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驚悚懸疑 唐朝詭事錄

第40章 魚與龍

唐朝詭事錄 魏风华 4460 2018-03-22
講龍的故事前,需要先講講魚。 唐人好吃魚,但從不吃鯉魚。因為朝廷有明文律令:不許捉鯉魚。意外捉到鯉魚後,必須第一時間放生,否則的話杖擊六十,拿到官府問話。因為唐朝皇帝姓李。雖然不叫吃鯉魚,但其他魚還是難逃美食家和饕餮者的大嘴。 據記載,玄宗天寶年間(公元742年~755年)的荊州,還有一個漁人,在江中釣上一條青魚,長達一丈,說是釣,最後是被他拖上岸的。那青魚,鱗上有五色圓花,異常美麗。漁人很驚喜,回家就蒸著吃了。 奇怪的是,那青魚沒有一點魚味兒。他吃的是魚嗎? 但已經晚了。 五日後,漁人發現一隊車馬停在自己家門前。他很奇怪,又很害怕。只聽車里傳出一個聲音:“我之王子,往朝東海,何故殺之?我令將軍訪王子,汝又殺之,當令汝身崩潰分裂,受苦痛如王子及將軍也!”

車裡的人有可能是魚仙,也可能是龍王。從他的話語中分析,這次被漁人吃的不是其太子,而是尋找太子的將軍。至於太子,當也葬身於漁人之口,但那想必是以前了。 後來,漁人身上開始出現奇異的變化,怎麼變化呢?就是一點點地骨肉分離…… 再看兩個水族被侵而引發的異事: 唐代宗大歷年間(公元766年~779年),和州負責掌管文書的劉錄事因故罷官,閒居旁縣。此君尤愛吃魚,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吃魚,從來就沒吃飽過。” 這一天,有好事者送來一百來斤魚,意思是:不從沒吃飽過嗎?這魚我都堆這了,您看著辦。劉錄事也不客氣,在庭院中當場為大家表演吃魚絕技。但吃了幾碟子後,他就感到咽喉哽咽,隨後咳嗽出一個如黃豆大的骨頭珠子。

劉錄事也沒在意,將那珠子放在茶碗中,用碟子蓋上,繼續吃。沒多長時間,珠子將碟子拱開,再望去,已有數寸長,形狀如人。在座客人競相觀看,那珠子很快便如人一樣高大了,隨後更奇怪的事發生了:化作人形的骨頭珠子跟劉錄事打起架來,把劉錄事毆打得口鼻出血。打了一陣,兩個人各自跑開,分至大廳兩側,最後到庭院後門,又相遇了。這一次,二人沒鬥毆,而是合為一人,正是劉錄事。 眾賓客追來,但劉錄事已神誌不清,好一陣子才能說話。賓客問他剛才發生的事,他一無所知。 此後,劉錄事再也不敢吃魚了。 面對一百來斤鮮魚時,發生如此怪事。可以想像:那化作人形的珠子,或者是魚仙變化,或者是龍王變化,為的是阻擋這位老兄繼續狂吃水族。

真的有龍嗎? 在說龍之前,先講一下龍的親戚。 王彥威,晚唐人,任宣武節度使,全唐詩收入其一首《宣武軍鎮作》:“天兵十萬勇如貔,正是酬恩報國時。汴水波瀾喧鼓角,隋堤楊柳拂旌旗。前驅紅旆關西將,坐間青娥趙國姬。寄語長安舊冠蓋,粗官原因是男兒。”雖寫得粗陋,但也有些氣勢。 鎮汴州時,逢大旱。此日夜宴,座上有叫季玘的,為某親王的門客,當時寓居汴州。王彥威順便說起大旱之事。 季玘聽後笑道:“不就是需要下點雨嗎!這有何難?” 王彥威一皺眉,問:“你有辦法?” 季玘說:“你給我準備蛇醫四頭,十石量的甕兩個,每個甕裡盛上水,分別放置蛇醫兩頭,用木蓋塞壓,糊上泥,放在院裡,甕的前後設席燒香,再找七八歲的小孩十幾個,讓他們手裡拿著小青竹,晝夜不停地敲打那兩個甕。”

王彥威按說的做了,果然天降大雨。 蛇醫非蛇,而是蠑螈,又稱蛇師。唐人認為,蠑螈和龍是兒女親家,既然不能讓龍現身天空,那就把它的親家請來吧。 說到龍,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秋十月,在山西文水,有巨石從雲中“墜落”。縣里的官員急忙把這一天象報告給長安。時有西域某高僧在京,當太宗皇帝問其為何物時,高僧斷定那是龍的食物,只是因為不小心,最後才從雲中落下。 下面的記載則更具現場感: 玄宗開元年間,中原徐城地區經常鬧水災,汴州刺史齊浣當時兼任河南採訪使,他在勘察地形後,向朝廷打了個報告,建議開條人工河引水。工程由各縣分掘,最後連在一起。當施工到亳州真源縣地段時,挖掘出一個巨大的洞穴,裡面有什麼呢?竟蟄伏著一條長一丈多的龍!

