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春秋那些事兒·春秋五霸卷

第92章 14、你服了沒?

扯遠了,咱們回過頭來再說莊王。莊王替陳國清理了門戶後,本應打道回府,但到手的肥肉莊王可捨不得就這麼扔了,於是想把陳國滅掉,將其變成楚國的一個縣。 (這個縣可不是現在“縣”的意思。楚國有點像美國,搞的是聯邦制,楚縣相當於美國的一個州,不同的是,楚國的縣當然沒有獨立的立法權。) 南方屬國、各縣縣公(相當於各州州長)聽說莊王滅臣而歸,紛紛前來朝賀。唯有大夫申叔時一句好話都沒說,莊王到底是年輕人,做了好事得不到表揚心裡就不痛快,於是責問申叔道:“夏徵舒無道,殺死了他的國君,寡人帶領諸侯幫陳國的百姓討回了公道,諸侯、縣公都來慶賀寡人,只有你獨獨不慶賀我,是何緣故,難道寡人做的這個大好事有錯嗎?” 申叔時道:“君王你不要生氣,先聽我講一個故事再發火也不遲啊?”

“那好,你就快講吧,寡人最喜歡聽故事了。” “從前有一個人,比較粗心,沒鎖好牛棚就去打麻將了,賭得興起,把餵牛的事也給忘了,結果這只牛餓得不行,跑出牛棚衝到鄰居的莊稼地裡吃起了霸王餐。這鄰居一生氣,就把他家的牛殺掉做成了牛肉漢堡。這場民事糾紛案如果讓主上你來處理,主上會如何判案呢?” “這件事情那鄰居就做得太過分了,不就是吃了你點莊稼嗎,至於殺了人家的牛嗎?想吃漢堡可以去麥當勞嘛!” “正是如此,夏徵舒有罪,一人之罪也,吾王討其罪足矣,又滅其國,這和那個殺牛的鄰居有何不同?這又有什麼好慶賀的呢?” 莊王這個領導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接受正確意見,他馬上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說道:“寡人明白了,寡人用伐罪之名號召諸侯,不能以貪人之地結束。你說得對,寡人這就歸還陳國的土地。”說完莊王就從晉國召回陳成公,重新恢復了陳國的社稷。但莊王也不想就這麼白忙活了,他從陳國的每個鄉里抽一個人去楚國,集中住在一起,稱為夏州(今湖北武漢市之漢陽北,之所以叫夏州,因為夏徵舒的罪是他幫忙討回來的),以彰顯自己的武功。

莊王同志做的這件大好事後來甚至得到了大聖人孔夫子的熱烈表揚:“賢哉,楚莊王!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可見楚莊王與他的爺爺楚成王的確天差地別。楚成王自視蠻夷,抵觸華夏意識形態,以吞併、欺辱小國為樂,所以他雖然戰功赫赫,亦不得入春秋五霸之列;而楚莊王卻反其道而行之,在爭霸過程中時刻打出正義的旗號,擇天下淫亂而徵之,且又只平亂而不滅人國,從而扭轉了中原各國對楚國的偏見,並得到了華夏君子,尤其是華夏輿論領軍人物孔聖人的讚同,所以雖然由於身份的關係,他無法如齊桓晉文般行“尊王攘夷”之道,但他仍然成為歷史公認的春秋霸主。史書記載:“諸侯聞之,皆朝於楚。” 至此,陳國終於徹底歸服了楚國。此後,從這一年直到公元前478年陳國被滅,陳國一直是楚國的屬國,再也沒有背叛過。

