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千古智聖

第11章 第八章聞名遐邇

千古智聖 杨力 8058 2018-03-13
諸葛亮常抱膝長嘯,誦《梁父吟》,且自比管仲、樂毅,他雖然隱居茅屋,每日只是晝耕夜讀,但臥龍的名聲早已遍傳百里之外…… 盛夏的一天,徐庶、石韜、崔州平等來到諸葛亮家,他們坐在籬笆牆院的大槐樹下邊品茶,邊聊天。 天氣炎熱,他們每人都拿著一把扇子搖著,孔明搖著的仍然是他的鵝毛扇。 徐庶說:“我看臥龍兄天天攻讀,必有壯志在胸,不知臥龍兄肯否將自己的打算一談?” 孔明笑而不答。 石韜說:“其實我們這些年輕人,誰無壯志,只是生逢亂世,英雄無用武之地而已。有朝一日我若有出山的機會,定要做一員武將,飛馬馳騁疆場,非把這些奸臣賊將斬盡殺絕不可!” 崔州平笑道:“廣元兄志氣頗高,佩服、佩服,愚弟無大志,只想當一名清廉正直的文官,要為天下扶正除惡,伸張正義。元直兄,你呢?”

徐庶呷了一口茶說:“我呀,只要有一天能擇一明主效忠並協助他達到齊天下這一目的,吾心便足矣。” “臥龍兄,談談你的抱負吧!”三人幾乎異口同聲。 諸葛亮搖著鵝毛扇,慢慢地呷了一口茶,這才說道:“我呀,同樣也是生逢亂世,今生今世倘若能如管仲一樣能輔佐君主安邦強國,或像樂燕一樣為國雪恥,反正只要能上強國家、下安民眾,便不人生一世。” “好,不愧為臥龍先生,志氣比我們高得多。” 出,+徐庶說:“哎,愚弟有一想法,我等結識多年,彼此性情相近,志氣相投,不如金蘭結義,以示同心,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石韜說:“甚好,孔明兄以為如何?” 諸葛亮微笑著點了點頭。 於是諸葛均拿來了焚香,徐庶、石韜、崔州平、諸葛亮四人便持香向蒼天叩拜下去。說道:“我等四人對蒼天起誓,今天願義結為兄弟,今生今世同心同德,同甘共苦,決無反悔。”

誓畢,四人把同心酒喝了,又坐下來談天說地,評議時事,阿慧在中堂擺好了酒菜,便到院子裡招呼道: “諸位,請進屋晚餐。” 於是諸葛亮招呼著請他們進了中堂坐下。 徐庶看著掛在堂中的一副對聯,念道: 念畢,他感嘆地說:“臥龍先生是心比天高的人,天愈高,愈顯清澈,所以愈是高的人,愈要淡泊寧志。” 諸葛亮笑道:“元直兄說笑話了,我乃一介村夫,不過晝耕夜讀而已,何談心比天高。來來,我們今天難得一聚,就一醉方休吧!” 阿慧端上一盆香氣四溢的肉,笑道:“來,大家快嚐嚐,這是清蒸雉,味道鮮美極了。” “謝嫂子。”崔州平起身謝道。 “嫂子來跟我們一起吃吧!”石韜躬身說。 “不必客氣,你們先飲酒,我還要給你們燒鮮魚湯呢。”

於是四人盡情飲了起未,諸葛亮撫琴助興。 幾杯酒下肚,名士風流不禁詩賦興起,崔州平說:“石韜兄,你賦一首,就以這酒字為韻腳如何?” 石韜說:“好吧,今天我們四人結拜兄弟,就吟一首為大家助興。”於是吟道: 吟罷,大家都說好。石韜說:“我吟過了,該州平兄了。” 崔州平說:“好,那我就吟一首。”於是吟道: 石韜聽了感嘆道:“看來我們都是壯志難酬啊!”他對諸葛亮說:“臥龍兄來一首?” 徐庶說:“對,諸葛亮來一首。” 諸葛亮就撥琴彈了起來: 徐庶說:“孔明弟說得對,逐鹿中原,豈甘田園!” 正說著,阿慧端來了鮮魚湯,“諸位快來品嚐,味道鮮美極了。” 阿慧又喊道:“均弟,快來,一塊吃。” 諸葛均在廚房裡應道:“馬上就來,還有幾樣下酒菜要上。”

