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從草根到皇帝·劉備的奮鬥

第52章 劍指赤壁

那場激情四射的演說結束之後,孫權和周瑜又召開了一次小型軍事會議,參加人員僅限於幕府內少數幾位軍事高層。 會議上,周瑜更詳細地分析了敵軍的組成,指出曹操所謂的“八十萬”人,只不過是十五萬疲憊的北方士兵與七萬尚徹底未服從的荊州士兵所組成的烏合之眾。同時他還堅定孫權的信心:只要江東精兵五萬,一定能夠得勝。 不過孫權也有難處,他表示:五萬人不是個小數目,一時無法集結,短時間內只能調集三万精兵,由周瑜為左都督,老將程普為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搭配黃蓋、韓當、呂蒙、周泰、甘寧、凌統等江東精英將領,西上與曹操大軍決戰。 至於孫權自己,則留鎮柴桑為後盾。他還特意交代周瑜:“倘若前線戰事不利,便撤回柴桑,孤將親自與曹操一決死戰!”

一時間,全場戰意昂揚。 鏡頭再轉回劉備。 打從諸葛亮離開樊口之後,劉備就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幾乎夜夜失眠。他多少也聽到一些柴桑那邊有關和戰的爭論,又聽說曹操大軍已從江陵出動,心中正自著急,忽有守軍來報,說周瑜所率領的江東水軍已大舉前來。 劉備大喜,屁顛儿屁顛儿地派人前往慰問,誰知卻熱臉貼了個冷屁股。 當時劉備的官階是左將軍兼豫州牧,比周瑜這個破虜將軍下頭的中護軍高出何止一階,但周瑜顯然沒把劉備當回事,只是淡淡說了一句:“我有軍務在身,不能前往拜見,如果劉將軍可以屈尊過來,我倒是很樂意接待。” 周瑜的話傳過來,劉備雖然很生氣,但也只能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咽。畢竟形勢比人強,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誰讓咱有求於人家呢?

劉備只得對關羽、張飛說:“週將軍想要見我,現在咱們受江東庇護,去一趟,也好展現咱們結盟的誠意。” 於是劉備乘著小舢板前往拜會周瑜。雙方禮尚往來一番,然後分賓主落座,接下來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話題交換了意見。 劉備問:“對抗曹操,不知貴軍有多少人馬?” 周瑜答:“三萬。” 劉備嘆道:“可惜太少了!” 周瑜冷笑:“足夠了,劉豫州只要看我破曹就好。” 劉備說:“能否請魯肅先生過來一敘?” 周瑜說:“有軍職在身,不能擅離職守,豫州要見,只好親自過去。” 會談結束。 面對周瑜傲慢的態度,劉備自然不會感到很愉快,而看到江東兵少將寡,他對周瑜的信心指數更是直線下降。回到營寨後,他率軍跟在江東軍之後,同時命關羽、張飛帶領兩千人,不聽周瑜的指揮,作為進退的緩衝。

以上這段記載出自《江表傳》。 《江表傳》,顧名思義就是江東人寫來吹捧自己的傳記,只要非江東戶籍的人出現在本傳記中,多少都有點“被婊”的意味(說笑),劉備便是主要的受害者。 以上記載將周瑜的高傲、嚴謹,與劉備的膽小怕事、謹小慎微作了強烈對比,其誇張程度連西晉的孫盛都不相信。他認為劉備此時已退無可退,哪裡可能會保留實力?明擺著是江東人扭曲事實的報導。 但不管怎麼樣,周瑜和劉備的部隊在樊口一帶總算是完成了會師,聯軍部隊大約有四五萬人的樣子,與曹操所謂的“八十萬”相比,當然是九牛一毛,不可同日而語。 這是孫、劉雙方第一次合作。劉備很小心地觀察著這位年約三十五歲、高大英俊的壯年將領,而周瑜也暗暗掂量著這位天下梟雄的斤兩。兩人都感覺到對方不是個簡單人物,也明白面對曹操的這場戰爭,只是彼此復雜關係的開端。

不過,劉備很快便被周瑜的戰術給徹底震懾。 當周瑜下令向西進軍時,劉備以為周瑜的目標是夏口,那是漢水與長江的交匯口,在此設防,能有效阻擋從襄樊或江陵而來的水軍。但周瑜並沒有在夏口下達駐守的命令,而是率領著部隊持續往長江上游挺進,而且始終沒有宣布行軍的終點。 劉備這才驚覺,周瑜並不是在“抵抗”,他的目標是“吃掉”曹操。 曹操征服河北的氣勢,數十万精銳大軍以及帝國丞相的招牌,彷彿全然不在周瑜的眼內,他以絕對劣勢的兵力遠離防區,深入陌生的南郡腹地,直指敵軍重兵集結的江陵。 面對這種近乎瘋狂的戰術,劉備不禁倒抽一口涼氣:這不是作死嗎? 然而,在極度震撼和驚嚇之餘,劉備也逐漸看清了這一瘋狂戰術背後的真實目的。這就如同高明的棋手,每一步棋永遠是為下一步棋所設想,此刻劉備終於明白,周瑜要打的不只是眼前這一場仗而已。