搞定了陳國,莊王下一個要拔掉的釘子,就是鄭國。這些年來,楚國基本上每年都要攻打鄭國一次,但卻始終沒有攻入過鄭都一次,歸根結底,都是晉國武力干涉的結果,莊王很惱火,他決定玩一次大的,徹底搞定鄭國和晉國。 這個時機,很快就到了。公元前597年,晉國執政郤缺去世,威望不足的原二把手荀林父接替了他中軍將的職位,主持晉國軍政。莊王敏銳地從晉國這次權力交替中聞到了出兵的機會,他要趁著晉國政局未穩,親自出馬,一次性搞定鄭國,一勞永逸。 於是在公元前597年春季,莊王大起楚三軍,浩浩蕩盪,殺奔鄭國而來。新婚燕爾的新郎官連尹襄老是此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先頭部隊的指揮官,臨發前,其手下大將唐絞自告奮勇說:“鄭區區小國,無須勞師動眾,屬下願自率部下百人,前行一日,為三軍開路。”襄老壯其志,許之。

唐絞這個人說到果然做到,他率著幾百名部下,一路橫掃,所向披靡,銳不可當,每下一地,則掃除營地,以待大軍。莊王在後率大軍直抵鄭都腳下,一路未遇一兵之阻,一日之滯。莊王心中奇怪,想:鄭國人雖然肯定是打不過我們,不過這勝利來得也未免太快了吧,襄老怎麼會突然變得這麼厲害的,難道真的是美人兒夏姬給了他力量,讓他老樹開花,回復了生命的第二春? 於是莊王對襄老大加讚賞道:“誰說老年人打仗不如年輕人的,卿老當益壯,真是我們年輕人學習的典範!” 襄老是個厚道的老人家,他不肯與部下爭功,於是回答莊王道:“大王謬讚了,此非臣之能,乃副將唐絞力戰所致也。” 莊王於是將唐絞召了來,要重重地賞賜他,沒想到唐絞卻推辭說:“臣曾受君王大恩,今日總算找到機會報答,不敢再要求賞賜。”

莊王訝道:“這就奇怪了,寡人這可是第一次和將軍你見面,何時對你有過大恩的,寡人怎麼記不起來了!” 唐絞回答說:“大王還記得那次絕纓會嗎?那天晚上趁亂調戲美人的那個人,正是罪臣。君王對臣有不殺大恩,臣無以為報,唯有捨命殺敵,以贖臣之罪。” 莊王這才恍然大悟,大喜道:“太好了,所幸寡人當時沒有明燭細查,否則就要失去你這麼一個英勇善戰的大將了,將軍你此次立了大功,待平鄭之後,寡人一定要重用你!” 唐絞退下後,思慮再三,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他竟連夜遁去,不知所終,只留了一封信給莊王,言:“臣得死罪於君,君隱而不誅,是以報之。然既已明言,不敢以罪人邀後日之賞。” 莊王看了唐絞的信後,默然良久,嘆道:“受德則報之以功,逃賞則潔身而去,唐絞高風亮節,寡人欽佩啊!”

我們回過頭來說鄭國,卻說靠著唐絞的英勇,莊王順利地攻到了鄭國城下,將鄭都團團圍住,一連十七天,每日晝夜攻城,打得鄭國人哭爹叫娘,叫苦不迭。春秋時期,凡國有大事,都要進行占卜,如今楚國人打到老家來了,而且一連攻了十七天都沒有退兵,看來與以往不同,這回楚國是來真的了,怎麼辦,占卜唄! 這就是當時社會人們的思維邏輯,碰到了難事怎麼辦,佔一個卜就行了,讓上天來幫助自己回答這道難度係數超高的選擇題,無論對錯,咱們都認了,反正是上天的旨意,就算最後失敗了,那也是天意,套一句那時候最時髦的一句話就是——“此乃天意,不可違也”。 於是鄭國的太卜開始為老天出選擇題了,第一道:我們撐不下去啦,投降求和可以嗎?

