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偵探推理 孔雀羽謀殺案
孔雀羽謀殺案

孔雀羽謀殺案

约翰·狄克森·卡尔

  • 偵探推理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141964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導讀

經常討論推理小說的讀者,肯定都曾見過這樣兩個術語:一是plot,一是trick。 所謂plot,直譯過來是指情節,倘若說得優美深奧一些,那便是小說的結構章法、謀篇佈局,以及其起承轉合之妙;而trick則指推理小說必不可少的謎題要素,可以是謀殺的詭計,可以是離奇的案件,甚至可以是一種帶有強烈誤導性的文字敘述。 推理小說以trick而崛起江湖,以plot而風行百載。有了trick,推理小說才有推理可言;而plot則把推理小說真正變成了一種小說。推理小說發展的漫漫長河之中,最大的動力是源自trick的發展,還是源自plot的發展?此事殊難說清。但一般的讀者談到推理小說,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謀殺,繼而則是完成謀殺的方法(trick),總是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何以如此,原因非常簡單—推理小說發展最盛之際,所有名家都是研究trick的高手。而其中最耀眼者,就是來自美國的“密室之王”約翰·狄克森·卡爾。

約翰·狄克森·卡爾,1906年11月30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聯合鎮出生,是眾議院民主黨議員伍德·尼古拉斯·卡爾的獨子。後者就職國會議員之前,一度曾是一名律師。家庭條件的優裕,既使卡爾有機會培養其興趣愛好,又使其眼界得以開闊。年方四歲之際,他便因父親的鼓勵,開始接觸鮑姆的童話故事、史蒂文森的浪漫幻想故事和大仲馬的歷史傳奇小說。其中尤以後兩者對他的影響最深—這兩位作家的小說,一方面奠定了日後卡爾小說冒險、懸疑的基調,另一方面更直接促成了他的歷史推理小說。而卡爾對魔法、巫術一類神秘事物的偏愛,說不定就是源自鮑姆的系列故事。 如此經年累月、飽受熏陶,卡爾自會漸漸展露其文字實力。十一歲的他,居然開始發表一些有關法庭審判和謀殺案的新聞報導,不禁讓周圍的人們大感驚嘆。這時的卡爾,當然早就看過了父親藏書室的那些法律文獻和犯罪案卷,但他對真實的犯罪似乎無甚興趣。幼年時的閱讀使他深深相信,犯罪亦如歷史,縱然現實醜陋,該題材的小說卻不妨浪漫、有趣。所以他對推理小說一直抱有很大興趣,阿瑟·柯南·道爾、傑克·福翠爾、GK切斯特頓的小說他全都看了,而且非常嘆服他們的奇詭構思,譬如鬧鬼的城堡、帶翼的匕首、消失的人……1941年他給友人的信中曾評價道:“那時的作品常以引人注目的奇異風格或不可能狀況來開端,再提供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這雖然有些幼稚,卻無疑是富有創造性的。”他受那一時期推理小說的影響很大,總是著意強調犯罪案件的“不可能”之處,行文時常會鋪陳一些恐怖驚悚的傳說,以此來推動故事發展,將“不可能”三字渲染得淋漓盡致。這堪稱是卡爾小說的一個重要特色。

1921年,卡爾來到了賓州波茨敦市的希爾學校,求學期間,常給英語俱樂部撰寫小說,並熱衷參加諸如月夜擊劍一類活動。四年後,他順利就讀哈弗福德學院,次年三月便有一篇小說《當飲下死亡……》見諸學校的文學月刊《哈弗福德人》。而後不久,卡爾便因其文字功力和創作熱情,躋身《哈弗福德人》的編輯之列。 1926年末,他創作了他的首個密室殺人故事《羔羊之影》,主角是法國警探亨利·班克林—負笈階段,他小說中的主角幾乎全是此君。班克林故事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優點是銳意進取、有所抱負;而缺點正如他日後對一位新進作者的評論:“新手總恨不得讓讀者震撼,結果解答時就有些進退維谷。”亨利·班克林對卡爾的意義重大,該系列不僅是他所創作的第一個系列故事,更包括了他的第一部長篇推理小說,其前身是卡爾1929年發表的班克林中篇故事《大吉尼奧爾》。 1930年,美國的哈珀公司出版,兩個月內加印六次,銷量自是不俗。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小說不僅風靡歐美諸國,亦頗受日本讀者的推許,譬如二階堂黎人就明確表示:“同是處女作,卡爾的作品比其他人更優異。和《羅馬帽子之謎》這部具有明顯的奎因冷硬文風的作品相較,的情節無疑更大眾化,也更煽情。”

