 先帝啊先帝,你走得太急了,給這個剛剛建立的國家留下了危險的權力空隙。正是那缺少主心骨的無所適從,才致使守法的官吏們都似篩亂了般沒了目標。諸葛亮深深地體會到了章武皇帝的巨大人格力量,當他在時,這個國家以及這個國家的臣民都怀揣著融睦的溫暖,因為天空總有一輪太陽照在他們身上,如今太陽落山了,冰寒的黑夜中,誰能為他們重新升起明燈? 諸葛亮深吸一口氣,像是拿住了某個不可更改的信念,緩緩地轉過身,忽然對劉禪鄭重下拜:“請殿下即時於先帝靈前登基正位!” 劉禪怔忡,他還沒從朝臣的爭持中拔出來,又要面對馬上做皇帝的沉重壓力,他吞了一下:“我……” 諸葛亮琅琅道:“臣本已與太常商定,今日殿下於靈前即天子位。如今朝廷百廢待興,禮當從權,請殿下南面正位,以臨國政。” 有伶俐的官吏聽出來了,諸葛亮請劉禪於靈前登基,要為空缺了一個月的皇帝寶座扶上新人。是該有人出來主持大局了,再這麼混亂下去,天知道還會鬧出什麼荒唐事來。 “請殿下正位!”有人跟著跪拜下去。 更多的官吏跪倒,有的是領會了諸葛亮的苦心,有的是跟風,一顆顆腦袋摁下去,丹墀上和台階上跪滿了人,一片聲的呼喊響徹天宇:“請殿下正位!” 劉禪的臉紅著,嘹亮的呼喚催迫得他一顆心怦怦亂跳。他捏了捏手心,全是大顆大顆的汗,緊張、害怕、還有被太多人矚目的羞澀都讓他難以平靜。他張著嘴,穿堂風灌進了胸膈,燃起了亢奮,熄滅了膽怯。 “就依諸臣之請。”他用一個皇帝的語氣說。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