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外國小說 烏托邦

第4章 -2

烏托邦 托马斯·莫尔 11437 2018-03-21
①全教堂發出共鳴的歌聲:“當以利沙②向教堂走去,嘲笑他的人感受到這個禿頭者的熱切之心.”那個開下流玩笑的傢伙也許同樣有所感受吧.'“'或許,'紅衣主教說,'你的表現出於正當的心情. 可是據我看,你若是不和一個笨蛋鬥智,不和一個傻瓜進行傻的爭辯,你雖未必顯得更有道行,至少顯得更加聰明.'”'不,大人,'他回答說,'我不會顯得更加聰明. 最聰明的所羅門說:“要照傻瓜的傻話回答傻瓜” ③——我現在就是這樣作.我向他指出他如不小心就會掉進去的那個深坑.因為,如果許多人嘲笑唯一禿頭的以利沙,感受到禿頭者的熱切之心,那末,一個人取笑那麼多托缽僧,其中禿頭的不在少數,這個人應該怎樣更加有如此的感受呢!此外,還有教皇的諭旨,可根據諭旨把嘲笑我們的人開除教籍.'“紅衣主教看到這件事罷休不了,用頭示意那清客走開,機智地轉到另一個話題. 不一會兒,他從飯桌起身,去聽取訴狀,把我們打發走了.”親愛的莫爾,我的羅唆故事使你聽起來夠累的了.若不是你很想听,並且不肯放過談話中任何一個部分,我真不好意思把時間拉長. 我必須敘述這個談話,雖然敘述得還是簡

①見《舊約全書詩篇》,第69篇,第9節. ——中譯者②以利沙(Elisha,公元前850?—795?)——古代猶太預言家. 以利沙對嘲笑他禿頭的兒童進行惡狠報復事,見《舊約全書列王紀下》,第2章,第23、24節. ——中譯者③見《舊約全書箴言》,第26章,第5節. ——中譯者 要一些,以便揭露那些人的態度,他們不以先從我口裡說出的話為然,可是一看到紅衣主教對這樣的話不加非難,他們就立即也表示贊同. 他們如此逢迎紅衣主教,甚至那個清客的空想,紅衣主教只是當做玩笑,不曾駁斥,他們也表示讚許,幾乎認起真來. 由此你可以斷定,這些奉承者對我以及我的意見會多麼地輕視.“ “不待說,親愛的拉斐爾,”我評論說,“你使我很高興,因為你所說的既有道理,又有風趣.而且,我聽你敘說時,覺得此身是在故鄉英國,又覺得由於愉快地追憶起紅衣主教,彷彿回到我的童年了,我小時正是在紅衣主教的宮廷受到培養的. 你既然很懷念紅衣主教,你真難相信我是多麼因此更加對你有好感了,儘管我已經對你具有很大的好感. 然而,即使是目前,我不能改變心意,而必須認為如果你能說服自己不迴避帝王宮廷,從而陳述你的謀劃,你可以為社會造最大的福. 這是你的責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任何善良的人的責任. 你愛讀的作家柏拉圖有這樣的意見,只有哲學家做國王或是國王從事研究哲學,國家最後才能康樂. 假如哲學家甚至不屑於向國王獻計進言,康樂將是一件多麼遙遠的事!”