從哈弗福德學院畢業之後,卡爾遠赴巴黎,至索邦神學院就讀,時值1928年。據說他從未現身課堂,只一味從事創作,上文提到的《大吉尼奧爾》就是成果之一。另一項“成果”是一部歷史小說,可惜被他親手銷毀,理由是不符合常理。截至1932年間,卡爾先後出版了四部班克林長篇小說,漸漸對這一人物感到厭倦,有意重開爐灶,構思一些新著。班克林故事自此擱置,到1937年方有新篇《四種錯誤武器》問世,而後就真的杳無影踪了。 回過頭來,再說卡爾構思的那些新著,其共性是英國偵探、英國情調。何以如此?當然是有原因的。卻說1930年8月,卡爾橫渡大西洋時,偶然結識了來自英國的克拉瑞斯·克麗芙斯。卡爾送她一本,兩人相約至海濱碰面,自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1932年6月3日,他們秘密結婚了。次年初,兩人乘船離開美國,原本只想往英國旅行數週,但卡爾覺得英國的鄉村很適合定居,索性留了下來。離開美國之前,卡爾辦了兩件事情,一是授權哈珀公司印行新著,啟動了基甸·菲爾博士的探案故事;另一件是覓得新出版商威廉·莫若來印行非系列小說《弓弦謀殺案》。 《弓弦謀殺案》之所以要換出版社,係因哈珀公司有個奇怪規矩:同一年內,不會給同一作者出版兩部以上的作品。卡爾因此接洽了新的出版商,想要用“克里斯托弗·斯崔特”之名出版新著,不料印好一看,署名處赫然竟是“卡爾·狄克森”,讓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哪位作家的化名。事後,卡爾曾建議對方改成“卡特萊特·狄克松”,對方亦表同意,哪知出版時又告變卦,改印成“卡特·狄克森”的字樣。卡爾雖再次表示不滿,但最終還是順從了出版社的意思,從此沿用這個名字。

閒話按下不表。卻說和《弓弦謀殺案》出版一年之後,卡爾又亮出了一張新的王牌—亨利·梅利維爾爵士(簡稱HM)探案故事。該系列以《瘟疫莊謀殺案》初試啼聲,旋受如潮好評。讀者的高度認可,使卡爾信心倍增,創作的慾念更盛,陸續推出多部佳作,均引發強烈迴響。時人為之側目,將他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並稱“黃金時期三巨頭”,同時更贈以“密室之王”的美名。 1936年,卡爾加入了當時影響最大、活動最多的偵探作傢俱樂部—英國偵探作傢俱樂部,成為第一個加盟該俱樂部的美國人。 出版多部小說之後,卡爾有意換換新的文體,對劇本萌發了很大興趣。 1939年12月27日,BBC開始播出他的三幕廣播劇《誰殺了馬修·考賓? 》,這是他的廣播劇處女作,主角正是如日中天的菲爾博士。此後卡爾便開始大量創作這一類的劇本,主要包括神秘劇和推理劇兩種題材,甚受聽眾追捧。究其原因,是卡爾懂得利用聽眾的主觀想像能力,往往運用一些響動,使聽者發生錯覺,以此實現他所期待的誤導。這無疑是一種非常高明的敘述性詭計,作者樂此不疲,聽者大加激賞,以致“二戰”期間,美國軍方竟破例讓他免赴戰場,留駐BBC服務盟國人民。

