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春秋那些事兒·春秋五霸卷

第4章 3、千古君臣難類此

小白,不,我們該叫他齊桓公了,齊桓公打退了外國勢力對齊國內政的干涉,終於坐穩了國君的寶座。現在賽跑結束了,戰爭也結束了,但政治鬥爭還遠遠沒有結束。因為他的競爭對手公子糾還活著,這是他無法容忍的。 只要公子糾多活一日,齊桓公的屁股就永遠坐不踏實,齊國的政局也永遠無法穩固下來。 於是,齊桓公寫了一封信給魯莊公,說自己手足情深於心不忍,要魯莊公代勞殺了齊國政治犯公子糾;其他兩個同謀犯管仲與召忽,則引渡回齊國,自己親自來治罪,以洩心頭之恨。你們是開開心心地答應呢?還是要我們打得你們答應呢? 魯莊公看了信,心中瓦涼瓦涼的。他剛戰敗回國,屁股還沒坐穩,齊桓公的威脅信跟著就到,行事如此果敢,手段如此毒辣,自己跟他比,實在是差得很遠,從前真是小瞧此人了。

鐵的事實告訴魯莊公,與齊桓公這樣可怕的對手為敵是很不智的,好吧,為了國家社稷,那就殺了公子糾吧,雖然從輩分上說,他是自己的親舅舅。魯莊公為文姜之子。 政治鬥爭不是賽跑。賽跑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第一名有金牌與獎杯,第二名也有鮮花和掌聲;可是在政治鬥爭中,第二名就是最後一名,最後一名不僅被淘汰,還得掉腦袋。 於是,公子糾死了,死在了自己親弟弟與親外甥的手裡。說起來,公子糾公孫無知齊襄公魯莊公齊桓公其實都是一家人,但在你死我活的權力鬥爭面前,所有親情都變成了狗屎,這就是孔夫子所深深嘆息的“禮崩樂壞”。 公子糾死後,魯莊公又將召忽和管仲打入囚車,準備將他們押送回齊國,然而召忽卻說什麼也不肯回國,他當眾發表了一番“忠臣不事二主,士可殺不可辱”的政治演講,然後就自殺殉主了。

然而管仲卻不肯死,他乖乖地鑽進囚車裡,還在半路上歡快地唱起歌來。據《管子》一書的記載,原來管仲的君臣觀生死觀非常之“離經叛道”,他說:“死君這種事兒我是從來不干的。我只可以為三件事去死,一是社稷破,二是宗廟滅,三是祭祀絕。如果不是這三件事兒,我不會白白去死,因為我死了對國家不利,活著才有利於國家。”這個觀念看起來倒是蠻現代,其實很古老,只不過中間斷了兩千年,所以我們今天突然在古書裡看到才會覺得有點突兀。 另據《呂氏春秋》記載,管仲唱的這首歌名叫《黃鵠》,詞曲創作者正是管仲本人,歌詞原文我就不引用了,沒有什麼意義,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翻翻書,或者也可以去聽聽台灣搖滾歌手趙傳唱的《我是一隻小小鳥》,大概意思差不多。

管仲為什麼身處囹圄了還有心思當“搖滾歌手”?他當然不是為了出唱片。原來,他害怕魯國人反悔把他抓回去,所以編了這首歌讓押送他的士卒們學唱,俗話說邊走邊唱行者無疆,有了歌聲的刺激,大家自然就走得不累了,結果一行人腳底生風,三兩下就順利進入齊境。魯莊公後來果然反悔了,他想任用管仲為魯相,可惜追之不及,悔之晚矣。 《呂氏春秋》於是說管仲深悉“役人之術”,也就是所謂激勵之法了。 現在問題又來了,管仲為什麼放著好好的魯相不當要去當齊國的囚犯,難道他就不怕齊桓公殺了他以報一箭之仇嗎?回答這個問題比較複雜,牽涉到他與鮑叔牙多年前一段感人肺腑的深厚友誼。我們還是從頭說起吧! 中國的傳統教育,喜歡把偉人的少年時代吹得天花亂墜,好像他們生下來就天賦異禀道德高尚,孩提時代就勤奮好學憂國憂民,甚至連上天都要降下異象來以資鼓勵。其實歷史的真相並非如此,很多偉人的少年時代不但平凡無奇,甚至有些狼狽,乞丐流氓比比皆是。