阿慧說:“均弟做得一手好下酒菜,那就讓他再忙一會兒吧。來,大家嚐嚐味道怎樣?” 這天,諸葛亮和徐庶等幾個詩友到漢江駕舟遊玩。 他們在船篷內小酌,徐庶請船夫搖慢點,他們要觀賞江景,看著滾滾大江東流去,崔州平嘆道: “江水空流,人生如夢,何日能一展雄風!” 石韜笑道:“看來州平這是要準備出山了吧?” 徐庶說:“好啊,那就請州平兄吟一段吧!” 崔州平也不推辭,便吟道: 徐庶聽了感嘆地說: “光陰如江水,一去不復返,看來我們不能再虛度了,都應出山報國才是。臥龍兄,你以為如何?” 諸葛亮只報以微微一笑,但那凝望著遠處的目光顯然已有些暗淡下來。 石韜見了,說:“你們要出山你們去,反正我不會與那些軍閥為伍。”

諸葛亮見了忙說:“哥哥們不要生氣,快飲酒吃菜。” 崔州平說:“對,飲酒、飲酒。” 於是幾個人又舉起了酒杯…… 秋水如洗,遍地野菊盛開,一輛馬車緩緩地在山邊上馳著,車上坐著諸葛亮、徐庶、石韜,諸葛均坐在前面趕車。今天諸葛亮他們送徐庶、石韜兩人外出,崔州平已經先走了半年。 諸葛亮見路邊有一亭子,便說:“我們下車到亭中一敘可否?” 於是大家便下了車,到亭子坐下。 諸葛均把酒菜擺好,諸葛亮便舉杯說:“今此一別,天涯海角,不知何時能相見?” 徐庶說:“老父有病,回去探望,等老父好了即返。” 石韜說:“我也準備回老家看看再說。” 徐庶說:“孔明兄,你現在已是遠近聞名的人了,應該找個機會下山了。”

石韜說:“難道孔明兄真的要在此隱居一世?” 諸葛亮笑而不答。 徐庶又說:“孔明兄,我深知你胸有壯志,但你不能就此埋沒下去,我知道你胸有抱負,只要有機會,我一定要舉薦你。” 諸葛亮說:“多謝仁兄。願仁兄此去,如大鵬展翅,騰飛萬里。” “多謝。” 劉表一生中立,不得罪人,但是卻不得不與孫權結下了殺父之仇。回想那一年,袁紹認為曹操是自己最大的勁敵,而劉表態度暖昧,今後他若和曹操聯合豈不是糟了,於是就鼓動孫堅去攻打劉表。孫堅也覬覦荊州日久,使渡了漢水向襄陽挺進。劉表忙讓黃祖去抵擋,孫堅喜歡單騎獨行,不料在一次戰鬥間隙中被黃祖的部下暗箭射死,從此孫堅的兩個兒子孫策、孫權與劉表結下了不共戴孵之仇,這也是劉表與各路軍閥唯一的結怨。

孫策、孫權揚言要踏平荊州,為父報仇。劉表嚇壞了,從此發誓要在荊州安居樂業,再不去與人爭高下。 袁紹在冀州府內召開軍事參謀會,商議進攻許都討曹辦法。 謀士田豐諫道:“曹操現在新破劉備,許都必然不空虛,並且曹操善用兵,詭譎多謀,人馬雖少,不可輕視。” “那你的辦法是什麼?”袁紹以為他有什麼高招,便急問道。 不料田豐的意見是反對討曹,只聽他說:“將軍不妨用持久戰術,可依據山河之固,招引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業,然後用奇兵乘虛而出,不斷去騷擾曹敵的後方,使敵軍疲於奔命,不得安業,而我則以逸待勞。如此,不及三年,可以克曹……” 袁紹聽了,面現怒氣,說:“我要是現在就去征討曹敵呢?”