迨至“二戰”結束,英國的工黨領袖上台執政,致使經濟滑坡,不禁讓卡爾漸生去意。但他依然居住英國,憑藉從阿瑟·柯南·道爾之子雅德里安·柯南·道爾處獲取的大量素材,草擬一部重要傳記,直到1948年才舉家返回美國。這部傳記至1949年終告付梓,定名《阿瑟·柯南·道爾爵士的一生》,是史上第一部有授權的柯南·道爾傳記,很多地方甚至徵引了傳主原話,意義不言自明。後來,他們兩人又聯合創作了《福爾摩斯的功績》,內含十二篇福爾摩斯探案故事,是公認最正統的福爾摩斯探案續集。 重返美國,卡爾受到了熱烈歡迎,美國推理界的名人如埃勒里·奎因、克萊頓·勞森、愛德華·霍克、安東尼·布徹等人,無不紛紛前來拜訪。他們很快就形成了當時最頂尖的推理圈子,時常開會探討密室的構成問題。但卡爾居住英國的時間太長,行文風格不免帶有強烈的歐洲韻味,又兼其小說一貫的詼諧幽默,以致有人曾一度懷疑他就是英國作家伍德豪斯。

1951年,隨著英國工黨的下台和丘吉爾的複出,卡爾又一次來到英國長住,但他那時的身體狀況很是不佳,連續幾場大病,使小說水準隨之下降,直到1954年初才基本康復。 1955年,病癒後的卡爾來到倫敦,再度活躍於英國偵探作傢俱樂部,並有意點撥一些年輕作家,其中包括愛德蒙·克里斯賓和克里斯蒂安娜·布蘭德。卡爾和他們聯繫緊密,使晚輩獲益匪淺。同時,他亦再度創作出一些高水準的作品,譬如《割喉隊長》、《火焰,燃燒吧! 》、《恐懼往往相同》,基本都是歷史推理小說。 1963年,卡爾獲得了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簡稱MWA)頒發的“終身大師獎”,這是推理界最高的榮譽,堪稱實至名歸。然而好景不長,次年他突發中風,雖治療有效,左手卻幾近癱瘓,這無疑大大影響了他的創作,直到1965年才拿出新著《撒旦之屋》。這部小說一般認為是他後期最精彩者,密室的謎團簡單而又讓人信服。

同年,丘吉爾病逝,卡爾夫婦返回美國,至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地區居住。 1970年,適值卡爾從事創作四十週年,MWA特向他頒發“愛倫·坡特別獎”,以表彰他四十年間的卓越成就。 1972年,卡爾出版了他的最後一部小說—歷史推理小說《飢餓的妖精》,此後五年之間,他努力創作著一部新的推理小說《海盜之路》,其偵探據說會是阿瑟·柯南·道爾爵士,可惜未能完成;而他原本要寫的回憶錄《犯人的懺悔》亦同樣付之闕如。 1977年2月27日,卡爾因肺癌病逝,享年七十歲。 誠如上文所述,卡爾一生的著作頗豐,僅各類小說便出版了七十五部以上,另有傳記一部、劇本若干。他曾經坦然說道:“我只想寫推理小說。我指的不是那種絕世巨著之類的無聊東西,我的意思是我就是要寫推理小說。”所以他的小說幾乎只能分成兩類,一是解謎推理小說,一是歷史推理小說。前者是最常規、最正統的推理小說,以“詭計”勾起讀者興趣,其中又以“不可能犯罪”最受青睞。所謂“不可能犯罪”小說,簡單來講,就是物理上、邏輯上無法實現的事情,似乎真的發生了,小說既圍繞此事展開,則全文結束之前,就必須要對此進行一番合理解答。 “不可能犯罪”的類型,主要包括離奇死亡、神秘消失、瞬間換位和無人生還等等,而最受關注的題材則是密室謀殺。

有關密室謀殺,推理界內部一直有個共識:一個自稱推理作家的人,倘若他未曾運用過密室題材,那就斷然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推理作家。正因密室題材的地位獨特異常,不僅需要對物理學、心理學的融會貫通,更需要一些前人未曾萌發的靈感,所以設計出接近六十種密室的卡爾,自然而然就被冠以了“密室之王”的美名。卡爾的密室有兩大特點,一是匠心獨運、別出心裁,從各個角度完成密室;二是保持解答的公平合理,不會對讀者隱瞞線索。兩者之中,顯以後者更難做到,亦更加值得尊敬。無怪乎大評論家愛德蒙·克里斯賓要說:“論手法之精妙高微和氣氛營造的技巧,卡爾確可躋身英語系國家繼愛倫·坡之後三四位最偉大的偵探小說家之列。”這五十餘種密室,主要的承擔者是菲爾系列和HM系列。