縣里的人急忙上報,齊浣聽後大驚,命人將龍放生到淮河。從真源縣到淮河有幾百里地,不太清楚當時是怎麼轉移過去的。但有另外一個細節:轉移之初,有個當差的,趁人不注意,悄悄拔了一根龍鬚作為紀念和珍藏。 龍,真的存在嗎?在元街縣有泉,泉眼中水交旋如盤龍,“或試撓破之,尋手成龍狀。驢馬飲之,皆驚走”。 《酉陽雜俎》更是記載:“僧無可言,近傳有白將軍者,嘗於曲江洗馬,馬忽跳出驚走,前足有物,色白如衣帶,縈繞數匹,遽令解之,血流數升,白異之,遂封紙帖中,藏衣箱內。一日,送客至滻水,出示諸客,客曰:'盍以水試之?'白以鞭築地成竅,置蟲於中,沃盥其上,少頃,蟲蠕蠕如長,竅中泉湧,倏忽自盤若一席,有黑氣如香煙,徑出檐外。眾懼曰:'必龍也。'遂急歸。未數里,風雨忽至……”

這個長安奇聞是僧人無可講給段成式的: 有個將軍姓白,常到郊外的曲江洗馬。這一日,白將軍在一處淺灣洗馬時,那馬突然一聲長嘶,躍上岸來,奔馳不已。白將軍大驚,騎上附近的另一匹馬追趕。捉住後,發現該馬前蹄上纏繞著一條白色的蟲子。把它揪下來,蟲子流了不少血。將軍奇怪,叫人將它裝進袋子,藏在了箱裡。 一天午後,白將軍送客於郊野,亭驛中告別間隙,取出那蟲子展示:“前幾日在曲江邊得的,不知為何怪。” 客人問緣由,隨後道:“既然得之於曲江,何不以水試之?” 在亭邊掘地為坑,把蟲子放了進去,然後開始澆水。不一會兒,蟲子就慢慢伸展起來,越來越長;坑里的水,竟也越來越多,如同泉湧。倏忽間,那蟲子已搖晃變大,黑氣驟然升騰,眾人大驚,從亭中跑出。

那客人邊跑邊說:“此物必為龍!” 白將軍此時也在奔跑,沒跑多遠,風雨交加,雷聲巨響,再回望亭驛上空,烏雲中真有一物,形如巨龍,長身而去。 關於龍的秘聞,還有一例:“有史秀才者,元和中,曾與道流遊華山,時暑,環憩一小溪,忽有一葉,大如掌,紅潤可愛,隨流而下,史獨接得,置懷中。坐食頃,覺懷中漸重,潛起觀之,覺葉上鱗起,栗栗而動,史驚懼,棄林中,遽白眾曰:此必龍也,可速去矣!須臾,林中白煙生,彌於一谷。史下山未半,風雷大至。” 兩則故事都很離奇:一個飄如紅葉,一個纏於馬蹄。 至於後者,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當時白將軍正在給馬洗澡,有龍潛於水中,被馬帶出江面,到了旱地上,也就喪失了本領,後來用水激活,才得以升騰而去。

關於龍的神奇記載還沒完。有一次,據說發現的不是一條龍,而是一窩龍。 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浙江臨海縣叛亂分子袁晁越海進攻永嘉,其戰船在海上遇風,被吹到千里外的島上。這裡是傳說中鏡湖山慈心仙人修道的東方。漫遊中,叛亂分子看到一座黃金城市。這裡的一切都是黃金造的。他們進入一間密室,看到二十多隻狗崽一樣的東西。這時候,有女子出現:“你們不是叛亂分子嗎?如何至此?你們看到的東西並不屬於你們。另外,你以為你們看到的是狗嗎?告訴你們吧,那是龍。” 叛亂分子倉皇而逃。 後來,袁晁的叛亂被平息,朝廷的官員聽一個叫曲葉的女叛匪親口講述了這件秘聞。 說到一窩龍,就不能不提龍的直系親屬。據說,龍生九子,子子不同。關於九子,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是,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贔屃、狴犴、負屃、螭吻;第二種是,贔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眥、狻猊、椒圖;第三種是,狻猊、螭、犼、貔貅、蒲牢、狴犴、饕餮、白澤、伏狸。