“哲學家並非如此不通情達理,” 他回答說,“以至不願意這樣做——事實上,許多哲學家借著書立說這樣做了——只要統治者肯採納嘉謀嘉默. 但是無疑,柏拉圖有過正確的預見:如果國王本人不從事研究哲學,國王就決不會贊同真正 哲學家的意見,因為國王是自小就受錯誤觀念的熏染了. 柏拉圖從自己和代俄尼喜阿①交往的經驗中,得到以上的真理.假如我對某一國王作出有益的條陳,徹底清除他靈魂上的毒素,難道你料想不到我會不是馬上被攆走就是受到奚落嗎? “好,假使我供職法王②宮廷,參加他的樞密會議. 在他親自主持的一個秘密會上,一群最精明的謀臣絞盡腦汁,究竟用什麼妙策可以佔住米蘭不放,奪回失去的那不勒斯,然後擊敗威尼斯,征服全意大利;更進而統治法蘭德斯,布拉邦特,終而全勃艮第③——還有別的國家,其領土是法王早就有意併吞的.”在這個會上,一個謀臣建議和威尼斯人達成協定,只要法王認為便利,協定便持續下去,有事和威尼斯人商議,並讓他們享受一部分掠奪物,等到事情如願以償,不妨索回原物. 另一個謀臣提出召募德意志僱傭兵,還有謀臣想賄買瑞士人,更有謀臣要國王用黃金作為可以接受的禮物,消解皇

①柏拉圖——見本書第10頁註,在其所著的中,他主張由哲學家管理國家. 他曾作過西西里島的統治者代俄尼喜阿(稱小代俄尼喜阿Dionysius theYounger,公元前四世紀)的哲學老師. ——中譯者②法王——此指路易十二(LouisⅫ,1498—1515年在位) ,通過其外家勢力希圖霸占今意大利的米蘭(Milan) ,覬覦那不勒斯(Naples)以及威尼斯(Venice) ,以上各城當時都是幾個小公國. ——中譯者③勃艮第(Burgundy) ——在今法國東南部,自九世紀起為獨立公爵領地,1477年曾為法國兼併. 布拉邦特(Brabant)在中世紀為公爵領地,1430併入勃艮第,後與勃艮第大部分北部領地同併入奧地利的哈普斯堡(Hapsburg)王室. ——中譯者

帝陛下①的怒氣. 又有謀臣獻計須和阿拉貢國王②言歸於好,作為和平的保證,應把屬於別人的納瓦爾國③割讓於他.也還有謀臣建議讓卡斯提爾國王④上鉤,使他指望和法國聯姻,並用固定的年金收買他宮廷上某些貴族,使倒向法國.“同時,有一個最令人苦惱的問題:怎樣對付英國? 大家公認,必須進行和平談判;對於一個脆弱的聯盟,充其量只能用堅固的契約去加強,必須稱英國人為朋友,暗防他們是敵人. 因此,要使蘇格蘭人有所準備,英國人一有動靜,就讓蘇格蘭人抓住機會對他們下手. 此外,必須暗中支持某個流亡在外的貴族——既有條約,就不好公開支持——贊助他對於英國王位的要求,藉此箝制一個不堪信任的國王.“在這樣的會上,嗨,大家如此賣力,許多傑出的人才競相提出屬於戰爭性質的建議,像我這個無足輕重的人,如果我起立建議改變方針,將會怎樣呢?假定我表示不要去干涉意大利. 假定我用辯論證明,我們應該呆在本國,因為法國本身已經大得不是一個人所能治理得宜的,所以法王不應夢

①皇帝——指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1508—1519年在位)。 ——中譯者②阿拉貢(Aragon)國王——據這個王位稱斐迪南二世(FerdinandⅡ,1479—1516年在位) ,通稱斐迪南五世(FerdinandⅤ) ,為英王亨利八世最初妻子凱瑟琳(Catherine)的父親. ——中譯者③納瓦爾國(Navare)——以前歐洲的王國,界於西班牙及法國之間,十六世紀兩者相互爭奪它. ——中譯者④卡斯提爾國王——即查理五世,見本書第8頁註. 此處似指當時查理與路易十二最幼女議婚事. ——中譯者 想擴大自己管轄的領土. 假定,然後,我對他們陳述烏托邦島東南南方大陸上的阿科里亞人①所作的決定.“曾經有個時候,阿科里亞人為他們的國王爭奪另一個王國而從事戰爭,這個國王根據和那國的舊的聯姻關係,自認是它的合法繼承人.在阿科里亞人將其奪取後,他們發見,由於要保住它而來的麻煩不亞於花氣力取得它. 在這些新掠奪來的臣民中,經常發生著內部叛亂和外來侵略的萌芽. 阿科里亞人認識到,對於這些臣民,他們不得不經常作戰加以保護或加以製裁,因而保持一支常備不懈的軍隊. 同時,阿科里亞人遭到洗劫,他們的金錢流出國外,他們為別人的區區榮譽而流血,但和平卻不比過去更加牢固,因為戰爭使國內的道德風尚趨於敗壞,酷嗜盜竊成為第二天性,戰場上的殺戮使人們敢於鋌而走險去犯罪,法律受到蔑視——這都是因為這個國王要為管理兩個王國分心,結果其中任何一國不能治理得宜.”後來,阿科里亞人發現要結束這一切災難絕無別法,就一起商議,非常恭順地請求國王對那兩王國祇保留一個,任憑他自願選擇. 他不能兩個王國兼顧,因為他無從分身統治那麼眾多的人,正如同誰也不贊同僱用哪怕是一名騾夫,如果須和另一個主人合僱. 這位賢明的國王不得不滿足於自己的王國,而把新獲得的王國讓給一個朋友,後來不久這個朋友被趕走了.