基甸·菲爾博士,卡爾繼亨利·班克林之後的第二個系列主角,亦是伴隨他時間最久的一位偵探,自1933年至1967年,總共破了二十三宗重大案件,另有短篇故事數則。菲爾博士的原型是卡爾非常欽敬的GK切斯特頓,故而從外貌上具有後者的大部分特徵:身軀龐大、喜歡煙斗、夾鼻眼鏡、船型帽子,走路時拄著藤條拐杖。他擁有好幾所名牌大學的學士和博士學位,最初是一名校長,退休後主攻字典編纂之事。 從體型的角度而言,亨利·梅利維爾爵士和菲爾博士非常接近,都是甚難一見的大胖子,而隨著創作時間的流逝,前者漸漸現出了卡爾非常傾慕的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的影子。 HM擁有著從男爵頭銜,性格暴躁易怒,曾任職英國的秘密情報部門,另一重身份是英國王室法律顧問兼註冊醫師,對法學和醫學都頗有了解,偶爾亦會出庭辯論。 1981年間,“短篇推理之王”愛德華·霍克曾主持一次密室評選,邀集作者、編輯和評論家共十七人前來投票。結果菲爾系列的以104分高居榜首,而亞軍《地獄之緣》卻只有55分,兩者幾乎差了一倍;此外尚有同系列排名第四,HM系列的和亦都上榜。十大密室,卡爾獨占其四,不啻是推理史上一個永難動搖的神話。

