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天安門廣場警衛紀實

第21章 難睹真容的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天安門廣場警衛紀實 郭连江 1844 2018-03-03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中博),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與人民大會堂遙相呼應。其氣勢非凡,凸顯了天安門廣場的和諧與陽剛。中博建於1959年,是為迎接新中國成立十週年建設的“十大建築”之一。 2003年2月28日改名為中國國家博物館。 20世紀70年代,我連以一個排的兵力警衛了中博十年之久。我基本沒在中博執勤,只是如同電影演員客串一樣臨時站了幾班崗。但因是我連警衛目標,又常在中博內看電影、學習、開大會,所以對其非常熟悉,而且感情深厚。 中博分為兩部分,北半部是中國革命博物館(革博),南半部是中國歷史博物館(歷博)。正門(西門)由南北兩排共24根直插宇頂的碩大方型廊柱組成,彰顯著凝重的歷史從這裡走來。從其門拾階而上,是一闊大的開井。穿過天井,再拾階而上,便進入地板鋥亮的前廳。前廳左通革博,右連歷博,後面是富麗堂皇、高貴典雅的中央大廳(正廳),正廳左右各有一個口字型天井,為正廳提供了明亮的光線。正廳主要用於紀念重大歷史事件的臨時性展覽。

革博內有一大批彌足珍貴的革命文物,加之有豐厚的影像資料和翔實的文字記載,是我國最有權威性的革命歷史教育基地。歷博中一件件出土的古人生活和勞動用品展示著人類由猿到人的六七十萬年進化史;一件件價值連城的歷史文物記載著自黃帝、炎帝和蚩尤三大文人始祖到近代的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發展史,徜徉其間,如同親臨其境,彷彿勝讀十年史書。 為了保護好館內這些珍貴的文物,我們在西、北、東三個大門都設立了崗哨。尤其是在堪稱中國第一寬門的西門,門兩邊都站有哨兵。除這些晝夜固定哨外,還有帶班哨長不間斷巡邏,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於出入館的內部工作人員,新戰士都是在老戰士帶領下,先以認人與認證相結合查驗人員出入,待與工作人員熟悉後,便與老戰士一樣,以認人為主,驗證為附,既方便了工作人員出入,也不會出現放錯人入館的問題。冬去春來,四季輪迴,無論烈日辣曬,還是寒風吹雪,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戰士們在偉大使命的驅使下,艱苦履職,確保了中博文物完好無損。

在那個政治敏感的特殊年代,中博作為記載中華民族悠悠歷史和中國革命艱難歷程的最高展館,一些展覽的最終完成也常常是一波三折。包括范曾在內的書法家、繪畫家剛剛按照已經審定的文稿完成展板製做,又一次一次或因孔子的歷史定位,或因歷史上誰是儒家、法家,或因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的年代分界抑或是毛澤東、朱德井岡山會師還是毛澤東、林彪井岡山會師等問題(毛澤東、朱德井岡山會師,在“林彪事件”前,變成了毛澤東與林彪井岡山會師)……,反來复去一遍又一遍地進行大規模的修改,這些都使得中博的兩大史(中國史、革命史)展遲遲不能公開展出。有時按上級要求費了力布好了展板,又唯恐出政治問題,都先搞一陣子內部參觀。我們連往往是受博物館之邀,先睹為快。每次參觀後,博物館有關同志都要徵詢我們的意見和建議,但我們這些舞槍的軍人,雖身在博物館,近朱者赤,但也只能提些皮毛建議,說不到點子上。謹慎地對外開展也是斷斷續續,時開時停,能入內參觀的人數有限。特別是革博的展覽更是遙遙無期。中博門前門庭若市時間少,門可羅雀時間多,使中博有了一種神秘感。但這怪不得中博的上上下下,是那個時代使然。

在那個年代,對外賓參展卻破例,特別是那些來訪的外國政要,只要外事部門安排參展,博物館都認真接待,配備高素質解說人員給以講解。當然,參展內容一般都是歷博內的中國史展。這些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在瀏覽中國發展史時,對張衡地動儀等珍稀文物頗感興趣。我方則把講解重點放在中國“四大發明”、古絲綢之路、開挖大運河、修建萬里長城這些蜚聲中外的重大史蹟上,讓他們了解中國這一泱泱大國的古文明發展史和久遠的對外交往史。 1975至1978年,中博逐漸衝破左的束縛,使中國史和革命史兩大展覽終於對外公展。與此同時,中央大廳和革博也舉辦“紀念紅軍長征勝利40週年展”、“景泰藍工藝品展”、“伊朗油畫展”、“周恩來總理生平事蹟展”等展覽。這些高品位展覽都曾轟動京城,一票難求。中博西門外整日車水馬龍,人頭躥動,展廳內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呈現著中博的勃勃生機。特別是“紀念紅軍長征勝利40週年展”和“周恩來總理生平事蹟展”兩次大型展覽,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朱德委員長率領將帥們參觀長征展覽,既是對長征途中數万死難烈士的懷念,也是對老一輩革命家的心靈撫慰。當人們近距離看到週總理最後穿的那套配有為人民服務紀念章的灰色中山裝和帶補丁的睡衣、襯衣時,一個個忍不住潸然淚下。鞠躬盡瘁的好總理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