老天回答了:不吉! ——那也就是說不可以求和。 鄭國人一看,老天不讓我們投降呢,那隻好出第二道選擇題了:我們不求和了,但城牆已經被楚軍攻破一個大口子,眼看就要陷落了,我們一面在太廟痛哭,一面把戰車開到街巷中與楚軍巷戰到底,這樣可以嗎? 老天回答了:吉利! ——那也就是可以這麼做,必須這麼做。 好吧,我們就按照上天的旨意做吧!於是鄭國人紛紛跑到太廟里大哭起來,守城的將士們一聽,也悲從心來,抱著武器號啕大哭,他們要用眼淚來擊退楚軍。 與此同時,楚軍已經在城東北角攻下了一個大口子,正要衝進去結束戰鬥,突然聽到城內哭聲震天,好不淒涼。莊王看到如此情景,心裡動了惻隱之心,嘆道:“唉,我這個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別人哭,真受不了,被你們打敗了!兄弟們,撤!”說著命令大軍撤退十里,楚將王子嬰齊老大不願意地說:“大王你有沒搞錯,弟兄們辛辛苦苦打了十幾天仗,眼看就可以攻陷城池了,咱們幹嗎要退師啊,這不是功虧一簣了麼?”

莊王道:“你懂什麼,揍人容易,揍得人心服口服就難了!鄭國人知道了寡人的厲害,卻不知道寡人的高尚品德,所以寡人先不揍他們,讓他們自行選擇,到底是要乖乖地投靠寡人,還是要跟寡人頑抗到底!” 這邊廂鄭國人正哭得不亦樂乎,突然見楚軍退兵了,還以為晉國的援兵到了,趕忙收住眼淚,趁機加修城垣,男女皆上城巡守。莊王一看,原來鄭國人沒服啊,於是又進兵攻城。三月之後,鄭都陷落,鄭國人徹底服了。 莊王於是率軍從皇門入城,行至京城的大路上,只見鄭襄公光著膀子,左手牽了一隻羊,右手拿著鄭國的國書與地圖,耷拉著頭心服口服地說道:“我違背天意冒犯了君王,使君王帶著怒氣來到敝邑,這是我的罪過,豈敢不唯命是聽?您把我放逐到江南吧,(楚之江南,非今之江南,自荊州以南,即約為今湖南之地,謂楚之江南也,適時為蠻荒的不毛之地,苦得很,從前亡國奴百里奚就是在那兒給楚國牧的馬。)或者把我當奴隸賞賜給諸侯,我都唯命是聽。但如果承君王您還能顧念從前的友好,顧念週厲王、宣王,鄭桓公、武公(鄭國祖先)等先君的面子,而不滅絕我國,讓我國能重新侍奉君王,等同於楚國的諸縣,這是君王的恩惠,也是我的心願,但我也不敢過於奢望。這些都是我的心裡話,請君王你考慮一下吧!”

落後就要挨打,這就是小國的悲哀。 莊王剛要回答,楚大臣們紛紛建言道:“大王千萬不能答應他,吃進嘴裡的肥肉沒有吐出來的,得到了的國家也沒有隨便一說就能放手的!” 莊王道:“鄭侯為了自己國家能夠如此謙卑,說明他一定能很好地善待自己的百姓,這是鄭國百姓的福氣,寡人不可以斷絕他們的社稷,這是寡人的原則,也是鄭國百姓的心願。” 鄭襄公聽後,拜伏在地,痛哭流涕,從此對莊王心服口服,對楚國死心塌地。 於是,楚軍退兵三十里,和鄭國講和。莊王派大將潘尫進入鄭國結盟,鄭襄公也派自己的親弟弟子良到楚國做人質,以示歸服。莊王既已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便決定率大軍在黃河飲馬過後就班師回國,可沒想到他們剛到黃河邊兒,就得到了一個好消息——遲鈍的晉國人終於還是來了。

莊王也奇怪,照說往年每次他一揍鄭國,晉國人就跑來摻和,這次咋就沒來呢?這就像一個好戰的武士去找人決鬥,結果敵人卻不肯應戰,這怎麼能不讓人失落呢? 好在晉國總算還是來了,雖然來得有點遲,但終究還是來了。太好了,寡人就留下來陪你玩玩兒吧!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