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偵探推理 美國8大情案

第86章 第5節

美國8大情案 胡佳 1268 2018-03-22
第四天,桑妮·馮·普羅的胰島素原始檢測報告送到了德肖維奇教授的辦公桌上。一共四次測定,讀數依次為216、0·郾8、350和“無法測定”。教授馬上打電話將報告的內容轉告了專家們,專家們的結論是:“第一,精確度太差,從科學的角度無法決定,這四個讀數中哪一個是'正確'的。第二,216並非其平均值,所以不具有任何代表性……這究竟是哪一家實驗室,如此差勁?”一句話,公訴方賴以立案的所謂“胰島素讀數”完全不可靠。 德肖維奇教授心滿意足地在“桑妮血中的胰島素”上重重地畫了個紅叉。功德圓滿,哈利路亞! 臨近期末,“醫學論證組”報出了他們的戰果。 之一:公訴方在法庭上向他們的專家證人、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喬治·卡希爾博士提出了一個虛擬的問題,關於桑妮·馮·普羅昏迷的原因。本來,對於未曾身臨其境的專家證人,設計一個虛擬或假定的問題以幫助解答疑問是無可非議的,但前提是,問題必須精確。

比如在本案的例子中,可以問:“假如您接待了一個48歲的昏迷患者,女,有低血糖病史,血糖讀數:每100毫升血液中29毫克,胰島素含量:每毫升血液中216微單位,您能否根據上述信息,以專家的身份,推斷出導致該患者昏迷的可能原因?”因為問題中的描述正是桑妮第二次昏迷時的症狀,所以陪審員們可以將專家的答案應用於本案。 “醫學論證組”之所以專挑喬治·卡希爾博士,一則博士德高望重,屬於重量級的證人,二則博士斷言,桑妮的兩次昏迷皆為“外源性胰島素”所致,對陪審團的最後裁決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問題的癥結不在卡希爾博士的回答,而在公訴方的命題。 關於第一次昏迷,公訴方在其虛擬的問題中如是說:“……該患者入院時血糖極低,經兩次注射葡萄糖仍無迴轉,第一次注射的時間是晚上8點,第二次9點……”

卡希爾博士回答:“……患者可能被注射了胰島素,因為如果沒有'外源性胰島素',一小時內兩次推入葡萄糖,血糖應該有所回升。” 而事實上,桑妮的病案記錄顯示,她只在當晚9點接受了一次葡萄糖注射。 8點鐘的那一次,純屬公訴方的想像,或捏造,或無中生有,或有意誤導。 至於喬治·卡希爾博士對第二次昏迷作出的推斷,一是基於關於第一次昏迷的結論,二是基於不准確的血中胰島素讀數,三是基於那支所謂的“胰島素針頭”。 之二:瑪麗雅·辛拉翰姆作證時說,1980年11月底,她在黑皮匣子中看見了胰島素和三支注射針頭。到1981年1月23日,亞歷山大和埃德溫再見黑皮匣子時,胰島素沒有了,匣子裡只剩下一支沾有胰島素的注射針頭。公訴方由此認定,那瓶胰島素已經在12月20日通過靜脈進入桑妮體內。 “醫學論證組”經走訪有關部門得知,胰島素必須保存在冰箱中,溫度稍高即變質失效。所以如果該瓶胰島素確實導致了受害人的第二次昏迷,它就不應該是存放在黑皮匣子裡。

至此,本學期學業結束,學生們揣著克洛斯·馮·普羅發給的*外快,各自度暑假去也。 開學後,11月,克洛斯·馮·普羅到哈佛接受“德肖維奇團隊”的第二次“會審”。 “咱們由近及遠。最後一次,1980年12月20日,桑妮昏迷的前一天,究竟發生了什麼?”那天的主持人是教授的助手簡妮·貝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