①阿科里亞人(Achoriens) ——用希臘語成分杜撰,意謂無何有之鄉的人,其構成類似“烏托邦”的意義. ——中譯者 “再者,假定我表明,由於法國國王而那麼許多國家陷於擾攘不安的這一切窮兵黷武,在消耗了他的財庫和殲滅了他的人民之後,終必至於不幸一無所獲,所以,他不如去治理這個祖傳的王國,竭力使其繁榮昌盛,愛臣民並為臣民所愛,和他們一同生活,政事寬而不嚴,不覬覦別的王國,因為他所統轄的土地對他已經綽有餘裕了.親愛的莫爾,我這番話,你想听的人將會怎樣去接受呢?” “當然,不會樂意接受,”我說.“那麼,再說下去罷,”他繼續說.“設想這樣一個情景:某一國王正傾聽一批廷臣大發議論,籌劃如何為他聚斂財富.一個廷臣獻計,國王支付時可將貨幣升值,當他收進時,可將其貶值至法定率以下——這就可以雙收其利,既用少量的錢還大量的債,又可以從應收進的小筆欠款撈一筆錢. 另一個廷臣獻計虛張聲勢作戰,以此為藉口籌集款項,然後在國王認為合適時莊嚴地講和,蒙蔽純樸的老百姓,都是因為仁慈的國王出於好心腸,不忍塗炭生靈呀!

“還有廷臣向國王提起某些陳舊斷爛的法典,因長期不用而廢除的法典,誰也記不起頒布過,誰也就不遵守. 國王應對不遵守這些法典的人科以罰金,這是最大的生財之道,又最名正言順,因為是以執法為幌子!又有廷臣獻策,國王規定許多禁例,侵犯國民生計更是禁例,違者嚴厲處分. 然後,他又從因禁例而利益受損的人收取金錢,特許對他們開禁.這樣,他既博得老百姓的歡心,又有雙重進項:既向貪圖橫財以致陷於法網的人勒索罰金,又向另一些人出賣專利——的確,賣價越高,國王越賢明,因為國王極不願給私人以侵害公益的專利,如要給與,必須私人付出重價! “還有廷臣勸說國王將法官約束起來,聽從他的節制,這樣,法官判決每一案件,都將有利於國王. 而且,他須召法官到王宮,要他們當他的面辯論有關他的事務. 國王所作所為儘管顯然不正當,法官對此,或是存心反駁別人,或是羞於雷同其他意見,或是一意邀寵,總可以在法律條文中找到漏洞,加以曲解. 當各個法官意見參差不一,本來很清楚的一個問題卻引起爭議,真理成為可疑,國王正好藉此親自解釋法律條文,使符合他本人的利益. 別人或是恬不知恥,或是心裡害怕,無不隨聲附和.(隨著,這個決議竟毫無顧忌地被說成是法庭作的!)然後,站在國王一邊作判決,總不怕找不到藉口.為了能對國王有利,只要或是說國王是公正的,或是死扣法律條文的字眼,或是歪曲書面文字的意義,或是舉出無可爭議的國王特權,最後這一條對於有責任心的法官是高出一切法律之上的!