號稱中國古代自周公旦以後第一偉大之聖人管仲,年少的時候就很不起眼,他有點像秦末淮陰鄉下的韓信,貧而無行,正宗的小混混一個。不過人家韓信比他還好些,沒飯吃只是到朋友家蹭,而管仲卻幹起了偷雞摸狗的勾當,不過估計水平不高,所以好幾次被逮個正著,所以時人評價他是“城陰之狗盜、天下之庸夫”(城陰,今山東高密)。實在是很有損我們心目中的偉人形象。 好在後來管仲碰到了鮑叔牙,兩人一見如故,於是一起合夥做生意,但這傢伙做生意也不老實,虧了錢算鮑叔牙的,賺了錢卻自己拿大頭,對此鮑叔牙卻毫不以為意,仍然無怨無悔地為管仲付出,世人對此都非常不解。 時過境遷,後來管仲功成名就,他的愛妾小婧問及此事,管仲深深地感慨道:“鮑叔不以我為貪,乃知我貧也。”

或許大家會認為鮑叔牙是個沒有原則的爛好人,但事實並非如此。據《管子》書中記述,鮑叔牙此人疾惡如仇,聞一過而永生不忘,對自己對他人甚至齊桓公都非常之嚴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但他為什麼偏偏對管仲如此寬縱,信任理解以至於如斯地步?我只能說,鮑叔牙是個獨具慧眼的人,他早已看出管仲胸中溝壑萬千,身俱聖賢之姿,遠非常人可比,絕不能用一般的小節去要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瑕不掩瑜。 什麼是真正的朋友?這就是真正的朋友。甚至超越了普通摯友,達到莫逆知己的境界。 小婧接著又問他們後來生意做得怎麼樣,管仲臉上頓時露出了無奈的苦笑。 不怎麼樣!當時齊國的經濟尚未走上正軌,市場混亂,生意難做,管仲好幾次轉換經營方向,結果都以失敗告終,而且還把老本兒賠了個精光。然而鮑叔牙也沒有因此責怪他,反而自己將債務全部扛下。世人都說他們倆傻到家了,一個做事傻,一個做人傻。

然而每到這時,鮑叔牙總會對管仲露出真誠的微笑,安慰管仲,要管仲別聽那些人瞎講,還說管仲只是運氣不好,自己從來就沒有一刻懷疑過他的能力。 小婧聽到這裡,眼淚已經在眼眶中打轉兒了。 “然後呢?”小婧哽咽著問。 後來,管仲不做生意了,去政府裡做公務員,但還是很倒霉,三番兩次被辭退,這下子連管仲的老母都開始罵他不成器了,然而鮑叔牙仍然矢志不渝地站在管仲身邊,安慰他,鼓勵他,支持他,在他最失意最沮喪的時候給了他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直到現在,管仲還記得鮑叔牙在他賦閒在家時鼓勵他的話:管君,你是個很有本領的人,你之所以老是碰壁,不是因為你沒有能力,只是時機未到罷了——我相信,只要給你點陽光,你就能燦爛起來!

講到這裡,管仲忍不住目視遠方,眼眶濕潤。 而感性的小婧,早已是淚流滿面:“太,太感動了,再……再後來呢?” 再後來,管仲光榮地參軍了,可又在戰場上非常不光榮地逃跑了,兩次三番,恬不知恥。所有人都罵他是個膽小鬼,然而鮑叔牙再次站了出來,為他辯解:管仲不是畏死,只因為他家有年邁的母親全靠他一人供養啊…… 管仲做小偷沒成功,經商賠光光,打仗當逃兵,即便吃上“皇糧”拿了“鐵飯碗”,也每每被裁員,人倒霉倒到這個份兒上,也真是夠稀奇了。不過還有更稀奇的,齊國的“國父”姜太公七十歲了還一事無成,只能跑到渭水河邊釣魚玩兒,如此大器晚成,更加是一個極品,可見中國傳統教育裡說的“英雄出少年”,完全是狗屁。

再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齊僖公為兩個兒子招輔導老師,鮑叔牙和管仲分別面試上崗,事情的結局,管仲再次很倒霉地站錯了隊,不僅站錯了隊,還差點殺死了齊桓公;更“錯誤”更“可恥”的是,他居然在公子糾死後,並沒有自殺殉節,反而心甘情願地進入魯國囚車受辱,所以孔子的學生子貢認為他違反了士的節氣,是為不“仁”。孔子還因而頗為管仲辯解了一番。 對此,管仲的解釋是:“吾之所以為此,乃不恥身在縲紲之中,而恥天下之不理;不恥不死公子糾,而恥威之不申於諸侯也。小白之為人無小智惕,而有大慮,非吾莫用小白。”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們認為我被齊桓公俘虜後委屈求全是可恥的,可我認為有誌之士可恥的不是一時身陷囹圄,而是不能為國家、社會作貢獻;人們認為我所追隨、擁戴的公子糾死了,我也應該像召忽一樣跟著去死,不死就是可恥,但我認為更可恥的是有大才而不能施展出來匡助天下。齊桓公為人豁達有大度,遇事不耍小聰明,行事穩重不急躁,而且深謀遠慮志向高遠,但這世上只有我才能充分發揮他這個潛力股而成就大業。

