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梁武帝

第35章 第三十五章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

梁武帝 黄复彩 5332 2018-03-13
掌管樞密的大臣徐勉將三份卷宗分別放到皇上的案前醒目位置。徐勉是范雲極力推薦的大臣,正如范雲所說,徐勉為人謹慎,辦事認真,又熟悉各種典章制度,蕭衍對這位辦公廳主任、高級秘書十分滿意。現在,徐勉將三份卷宗放到他的案前,一定另有深意。 這三份卷宗,都是高最法院大理寺亟待處理的三宗大案要案。一份是關於益州地方官員張文休私放國庫糧備被羈押在案的;一份是武康縣令何遠抗拒朝廷、拒交公糧被判死刑的;另一份是關於丹陽縣令吉瑞勾結變民,妄圖暴動,等待秋後問斬的。三份卷宗,三宗大案,定的全是死罪。蕭衍仔細地看了這三宗大案的捲宗,第一個引起他注意的是張文休私放國庫糧一案。 這是發生在去年九月的事,成都一個叫張文休的官員利用進京運送國庫糧備的機會,竟然將國庫備糧沿途分發給災民,總數約在一萬擔左右。張文休一到建康,御史台立即將張文休逮捕。張文休也對自己的行為供認不諱。但據他說,當他的運糧船每到一處時,目睹碼頭上聚集了成千上萬的災民,甚至有人吃人的現象發生,張文休於心不忍,便命手下將所運國庫糧食熬成稀粥,向災民賑施。張文休的案子證據確鑿,事實清楚,被下到大獄,準備秋後問斬。

蕭衍似乎並未多加斟酌,便在張文休案的捲宗上批道:“我南梁朝廷難得有如此愛民如子之官員,若定死罪,天地不容。”事後,他還對徐勉說:“如果朕是張文休,朕也會這麼做的。” 張文休很快被從死囚大獄中放出,不久,又被破格提拔到司農卿(國家農業部)任散騎常侍。 蕭衍開始批閱第二份卷宗。蕭樑初建,國庫空虛,公糧儲備就尤為重要。雖然去年以來各地均發生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但各地的公糧都已交足,唯獨武康縣令何遠未交一粒一米。何遠甚至放出這樣的話來:餓死一百個朝臣並不足惜,餓死一個百姓事關重大。對於何遠這樣公然對抗朝廷的地方官員,歷朝歷代,均是死罪。但是,徐勉卻將這宗案件重新提起,並擺到皇上的案前,顯然另有自己的觀點。

蕭衍當即批复:“何遠拒交公糧事實清楚,抗拒朝廷說法不確。”命發下重報。 事隔不久,廷尉卿蔡法度將何遠一案重新向皇上報呈:何遠的武康縣未交公糧的確屬實,但去年武康縣發生歷史上最大的洪澇災害,全縣糧食幾乎絕收,武康縣卻沒有一例災民餓死的報導同樣也是事實。報告稱,何遠拿出自己多年的積俸,又將夫人的陪嫁等悉數變賣,所得錢款託人到鄰縣購買糧食用以賑災,並動員各中小地主將家中積糧全部獻出,以解飢荒。 關於何遠抗拒朝廷的報告,系根據吳興太守王彬的陳述。原來去年秋天,王彬到各縣巡視,其他各縣都搭設了供帳,準備了豐富的食品接待上峰,而武康縣只能拿出“糗水”(用炒熟的稻米磨成粉,做成粉湯)招待王彬。對於這樣的接待,太守已大為不悅,而等太守離縣時,何遠所送供奉只是一斗酒,一隻鵝而已。何遠對這樣的供奉似乎也略有愧意,他請求太守大人恕罪。王彬說:“晉時有陸納僅以一茶一果敬獻丞相謝安,您的禮品已超過了陸納,你就不必為自己的寒酸而慚愧了。”