謀士田豐說:“如果將軍放棄勝算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恐怕事與願違,到那時悔之晚矣!” 袁紹聽了勃然大怒:“這是什麼話,大戰在即,不鼓動將士,反而散佈沮喪之言,你是什麼用心?給我推出斬了!” 袁紹的酋席謀士沮授忙勸道:“將軍萬萬不可,大戰在即,隨便砍殺直諫者,恐天下不服。” 袁紹怒道:“好吧,看在大家面上,先饒了你,等我戰勝回來,再跟你算賬,把他給我綁了,送到大牢。” 田豐被下了大獄。 袁紹問:“陳琳來了嗎?” “來了。” 陳琳把袁紹要他寫的討曹檄文呈上。 袁紹展開看了頗為中意。 檄文開頭寫的是辱罵曹操的祖父曹騰不過是個閹宦,其父曹嵩原先也是個乞丐,曹操出身閹宦,不過是個贅閹遺醜……

看到這,袁紹臉上露出了不屑的譏笑。 袁紹又往下看去,只見文中羅列了曹賊忘恩負義的不少行為,說曹操本是袁紹部下,他之所以有今日的地位,都是袁紹對他的栽培。 袁紹頗為得意地點了點頭,又看了下去。接著檄文寫袁紹本想讓他成為英雄,能獲秦師,一克之報,不想他卻把持朝政,無惡不作,殘賢害善,五毒備至,成為了竊國之賊。 又看到文中指責曹操是無道之臣,貪殘酷烈,豺狼野性,潛包禍謀,袁紹出了一口長氣。 再看到文中讚揚袁紹奉漢威靈,折衝宇宙,長戟百萬,胡騎千群,袁軍所到之處,敵軍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時……袁紹又得意地笑了。 當讀到號召天下,認識到這場討曹征戰是忠臣肝腦塗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時,袁紹猛地一擊案,高聲道:“寫得太好啦!”