說到這裡,管仲便問小婧道:“你怎麼看這件事兒?” 小婧道:“召忽的殉死,比活著更偉大;您的生,比殉死更偉大。” 管仲欣慰地笑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與夫人也!” 正如管仲所言,身為知己好友,鮑叔牙不僅不認為管仲可恥,反而向齊桓公推薦他擔任齊相,然而齊桓公始終無法忘懷當初管仲對他的一箭之仇,所以堅決不同意,說:“管夷吾親射寡人,中鉤,殆於死。今乃用之,可乎?”管仲名夷吾,字仲。 一個差點傷害到自己的人,一個差點毀了自己一生的人,齊桓公不殺他就很仁慈了,還要用他為相,給他數不盡的尊榮富貴,這聽起來是不是太離譜了一點兒? 鮑叔牙連忙解釋說,當初管仲是公子糾的臣,他射你是正常的,不射才不正常呢,如果現在他當你的臣子,他也會幫你射別人的。

齊桓公沉默,鮑叔牙說得是沒錯,但他心中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鮑叔牙接著表示:“君將治齊,即高傒與叔牙足也。君且欲霸,則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國國重,不可失也。”鮑叔牙認為自己和高傒都屬於守成型乾部,而管仲才是開拓型乾部,他才能幫助齊國獲得霸業。 接著鮑叔牙又狠狠地誇了管仲一通,還說自己有五個方面(政治、軍事、禮義、寬民、信民)不如管仲,這個管仲,就是天下奇才,就是社稷之寶。如果主公你有稱霸天下之志,就該盡棄前嫌,重用仇讎;但如果你心無大志,只想當個太平君主,那麼就當我鮑叔牙啥都沒說。 齊桓公終於點頭了,他畢竟是個有遠略有大志的人。既然老師鮑叔牙把管仲說得這麼玄乎,那麼寡人就當管仲從來沒有射過那一箭吧。所謂賢君無私怨,為了齊國的大業,寡人可以選擇忘記。 這裡,齊桓公又表現出他的一個優點了,那就是忘記。 別小看了這個優點,它非常難得,它需要大智慧大氣度才能做到。齊桓公差點死在管仲的箭下,如此深仇大恨,問天下有幾人能輕鬆釋懷,然而齊桓公竟然說忘就忘了,而且終其一世,都再也沒有提起過,彷彿這件事兒從來沒有發生過一般。譬如古希臘七哲之首泰勒斯有一次夜觀星象,不慎跌落井內。一個美麗的色雷斯女侍取笑他說:“你只記得頭上的東西,而忘記了身邊的一切。”泰勒斯搖搖頭回答:“我忘記了大地的不平,但卻獲得了整個星空。” 由此可見,忘記不一定是壞事兒。戰國時代信陵君竊符救趙,力退強秦,意驕矜而有自功之色,魏國名士唐雎就勸他說:“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有些事情不可忘記,有些事情卻不可不忘,不明白這一點的人,永遠成不了大事兒。 正因為如此,所以管仲囚車一進入齊境,齊桓公就立刻派人解其桎梏,以朝車(指的是朝廷重臣朝見君主所乘的車)迎接回都,並點起火把祛除不祥,殺純色公豬進行祭祀,又齋戒十日,為管仲舉行消災祈福的儀式。如此大的陣仗,從前通常只有大軍凱旋才會這麼折騰,但齊桓公為的卻是一個曾差點殺死自己的齊國“狗盜、庸夫、逃兵”,群臣聞之無不駭然。 等到管仲快到臨淄,齊桓公又親自出郊迎接,與他共乘一車,大張旗鼓地回朝。 路上,臨淄城萬人空巷,都來瞻仰國君如此重禮請來的賢人到底是誰,結果發現竟是國之大仇管仲,百姓無不駭然。 大家沒法兒不駭然,春秋初期不像戰國時代,士階層尚未崛起,治理天下都是諸侯大夫們的事兒,像管仲這樣的底層士人,能力再強也不可能碰觸國家大器,何況他還劣跡斑斑,有過謀殺國君未遂的罪名,而齊桓公卻如此尊賢欲以之大用,的確有些驚世駭俗了。 外舉不避仇,齊桓重用管仲,比之唐太宗重用魏徵,如何? 到得朝中,鮑叔牙見了管仲,老友重逢,悲喜交集,兩人抱頭痛哭,從此“管鮑之交”名揚天下。後世不知多少人欲求管鮑這樣的生平知己,可惜知己難遇。戰國時代的孫臏引龐涓為生平知己,龐涓卻殘忍地斷其雙足;楚漢時代韓信引蕭何為生平知己,蕭何最後卻將其誘殺。人心如此難測,“管鮑之交”也就變成了高不可攀的傳奇,變成了千古絕唱。 