關於龍的傳說,還有什麼要的講的呢? 孫思邈生於公元581年,正是隋朝建立時。小時患病難癒的親身經歷,使他立志學醫,長大後研究草藥,從太白山到終南山,從峨眉山到少室山,從幽谷到峭壁,都可以看到他的足跡。除治病救人外,作為當時著名的道士,他還研習養生之術,修煉成仙之法。從隋文帝到唐高宗時代,他屢次拒絕封官,而終身隱逸,寫有著名的《千金方》,終成一代藥王。 孫思邈死於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這一年,他已年過百歲;又有一種說法,稱他活了一百四十多歲。 “安史之亂”,玄宗入蜀,曾夢見正在峨眉山修煉的孫思邈向他討要“武都雄黃”。夢醒後,乃命人取雄黃十斤送於峨眉山金頂。使者上山還未過半,就見一老人仙風道骨,坐在岩前,身邊有二道童相伴,其中一個道童指著前面的巨大石臼說:“你可以把藥放在上面。石上有我們師父寫的字,請你錄下,回復於皇帝。”使者見石上果有一百多個紅字,便錄下,每錄一個,石上的字就少一個……

孫思邈在終南山隱逸時,與高僧宣律友善。當時長安干旱,皇帝請西域胡僧在昆明池祈雨,祈雨前叫人於壇前置備香燈,七日後,昆明池水面降低了數尺。一天晚上,突然有一老者拜見宣律,自稱昆明池龍王,說長安久不下雨,不是他在搞鬼。現在,那求雨的胡僧本想要龍腦製造藥材,卻欺騙皇帝說祈雨,自己命在旦夕,求宣律幫忙。宣律聽後,把孫思邈介紹給龍王。於是,龍王又去終南山拜見孫思邈。 龍王:“拜託了。” 孫思邈:“我聽說昆明池龍宮有醫藥仙方三千,你把這些方子傳給我,我當救你。當然,你也可以拒絕。” 龍王:“玉帝有令,仙方不可妄傳。但事已至此,情況危急,傳就傳了。” 不一會兒,龍王取仙方三千,傳與孫思邈。 思邈大喜,叫對方迴龍宮,說後面的事交給他了。 轉天,昆明池水就暴漲,沒過幾天就溢上岸來。那作法的胡僧見此情景,羞惱而死。 以上故事講的是《千金方》的來歷,跟龍王是有直接關係的。從這個故事裡可以發現,龍王不是盡在海中,長安郊外的昆明池也有。 關於海中龍王的記載,可以看看武則天大足年間(公元701年)的一個故事: 當時有士人隨使臣去朝鮮半島上的新羅,在大海中被風吹至一島,名曰扶桑洲長須國。 士人被安排在館驛居住。那裡的居民都是長臉,上面長著長須,士人隔窗而看,甚為好奇。有一天,士人被國王召見,見是中華人物,來自上國,遂拜其為司風長一職,又被招為駙馬。卻說那公主,特別漂亮,美中不足的是腮邊有鬍子數十根,令士人鬱悶。 過了十來年,士人和公主生了一兒二女。一天上朝,士人見國王和周圍的大臣面色憂愁,便表示,為解國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國王說:“那就有勞駙馬,去拜見這大海中的龍王,就說東海第三汊第十島長須國有難求救。一定要注意,我國微小,也許龍王不知有這個地方,一定再三陳明。” 士人辭別國王,登上小船,乘風破浪,入至龍宮。 龍宮珠光寶氣,目不能視。士人嚷嚷著要見龍王,後者很是謙虛,親自出門迎接,問明來意,士人說了原委,龍王下令調查此事。過了一會兒,有人禀報:“我境內並沒什麼長須國!” 士人再次哀祈,並言道:“長須國就在東海第三汊第十島上……” 龍王又令人去複查。一頓飯的工夫過後,龍王得到禀報:“還是沒有呀!說到長須,前些日臣下為您弄到一批大蝦,莫非是它們?不過,這鍋大蝦可是您這個月的伙食!” 龍王聽後,轉臉對士人說:“也許你為蝦精所惑……” 龍王把士人引到后宮廚房,見有鐵鍋數十個,大小如屋宇,裡面滿是青背大蝦。一個鍋裡,有五六頭是紅色的,大如人臂,其中一隻特大個的見士人後跳躍不止,狀似求救。正是蝦王。士人感慨不已,俯身尋找自己的蝦妻和蝦孩,不覺悲從心起。他想叫龍王把所有的蝦都放了,但被拒絕。最後,龍王只放掉盛有蝦王一家的那鍋蝦。士人起身告別時,龍王說:“君當為蝦魅所惑,當歸故國。” 儘管士人還是想回到那蝦國,但終被龍王所派的二使者相送回唐朝。登陸時,回頭看那兩使者,已化為巨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