聽了徐勉的報告,蕭衍禁不住動了真情,並落下一滴淚來。他當即在何遠一案的文書上批道:“如此清廉,何遠何罪?”像張文休一樣,何遠不僅被從死囚中放出,不久,又被破格提升為宣州太守。 對於丹陽縣令吉瑞勾結變民,妄圖暴動一案,因事關重大,蕭衍決定暫放一旁。 在一次早朝後,蕭衍說:“古人說,偏聽偏信,獨斷的結果只能是專橫。朕今後做的事情,有對的,大家支持,不對的,大家儘管批評。只有這樣,朕才不至於像東晉時的司馬倫,被人稱為昏君,更不至於像蕭寶卷一樣,落得個身首異處。從今往後,凡天下百姓,有對國家有益的建議,也都可向朝廷提出。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而非帝王的天下。” 天監二年(公元503)七月的一天,建康信訪局公車府門前出現兩隻大木箱子,一書“謗木”,一書“肺石”,吸引得建康市民一批批圍來觀看。

據說是在堯的時代,帝宮門前曾豎起一根丁字形木架,以吸納天下人的意見,此木被稱為“謗木”;而在舜的時代,百姓們可以站在帝宮門前的一塊肺形巨石上鳴冤叫屈,其聲音通過肺石的振動,一直傳到宮裡。謗木和肺石,意在一個朝廷對民主所敞開的大門,意在這個朝廷原始的親民意識。 公車府門前謗木、肺石二函剛剛擺出,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便在那肺石函旁一連幾日地默然靜坐。靜坐的少年成了公車府前一道風景,引得一批批市民圍來觀看。終於了解到,少年名叫吉彥,父親正是那位被下到死獄的丹陽縣令吉瑞。少年稱,父親因秉公辦案,得罪了州官,遭到陷害,被打入死獄。此前他已給公車府投書十多封,詳述父親遭人陷害的始末,但卻一直沒有回音。現在,他只想請求皇上允許他代父而死,以洗清父親的罪名。十多天過去了,公車府的官員們出出進進,似乎誰也沒有註意到那個靜坐的少年。其實,並非公車府的官員們熟視無睹,而是都知道,吉瑞的案子已報到皇上那裡,既然皇上都沒發下重審,看來就已成鐵案了。

直到有一天,公車府前發生一起不大不小的騷亂,吉瑞的案子才被重新提起。 那一天,恰逢尚書左僕射沈約來公車府調研,有兩名操外地口音的少年撥開看熱鬧的人群,其中一人撿起一塊石頭,就朝那謗木、肺石砸去,口中罵罵咧咧,引得公車府人一湧而出,要拿他治罪。兩名少年,一瘦一胖,那瘦的尤其激烈,說:“皇上英明,卻被下面一幫子人糊弄著。不把情事鬧大了,皇上又怎麼知道下面的事情?”說著又要動粗。 公車府的官員說:“小小年紀,口出狂言,這謗木、肺石是朝廷用來聽取百姓意見的,自設立以來,收到近千封投訴,公車府都分門別類地送到各相關部門,怎麼就糊弄人了?” 瘦個少年說:“我們從丹陽來,吉縣令的案子我們早就听說了,說他勾結變民妄圖暴亂,變民是誰,捉到沒有?如果捉到了,有口供沒有?有勾結的證據沒有?這些都不清楚,就將人下到死獄,這不是誣陷是什麼?這不是草菅人命是什麼?奇怪的是,吉彥公子往這肺石函中投了十多封信,居然石沉大海,這謗木、肺石函豈不是擺設嗎,既然這樣,要它何益?”

公車府官員說:“吉瑞的案子復雜,連廷尉卿蔡大人都難以了斷。今天沈尚書親自過來,就是為的這件案子。你二位還是少管閒事,該干什麼幹什麼去吧。” 兩位少年相互狡黠地一笑,仍是那瘦個兒說:“拿人錢財,為人消災,朝廷設立這些機構,拿著百姓的稅收,卻不替百姓辦事。一個普普通通的案子,弄得如此復雜,要公車府何用,要大理寺何用,要吏部何用?都是一些飯桶機構,不如我們大家衝進去,一把火將這公車府燒個乾淨,免得糊弄人。” 人群越聚越多,有人開始往公車府湧去。眼看事態擴大,公車府的官員有些膽怯,便求那兩個外地少年說:“有話好好說,事情是你倆鬧起來的,還是請你二位去把事態平息。事情鬧大了,大家都沒有好果子吃。”