讀到最後一句“取得操首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時,袁紹大笑,然後道:“將此文佈告天下。” 於是這篇千古檄文,被發送到各郡、縣,各路軍閥處,袁紹一躍而成為正義化身。 這天,曹操正在操練場上觀看,忽然見荀彧拿來一函文來,曹操展開看了,直氣得七竅生煙,頭痛如裂,他用手杵著頭,坐了下來…… 荀彧忙叫傳郎中。 神醫華佗被帶了來,他打開藥箱,取出銀鐘給曹操扎了起來,頓時曹操兩道濃眉舒開了。 曹操恨恨地問:“這個寫檄文的陳琳何許人也?” 荀彧說:“是個文人,以寫章表書記擅長,現避難在冀州,為袁紹所用。” 曹操說:“此人寫文章是個高手,只是損人太過,連孤家的祖宗至代都罵上了。” 荀彧說:“主公,他罵娘就讓他罵,主要是此文的危害太大,要想辦法克它。” “那愛卿的意思是……” “我們也寫一篇討袁檄文,以牙還牙,羅列袁紹的罪狀,與他針相對,發到各處去,激勵起討袁的鬥志,以爭取盟軍。” “好。你就去寫吧。” 於是荀彧也寫了一篇嚴討袁紹的檄文,數落了他的許多罪惡: 一罪,當年各路豪傑起兵征討董卓,曹操衝鋒在前,而身為盟主的袁紹卻不出一兵,不發一卒,只忙著保存實力,擴充地盤。 二罪,說他進攻黑山起義軍時,曾誅殺了數万人,袁紹才是真正的兇殺無度。 三罪,說他耍陰謀詭計,兵不血刃就佔了冀州。 檄文又接著三問袁紹: 一問他攻擊曹操接漢獻帝到許都,申明如果當年不是曹操把漢獻帝接來許都,那麼漢獻帝的生命還有保障嗎?漢朝還能存在至今嗎? 二問袁紹曾想另立宗室幽州牧劉虞為帝,試問袁紹,你的目的又是什麼? 三問袁紹併吞了公孫瓚的幽州,佔據了跨黃河下游的四個郡州,擴軍到數十萬,試問袁紹你的金圖何在? 檄文最後說袁紹不斷擴充軍備,侵占地盤,謀反篡漢之心已昭然若揭,為報大漢王朝,曹操將佈告天下,號召天下豪傑起來對袁紹共誅之。 檄文還說:當今天下曹操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忠臣,天下人心所向,有識之士必然歸附曹操,正必勝邪,最后土崩瓦解的將不是別人,而是你袁紹自己。 曹操的討袁檄文送到了袁紹處。 袁紹讀罷,勃然大怒,臉色由紅變紫,由紫轉黑,於是殺了送信人祭旗,率三軍在旗下宣誓,要與曹操大決戰,不殺曹操誓不為人。 曹操得知大怒,於是袁、曹在官渡將展開大決戰。袁紹派人去聯合劉表共同對曹操,可是劉表依然騎牆觀望,堅持中立。他的門客批評他:“見賢而不能助,請和而不能得,如此兩方都得罪了,於己不利。”可是劉表依然安坐而觀望。他當然沒有想到曹操收拾了袁紹,接著就來收拾他了。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決心與袁紹決戰,便找荀彧商議。 荀彧說:“將軍,你現在已具備討伐袁紹最有利的條件。” “噢,那是什麼?” “用天子的名義去征討他,這樣,天下人誰敢反對?我當初竭力主張你奉迎獻帝到許都就是為了這個。” 荀彧又說:“將軍,現在袁紹正在遠征,所以正是打他的好時機。” 曹操興奮地說:“好,那就和大家商議一下。” 於是曹操召集諸將領和謀士團商議。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高級軍事會議,決定著曹操能否最後統一北方。 曹操說:“我的志向是統一天下,當前的最大阻礙是袁紹。他現在佔據著冀、幽、青、並四州,勢力很強,又有黃河天險為據,所以要拿下冀州很難,大家有什麼高見就請講吧!” 苟踐說:“我認為將軍必然能勝袁紹。” 曹操說:“噢,說說你的理由。” 荀彧說:“第一,將軍用人不疑,而袁紹多疑善妒,對部下不信任;第二,將軍處事不但果斷而且善於靈活應變,而袁紹卻優柔寡斷,所以往往錯失良機;第三,將軍法令明,軍紀嚴,戰士勇猛,而袁紹沒有嚴格的軍紀,賞罰不明,出身高貴的將士驕縱不羈,所以袁一紹雖地廣人眾,但戰鬥力決不能與將軍相比。” 曹操十分欽佩地聽著,荀彧頓了頓又說:“所以我以為將軍現袁紹是可行的。” 曹操見荀彧說完了,又把目光投向郭嘉,說:“郭嘉,你以為如何?” 郭嘉說:“我的意見和荀彧兄是一樣的。袁紹搞割據獨立,而您是接回獻帝,按天子意行事;袁紹只信自己的親戚,而您求賢若渴;袁紹多謀但少決,而您處變不驚,更重要的是袁紹內部爭權奪利,而您部下團結……” 郭嘉把袁紹和曹操對比,提出了曹操十利,袁紹十不利,最後說:“所以,將軍必勝。” 