大概就是這次評選,使菲爾系列日益得到推理界的重視。其實更早之前,卡爾最受關注的是HM探案故事。 1941年時,著名推理小說評論家海克拉夫甚至曾說:“(HM那老傢伙)在各位名偵探中,最受當今作家的喜愛。”對比菲爾系列和HM系列各部小說的出版時間,不難發覺菲爾博士的案件側重探索,小說的殺人詭計和結構章法均都屢有突破;而相同時期的HM故事則往往顯得收斂、沉穩,整體上保持著前進勢頭,不像菲爾系列偶有回落。菲爾博士首次登場,是1933年的,以恐怖的詛咒拉開帷幕—查特罕監獄是昔日處死女巫的絞刑場,其歷任獄長都會斷頸而亡,老獄長慘死之後,其長子遵照遺囑,接替了獄長工作,果然在劫難逃。小說具有濃郁的哥特風格,驚悚、神秘、含蓄、妖異,從心靈上予人以恐怖之感,遠勝班克林故事的血腥、直白,從根本上奠定了卡爾日後創作的基調。自以降,卡爾反复摸索,有意使作品混合偵探小說的理性和哥特小說的非理性,一時卓然有成,次年出版的《瘟疫莊謀殺案》就顯出了他的突破,將鬼怪傳說和密室謀殺結合得緊密無間。 自此之後,卡爾交替創作這兩大系列,因目標明確、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天賦,故而很快就達到了一個階段性的頂峰。其標誌就是1935年的。據說,卡爾最初是想要鋪陳一個班克林故事,但很快就發現此路不通,遂將案件挪給了菲爾博士。擁有兩次完美的不可能犯罪,而且一次是密室,另一次是雪地上的無足跡殺人!除此之外,這部小說更擁有著一份“密室講義”,將古往今來構建密室的各種方法予以梳理、匯總,顯現出卡爾對推理小說的研究有素。嗣後,卡爾再接再厲,幾部小說各有創新,譬如的輪流敘述、的法庭論辯,都是對其小說固有敘事方法的突破。尤其的密室構成,不啻是給密室題材開啟了一種全新思路。 (有資料證明,的密室並非憑空想像所得,而是卡爾親手試出來的。)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帷幕,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攀升,推理小說難免受到影響,漸漸呈現出向一般文學靠攏的趨勢,唯有卡爾依舊堅持著推理小說的本色,不斷構思著新的詭計。 、《爬蟲類館殺人事件》、都是質量均優的名篇,論水平堪稱是他的另一次巔峰時刻。尤其那部和同年的,更標誌著卡爾創作的全新突破—這是他第一部完全依賴故事的小說,其緊張、曲折之處,直讓人欲罷不能,故而常被評曰HM系列的最後一部佳作。爾後沒有幾年,卡爾便結束了這個系列,其原因或許是重病纏身導致的創作能力下滑,或許是想要轉型從事歷史推理小說的創作,當然亦或許是其他緣故。總之,1953年,卡爾出版了HM系列的第二十二部長篇小說《騎士之杯》;而1956年初發表的短篇《奇蹟之王》則是HM的最後一案。 兩相比較之下,更喜歡菲爾博士的讀者無疑更加幸運,該系列直到1967年的《月之陰》方告結束,而且後期的幾部小說基本表現不錯,譬如《撒旦之屋》和《包廂C的恐懼》,均都值得一觀。 卡爾創作的另一類占主要數量的小說,是歷史推理小說。他1950年出版的《新門新娘》,是公認的首部長篇歷史推理小說,比約瑟芬·鐵伊恰好早了一年。對推理史略有了解的讀者,想必都曾聽說過卡爾和克萊頓·勞森打賭的故事。勞森是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四大創始人之一,除創作小說之外,更時常以“馬里尼”之名登台表演魔術,其小說因而深具魔術之趣。 1940年末,勞森曾向遠居英國的卡爾致信,提出一個近乎瘋狂的創意:一間普普通通的屋子,不僅門窗緊閉,而且所有縫隙都要被膠帶從內側封閉,兇手進屋內謀殺完畢,便從房間消失。卡爾對此深感興趣,表示一定要寫一部這樣題材的密室小說,如此遂有1944年HM系列的《爬蟲類館殺人事件》。而這部《新門新娘》的背後,亦藏有卡爾和勞森的一段逸聞—他們比賽挑戰一個房間內所有家具突然消失的詭計。哪知無意中竟開了歷史推理小說的先河,說來寧非趣事? 先河既開,卡爾索性開始頻繁創作這類小說,其數量甚至超過了他同期的解謎推理小說。 1951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二部歷史推理小說《天鵝絨裡的惡魔》,小說的男主角和撒旦達成協議,被送回查理二世時期的英國,這“穿越”的構思甚受好評。包括他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小說《飢餓的妖精》,都是這種類型的作品。