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武俠小說 國術館

第73章 那時,我在做什麼

國術館 徐皓峰 2121 2018-03-12
基督說他勝了,但《新約》明明是一場敗跡,我們並不知道他勝在哪。 《舊約》裡有答案,說凡人無法知道上帝的勝利,因為我們不知道其運作過程,我們看到的僅是開始。 2006年,我整理的出版,崔永元說此書感動了他,做了一期談話節目。節目現場,他好奇我寫書時的情況,我沒說,他點到即止,沒有再問。他是敏感的人,尊重談話者。但對於“那時”,我後來意識到,起碼對自己要有個解答,那是我無法跳過的時間。那時我放棄了工作,企圖當個作家。我被批評“太天真了”,但不天真又怎麼辦呢?我自十五歲起修習藝術,得意於自己的靈性,可這個職業令我遲鈍,如果體驗生活要付出如此大的代價,那麼我就不體驗了。 我怕變成個我不喜歡的人,但當時看起來似乎趨勢明顯,所以拒絕了工作和人際,回家寫作了。

我給家庭帶來了很大不安,作為長子,沒給父母以希望,只顧得上自己的希望。我寫小說是自發的,得到的第一個指導是:“不要在形容詞上雕琢,把功夫下在動詞上。”這句話是魏心宏教我的,令我自此有了文感。我的第一篇小說在他主編的《小說界》上發表,名為。他告訴我,編輯部內評這小說是“開了一派,此人擋不住”。 彷彿一個喜劇,給了我莫大鼓勵。但是,我自己把自己擋住了。 那篇小說是超水平發揮,其實我是個很少看小說、沒有文學素養的人,在我準備以寫作為生的奮鬥期間,再沒有出現過像樣的作品。我呈上我的“力作”時,魏老師看得很累很痛苦,說:“不太像中文。”我寄給他的作品,他都回信評述分析並打電話詳談,這種交流令我對自己的作品有了審視能力。以前寫小說寫完了就完了,自己痛快了就行了,如今方才知道這是件漫長大事。可能是要補我的文學基礎吧,他建議我在以往的作家中尋找師承,在一個脈絡上寫作,因為人類是一條長河。這樣,我才開始讀文學名著,很認真地給他去信,述說我準備接某大師的脈了,並論證其合理性……我有過多次論證,成了一筆糊塗賬。

他鼓勵我說:“不錯,像你這樣思考的人,不太多。”作為一個寫小說的人,開始讀名著了,總是值得鼓勵吧。我想他該對我很失望。他表態:“我從來沒懷疑過你的才華。”但在純文學創作上,我提筆艱難,於是轉而寫了兩年的傳奇文學,這是練筆,更重要的是對一個作家來說,需要不斷地有作品,否則真會堅持不下去。 我成了一家傳奇文學雜誌的主打作者。我給魏老師去信,說我準備接的脈了,他說:“這種思考,是有益的。”但後來雜誌社改變了宗旨,作品以國民黨秘聞為主,我不了解蔣介石,就中斷了我的傳奇文學生涯。 我便是在這個生活和精神都很困窘的階段,整理了這部口述歷史,然後結束居家歲月,出門找工作了。因為那時得到一個教訓:你可以清高,但你要有錢,你可以不在乎自己,但你有親人。當親人需要你幫助時,你卻無能為力——世上最難過的事,莫過於此。

一次我去見幾位讀者,他們說:“你寫的都是你經歷的吧?”我說:“是我編的。”他們都很沮喪。我說:“對不起,我向你們保證,那些事一定會在我的生活裡發生。”他們哈哈一笑,原諒了我。 讀者需要重量,不希望讀到的只是你想的,希望是你活的。而對於作者,寫小說很可怕,你寫的東西會要你負責。小說不是體驗也是先驗,你寫的遲早會找上你。 在我二十六歲的時候,愛死了王小波的,這篇小說在我腦海裡轉化成電影,循環播放。隨後生活就有了壓迫、激情和逃亡,幸好沒有危險。經過一番折騰,我覺得自己開始喜歡這篇小說時只讀懂了三分,現在讀到八分了。上帝總是折磨為他付出的人,因為他們還沒有理解他。 我在年過三十時,一個推崇王小波的文學團體——“王小波門下走狗大聯盟”盟主歡樂宋找到了我,邀我加入,緣由是一個讀者把我的小說放到了他們的網站上,他覺得小說華麗而浪漫,對路子。我自己覺得這一切的背後有一個更深的緣由——那是我二十六歲時的經歷。隨後便跟著這個團體一塊出書了,但我不再華麗浪漫,文風逐漸刻薄。

有作品面世,很重要,生命是需要有參照物的,兩年出一本書的頻率,讓我倍感愜意。你的過去總會找上你,我寫過傳奇文學,多年後,鄧景異、程然夫婦給予了我出傳奇文學的機會,寫了。 此書在土豆網上被夏邦評為“可以在武俠小說史上留一筆”。那是我向幾位九十歲老人採訪來的,有民國江湖的實情,這是讀者需要的“重量”。我自己的樂趣,則是嘗試把武俠小說散文化,融入對傳統文化的體悟,不注重情節的驚險,而注重局面的意境。 景異容我作這樣的冒險,確有魄力。創出了口碑後,我就有朋自遠方來了。夢天便是個喜歡的人,他買了幾十本送給自己的朋友,邀我出續集。續集名為,延續中的人物,寫的是圍棋。 吳清源說圍棋本是武道,我便將其擴充為武俠小說的題材了。

賭牌和圍棋都是桌面上的決鬥,原本沒什麼動作性,香港電影發展出了拍賭牌的技巧,但沒法用在圍棋上。圍棋的決鬥該怎麼寫?看我的嘗試吧。 一書也有續集,名為《逝去的武林——高術莫用》。的讀者們對書中多次提到的民國武學——象形術感到好奇,續集主幹便是對象形術的系統詮釋,支幹是李仲軒的家史,見證了新時代中舊式世家子弟們的生活,是我的母親和弟弟採訪、整理而來。 以上是我的口述歷史和傳奇文學的計劃,但何時再作一部這樣的小說?我很惶然,即便是,也是我兜了一個大圈子才寫出來的。 為什麼會有小說?因為有的事無法口說。口說了,就離得遠了。 2008年8月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