曹操讚許地點了點頭,道:“東吳的孫權趁我逐鹿中原發展勢力,他會不會在我與袁紹決戰時襲擊我們的兗州?” 郭嘉搖了搖頭說:“我料他不敢。一是他立足尚未穩,還不敢輕舉妄動;二是他吞併江東時殺了不少英雄豪傑,這些人絕對饒不了他,所以必遭報應。” 專曹操聽了,覺得郭嘉所言句句在理,便堅定地說:“那就決定與袁紹決戰。眾將還有否好計,有就說。” 眾人都一致同意荀彧、郭嘉的計策。 曹操看大家都讚同,就說:“那就這樣定了,下一步我們再商議細策。” 曹操召開的這一軍事參謀會議非常重要。會上,謀士們高瞻遠矚統觀全局的謀略,對曹操打袁紹的官渡之戰的勝利創造了條件,對曹操統一北方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謀士們確實料事如神,後來幾次勝利都被謀士們言中了。 袁紹不聽謀士的建議,不敢南下攻打曹操的老巢兗州,於是,他稱霸北方的雄心與他擦肩而過。 曹操的這一次智囊團會議,也決定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取得了成功。 這天,荀彧帶了一個人去見曹操。 曹操正在練劍,侍衛來報:“荀彧求見。” “快請。” 曹操接過侍衛遞來的毛巾,擦了擦汗,就進到營中。 荀彧帶著來人進來說:“這是我的侄子,名叫荀攸,從小聰明過人,他對將軍欽佩至極,想投奔將軍。” 曹操說:“好啊,我曹某,平生最喜歡有謀略的人,你就跟你叔父一起輔佐我吧!” 苟攸說:“您是當今英雄,我願意效勞您。” “哈哈……”曹操笑道,“那就跟我一起打袁紹吧。” 官渡之戰,是袁、曹智鬥的頂峰。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袁紹想做皇帝心切,不顧謀士們的勸阻,率百萬大軍要與曹操在官渡決一雌雄。 第一個回合,袁紹的猛將顏良進攻白馬(今河南滑縣東)被關羽殺死,關羽幫助曹操解了白馬之圍。接著,袁紹的猛將文丑中了曹操謀士苟攸棄掉輜重之計,致兵士們哄搶財物而大敗,文丑也陣亡。結果袁紹失了兩名猛將,氣得快吐血。 第二個回合,曹操燒了袁紹的軍糧屯地——烏巢。斷了袁紹的軍需,一時間亂了袁紹的軍心,袁紹氣得吐了血。 第三個回合,袁紹軍心大亂,潰不成軍,袁紹父子在八百騎兵的拼死保駕下逃回冀州,袁紹吐下了最後一口血。 原來,官渡一戰是曹、袁決戰的關鍵性的一戰,雙方都想吃掉對方稱羈中原。然而曹操以二萬人馬對戰袁紹的十萬大軍,形勢十分緊迫,雙方相拒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曹操見雙方力量懸殊太大,準備退兵,便寫密信讓快馬送到了鎮守許都搞後勤軍需的荀彧處。 曹操在信上說,我們主力都在官渡,袁紹若抄襲許都搶走獻帝,怎麼辦? 瓢荀彧忙回一密信,說:“不能退兵,若退,我們就得從頭來,就太被動了,而且也使士氣受阻。但要加強許都的防守,然後想辦法智取。” 曹操又派人給荀彧送密信問:“那怎樣智取呢?有辦法了嗎?” “善”,荀彧說:“還是一個火字,我現在給大軍供應糧草,所以深感糧草在戰爭中的重大意義。我的侄子荀攸得到一個情況,袁紹有幾乎輛運糧大軍正在途中,可以去燒了它。” 曹操想,此法甚妙,忙把荀攸召來。荀攸連夜趕到官渡曹操營中匯報了這一情況,曹操便派兵去攔路燒光了袁紹的幾千輛糧車。 原來,曹操善於聽謀士的意見,而袁紹則不然,他有一個很有心計的謀士叫許攸,這人給他建議,說:“我有一個想法,曹操現在駐軍在官渡,許都空虛,將軍何不趁此良機,派兵偷襲許都把獻帝搶,如此方可成就大業。” 袁紹不屑地說:“我才不稀罕那鳥皇帝,我要的是擒住曹賊的狗頭。” 一許攸想,這個袁紹只想自己當皇帝,不如曹操明智,投靠他其沒意思,偏偏袁紹的部下又因為其他原因把許攸的家屬抓了起來,於是許攸只得投靠了曹操。 曹操得了知敵情的許攸如得了百萬大軍,許攸把袁紹堆糧的新地點鳥巢告訴了曹操,於是曹操親自帶精兵去燒了袁紹的糧庫,袁紹軍心大亂,曹操又趁勢出擊袁紹,並命兵士把守糧庫的將士一千多人的鼻子都割了下來,系在馬上以示威力,直嚇得袁軍膽戰。曹、袁官渡之戰,結果袁紹大敗,只剩下其子袁譚及八百騎保駕才算渡了黃河,北逃而去。袁紹從此一蹶不振,不久抑鬱吐血而亡。 從此,曹操聲威大震,以王師名義又逐一消滅了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及袁尚,從而完成了他逐鹿中原,統一北方的大業。 