“所有的廷臣都讚成革拉蘇①的名言:一個必須維持一支軍隊的國王,不管他的錢怎樣多,總是不夠的. 而且,即使國王想做錯,也不至於做錯,因為凡是老百姓所有的都是國王所有的,連老百姓本身都是屬於國王的,只是由於國王開恩而不曾取去的那一些才是每個人自己的財產. 每個人自己的財產越少越好,這是對國王極其有利的. 因為國王的保障在於老百姓不能從有錢有自由而變為犯上無禮. 老百姓一旦 ①革拉蘇(Crasus,公元前約115—53)——古羅馬顯宦及富人. ——中譯者 又有錢又有自由,就不肯接受苛刻而不公道的政令.相反,貧困可以磨折他們的志氣,使他們忍受,使受壓迫者失去高貴的反抗精神.“在這個時候,假使我又起身爭辯,說這些進言有損於國王的光榮和安全,因為不但國王的光榮,而且他的安全,係於老百姓的富裕,而不是係於他自己的富裕.假使我還指出,老百姓選出國王,不是為國王,而是為他們自己,直率地說,要求國王辛勤從政,他們可以安居樂業,不遭受欺侮和冤屈.正由於此,國王應該更多關心的是老百姓的而不是他個人的幸福,猶如牧羊人作為一個牧羊人,其職責是餵飽羊,不是餵飽自己.”事實的確如此,這些謀臣的錯誤在於認為,百姓窮就導致國家太平. 然而在叫化子中間不是爭吵最多嗎?還有比不滿意生活現狀的人更急於造反的嗎?還有比一無所有的人更不顧一切極力去搗亂、想混水摸魚的嗎?如果某一國王被老百姓輕視憎恨,為了鎮壓他們,不得不從事虐待、掠奪、查抄、把他們淪為乞丐,那麼,他的確倒不如辭去王位,免得由於保持王位而採用那些手段,徒有國王之名,毫無尊嚴可言. 國王所統治的不是繁榮幸福的人民,而是一群乞丐,這樣的國王還像什麼話. 這點正是正直高尚的腓布里喜①的意見,他答复別人說,他寧可治理富有的老百姓,不願意自己富有.

①腓布里喜(Fabricius,?—公元前約250)——羅馬執政官,以清廉著稱. ——中譯者 “誠然,要是一個人享樂縱慾,周圍卻是一片呻吟哀號,那就意味著他不是管理國家的,而是管理監獄的. 總之,給人治好頭病卻帶來腳病的那是庸醫,同樣,為了改善公民的生活而必須奪去他們生命中美好的東西的人,應該承認他自己對治理自由人民是一個門外漢.”是的,一個國王應該力戒惰與傲,這兩個弊病一般使他無從得到人民的愛戴. 他必須依靠自己為生而無損於人. 他必須量入為出. 他應制止危害及罪行,正當地引導人民,與其各處有犯法行為而事後加以懲處,不如事前防止. 時效喪失的法律,特別是長期不用而視同可無的法律,他不應輕率地付諸實施. 他不能藉口處分違法亂紀而沒收法庭不容私人佔取的財物,因為這是一種訛詐.“假如我又向他們提及馬克里亞人①的法典,這將會怎樣呢?馬克里亞人住的地方距烏托邦很近,他們的國王在登位的一天舉行莊嚴的獻祭,宣誓他內庫的黃金或白銀在任何時候值價不超過一千英鎊. 據說,這條法律是一位很賢明的國王制定的,他對國家的福利,比對自己的財富還更關心. 這個立法是用以防止聚斂財富致使百姓陷於貧窮. 那位國王認為,這筆庫存已夠使他平定內亂和抵禦外侮,但又不至於多到誘使他侵犯他人的所有物. 防止最後一點是製定這條法律的主要目的. 他還考慮到,這對於民間日常交易所需通貨的可能缺乏又是一種預防措施. 此外,他覺得,凡超出法律所規定的數字限制的金額,他必須從國庫中交出,這樣,他就無須索取不義之財了. 這樣的國王就會使壞人害怕,好人愛戴. 總而言之,如果我把這些意見以及諸如此類的意見,強

