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天安門廣場警衛紀實

第37章 國慶遊園回溯

天安門廣場警衛紀實 郭连江 1874 2018-03-03
1971年國慶節前的17天,我國突然發生了驚心動魄的“林彪事件”。事件發生後,我國改變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五一”、“十一”登臨天安門城樓檢閱遊行隊伍的慶賀方式,變為在北京幾大公園遊園聯歡的方式慶祝國際勞動節和國慶節的到來。 1971年國慶節是首次實施遊園聯歡的第一年。國慶節前,“林彪事件”還沒有對外公開,直到9月24日,我連警衛的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門前大型彩車仍在做最後裝飾調試,天安門廣場照樣學生彩排,廣播照樣播放林副主席教導我們說……一切跡像仍給人一種我國和往年一樣要在天安門前舉行遊行慶祝國慶的感覺。但我們知道這是按照週總理指示,盡量贏得時間,處理好林彪事件的負面影響。與此同時,國家有關部門、北京市和北京衛戍區等警衛部隊都按週總理的指示,緊鑼密鼓不動聲色地籌備著中山公園、勞動人民文化宮、頤和園等各大公園的國慶遊園活動。

我部因在天安門前執勤,所以便奉上級命令抽調一部分官兵參加中山公園和勞動人民文化宮每年的“五一”和“十一”遊園警衛工作。自1971年國慶至1974年國慶,我幾乎每年都要參加兩次遊園警衛工作。為搞好較陌生的遊園警衛,確保安全,部隊緊急制定了遊園警衛方案,並組織參戰官兵進行了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預演。 國慶節當天,秋陽高照,碧空如洗。天安門城樓嶄新的大紅宮燈高掛,獵獵紅旗迎風飄揚。天安門廣場擺放的幾組大型花壇和紀念碑前的孫中山畫像,都增添了濃濃的節日氣氛。上午八時,洋溢著幸福笑容的首都乾部群眾按遊園票(當時因階級鬥爭觀念過強,遊園票都是下發到各單位,審查後發給個人)簇擁到各公園門口。我們有的幫助驗票,有的疏散遊人,有的在首長經過的路線巡視。園內都佈置一新,大紅燈籠掛滿了園內的各個角落,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2週年的鮮紅標語掛在了多處醒目位置,樹與樹之間掛滿了紅黃藍三角小旗,組成不同圖案的各種鮮花盡相綻放,就連大小通道兩旁也擺滿了盆花。大家爭相與花合影。身穿新衣潔裝的靚男倩女彷彿找到了釋放心情的樂土,你嘻我鬧,相擁相笑,成為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中山公園和文化宮等公園都在較寬敞的位置搭建了多處舞台,供文藝工作者演出。演出的內容有“八大樣板戲”、革命歌曲、雜技、魔術、舞蹈、舞獅子、相聲、少兒節目等。在當時的年代,這些節目雖有些左的色彩,但都健康向上,給人一種激情飛揚之感。在今天被人們稱為“大碗”的著名歌唱家、著名電影演員、“樣板戲”中的主角都不要任何報酬參加了演出。觀眾要坐在提前放好的馬扎上看戲聽歌,沒坐位可站在後面看。這邊看夠了,可換個舞台看。在中山公園花房前的一個舞台上,戰友歌舞團著名歌唱家馬玉濤正在演唱“小河的水……”我見時任北京市委書記的吳德等人走到這裡,吳讚歎地說“唱的聲音真高、真好”。一台台精彩紛呈的節目使觀眾大飽眼福,為遊人如織的公園帶來了無限歡樂,讓人們在祥和、娛樂和輕鬆中渡過了第一個遊園式國慶節。

遊園中還有另一族特殊遊客,這就是被邀遊園的外賓。這些人大都是使館工作人員、來訪的代表團或經貿人員。而其中以使館工作人員居多。使館人員大都攜兒帶女,有小車推著孩子的,有讓孩子騎在頭上的,一撥一撥游來轉去,為遊園增添了色彩和看點,也傳遞了一些域外的氣息。不同膚色、不同服飾、不同語言的“老外”們興致盎然,不知看懂看不懂節目,瞧一會兒便說笑著走了,圖了個熱鬧和喜慶。 保護中央首長安全是我們在遊園警衛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週總理除1971年國慶節和葉劍英、李先念陪同西哈努克夫婦、賓努夫婦在頤和園遊覽外,從1972年到1974年,週總理在三個“五一”節和兩個“國慶節”,都是在中山公園陪同西哈努克等柬埔寨貴賓遊園或到音樂堂觀看節目。首長到音樂堂看節目警衛工作容易控制,因觀眾必須持有音樂堂門票,人數較少。但遊園就不同了,中央領導特別是深受人們擁戴的周總理,走到那裡就會引起人群轟動,都爭擠著想一睹週總理的風采。因為沒有什麼隔離措施,給警衛工作帶來很大壓力,有時我們採取邊走邊拉人牆的應急措施,但也很難擋住人群的擁力。 1973年10月1日下午,週總理在中山公園陪同西哈努克親王、賓努首相、英·薩利特使等柬埔寨貴賓參加國慶遊園聯歡,並與他們到中山公園音樂堂觀看軍隊文藝演出。在遊園時被遊園群眾一下圍了起來,大家爭著與總理握手,部隊迅速調公園裡附近執勤人員前來解圍。但由於人群擁擠,公園裡的松樹牆都被踩壞了,這下可嚇壞了我們這些警衛人員。但周總理談笑風生,祝賀大家節日愉快。在我們的大力疏導和遊園群眾配合下,週總理等總算從熱情歡呼的人流中通過。我們緊張的神經才得以鬆弛,滿臉是汗的戰友們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