瘦個少年說:“除非沈尚書親自出來,否則今天的事情就沒有了結。” 事情鬧到這個份上,尚書左僕射沈約終於露面了。及至問過姓名,沈約知道這兩個少年大有來頭。張率的祖父張永是劉宋時的右光祿大夫,朱异的父親朱選之在南齊做過吳平縣令。兩人雖然年少,卻因為詩文俱佳,在建康的知名度已經很高了。 “早就听說你們雖極具才情,卻性情頑劣,果然就鬧出這樣的動靜來。今天我沈約要是不出面,怕這公車府真要被你二位一把火燒個乾淨。”沈約說時,語氣極其嚴厲。 直到這時,那矮胖的少年張率才開口說話:“平原明山賓先生讓我們前來建康拜訪沈尚書,可沈尚書的家人總是不肯引見。”說著就呈上當代大儒明山賓的信。 沈約說:“我明白了,你們是為了要見我,所以才製造出如此動靜?”

朱异說:“也不全是,吉瑞的案子,早就該結了,現在卻仍然把人羈押在死囚牢裡。這位吉公子在公車府前坐有十多天了,也沒有人肯親自過問一下,這難道不是公車府的失職嗎?” 沈約將二人引進公車府,及至看過明山賓的信,語氣才緩和下來。據沈約說,吉瑞的案子的確複雜,牽涉到尚書省的某位大人。但這個案子幾天前還是由廷尉卿蔡法度大人呈報到皇上手裡,自己就是皇上親自差來公車府調查此案的,可見皇上對這起案子非常重視。 張率說:“明山賓先生說,沈大人不僅是一代辭宗,更是極愛人才,所以才推薦我二人前來拜見沈大人。” “張公子的詩,我早就讀過,”沈約說著,便隨口誦起張率的詩:“'夜寒湛湛夜未央,華燈空爛月懸光;從風衣起發芬香,為君起舞幸不忘。'還有'朝日照屋樑,夕月照洞房',都是過目成誦的佳句,這麼優美的詩,老拙我也是日復有三啊。”

張率說:“謝謝沈大人褒獎,我對沈大人早就高山仰止,今日得以一見,真是三生有幸啊。” 朱异說:“我給沈大人說個笑話聽,張率十六歲時就寫了幾千篇賦,當時送給一位老儒生看,老儒生不屑一顧,連稱廢文。張率一氣之下就將所有的賦一把火燒了。後又覺得可惜,遂又將那些賦撤成分行詩,再送那位老儒生,說這是沈大人的詩。那位老儒生只讀了幾行,便連連說,好詩,好詩,並要留下收藏。張率哈哈大笑,老儒生知道受愚弄了,當時真恨不得有個地縫能鑽進去。” “呵呵,有這樣的事,竟有這樣的老儒生?”沈約呵呵地笑著,又說:“至於朱公子,我聽說你年少時……” “呵呵,是個危險人物,”朱异笑著說,“遊手好閒,賭博成性,為害鄉里,人神共憤。有一次我闖了大禍,我父親將我用鐵鍊綁住,要沉入錢塘江去,祖父以死相威脅,父親才饒了我。”

