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春秋那些事兒·吳越爭霸卷

第37章 叁郢复

飽經劫難的楚昭王回到了飽經創傷的郢都,一眼望去,但見故都殘破,滿目瘡痍,不覺淒然淚下:“宗廟被毀,社稷遭難,百姓受苦,此均寡人之罪,寡人之罪呀!” 群臣們陪著昭王一起哭,有個叫扈子的樂師甚至還邊哭邊彈唱起一首自創曲來: “王耶王耶何乖烈,不顧宗廟聽讒孽,任用無忌多所殺,誅夷伯氏族幾滅。二子東奔適吳越,吳王哀痛助忉怛,垂涕舉兵將西伐,伍胥、伯嚭、孫武決。三戰破郢王奔發,留兵縱騎虜荊闕,楚荊骸骨遭發掘,鞭辱腐屍恥難雪!幾危宗廟社稷滅,嚴王何罪國幾絕。卿士淒愴民惻悷,吳軍雖去怖不歇。願王更隱撫忠節,勿為讒口能謗褻。” 是的,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楚昭王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化悲憤為力量,收拾民心,重建家園。

說得簡單,具體怎麼實施呢,楚昭王學習了當年晉文公重耳歸國後的寶貴經驗。 第一,論功行賞。當時得到獎賞的有王孫由於、王孫圉、王孫賈、鍾建、鬥辛、鬥巢、鬥懷、申包胥、宋木等九人。王孫由於自不必說,當初要不是他為昭王擋住那一戈,昭王早就去地底下見他老爸楚平王了;鬥辛、鬥巢、鍾建等人也不必說,昭王逃亡期間,他們保駕護航,不離不棄;而申包胥更是七日哭秦庭,感天動地;可是這個鬥懷鬥老二曾經想謀弒他,楚昭王卻依然不計前嫌,給予其和老哥鬥辛一樣的獎賞,並說:“大德滅小怨,道也。他們一個對君王有禮,一個對父親有禮,寡人同樣對待他們,宜哉!” 另外,當年楚昭王奔隨渡臼水(又名臼成河,在京山、鍾祥一帶)時,楚大夫藍尹亶只顧自己逃命,不把船給昭王用,按道理這樣的卑鄙小人應該被處死才對,可是昭王一樣赦免了他,對他說:“我不懲罰你,是為了用這件事來記住以往的過失。”

大家看這種行為,像不像當年晉文公重耳歸國後對待頭須和履鞮一樣寬宏大量呢?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必須要有廣闊的胸襟,這樣讓更多的人團結在自己周圍。越是多事之秋,團結與穩定越是顯得尤為重要,這就是楚昭王從不斷的失敗中學來的寶貴政治智慧;而像伍子胥這樣有仇必報眼睛裡容不得一點沙子的人,注定只能當一個毀滅者、一個孤獨的英雄,政治這種虛偽而陰暗的東西,他玩不來,非要玩的話,只能是玩火自焚。 鬥氏兄弟和王孫由於等人站對了隊伍,得到了好處,升官的升官,發財的發財,自然都皆大歡喜,唯有立了最大功的申包胥,卻學起了當年為晉文公割股啖君的介子推,死活不要楚昭王的賞賜,說:“我作秦庭之哭,是為了楚國,不是為了自己,如今國家已經安定了,我還要那區區賞賜做什麼,再說我雖盡了對大王的臣子之忠,卻違背了對伍子胥的朋友之義,我若是為了一己之私接受賞賜,一來對不起伍子胥,二來也對不起自己的良心。”於是逃入深山之中,隱居起來,終生不出。

申包胥的所作所為,真當得上“忠肝義膽”四字。如此高的覺悟,幾乎已是聖賢了。唉,試問當今之世,可找得到這樣的人半個? 另外,吳人入郢時,為楚國保存了“雞歡之典”(楚國法律大典)的蒙谷,以及隨從和保護楚昭王有功的屠羊說,也均拒受獎賞,前者“自棄於磨山之中”(《戰國策·楚策一》),後者返其“屠羊之肆”(《莊子·讓王》),這也是春秋歷史上的佳話。 君一個勁地要賞,臣一個勁地要辭,個個覺悟都這麼高,看來楚國在春秋末年能夠復興,絕非偶然。 第二,重修法治。楚復國後,五官(古代五種重要官職之統稱)失法,社會動盪。幸好這時候蒙谷及時獻上“雞歡之典”,使五官得法,百姓大治,社會日趨穩定。這一切,蒙谷居功至偉,真是為楚國干了一件大好事。

第三,遷都。吳國雖然已經退兵,但強大而好戰的吳國,對楚國而言,始終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所以楚昭王和大臣們經過一番商量,決定把都城遷到離吳較遠的鄀城(今湖北宜城東南),名曰新郢,以便休養生息,重整國力。 遷都雖是個無奈之舉,但卻也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鄀城離江較遠,可以避免吳國強大水軍的威脅,又臨漢水,便於交通,發展生產。又西鄰荊山,北接南陽盆地,進可取,退可守,而其時與秦盟好,與晉關係亦趨緩和,這一環境,正可讓楚國安心發展,不懼外敵。經過數年的整頓恢復,楚國的情況日漸好轉,開始秋後算賬,教訓那些年因楚國遭難而落井下石背叛自己的屬國。公元前496年(楚昭王二十年)春,楚國滅頓(今河南項城),公元前495年,出兵滅胡(今安徽阜陽),公元前494年春,楚昭王又對當年引吳侵楚的罪魁禍首蔡國進行了大規模的報復行動,蔡昭侯不是對手,只得再投降。公元前491年,楚昭王將都城又遷回了故郢。至此,楚國又以強勁的姿態,重新步入春秋大國之列。

楚昭王君臣的這一番舉措,使楚國在遭受了巨大的創傷之後,不但沒有一蹶不振,反而獲得了寶貴的危機意識和空前的團結,從而得以重返爭霸行列。楚昭王不失為楚國歷史上有作為有貢獻的君主之一。所以孔子說:“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宜哉!”而這段歷史也告訴我們,只有經歷過苦難的民族才會更加的成熟與強大。世界上所有偉大的民族,莫不如是。 楚昭王和大聖人孔子還有一段淵源。據說當年楚昭王流落在外的時候,某個正月十五日,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是一種外白內紅圓乎乎的甜美食物。大家都不知道這是什麼玩意兒。楚昭王聽說孔子學問很好,就派人去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後來楚昭王果然復了國,從此對孔子佩服得一塌糊塗。再後來,孔子在魯國混不下去,開始周遊列國四處求官,結果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最後還被困在陳蔡之地,沒吃沒喝,差點變成了叫花子,多虧楚昭王想起舊事,派使者把孔子師徒接了過來,還要封他做大官。可是孔子的命也夠衰的,眼看他就要夢想成真,楚令尹公子子西卻阻止昭王說:“孔子有一幫極其牛逼的徒弟,若是封他做大官,大王您就不怕他們師徒在楚國作亂?再說孔子鼓吹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只認週天子是王,可不承認咱們楚國的王是王,這樣的危險人物,大王絕對不能要!”昭王一聽,也是這麼一個理,於是就打消了重用孔子的想法。從此以後,孔子的政治理想就算玩完兒了。心灰意冷之下,他只好回到魯國,修書傳道,老老實實地當起了他的教書先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