官渡之戰後,曹操大勝,袁紹兵敗北逃,劉備沒有辦法只得帶著關羽、張飛來到了荊州,投奔劉表。 劉表以上賓禮接待了劉備。 劉表設宴為劉備壓驚,說:“如今的天下恐怕是姓曹不姓劉了。畢竟我們是宗親,是真正維護漢室的,那曹操是打著天子旗號,其實是想讓曹姓一統天下。” 劉備點頭嘆道:“唉,漢室何日方能一振朝綱啊!你我使命重啊!” 劉表哀嘆了一陣,又罵道:“那曹操與董卓何異,他不也是挾天子嗎?我劉表從不與他們作對,看他們能把我怎樣。” 劉備心想,劉表這人實力比自己大得多,可是卻毫無大志,只想偏安一方,官渡大戰,袁紹、曹操都想拉攏他,然而他哪一方都不偏向,只想保自己的安樂窩。這樣但求苟安的人,要聯合他圖發展是不可能的,只有暫時棲息一下再說。 劉表把落魄而來的劉備安排在新野住下。 劉備告辭出來,去新野的路上,對關羽、張飛說:“劉表轄地千里,用甲十萬,本可與群雄一爭,偏卻無雄心壯志。” 關羽說:“他把我們安排在新野,實是要我們替他拱衛北面,說明此人不傻。” 劉備嘆道:“此人求安太重,心無抱負,要聯合他去抗曹,肯定不可能,只有暫在他屋簷下,再圖復出時機。” 張飛點頭道:“大哥說得是,我們暫且借他一地發展,不日再出山便是。” 曹操相荀彧在對弈,曹操贏了一盤,高興之餘,說道:“文若,我準備征討孫劉南下。” 荀彧搖搖頭說:“主公,不可,孫劉現在處在上升期,跟他們決戰的時機還不到。” “那你認為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 荀彧說:“北征袁譚、袁尚,把袁紹的殘餘勢力全部消滅,為南掃後患。” “好。”曹操說,“文若,你看問題總是這樣高,這樣遠,我真服你了。” 曹操又笑著說:“哎,文若兄,我們結為親家吧,我的女兒嫁給你的長子如何?” 荀彧說:“謝丞相抬舉,文若不勝感激之至。” 曹操哈哈大笑,說:“那好,我們就擇一吉日把他們的婚事操辦了吧!” “謝丞相。” 涼亭裡,曹操和荀彧、郭嘉在對飲。 曹操說:“文若,我想滅掉一個心腹之患,我還是想先征討劉表。” 荀彧放下筷子說:“主公,不可,袁紹雖然已死,但他的兩個兒子還在,如果不先除掉他們,待他們元氣恢復就會捲土重來。假使我們先去南征劉表,袁紹餘部就會乘機襲來,我們就會腹背受敵。” 曹操聽了,放下酒杯,說:“你說得對,是要先橫掃河北,剷除心腹之患。” 荀彧又說:“現在趁袁紹的兩個兒子矛盾不合,爭奪做冀州牧的時候消滅他們。最好的辦法是聲東擊西。” 郭嘉說:“文若兄說得對,我們就來他個兵不厭詐,以疑兵南下,裟成要攻劉表之勢,然後又秘密調頭揮師北上。” “好。”曹操興奮地說,“太好了。明天召開軍事參謀會,制訂作戰方案。” 會上,荀攸表示贊同,他說:“荀彧說得對,權衡起來,當然應該乘二袁內訌之機先北上,待後患平定了,要南下打誰就都可行了。” 可巧二袁火併,袁紹長子袁譚給曹操送來求救信,荀彧又出謀說:“主公,我看,我們只要去攻袁尚的老巢鄴城,袁尚必然要回救,袁譚就會去追擊,袁尚腹背受擊,必定被殲。這樣拿下鄴城後就可集中兵力消滅袁譚。” 荀彧說完,大家都說:“好計謀,可行。” 曹操既欽佩又感激地看著荀彧。 荀彧又說:“主公,我們還必須爭取內應,鄴城守將蘇由可以爭取。” 曹操說:“好,這事就由你去安排。” 曹操按荀彧預謀,終於掃平了袁紹殘部,平定了河北,統一了北方。 從此,曹操把荀彧當心腹,荀彧也決心為曹操統一天下、復興漢室竭盡全力。 慶功會上,曹操對荀彧大為讚賞,他舉樽對荀彧說:“愛卿,你太高明了,你不但屢次為我出高招,獻奇策,幫助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勝利,而且你還為我舉薦了一批又一批的傑才謀士,我曹操得了你,好比猛虎添翅,我要重謝你。我將上表封你為萬歲亭侯。” “謝丞相。”荀彧離席向曹操叩拜。 文武百官聽了,也都起立祝賀荀彧。荀彧高舉酒樽向大家致謝。 是時,有一心腹諫道:“丞相,我有一建議,丞相應恢復九州設置,這樣,你的領地和威望都會更加擴大。” 曹操聽了,立即讚揚道:“好計策,好汁策。” 正當曹操高興得頭腦發熱時,荀彧卻冷靜地說: “主公,此法不妥,如果這樣,就會侵占很多人的土地,就會搞得人人自危,甚至出現動亂,那將不利於天下安定,請丞相三思。” 曹操聽了,雖然剛剛因興奮漲紅的臉暗了下來,不過想想荀彧稅的還是有道理,便說:“愛卿說得對,就暫不提恢復九州之事,等了天下再說。”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