①馬克里亞人(Macarians)——本希臘語,意謂快樂的人. ——中譯者 -- 55 第一部14 加於另有其看法的那些人,這豈非對聾子說道嗎? “ “的確是面對聾子,”我表示同意說,“老天在上,我絲毫不奇怪. 老實說,你既然肯定人家是聾子,我以為你無須把你的意見強加於他們,無須向他們提出建議. 他們已有不同的信念先入為主,你這種不同尋常的見解對他們何益,能打動他們的心弦嗎?在熟朋友中彼此聊天,你這套經院式哲學是不失為有風趣的,可是拿到議論大事左右一切的國王會議上,你那些想法是沒有地位的.” “我說哲學與統治者無緣,” 他回答說,“正和你的觀點不謀而合.” “是,”我說,“誠然不錯. 與這套經院式哲學無緣,因為這種哲學認為它是到處都可適用的. 可是還有一種哲學,深知自己活動的舞台,能適應要上演的戲,並巧於扮演須擔任的腳色,這種哲學對政治家更合於實用. 這是你必須採用的哲學. 不然,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普勞塔斯①的喜劇演出時,一群家奴正在台上彼此即興打諢,你卻披上哲學家的外衣走上舞台,朗誦《屋大維婭》②悲劇中辛尼加對尼祿皇帝的爭辯.如此不合時宜的朗誦,把一場戲弄成又悲又喜的雜燴,那豈非扮一個啞巴角色還好些嗎? 你會使一場演出大殺風景, ①普勞塔斯(Plautus,公元前254?—184)——古羅馬喜劇家. ——中譯者②《屋大維婭》(Octavia)——古羅馬的一部悲劇,混入哲學家辛尼加(見本書第11頁註)的稿本中,其實這個劇並不是辛尼加的作品.辛尼加當過羅馬暴君尼祿(Nero,54—68年在位)的教師. 尼祿因故不喜其第一個妻子屋大維婭,後將其處死,辛尼加對尼祿意圖遺棄妻子提出了抗議,尼祿不顧,所以這場爭辯是無益的. 這個劇冗長而沉悶枯燥,又有過於濃厚的悲哀氣氛,故此處云云. ——中譯者 -- 56 24烏托邦 如果你攙入不相干的東西,縱使這些東西從其本身說價值更高. 不管您演的是什麼戲,要盡量演好它,不要由於想起另外更有趣的戲而把它搞壞了.“對一個國家也是這樣.對國王召集的會議也是這樣.你如不能根除堅持錯誤的成見,不能稱心滿意地治好積久的弊端,你切不可因此就拋棄這個國家. 正如你不能因為控制不住風就在風暴中扔掉船一樣.”從另一方面說,不要把抱有不同看法的人所難以接受的新鮮意見強加於這種人,而是一定要間接地盡你力之所能機智地行事. 凡是你無法使之好轉的事,切不可絲毫搞壞. 因為什麼事都好是不可能的,除非什麼人都好,我不敢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什麼人都好.“ “如果用這樣的辦法,”他議論說,“我所得的結果只是,在我醫治別人的瘋狂時,我自己也惹上精神失常. 我若是堅持真理,我就必須依照我所講述的方式說話. 我認為,說謊可能是哲學家的本分,但我決不干. 雖然我的發言那些謀臣或許不贊成,覺得討厭,但我看不出我的發言竟會奇怪到荒謬的程度. 要是我把柏拉圖在他的共和國中的設想提出,或是把烏托邦人在他們國中所實行的提出,又將怎樣呢?儘管這些制度是優越的(不消說是優越的) ,卻會看來是奇怪的,因為這兒每人享有私有財產的權利,那兒一切是公有的.“一意在相反的道路上輕率前進的人,不會歡迎向他招手指出前途有危險的人. 但是除此以外,我談話內容有哪些是不宜於或不應該到處提出的呢?的確,倘使人類反常道德觀認為奇怪的一切事物,都必須作為離經叛道而置之不論,那 -- 57 第一部34 麼,我們必須裝做不見基督的全部教義了. 可是,基督不容許我們裝做不見,以致即使他對弟子附耳低聲說的話,他還命令拿到屋頂上去公開宣揚①.基督的大部分教訓,比我的發言更和世上人的道德大有差異. 然而狡獪的傳教士發見人們不願按基督的準則改正自己的道德後,於是似乎聽從你的勸告,竟變通基督的教訓,好像那是一根軟鉛尺②,以適應世上人的道德,使二者至少在某種情況下取得一致. 我看不出傳教士這樣作有什麼好處可得,除非使人們可以更心安理得地去作壞事而已.“毫無疑問,我在國王的議事會上將同樣難以取得成效.