“聽說你祖父時常對別人說,我的孫子將來一定能把官做到五兵尚書的位置。” “雖然我性情頑劣,祖父卻一點也不懷疑我將來能成為一個有用之才。一直到祖父過世後,我忽然明白了許多,從此下決心改變自己。” 沈約又說:“明山賓在推薦二位時,不惜用'器宇弘深,神表峰峻'這樣的詞語,可見明先生對二位公子的器重。現在天下初定,皇上正千方百計尋找經國之策,濟世良才,你二人先在京城住下,自有你們報效朝廷的機會。” 吉瑞的案子終於有了著落,那位陷害吉瑞的州官被繩之以法,同時牽涉到尚書省官員何敬容的一位親戚。案情大白後,何敬容主動請辭,蕭衍批准。據說蕭衍在吉瑞一案水落石出後曾公開向大臣們作了檢討,說:“朕一時的疏忽,差一點就讓一顆無辜的人頭落地,教訓,教訓啊。”蕭衍親自召見了少年吉彥,對他的孝行大加稱讚,並要破格提拔吉彥到廷尉做官。吉彥卻說:“謝陛下,吉彥替父親鳴冤,只是要洗清父親身上的冤情,現在父親冤情大白於天下,我也可以安心讀書了。如果我因這事而破格做官,反被天下人恥笑,我也就失去了替父親申冤的意義。”蕭衍知道,這是一個不一般的少年,便又說:“當代大儒明山賓等將在建康設立五館,教授儒學,你可前去就學。朕擬設立考官制度,不論寒貴,均可以才能入仕,到時你也可前去應試。”少年說:“那倒可以一試。如果我的才能達到國家錄用的標準,我又何必自恃清高呢?” 然而張率、朱异很久都沒有聽到關於他們二人的任何消息,朱异有些急了,說:“是不是沈大人把我們給忘了呢?” 張率說:“你沒看出嗎,沈大人在皇上面前並不吃香,皇上寧可給他很高榮譽,卻並不給他多少實權。沈大人的推薦,皇上並不一定當回事。看來我們還要尋找另外的機會。” 關於在建康設立五館一事很快得到落實,不久,即有平原明山賓、吳興沈峻、建平嚴植之、會稽賀湯補等四人被詔為五經博士。朝廷命他們各舉一館,各館根據導師的意願自主招生學生百十人。與此同時,蕭衍再次向大儒何胤發出邀請,依然遭拒。蕭衍不罷不休,又向何胤請求選派學生上門受教。何胤卻不過皇上的盛請,只得勉強答應。蕭衍又宣布,今後皇室子弟,但凡到了讀書求學的年齡,一律進五館受教。 蕭衍特地在文華殿召見了幾位五經博士,蕭衍說:“兩漢時期的登賢入仕者,莫不通過儒學經術。儒學對於經國濟世,影響深遠。魏、晉以來,儒教衰敗,禮崩樂壞。為此,朕才想到請諸位擔任五經博士,讓你們設立學館,廣招門徒,以培養華夏棟樑。” 直到這時,明山賓才有機會向皇上推薦朱异、張率等少年才俊。蕭衍這才想起,這個朱异,此前曾被沈約提起過,今又被明山賓隆重推舉。這個朱异,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及至見過,卻是一個看上去有些放蕩不羈的少年,當時便有些失望。朱异不失時機,大談皇上的舊文《圍棋賦》。蕭衍被他說得棋癮犯了,便讓朱异陪著下了幾盤。朱异在棋枰上著著引著皇上的意趣,著著卻又讓著皇上。蕭衍當即便說:“過幾日朕要去五館親授《禮記》和,你能替講一課嗎?”朱异說:“陛下如此信得過小生,小生一定要給陛下爭氣。” 到了開講的那天,館內坐滿了黑壓壓的人群。面對座下數千聽眾,朱异旁徵博引,侃侃而談,從天文講到地理,從開天闢地講到如今。整整講了一個上午,在場的人沒有一人走動,沒有一人出聲。那是朱异人生中最為得意的一段日子,除了到五館授課,朱异不時被皇上召見宮裡,陪皇上下棋。到了下一次,當蕭衍再次見到明山賓時便說:“你推薦的那個朱异,果然有異,你也果然是有眼力啊。這個朱异,就讓他留在宮裡吧,朕也正需要一個通事舍人。”當然,同時被留在宮中的還有張率、臧盾、到沆等一批年輕人。這些人大都出自寒門,既沒有高貴的門第,也沒有顯赫的背景。 梁武帝在宮裡接待了這些即將調任的官員,並留他們在宮中午餐。午餐前,這批年輕的官員得到允許參觀皇宮,他們第一次見證了皇權的神聖,並親眼目睹了皇上的生活起居,這才知道外界關於皇上儉樸的傳言完全真實。皇上住在一間不到九尺見方的房子裡,屋內僅有一床、一椅、一桌、一書架而已。當皇上帶著他們在皇宮參觀時,皇上見到掃地的僕役,立即給他們讓路。皇上的謙恭,就如同他們熟悉的一位鄉間儒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