於是劉備也開始思考,並在周瑜設定的棋譜上,為自己埋下了一枚伏子。 回過頭來看曹操,他送出那封“狩獵邀請函”之後,大概滿心期待哪天江東特使會突然造訪,一手提著劉備的腦袋,一手獻上東吳的降表。 然而這兩件美事不但沒有發生,反而東方關寨傳來急報,說江東大軍已逆江進入南郡,直撲江陵而來。曹操先是一驚,詢問敵軍人數,情報顯示,敵軍約為五萬。 當曹操聽到“五萬”這個數字時,差點氣出腦溢血,他咆哮道:“江東這幫小賊,不殺劉備也就算了,竟敢興兵抵抗!興兵也就算了,居然敢用區區五萬人就想殺進荊州!你們當我曹操已經老了?以為我不敢跟你們互砍?且看老夫如何把你們吃乾抹淨,渣都不剩!” 於是,被激怒的曹操不顧參謀賈詡的反對,下令江陵駐軍即刻總動員,他親自率水陸大軍順長江而下,迎擊江東軍。

後世的專家們普遍認為,曹操在赤壁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出兵時機不對。曹操要么應該在當陽持續追殺劉備,避免“孫劉同盟”的形成,要么就應該在江陵待得久一點,一方面穩定荊州局勢,一方面將水師訓練完備,之後再以壓倒性的優勢一舉擊潰孫權。 但這兩個方案曹操都沒有選擇,他在江陵待了不長不短的兩個月,在最為不利的天時之下,率軍東征。 筆者大致同意以上的說法,不過想補充一點:曹操不恰當的出兵時機,應該是被周瑜敢於“亮劍”的氣勢逼出來的。 感興趣的讀者不妨找來地圖,從地圖上一目了然:赤壁與柴桑之間的長江水道大約有三百公里,江陵與赤壁之間的長江水道約為二百公里,而且江東軍是逆風,溯江而上,中間可能還受到些許小股抵抗。據此推測,周瑜應該是先從柴桑發兵,深入荊州一段距離後,曹操才從江陵出來迎擊,否則兩軍不會相遇於赤壁。

合理的推測是: 曹操原先計劃在江陵久駐,至少也要等到來年春暖花開時節,天暖水漲之時再行東征,這段期間曹操原打算利用政治壓力迫使江東屈服,他有可能為了加強威懾力度,將大軍推進到東方的巴丘,也就是今天嶽陽市一帶。 然而周瑜以少數兵力深入敵陣,氣焰實在是太過於囂張,令曹操不能抱有任何幻想。倘若他不能及時雄起,恐怕新降的荊州軍甚至河北軍都無法心服,再加上周瑜陣中有劉備在,那傢伙在南郡可是人氣爆棚,如果讓他有機會靠近人口稠密的地區,天曉得會搞出什麼亂子來。 相信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曹操在匆忙間動員了休養不足的北方陸軍,與還不太穩定的荊州水軍,準備與江東軍決一死戰。 這樣的假設,或許恰好說明曹軍在赤壁之戰中的出場陣容,根據《三國志》上的人物傳記,似乎除了曹操以外,並沒有其他重量級的將領參戰。曹仁一直在江陵,張遼、於禁、朱靈等七軍都在北方駐守,除了一個叫張憙的將領之外,曹操彷彿是自己一個人帶球沖向對方禁區。

當然,不能排除因為赤壁之戰敗得太慘,所以史家為傳主們隱諱不記,只留一個記錄給苦主曹操獨享這種可能性。 但也存在另外一種可能:由於當時出兵的決定下得太過於突然,來不及調動各處軍隊,曹操只好自己帶球先切入,要其他人快點跟上,結果被對方搶斷,一腳遠射,攻破球門。 0∶1,曹方慘敗出局。 也有專家認為,周瑜之所以積極出兵是為了鞏固陸口,那是長江由東西向轉南北向的拐彎處,也是幕埠山地降入平原的地區。倘若讓曹操佔領了陸口,曹操便能以精銳騎兵直趨柴桑,完全破壞江東的水上優勢。 不過,即便鞏固陸口是周瑜的考量之一,他也完全沒有考慮採取守勢。江東戰車經過陸口之後繼續往上游挺進,只等曹操本人來將他們停下來。

就這樣,南北兩支精銳部隊,在建安十三年十二月的寒風中,在那座赤赭色的懸崖前,看見了彼此的身影。 赤壁,我們來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