因為我或是持相反意見,那等於白髮表意見,或是附和別人,這就如同忒楞斯的戲裡密喜俄③所說的,助長他們的瘋狂.至於你提出的間接的方法,我看難用得著. 我指的是你建議我在一切都無濟於事的時候,至少要極力機智行事,並儘量不要搞壞. 在國王面前,一個人無從裝聾作啞,也不能視而不見. 他必須公開贊成最糟糕的獻策,支持最有害的旨諭. 任何人對壞意見只要不盡情恭維,就會被看成是間諜,幾乎視同叛徒.”而且,你沒有機會去幹任何有益的事,因為和你相處的是那般同事,在他們自己還未得改造之前,很容易帶壞哪怕是再好不過的人. 由於來自他們的這種不良夥伴關係,你本人不是被拖下水,就是保持正直清白,卻為別人的壞事蠢事作了掩護. 所以你的間接手法遠遠地無補於事.“由於此,柏拉圖作了一個很妙的比較,指出何以哲學家有理由不參與管理國家. 哲學家看見人們走出湧上街頭,渾身給經常的陣雨淋濕,卻無法勸他們進屋子避雨.①哲學家知道,如果他們自己外出,毫無好處,只是和其餘的人一樣弄濕身子.因此,如果至少他們本人安全,他們就覺得滿意,這樣,他們便留在家中,對於醫治別人的愚蠢,他們是無能為力的.”不過,當然啦,親愛的莫爾,把我內心的感想坦率對你說吧:我覺得,任何地方私有製存在,所有的人憑現金價值衡量所有的事物,那麼,一個國家就難以有正義和繁榮. 除非一切最珍貴的東西落到最壞的人手裡,你認為這符合正義;或是極少數人瓜分所有財富,你認為這稱得上繁榮——這少數人即使未必生活充裕,其餘的人已窮苦不堪了.“所以,當我心頭思考烏托邦人的非常賢明而神聖的製度時,想到他們中間法令極少而治理得宜,善必有賞,可是由於分配平均,人人一切物資充裕;於是和烏托邦人的政策相對照,我又想到別處許多國家不斷制定法律,卻全都不上軌道——在這些國家,一個人不管取得了什麼東西,就把它叫做自己的私產,然而那兒每天訂出的全部法律卻不夠使一個人對於輪到可稱為他自己的商品,給以保護防衛,或從別人的商品分辨出來. 這種困難處境,容易從無數層出不窮的訴訟得到證實.我重複一句,當我考慮到以上一切實際情況,我就更加贊同柏拉圖,更不奇怪何以他不肯給拒絕財產均有法規的人們制定法律.① “這位哲人當然輕易地預見到,達到普遍幸福的唯一道路是一切平均享有. 我懷疑當個人所有即是私人財產時,一切平均享有能否達到. 如果人人對自己能取得的一切財物力圖絕對占有,那就不管產品多麼充斥,還是少數人分享,其餘的人貧困.在一般的情況下,窮人倒很應該享有富人的境遇,因為富人貪婪、肆無忌憚、毫無用處,而窮人則正派、直率,終日辛勤勞動,犧牲自己為國家作出貢獻. 我深信,如不徹底廢除私有製,產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類不可能獲得幸福.私有製存在一天,人類中絕大的一部分也是最優秀的一部分將始終背上沉重而甩不掉的貧困災難擔子.”我承認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減輕這副擔子,但我堅信,無法取消它. 可以規定一項條例,任何人擁有的地不得超過若干畝,任何人貨幣收入不得多於法定的數目. 還可以通過特定法律,防止國王權力過大和國民傲慢不遜,以及禁止賣官鬻爵,不許因公務而個人得以鋪張浪費. 不如此,就會產生機會,使人想通過欺騙及掠奪去充實私囊,而且本應該由賢人擔任的官職,勢必要委任富人擔當. 我的意見是,猶如得不治之症的病人不斷醫療可獲得拖延,因此用這種立法,那些弊端也可以減輕,較為緩和. 然而只要每人是自己財產的主人,徹底治好和恢復健康是無望的. 並且,當你專心某一局部的治療,你會加重其他部分的病情. 因此,你治好甲的病,乙又轉而生病,其原因是所有給與甲的都是取之於乙的.“ “可是,”我大膽地說,“我有相反的看法. 