唐朝詩人杜甫曾嘆:“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李白也嘆:“管鮑久已死,何人繼其踪?”李杜二人關係算是不錯了,但比起管鮑來,他們還是差得很遠。 唉,我這一生若是能遇上管鮑這樣的知己,我死而無憾。 接下來,大家在朝堂上坐定,齊桓公便開始畢恭畢敬地請教管仲如何才能安定國家。 確實,齊國經過這次內亂,人心不穩,元氣大傷。如何撥亂反正,重建齊國和諧社會,此乃當務之急。 管仲舉起四個指頭,回答了四個字——禮義廉恥。 他接著又發表了一句名言,這句話在後世經常被人提起,引為士大夫的座右銘:“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也!”但管仲接著話鋒一轉,又道:“然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也。”他這叫做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但以物質文明調動精神文明發展。此思想非常先進,至今仍有重大借鑒意義,後人稱之為管仲的“富治思想”。 齊桓公點頭稱是,接著又請教管仲如何成就霸業。 管仲舉起一個指頭,回答了一個字——天。 他接著詳細說道:“夫霸者何所貴?貴天也。”齊桓公奇怪地抬頭看天,管仲笑道:“所謂之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故君欲霸,舉大事,則必從其本。夫齊國百姓,公之本也。” 簡單來講,就是要齊桓公以民為天。 據《管子》一書記載,管仲“入國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養疾、五曰合獨、六曰問病、七曰通窮、八曰振困、九曰接絕。”他如此關注民間疾苦與弱勢群體,儼然是一位社會保險制度與福利制度的創始人。如果此記載真實可信,則管仲的“以民為天”是真正落到實處而絕非空言矣。 當然,這也有可能只是管仲的一個政治理想罷了,並沒有在齊國深入執行下去,但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以民為天”思想的政治家,光這一點,管仲就足夠稱得上“聖人”。所以齊桓公聽了後不由肅然起敬,鼓掌驚嘆,但是鼓到一半,他的臉色又沉了下來,原來,他想起了自己的缺點,自己那死也改不了的壞毛病。 齊桓公說:“寡人有疾,寡人好色,且常使爵腐於酒,肉腐於俎,得無害於霸乎?” 此言一出,群臣皆驚。天哪,主公說話未免也太實誠了吧,我們大家也都知道你有些風流好色、嗜酒如命、貪愛美味、奢侈浪費等壞毛病,但也不用當著群臣的面不加掩飾地說出來吧,如此坦率,如此直白,如此不知維護自己的領導形象,這不是很傻很天真嗎? 然而管仲卻笑了,他感覺自己開始有些喜歡這個可愛的君主了,一個人不怕有毛病,就怕死不承認自己有毛病,甚至壓根就不認為自己這是毛病,那樣的人才最討厭。其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點兒毛病都沒有的人。 於是管仲微笑著回答道:“此極非其貴者耳;然亦無害於霸也。”管仲認為“食、色,性也。”貪愛享受是人之常情,這些小節跟事業成功與否沒啥太大的關係。 齊桓公頓時深感理解萬歲,忙又問:“何如而害霸?”那麼什麼對霸業有害呢? 管仲伸出了五個指頭,道:“不知賢,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不信,害霸;信而復使小人參之,害霸。” 這次群臣和齊桓公一起站起來鼓掌了:“善!善乎哉!”齊桓公當時並沒想到,他後來前四點都處理得很好,只有第五點的失誤,最終竟讓齊國霸業毀於一旦。 接下來,管仲又開始立足齊國,放眼世界,大侃特侃他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諸多方面的獨特見解,一時間,殿內驚嘆敬佩之聲不絕,那氣勢,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競選演講也不過如此。 