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天安門廣場警衛紀實

第36章 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的哀思

天安門廣場警衛紀實 郭连江 1812 2018-03-03
我的連部是離人民英雄紀念碑最近的一座樓房。將近8年戍居在人民英雄紀念碑旁,對人民英雄特別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英雄有一種日積厚淀的崇敬感和緬懷情。 坐落在天安門廣場中心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於1958年4月建成,5月1日揭幕。其碑身是一塊長14.7米,寬2.9米,厚1米,重達60多噸的巨石。碑身正面(北面)鑲刻著毛澤東主席書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南面)是毛澤東主席起草,周恩來總理題寫的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在碑身兩側用五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浮雕花環,象徵人民英雄革命精神萬古長存。紀念碑的底座分台座和須彌座兩部分,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東西寬50多米,南北長60餘米。底座共高20餘米,加上碑身,紀念碑總高37.94米,共由17000多塊花崗岩和漢白玉砌築而成。在紀念碑須彌座的束腰部四面鑲嵌著虎門銷菸、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爭和渡江戰役等8幅高2米總長40餘米的漢白玉大型浮雕,共有約170個人物形象,深刻表現了近百年來中國革命的史實。

紀念碑台座四周環繞漢白玉欄杆,四面均有台階。當時允許遊人拾階而上,到達台座上,零距離瞻仰碑文和大型浮雕。每日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成千上萬遊人在紀念碑台座上默默地觀看,不論酷暑寒冬,大家都秩序井然,認真瞻仰每一塊浮雕,回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革命鬥爭歷程,凝重的表情寄託著對英烈們的縷縷哀思。擔任警衛任務的我營紀念碑警衛班哨兵們,在保證紀念碑安全的前提下,盡量為遊人創造在肅靜中表達哀思的瞻仰氛圍。冬去春來,戰士們在四季輪迴中,頂酷暑戰嚴寒,以對先烈們的無比敬仰之情,默默守衛著代表千萬先烈英靈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十餘年來,不僅保證了紀念碑的完好無損,也保證了每天絡繹不絕瞻仰群眾的有秩參觀。 一有空暇,我便會到紀念碑上瞻仰一圈,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觸。在無數次的觀看中,我發現人們特別是老人在“抗日游擊戰爭”這塊浮雕前停留時間最長,看得最仔細,表情最凝重。有的眼圈濕潤,還有的自言自語,彷彿在傾訴著什麼。凡此觸雕生情者,大都是親身經歷過那場殘酷的戰爭,或親人被小鬼子殺害者。也有的是被這塊表現抗日軍民手拿大刀、長矛和步槍、手榴彈在青紗帳開展抗日游擊戰的傳神之作躍然雕上而歎服。記得1973年的一天,我團一位楊副團長在公安部禮堂為我營幹部戰士上革命傳統教育課,講他自己在129師當戰士時,曾和戰友從太行山直奔邯鄲,夜襲日寇的故事。當時自己年輕又富於激情,聽了團領導在自己故鄉打鬼子的動人故事後,便跑到紀念碑“抗日游擊戰爭”浮雕前,佇立良久,立志要做一名合格的革命軍人。

每到清明節,不少人自發來到紀念碑前,將自己心中最聖潔的鮮花送到浮雕前,而在“抗日游擊戰爭”和“渡江戰役”這兩塊浮雕前擺放的鮮花最多。這是人民對無數可歌可泣抗戰英烈和解放戰爭英烈的無限哀思。 1976年的清明節,廣大群眾懷著對周總理無限沉痛的緬懷之情,把無數花圈送到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上,一層層的花圈都堆疊到了須彌座上。這表達了人們對周總理的無限懷念,對先烈們的深情緬懷。 20世紀70年代,不少來華訪問的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到紀念碑前敬獻花圈。因為是外國政要,每次都要增派警衛人員,我也多次參加了這些臨時任務的執勤。來到紀念碑北面的外國領導人,都以一種莊重的儀態,將本已擺好的花圈上的鍛帶輓聯再親手進行撫平整理,畢恭畢敬地向紀念碑三鞠躬,以表達對抗擊外敵創建新中國的先烈們的崇高敬意和深深哀思。在前來紀念碑瞻仰的外國友人中,日本朋友最多。隨後,毛主席和周總理為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複活,在“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前提下與日本各界發展友好往來,特別是積極開展了對日本的民間外交。因此,一大批主張以史為鑑發展中日友好的日本中上層友好人士紛紛率團來華訪問,特別是那些學生訪問團,一來就幾百人,甚至近千人。他(她)們乘坐幾十輛大轎子車到國旗附近下車後,先興高采烈地在天安門前照像,而後列隊到紀念碑台上參觀瞻仰。那時,我國基本沒有旅遊業,對一隊隊打著小旗的日本人和導遊拿著小喇叭嘰哩瓜啦用日語講解感到既陌生又好奇。在“抗日游擊戰爭”這塊浮雕前,不少日本學生在此表情嚴肅,逗留時間長,並向浮雕深鞠躬,表達懺悔之意。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