一切東西共有共享,人生就沒有樂趣了. 如果大家都不從事生產勞動,物資供應如何會充足?因為一個人缺乏親身利益作為動力,他就愛逸惡勞,只指望別人辛苦操作. 而且,當人們為貧困所驅使,而保持個人自己所得又成為非法,這不是必然會惹起經常的流血和暴亂嗎?特別是由於取消了行政官的權威以及其職位的尊嚴,情形就會是這樣,因為我無從想像,當人人同處在一個水平面上,行政官在他們中間怎能有什麼地位.” “我毫不奇怪,”拉斐爾回答說,“你這樣看問題;你對於我所指的情況不能想像,或是想像錯了. 你如果跟我到過烏托邦,和我一樣親眼看到那兒的風俗習慣就好了. 我在那兒生活了五年,若不是由於要使外人知道這個新世界,我決不願離去. 因而,你若是到過烏托邦,你可以當之無愧地承認,除掉在那兒,你從未見過生活得秩序井然的人民.” “可是,肯定無疑地,”彼得反對說,“你很難使我相信,比起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在那個新世界竟能發現生活得更秩序井然的人民. 在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我料想有同樣聰明的人,有比那兒更歷史悠久的國家,由於累世的經驗而找到許多生活上的便利,更無須列舉不是任何人類智慧所能想像出的那些偶然巧合的發現了.“ “關於國家歷史悠久,” 拉斐爾駁斥說,“如果你讀過有關那個世界的記載,你會作出更正確的判斷. 若是我們必須相信那些記載,那麼,我們這兒還未出現人以前,那兒就已經有城市了.而且,凡是人的智力的創造或屬於偶然的發現,他們那兒和我們這兒可以同樣都有. 我深信不疑,即使我們比那兒的人更聰明,我們遠不如他們實乾和勤奮.”根據他們的紀年史,直到我們登陸時,他們對於我們的活動一無所知(他們稱呼我們為赤道那邊的人) ,只知道一千二百年前一隻遭風暴的船曾在烏托邦島失事,那次若干羅馬人和埃及人被沖上岸,從此留住島上. 請看烏托邦人怎樣毫不鬆懈,很好地利用了這個機會.凡是羅馬帝國有用的技藝,他們或是從這些乘船失事的外來人學會了,或是從得到的研究線索自己加以發現. 我們中間若干人僅僅一度漂流到他們的岸上,他們竟因此獲益不淺.“可是如果任何人從這個國土同樣偶然漂流到我們的國土上來,我們會忘記得一干二淨,正如後世也許會把我到過那兒這件事同樣忘記得一干二淨. 他們一遇見我們的人,便馬上把我們的種種好發明變為己有,而我們要採用他們的更優越的製度,我想那是要經過一個長時期的. 我認為這個特點說明,何以我們在聰明和資源方面不亞於他們,而我們的國家卻不如他們的國家治理得當和幸福繁榮.” “如果情況是這樣的話,親愛的拉斐爾,”我說,“我懇求你給我們把這個島描寫一番. 不要說得簡略,請依次說明地域、江河、城鎮、居民、傳統、風俗、法律,事實上凡是你認為我們想知道的一切事物. 你一定要考慮到,任何能開拓我們眼界的事物,我們都願意知道.“ “這件事,”他宣稱,“我是十分高興做的,那些情況在我還是記憶猶新呢. 但說來話長,需要時間.” “既然如此,”我建議說,“且到裡面進餐. 然後我們隨意支配充分的時間吧.” “同意,”他回答說.於是我們入內吃飯. 飯後我們回到原處,坐在原來那張長凳上,吩咐僕人莫來打攪. 彼得. 賈爾斯和我就催拉斐爾實踐諾言.他見到我們急切地要聽,經過坐定沉思一會兒後,開始他如下的敘述. 第一部終,下接第二部. ①英王亨利八世(HenryⅧ,1509—1547年在位)——當時英國和西班牙在海外貿易上發生重大矛盾. 在荷蘭逐漸受到西班牙統治勢力支配後,英國禁止向荷蘭輸出羊毛. 