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千古傳奇

第14章 中卷譽滿天竺

千古傳奇 杨力 5584 2018-03-13
玄奘隻身一人,歷盡千辛萬苦,遭遇九死一生,行程五萬里,歷時三年,於貞觀五年,公元63 1年1 0月終於到達了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快到寺院大門時,梵樂高奏,幢蓋高舉,有二百多僧侶和一千多檀越(施主)手持香炷、蘭花和幢蓋熱烈歡迎玄奘…… 啊,天竺摩揭陀國! 我終於踏上佛學中心的域土了。 玄奘感慨萬千…… 越往南下,熱帶氣候越典型,天竺國的異域風情也越來越明顯…… 這天,他們進入到了一個大小寺廟林立、僧侶到處可見的國土,尤其明顯的是雖然已是秋天,而氣候卻仍然炎熱異常,天空藍藍的,飄著朵朵白雲,太陽火辣辣的,照到身上如同被燒烤一樣。 馬路上是高高的柳樹、蕉樹,路旁有開著火紅花朵的石榴樹,以及許多未見過的奇花異草……不時還可看見花叢中落下一隻美麗的孔雀,只見它展開了翅膀在與鮮花比美……

行人的皮膚都是黝黑的,水井旁可見面蒙紗巾、身裹紗麗、頭頂水罐的赤腳少女,富人們不是騎馬,而是乘坐高高的大象……總之,一切都讓入耳目一新。 在北印度的幾個佛教國,玄奘都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並且被留下說法講經。這天,玄奘終於踏上了佛祖釋迦牟尼成佛之地——摩揭陀國。 摩揭陀國,是印度古代著名大國(相當於今印度之比哈爾邦的巴特那和加雅)。 清晨,紅日初升,五彩霞光四射,不遠處可見孔雀在展翅…… 通往那爛陀寺的林陰道上正走著五騎,中間是玄奘法師,他正在興奮地傾聽那爛陀寺住持大師派來接他的四位高僧的介紹。 原來,玄奘已來到摩揭陀國的消息迅即傳至那爛陀寺。 那爛陀寺是玄奘西域取經的目的地,當時該寺是印度佛學中心,也是佛界的最高學府。那里高僧云集、佛學發達,佛學氣氛濃厚,每年都要在寺裡舉行盛大的佛學會,各地高僧將雲集此處說法。因此,那爛陀寺是遠近各國高僧到此進修、提高的佛學要地。

那爛陀寺位於摩揭陀國王舍城(相當於印度今之比哈爾邦的巴拉貢村),是統一五印度的戒日王所建,是印度5-11世紀時的佛學中心。此時正是最興盛的時期,玄奘的到來,使那爛陀寺的影響進入了空前的階段。 那爛陀寺主、客僧高達萬餘,他侗都是從各國選拔來的高僧及來提高的和尚。該寺藏經極為豐富,足以供給各地來學習的僧侶們受用。 那爛陀寺先後有護法、護月,德慧、堅慧,光友、勝友,智月等高僧在此講學,戒賢是護法大師的高足,護法圓寂後繼任那爛陀寺住持,現已一百零六歲。這位年逾百歲的高僧,他不僅精通佛道而且德高望重,是天下佛僧頂禮膜拜的活菩薩。當他得知玄奘的事蹟後,馬上選派了四名高僧前往菩提寺院去迎接,並安排要隆重迎接這位從支那中國來的僧人。

歷經千辛萬苦,遭遇九死一生,行程五萬里,歷時三年,玄奘終於到達了西天取經的目的地——那爛陀寺。 玄奘在馬上激動萬分,他對來接他的四位高僧說: “經過整整三年的磨難,我終於到達目的地了,太不容易了。” 那些僧人對玄奘無不欽佩萬分,都點頭說: “是啊,是啊!像法師這樣堅忍不拔、誓求真經的人我們還是頭一次碰到。” 遠遠的巍峨的那爛陀寺已隱約可見了,玄奘興奮地一揚鞭加快了速度,此時,他的臉上泛著紅光,一雙充滿智慧的眼睛,閃著幸福的淚花。 寺院裡,佛爐焚香,煙霧繚繞,吉時到時,鐘鼓齊鳴。大門外,有二百多僧侶和一千多檀越(施主)手持香炷、蘭花和幢蓋,熱烈歡迎玄奘。進寺院後又由二十位專選出來的僧人引導玄奘去謁見戒賢法師。