演講結束,殿內鴉雀無聲,然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齊桓公鄭重宣布:“寡人欲使管仲治國,何如?” 群臣表示都沒有意見,但管仲卻搖頭道:“不可!” 這下子大家都感覺奇怪了,你管仲不想為公子糾殉葬,不就是為了回齊國一展所長嗎?這會兒怎麼又謙虛起來了。 其實管仲哪裡是謙虛,他在提條件呢!只見他舉起五個手指頭,說了五個字:“賤不能臨貴。” 齊桓公頓時明白了,於是他宣布,管仲即日起為齊國上卿,地位不僅在群臣之上,且在國高二子之上。 把一個囚徒瞬間從草民提拔為上卿,而且地位超過有擁立之功的世襲上卿國高二氏,此真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這下管仲該滿意了吧,但是不,管仲仍然不滿意。 只見管仲又舉起了五個手指頭,說了五個字:“貧不能使富。” 齊桓公立刻宣布,封給管仲三處封邑,並將齊國一年的市租賜給他作為獎金。這下管仲該滿意了吧! 然而管仲再次舉起了那天殺的五個手指頭,緩緩說出五個字:“疏不能製親。” 管仲這小子太過分了,要這要那,有完沒完哪,群臣們聽了直冒汗,包括鮑叔牙在內。 然而,齊桓公卻一點兒不冒汗,他立刻宣布,管仲即日起為寡人仲父,也就是二叔或乾爹的意思。這件事兒是學周武王,他曾尊齊國的先祖姜尚姜太公為“尚父”,另外再比如四百多年後的秦王嬴政,他也有個仲父叫呂不韋。 齊桓公還命令,從此以後所有齊國人都要避諱,不許說“夷吾”這兩個字,因為這是寡人乾爹管仲的名字。 從古到今,只有避君王的諱,從來沒有避臣子諱的,齊桓公此舉,不僅驚世駭俗,而且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真是太超過了。 果然,此言一出,堂下群臣頓時像炸開了鍋一般,議論紛紛,反對之聲不絕於耳。 太超過了,真是太超過了,我們不同意! 齊桓公笑道:“既然如此,咱們就發揚一下民主精神吧,少數服從多數。善者入門而左,不善者入門而右。” 群臣頓時像潮水一般分為兩邊,齊桓公正要數人數,卻發現大臣東郭牙既沒站左邊,也沒站右邊,他站中間——這種人警察巡檢時最討厭了,齊桓公也一樣。 於是齊桓公皺眉道:“善者左,不善者右。子何為中門而立?” 東郭牙不答反問:“以管仲之智,為能謀天下乎?” 齊桓公斬釘截鐵地說道:“能。” 東郭牙又問:“以管仲之斷,為敢行大事乎?” 齊桓公的回答同樣乾脆:“敢。” 東郭牙道:“君知能謀天下,斷敢行大事,君因專屬之國柄焉。以管仲能,乘公之勢以治齊國,得無危乎?” 齊桓公道:“你說的都沒錯,依你之見,寡人本應該命令隰朋治理內政、管仲治理外交以使互相制衡,從而保護自己的君權不受威脅。但是很可惜,我們倆的這番對答出自後世法家經典《韓非子》,完全是韓非為了論述自己強化君權的理論瞎編出來的,其實壓根兒就不存在,所以你還是省省吧!” 東郭牙笑道:“哈哈,被你發現了。”於是大步走向左邊,一場廷辯化於無形,整個世界又清靜了。 很顯然,以春秋初期“世卿世祿”的政治制度,像管仲這樣的一介布衣是沒法進入政府高層的,高層都是由世襲貴族把持。這些人中的保守派即便嘴上不說,暗地裡也一定會對管仲將要推行的新政使絆子,所以齊桓公才會如此不遺餘力地為管仲撐腰。據《呂氏春秋》和《韓詩外傳》記載,齊桓公為了加強任用管仲的合法合理性,還在第二年的正月大朝期間舉行了一次祭祖儀式,他命令有司打掃宗廟,設置幾筵,又具太牢(即豬牛羊三牲),祭祀告祖,曰:“自吾聞夷吾之言也,吾目益明,吾耳加聰;不敢獨擅,敢以告於先祖。”說完回頭命令管仲道:“夷吾佐我!”管仲倒退著走了幾步,再拜稽首(即跪下來以頭觸地,春秋時的君臣之禮沒有後世那麼變態,後世動不動就三拜九叩,春秋時最嚴重也就再拜稽首了,平常連稽首都不用),接受任命後離開了宗廟。 如此,管仲就等於在形式上得到了齊國歷代先祖的授權,他這個齊國史上最強黃金聖鬥士,終於可以爆發他的小宇宙,放開手腳大干一場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