因此莫爾應邀出使調解爭端. ——中譯者②卡斯提爾國王查理——即查理五世(CharlesⅤ) ,1516—156年為西班牙國王,1519—156年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斯提爾為英語Castile譯名;西班牙語Castila,漢譯作卡斯蒂利亞.卡斯提爾位於西班牙境內,自十世紀起是一個獨立王國,十五世紀後葉與阿拉貢王國聯合成西班牙. 查理五世原為卡斯提爾國王,故這兒如此稱呼他. ——中譯者③法蘭德斯——中世紀西歐的伯爵領地,區域跨今法、比、荷三國,當時為歐洲織佈業中心,需用大量英國輸出的羊毛. ——中譯者④卡思伯特. 滕斯托爾(Cuthbert Tunstal,1474—159) ——英國官員,莫爾的朋友. ——中譯者 ①布魯日(Bruges)——當時是羊毛紡織業中心,在今比利時法蘭德斯省. ——中譯者②坦西斯(George Temsice)——布魯日城人,寫過一本地方史,此外無考. ——中譯者③加塞爾(Casel)——今法國西北部的城鎮. ——中譯者④布魯塞爾(Brusels) ——當時為“低地國家” 首都,今比利時首都. ——中譯者⑤安特衛普——當時屬法蘭德斯,今為比利時重要商港. ——中譯者①巴利紐拉斯(Palinurus)——古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公元前70—19)所著史詩《伊尼特》(Aeneid)主人公伊尼斯的船上的舵手,曾墮海失事,此處殆借喻為不高明的航海員. ——中譯者②奧德修斯(Odyseus)——古希臘詩人荷馬(Homer)所著史詩《奧德賽》(Od-ysey)的主人公,著名航海冒險家. ——中譯者③柏拉圖(Plato,公元前約428—約348) ——古希臘哲學家,相傳為了追求知識,曾在國外廣泛旅行. ——中譯者④辛尼加(Seneca,公元前約4—65)——古羅馬哲學家. ——中譯者⑤西塞羅(Cicero,公元前106—43)——古羅馬政治家,希臘哲學的普及者. ——中譯者⑥亞美利哥. 韋斯浦契(Amerigo Vespuci,1454—1512)——意大利航海家,美洲(亞美利加)從他得名. ——中譯者 ①西拉(Scyla)——古代希臘傳說中的怪物,岩礁的化身,為害海中船隻. ——中譯者②塞利諾(Celaeno) ——古希臘傳說中鳥身女面的三妖之一,巨風的化身,有利爪,能將人攫走. ——中譯者③雷斯特利哥尼人(Laestrygones) ——古希臘傳說中海島上毀壞航船以吃人為生的巨怪,見史詩《奧德賽》第10卷. ——中譯者 ①見《新約全書路加福音》,第12章,第3節. ——中譯者②軟鉛尺——屢見於舊的著述中,古代希臘萊斯博斯島(Lesbos Island) 上用於建築上彎曲線條的一種尺. ——中譯者③忒楞斯(Terence,公元前約190—159)——古羅馬劇作家,其喜劇《兄弟》(Adelphi)中人物之一是密喜俄(Mitio)。此處所引的話見該劇第1幕,第2場,第65行. ——中譯者 ①此處馬克思曾引用,參見《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04頁註221a。 ——中譯者 ①塞拉斯特(Salust,公元前86—約34)——古羅馬歷史家,引言見其所著《卡特林的陰謀政變》第16章. ——中譯者②羅馬及迦太基用僱傭兵作戰,在古代西方史中是較突出的. 此處所說敘利亞,當係指公元前塞琉古(Seleucus)王國. ——中譯者 ①此處所引見代俄哲尼斯. 雷厄喜阿斯(Diogenes Laertius,約20—約250)用希臘文寫的《著名哲學家生平及見解》第3卷中關於柏拉圖部分. ——中譯者 ①見柏拉圖第6卷. ——中譯者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