小說主角是《月亮寶石》的作者威爾基·柯林斯,唯一的遺憾是卡爾構思中要讓阿瑟·柯南·道爾擔任偵探的小說未能成篇,否則這兩部小說必會相映成趣。暮年的卡爾雖飽受癌病折磨,但腦海中依然充滿著新鮮的詭計。 歷史推理小說,顧名思義包括兩個要素,一是歷史,倘無一定的知識積累,斷然寫不出歷史題材的東西;二是推理,若無一定的分析解答能力,則所謂“歷史推理”云云,無非就是一場鬧劇。卡爾以解謎推理小說縱橫文壇、享譽歐美,分析問題的水平自是一流;而他從小就對歷史問題深有興趣,對各種怪異傳說更是耳熟能詳,讀者只需看看他的、《瘟疫莊謀殺案》、《紅寡婦血案》、和便不難窺其一斑。 卡爾的歷史推理小說,以《火焰,燃燒吧! 》最見功力,次之則是《恐懼往往相同》,而剩下的作品亦普遍不錯。譬如《割喉隊長》,背景是拿破崙準備攻打英國,講述一名間諜發現了法國人的企圖,因而不斷遭遇謀殺。又譬如《隱匿的女巫》,副標題是“一出愛德華時代劇”,將1907年的英國重塑得栩栩如生,而詭計亦很不錯,發生謀殺的建築物被沙灘包圍著,沙灘上當然沒有足跡。嗣後,卡爾返回美國,又陸續創作了三部以古老的新奧爾良為舞台的歷史推理小說,其中水平最高的是《帕帕拉巴斯》,將伏都教、內河船和巧妙的不在場證明匯聚一堂。 附帶一提,1936年時,卡爾曾出版過一部《艾德蒙·戈弗雷爵士謀殺案》,其內容圍繞1678年的一宗真實謀殺案件而展開,研究得非常詳盡,堪稱是他對歷史推理小說的一次成功摸索。 接下來再談談卡爾的非系列解謎推理小說。這一類作品的數量不多,但水平普遍不錯。尤其經典的是和。前者運用了非典型的法國場景,雖然缺乏了不可能犯罪案件,卻有著漂亮的心理暗示和誤導,依稀有些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風格。讀者欲知其精彩的程度若何,只需看看克里斯蒂對這部小說的評語,便自然知曉—“現今的偵探作家很少有作品能困惑我,但卡爾總能。”而所謂“燃燒的法庭”,則指中世紀的法庭審判巫師時,幾乎一律判處火刑。這部小說是卡爾超凡脫俗的一大經典,以非常奇特的構造,容納了推理、驚悚、超自然和心理懸疑的因素,又兼有大量的女性毒殺案之介紹,整個故事的發展和逆轉都讓人驚駭莫名,論名望、論水平足以和、這樣的名著分庭抗禮。棺材中的死者憑空消失、打開不存在的門從密室消失……各種離奇的現象,使格外引人入勝。 除此之外,卡爾尚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著述,譬如傳記和劇本。前文既有介紹,則此處篇幅所限,就不再贅言了。 卡爾對推理小說的影響至深至遠,此事毋庸置疑。他最大的貢獻是維持了推理小說的公平和創新,給後來人指明方向,樹立典範。推理小說最重要的是符合邏輯,謀殺的解答(詭計)和動機的解答(人性)都要符合邏輯,否則便失之虛假。兩者之中,卡爾顯然是把詭計擺到首位,所以他的小說注重解謎、注重分析,擅長故事的鋪陳、渲染,其小說渾然天成,不像某些作家須靠文字的雕琢取勝。這正如他對“硬漢派”的批評之語:“你們運用文筆—通常都是自命不凡的文筆—來掩飾創意的匱乏。” 這,便是卡爾小說最迷人的地方。一切圍繞推理,一切圍繞詭計,一切圍繞謀殺,乾脆利落、簡單直接。自1930年卡爾以出道,數十年間引領風潮,風靡了無數讀者,更帶動了無數作家的創作。 “法國卡爾”、“日本卡爾”相繼出現,致敬的作品層出不窮,足可證明其經久不衰的魅力。 欽慕卡爾的推理作家,最出名的當數以下幾位:(一)克萊頓·勞森,美國的推理巫師,卡爾的至交好友,其小說融匯著魔術表演的基本原理,奇招迭出、別開生面,重要的作品如、《來自另一個世界》都是密室題材的佳作;(二)黑克·塔伯特,美國推理界曇花一現的奇才,受卡爾影響極大,卻只留下兩部長篇小說和零散的幾個短篇,其中最驚人的是《地獄之緣》,糅合了十幾個不可能犯罪,風格非常接近卡爾;(三)安東尼·布徹,著名的推理小說評論家,曾創作《九九神咒》向卡爾致敬;(四)保羅·霍爾特,人稱“法國卡爾”,因而歎服卡爾的才華,徹底蒐集並閱讀了所有卡爾小說的法譯本,嗣後開始創作,尤鍾愛密室題材,小說頗受日本讀者的喜歡,曾多次登上“這本推理了不起”的年度海外作品排行榜;(五)橫溝正史,日本推理文壇的領袖,一度和江戶川亂步雙峰並峙,早年深受卡爾影響,1948年以向卡爾及其同名作品致敬;(六)二階堂黎人,人稱“日本卡爾”,作品具有濃郁的古典懷舊意味,曾以《赤死莊殺人事件》向HM登場作《瘟疫莊謀殺案》致敬,另有專文逐一評論卡爾各部小說的優劣短長。 至此,謹借安東尼·布徹的一句論斷,收束全篇—“若克里斯蒂是推理界天后,那卡爾就是天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