大家都尊稱戒賢法師為正法藏。玄奘將拜正法藏為師。 在莊嚴的大堂殿,謁見禮和拜師儀式同時舉行。 正法藏的首席弟子覺賢法師宣布: “中國唐僧玄奘法師,拜師戒賢正法藏儀式開始。” 於是,在莊嚴的鼓樂聲中,玄奘按照印度的禮儀,肘膝並行跪爬到戒賢法師膝下,然後以頭頂著戒賢的腳施禮。 敬禮畢,戒賢廣設床座,請法師就座一旁,並讓眾僧落座。 坐定後,戒賢法師說: “玄奘法師歷九死一生,受盡磨難遠道從中國來,我們十分欽佩,並熱烈歡迎你。” 玄奘答道:“多謝大師,弟子願隨大師學習《瑜伽經》。”玄奘抬頭見大師雖百歲老人,卻年邁而不衰,只見他身穿黃色住持袈裟,盤腿端坐堂上,目光矍鑠、面容和藹。兩邊各有十名弟子持幢侍立著,氣氛莊嚴而祥和。

戒賢也看了一下眼前這位中國僧人,見他相貌不凡,儀表酷似如來佛陀,又如此謙恭,而為之一震,並見他舉止謙恭,言談不俗,故甚為喜悅。 戒賢聽了玄奘要跟他學《瑜伽經》後,點了點頭,然後對眾僧說道:“我雖年邁體弱,但我將破例為他開講《瑜伽經》。眾僧知道是為什麼嗎?” 眾僧聽了都搖頭表示不知。 戒賢便激動地說:“原來我與他有著因緣呢!覺賢,你給大家講一下吧!” “是。” 亥奘細看侍立在大師旁的這位七十多歲體態略胖、面目祥和的僧人。 覺賢是戒賢法師的侄子,是一位博學的佛僧,他流著眼淚說:大師曾被痛風病纏繞二十餘年。每發作時手足抽搐痙攣,且痛如火灼刀割。三年前疼痛加劇,大師苦不堪言,想絕食斃命。可是,一天夜裡,夢到三位菩薩,一位是渾身金色,一位是琉璃碧色,第三位是銀色。三位都儀表非凡,形容安詳,身著袈裟如在煙霧之中。他們問大師:

“你厭惡你的形身了嗎?你將要拋棄肉身了嗎?” “是的。” “佛經有一個道理說身受苦痛,但不能厭棄自身,你是佛界之人,怎可自殘肉身?” “弟子實在是痛苦不堪,忍受不了啦!” “這是你前世罪孽深重之故,你前世是一個國王,因殘害百姓所以遭到報應。” 大法師驚問道:“啊!那我該怎麼洗我的罪孽啊?” 菩薩安慰他說:“這是你前世所為,現你只有在今世虔誠懺悔、安忍痛苦、盡心弘法、度人度己才能消災化難。否則,如果厭身自盡,那你的痛苦將會帶到下世,將永無盡頭。” 大師忙向三位菩薩禮拜道: “弟子願遵從菩薩指教。” 那金色天神指著碧色天神說: “你認識他嗎?這位是觀自在菩薩。”

又指著銀色菩薩說: “這位是彌勒菩薩,我乃文殊師利菩薩。” 大法師聽了問道: “戒賢願往生尊宮,不知能否?” 彌勒菩薩說:“只要你廣傳正法,便可往生我宮。” 文殊菩薩說:“我們見你要自殺其身,對一個佛門僧侶來說是錯誤的,如果你能多作善事,多為他人謀利益,那就可以消災減病,所以我們來告誡你。” 那金色菩薩又說: “現有支那中國僧人渴求大法,要到你門下求教,你必須等待他。” 大師忙說:“敬依尊教!” 說完大師抬頭想再拜,不料三位菩薩竟不見了。從那以後,大師的痛風病竟突然好了。 覺賢法師講完後,眾僧無不驚嘆稱奇。 戒賢法師忙問玄奘: “法師西行到此走了幾年?” “三年。”玄奘答道。

“啊,三年!”戒賢法師極為驚嘆,又道,“我三年前的那個夢,不想今日竟兌現了,這都是因緣所定,我一定要實現那三位菩薩的囑託,要用我的餘生為你傳經說法。” 玄奘聽了感動得大哭,泣道: “弟子今日終於見到真佛了,終於可以取到真經了。三年的磨難算不了什麼,只要能學到真佛,帶回真經,即使再苦、再磨難,弟子也心甘情願。”說罷又對戒賢拜了下去,戒賢忙起身下坐,顫顫巍巍地雙手扶超了玄奘,說道: “你來得太不容易了,我已活到一百多歲了,見到的僧侶千千萬萬,但像你這樣,為了學法而經歷如此磨難都決心不移的人,我還是頭一次看到。你的精神感動了我,我一定要全力幫助你,了不起的中國人,你安心在此學習吧。”

“多謂|大師,玄奘學好了一定要將佛法弘揚東土。” 在場的眾僧無不被他們傳奇的因緣感動得熱淚盈眶。 正是: 玄奘從此就在那爛陀寺留學了。他受到了僅在戒賢法師之下的最高禮遇,住進了護法菩薩房北邊的上房。每天供給瞻步羅果一百二十枚,檳榔子二十顆,荳蔻二十顆,龍腦香一兩,並特供大人米一升。這大人米比烏豆還大,煮成的飯香美異常,因出產罕有,只能供國王和高級佛僧,故稱“大人米”。 此外還專門派了一個婆羅門專侍玄奘,出行有像輿可乘。 在有上萬主、客僧侶的那爛陀寺,享有這高等待遇的連上玄奘也僅有十人。 住下來後,次日,玄奘便在覺賢法師、明賢法師及幾名高僧的陪同下參觀了那爛陀寺。 那爛陀,中文的意思是“施捨無厭”。

這寺院,院中有院,共分八院,合開一個大門。內有寺殿,包括前殿、後殿,有禪房、講經院、藏經樓,還有僧侶住的竹林精舍以及法師圓寂後的捨利塔……印度有成千上萬的佛寺,環境十分優美清靜,建築也很講究,是全印度最巍峨的建築。 而那爛陀寺是印度寺院中最輝煌和最富聲譽的佛學聖地。 那爛陀寺的和尚成千上萬,而且都是學識淵博的人,馳名國外的也有數百名。其中先後有眾多的享譽世界的高僧在此傳法,如護法、護月,德慧、堅慧,光友、勝友及戒賢大師等都是佛理精深,承前啟後的高僧。 玄奘請覺賢法師介紹這座宏偉寺院的歷史。覺賢法師很擅長言辭,便對玄奘講開了,他們邊走邊說,他介紹道: “為什麼寺名叫那爛陀,有幾個傳說,一是和一條龍有關,因為寺院旁邊有一個池塘,塘里有條龍叫那爛陀,由於寺院建在池畔,所以寺院就依那條龍的名字起名。” 覺賢頓了一下又說:“二是和如來佛有關,相傳如來佛的前世是這裡的國王。因愛民如父,對百姓施捨接濟不斷,為了感念他的恩德,所以稱他為施捨無厭國王,於是建在這裡的寺院也就稱力那爛陀(施捨無厭)寺。” 玄奘聽了嘆道:“原來這寺還有如此感人的來歷。” 覺賢又帶玄奘去參觀藏經樓,到了那裡,管理僧人把院門打開,便有陣陣幽香逸出。原來藏經樓閣是用防蛀蟲的香木為樑柱的,所藏書除佛經外,還有印度著名的俗經《吠陀》等。 此外還有因明、聲明、醫方、術數,專供主、客僧俗講經說法用。 玄奘拿起了一部《瑜伽師地論》翻看後愛不釋手,他對覺賢法師說: “我之所以遠涉萬里來此取經,就是因為我東土對該經的譯本不全,且觀點分歧。今日得見真經,實乃玄奘一生的幸事矣。” 玄奘把書放下,說:“我將全文抄錄,以便帶回國去。” 覺向玄奘投去了欽佩的目光,並說: “正法藏(指戒賢法師)將親自向您精講。” 玄奘高興地說:“感謝法師,我將拼命學習。” 覺賢又介紹道:“這寺院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了,現寺裡主、客僧上萬,每天有一百多處講座,博通佛經的好手如雲。其中,能解經論二十部的有一千餘人;通曉三十部的有五百人;精研五十部的加上法師您,共有十人;能通曉大小乘,遍覽一切經論的,只有戒賢法師一人。大師德高望重,堪稱眾僧宗匠。” 玄奘點頭俯聽,他想能來到有這麼多藏經,又有這麼多高僧和這麼濃厚學術氣氛的地方深造,他如願以償了。玄奘為之艱苦跋涉三年是值得的。此時玄奘暗暗下定決心不學圓滿,決不返國。 一天傍晚,覺賢和玄奘在菩提樹下追憶前聖。覺賢瞇著一雙細長的大眼說: “法師,我們天竺有一位高僧,名佛陀跋陀羅,他曾到中國去傳播佛教,您聽說了嗎?” 玄奘點了點頭,說:“聽說了,他的中國法名叫覺賢,在我們國家的晉代,他曾經與法顯和尚合譯了不少佛經,對佛學在中國的傳播起了很大作用。” 覺賢讚歎道:“真是佛家的好前輩,只可惜我已老了,去不了啦!年輕的時候,就曾想去支那弘法,可惜沒能遂願。我特別嚮往中國,所以,對中國來的法師也特別敬重,尤其像您這樣歷經九死一生才來到天竺,學問又那麼高超的人,我更是欽佩至極。” “哪裡,哪裡,法師過言了,愚弟不過是吃了一點小苦頭而已。戒賢法師為了等我,竟忍受了三年的身體疼痛,現在一百高齡還親自給我授課,您也年逾七旬還在一旁協助。您們才是我應該敬重的人。” 覺賢聽了謙遜地笑道:“戒賢法師才是了不起的大師,我算不了什麼。” 覺賢又說:“我想听聽法顯和尚的故事。” “好,我們邊走邊談。” 於是二人便站了起來,沿著寺中的竹林石徑慢慢走著,禪房里傳出陣陣誦經聲,暖風拂來,一簇簇佛花茉莉散發著縷縷清香…… 玄奘無限敬仰地說: “法顯和尚三歲就度做沙彌並正式被授度牒,二十歲受比丘戒後到長安大石寺修持。東晉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他與道整等十位和尚踏上了西行取經的征途。” 玄奘頓了頓又說: “他們從長安出發,經張掖(今甘肅武威)取道敦煌,一路上穿越沙漠,翻越冰山叢嶺才到達北天竺,又經二年才到達中天竺。這時,同行十人,死的死,散的散,只剩下法顯和道整兩位和尚,法顯參拜了聖蹟,求得了佛經戒律,便從師子國(今錫蘭)搭商船走海道回國。” “道整和尚卻留在了天竺。”覺賢插話道。 “是的,道整和尚留下了。啊,覺賢大師,您對中國的和尚知道的不少呀!” “哪裡,哪裡,只是聽戒賢正法藏談到而已,我還想听法顯回中國後的情況。” 玄奘點了點頭,說: “法顯和尚取經歷時十七年之久,回國時他帶回了不少佛經、佛像,在東晉京都建業(今江蘇江寧)受到了佛界的熱烈歡迎。之後,他與佛陀跋陀羅合作,在道場寺譯經三百多卷。” “噢,那些佛經您都看過了嗎?”覺賢駐足而問。 玄奘也停下了腳步,回答道:“時隔二百多年,傳下來的已經不多了。現存的我都看了。他求得了《摩訶僧祗律》,這是佛教五大戒律之一。但卻沒有我所渴求的《瑜伽師地論》,後來我聽說戒賢法師在天竺講此論,所以就冒死奔來了。” “太了不起啦,就是您捨身求法的精神,撼動了佛,感動了戒賢法師的。” 兩人又站了起來,迎著夕陽在竹間漫步,西天晚霞緋紅,寺院焚香陣陣,玄奘和覺賢法師也愈說愈投緣。 天竺的傍晚,天氣依然炎熱,玄奘用竹扇扇了扇,又說: “法師知道鳩摩羅什高僧嗎?” “聽說過,他的祖父是我們天竺人,曾任過高職,他的父親皈依佛教後就東渡弘法去了西域了。鳩摩羅什後來聽說去了中國。” 玄奘點了點頭,說: “是的,鳩摩羅什的父親留在龜茲國(今新疆庫什)了,而他的母親篤信佛教,削髮出家後,曾帶著鳩摩羅什遍訪西域佛寺,謁拜高師名僧,使鳩摩羅什的佛學得到了很大的造化。” 覺賢欽佩地點了點頭說:“他的母親真了不起。” “是的,羅什母子的弘法,對西域各國佛學的傳播和興盛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人沿著石階蹬上院中的亭子坐了下來,落日餘暉從芭蕉林透了進來。暖風習習,殿鈴陣陣,眺望著四周雄偉的寺院,兩人都感到心曠神怡。 “之後呢?”覺賢還想听下文。 “後來,鳩摩羅什的母親去了天竺,羅甚則轉向東土弘法。” “哦,是這樣。羅什何時到的東土?” 玄奘回答道:“羅什是在中國的後秦時期(在十六國時代)祓後秦王姚興迎到長安的。羅什的到來,使長安的佛學更加興起來,長安再度成為了中國的佛學中心。” “感謝鳩摩羅什法師,把佛學傳到了東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